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漢代羌人的社會政治組織與族群認同
書刊名:歷史人類學學刊
作者:朱聖明
作者(外文):Zhu, Shengmi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4:1
頁次:頁1-37
主題關鍵詞:羌人羌落羌聯盟羌政權族群認同QiangEthnic identityTribal allianceHan dynas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02
  • 點閱點閱:23
期刊論文
1.王勖(2008)。東漢羌漢戰爭動因新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8(2),18-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耿靜(2004)。羌族研究綜述。貴州民族研究,2004(3),173-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常倩(2009)。近百年來羌族史研究綜述。貴州民族研究,2009(3),112-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豐(2008)。什麽是華夏的邊緣--讀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中國史研究,2008(1),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雲(2008)。民族歷史學研究的一股清風--王明珂《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讀後。西北民族論叢,2008(6),348-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常倩(2011)。論兩漢時期羌人的凝聚。貴州民族研究,2011(1),74-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榮(2010)。敦煌懸泉漢簡所見河西的羌人。社會科學戰線,2010(10),100-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智全(2011)。從出土漢簡看漢代羌族部族。絲綢之路,201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琳國(2008)。東羌與西羌辨析。史學月刊,2008(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田旭東(1986)。從寺漥文化看古羌族文化與周文化之關係。青海師範大學學報,1986(2),85-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紹明(1980)。論氐和羌、戎的關係。西南民族大學學報,1980(4),2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姜允玉(2001)。羌、姜同源說辨正。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43-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鍾焓(2010)。歷史學研究的人類學文化及其存在的問題--評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游牧部族。中國邊疆民族研究,2010(3),243-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建華(2009)。中國北方東周時期兩種文化遺存辨析--兼論戎狄與胡的關係。考古學報,2009(2),155-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薛生海(2010)。無弋爰劍史事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2),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力、王希隆(2007)。東漢時期羌族內遷探析。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7(3),48-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汪桂海(2010)。從出土資料談漢代羌族史的兩個問題。西域研究,2010(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偉(2008)。東漢治羌政策之檢討。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8(1),3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聖明(2011)。兩漢「保塞蠻夷」考論。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92-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勖(2007)。羌漢戰爭與東漢帝國的東西矛盾。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高恆天、湯劍波(2006)。秦漢時代之羌族道德生活。青海民族研究,2006(4),96-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烈(1965)。有關氐族來源和形成的一些問題。歷史研究,1965(2),9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俊傑(1982)。論商周的羌與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羌。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3),7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聖明(2009)。秦漢華夷觀念與民族意識研究(碩士論文)。河南大學,開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宗元(1964)。帝王世紀輯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健勝、武剛(2014)。早期羌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烈(1987)。中國古代民族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文起(1995)。王符《潛夫論》所反映之東漢情勢。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光岳(2000)。氐羌源流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明珂(2003)。蠻子、漢人與羌族。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耿少將(2010)。羌族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冉光榮、李紹明、周錫銀(1985)。羌族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明珂(2008)。游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游牧部族。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Lattimore, Owen、唐曉峰(2005)。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珍、吳樹平(2008)。東觀漢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璞、袁珂(1993)。山海經校注。四川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馬長壽(1984)。氐與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左丘明、徐元誥、王樹民、沈長雲(2002)。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顧祖禹、施和金、賀次君(2005)。讀史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夢家(1956)。殷墟卜辭綜述。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學勤(1959)。殷代地理簡論。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孫亞冰、林歡(2011)。商代地理與方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司馬光、胡三省、章鈺(1956)。資治通鑑。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左丘明、楊伯峻(1990)。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應劭、王利器(1981)。風俗通義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明珂(2006)。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0)。居延漢簡甲乙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顧頡剛(1982)。九州之戎與戎禹。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俞偉超(1985)。古代「西戎」和「羌」、「胡」考古學文化歸屬問題的探討。先秦兩漢考古學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壽(1982)。武帝紀。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天恩(2009)。殷墟卜辭所記「羌方」的考古學文化觀察。周秦文化研究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司馬遷(1982)。張儀列傳。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德芳(2001)。懸泉漢簡羌族資料輯考。簡帛研究.二○○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斯年(2002)。姜原。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琨(1982)。商代人祭及相關問題。甲骨探史錄。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范曄。西充傳。後漢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沄(2008)。戎狄非胡論。林沄學術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班固(1962)。趙充國傳。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范曄(1965)。西羌傳。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