:::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氣相應、性偽合、參於天地--荀子的感通論建構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
作者:許從聖
作者(外文):Hsu, Tsung-sheng
出版日期:2019
卷期:58
頁次:頁71-117
主題關鍵詞:荀子感通性偽合人己關係天人關係XunziCorrespondenceNature and artificialityMan-man relationship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8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李豐楙(20081000)。感動、感應與感通、冥通:經、文創典與聖人、文人的譯寫。長庚人文社會學報,1(2),247-2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再林(2010)。咸卦考。學海,2010(5),6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伍振勳(20140900)。荀子「天論」的旨趣:「知天」論述的主題。臺大中文學報,46,5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亨(19710600)。荀子對人的認知及其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20,175-2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儒賓(19881200)。人性、歷史契機與社會實踐:從有限的人性論看牟宗三的社會哲學。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139-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伍振勳(20010900)。荀子的「身、禮一體」觀--從「自然的身體」到「禮義的身體」。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317-3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從聖(20180300)。治氣.節欲.養情--荀子的「禮身」修養論重探。漢學研究,36(1)=92,27-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又銘(20070300)。合中有分--荀子、董仲舒天人關係論新詮。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27-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牟宗三(2006)。名家與荀子。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澤厚(2000)。波齋新說。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陶鴻慶(1971)。讀諸子札記。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勞思光(2014)。當代西方思想的困局。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君毅(1960)。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李慶(2014)。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ant, Immanuel、李明輝(2013)。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亨(1988)。周易大傳今注。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荀況、北京大學哲學系(1983)。荀子新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楊一之(1991)。邏輯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滌生(2000)。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熹(2012)。周易本義。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譚家哲(2016)。周易平解。臺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蔣年豐(2000)。文本與詮釋(一):儒家思想的當代詮釋。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唐君毅(1989)。人文精神之重建。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皮埃爾·阿多、張憲(2012)。古代哲學的智慧。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大齊(1989)。荀子學說。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黑格爾、賀麟、王太慶(2013)。哲學史講演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2012)。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Cua, Antonio S.、李彥儀、沈清松(2017)。君子與禮:儒家美德倫理學與處理衝突的藝術。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東方朔(2013)。合理性之尋求:荀子思想研究論集。臺北: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Scheler, Max、朱雁冰、劉小楓(2014)。同情感與他者。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大衛.休謨、曾曉平(2014)。宗教的自然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簡良如(2014)。論人之存有:先秦.儒學.人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Arendt, Hannah、林宏濤(2016)。人的條件。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錢穆(1993)。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昭瑛(20160000)。荀子的美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許慎、段玉裁(2009)。說文解字注。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郭璞、邢昺(2011)。爾雅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2013)。苟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Epicurus、Lucretius、包利民(2004)。自然與快樂:伊壁鳩魯的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安樂哲、孟巍隆(2017)。儒家角色倫理學:一套待色倫理學詞彙。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段義孚、王志標(2017)。空問與地方:經驗的視角。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Von Schiller,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謝宛真(2018)。美育書簡(德文全譯本):席勒論美與人性。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康德、李明輝(2016)。道德底形上學。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陸宗達、王寧、宋永培(2018)。訓詁學的知識與應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黃冠閔(20180000)。感通與迴盪:唐君毅哲學論探。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龐樸、劉貽群(2005)。龐樸文集.第四卷.一分為三。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郭沬若(1945)。青銅時代。文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佐藤將之(20160000)。參於天地之治:荀子禮治政治思想的起源與構造。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牟宗三(2003)。牟宗三先生早期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張鼎國、汪文聖、洪世謙(20110000)。詮釋與實踐。臺北:政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唐君毅(1986)。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左丘明、杜預、孔穎達、楊伯峻(1991)。春秋左傳注。復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儒賓(1997)。新儒家與冥契主義。當代新儒學的關懷與超越。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伍振勳(20120000)。《荀子.正名》釋義:語意學的詮釋取徑--以莊子、荀子對言辯的反省為背景。易詮釋中的儒道互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宗義(2012)。論儒學中「氣性」一路之建立。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