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誰,見了這城的美景?--小林大滿舞團參與「見城記」演出隨行觀察記錄
書刊名:高雄文獻
作者:簡文敏
出版日期:2017
卷期:7:1
頁次:頁47-74
主題關鍵詞:小林大滿舞團見城記族群邊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1
  • 點閱點閱:21
期刊論文
1.周德程、吳道明(1960)。高雄縣甲仙鄉甲仙平埔族血壓比較。人類研,7(3/4),781-7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瑤(1960)。高雄縣甲仙平埔族體質人類學的研究。人類研,7(3/4),403-4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文敏(20010900)。小林地區平埔族狩獵及其相關文化探討。臺灣文獻,52(3),373-3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文敏(20010600)。游移、接軌與重構--小林與加蚋埔平埔夜祭文化展演現象初探。臺灣風物,51(2),165-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淑芬(1985)。清代的鳳山縣城(1684-1695):一個縣城遷移的個案研究。高雄文獻,20/21,47-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應貴(20020900)。關於情緒人類學發展的一些見解--兼評臺灣當前有關情緒與文化的研究。新史學,13(3),117-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漢光(19630300)。高雄縣阿里關及附近平埔族宗教信仰和習慣調查。臺灣文獻,14(1),159-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顏美娟(19980800)。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平埔歌謠之調查與研究。臺灣文藝,163/164,1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麗完(2007)。清代楠梓仙溪、荖濃溪中游之生熟番族群關係(1760-1888):以「撫番租」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4(3),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淑芬(1985)。清代鳳山縣城的營建與遷移。高雄文獻,20/21,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斌雄(19870900)。臺灣南部地區平埔族的阿立祖信仰。臺灣風物,37(3),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啟仁(20160800)。左營鳳山縣舊城建築研究與遺址空間之重塑歷程。高雄文獻,6(2),7-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玉姿(20160800)。鳳山縣舊城西門歷史與變遷(1825~1945)。高雄文獻,6(2),5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簡文敏(20151200)。走反與回家--從殖民至後殖民抗爭百年省思。臺南文獻,8,178-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簡文敏(2010)。小林平埔族文化七災害後の再建。台湾原住民研究,14,59-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顏廷伃(20160800)。鳳山縣舊城早期人類活動歷程與考古遺留。高雄文獻,6(2),121-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簡文敏(20040700)。族群文化價值與地方文化模式建造(1) --以小林平埔夜祭為主的觀察。高雄文化研究,199-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漢光(19630900)。高雄縣匏仔寮平埔族家族構成。臺灣文獻,14(3),128-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簡文敏(20020900)。「查某暝」與「偷拔蔥」--兩種女性生命型態之變遷、整合與比較。臺灣風物,52(3),19-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潘英海(19940600)。聚落、歷史、與意義頭社村的聚落發展與族群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89-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簡炯仁(19940300)。臺南及高、屏地區平埔族「老祖」祭祀之現況調查研究。臺灣風物,44(1),3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臧振華、高有德、劉益昌(19931200)。左營清代鳳山縣舊城聚落的試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3),763-791+793+795+797+799-803+805+807-8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潘英海(2000)。文化介面與文化介媒:以「祀壺現相」為例。「平埔族群與臺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合辦) (會議日期: 2000年10月23-25日)。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土田滋、山田幸宏、森口恆一(1991)。臺灣.平埔族の言語資料の整理と分析。東京大學言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簡文敏(2005)。創傷與榮耀--甲仙地區平埔族抗日事件之歷史與記憶之研究。甲仙平埔族文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川口長孺(1959)。安平縣雜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Geertz, Clifford J.(1973)。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Selected Essays。Basic Books。  new window
4.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楊南郡(2010)。臺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第一冊本文篇。臺北:原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Overing, Joanna、Passes, Alan(2000)。The Anthropology of Love and Anger: The Aesthetics of Conviviality in Native Amazonia。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6.溫振華(1997)。高雄縣平埔族史。高雄縣鳳山: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叔璥(1957)。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簡炯仁(2000)。高雄縣甲仙、杉林、六龜等鄉的「大武壟社」。高雄縣平埔誌。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清財(1995)。從歌謠看西拉雅的聚落與族群。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應貴(2006)。社會過程中的中心化與邊陲化。人類學的視野。臺北:群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石萬壽(1995)。南化鄉平埔族的村社。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詹素娟(1988)。從中文文獻資料談平埔族研究。臺灣平埔族研究書目彙編。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英海(1998)。「文化系」、「文化叢」與「文化圈」--有關「壺的信仰叢結」分布與西拉雅族群遷徙的思考。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小川尚義(1944)。インドネシア語に於けゐ台灣砂語の位置。太平洋圏民族と文化。東京:河出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小川尚義、黃秀敏(1993)。インドネシア語に於けゐ台灣砂語の位置。臺灣南島語言研究論文日文中譯彙編。臺東: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石萬壽(1997)。菜寮溪流域的開發。臺灣開發史論文集。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清財(1998)。西拉雅族歌謠分布與族群遷徙。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臺北: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潘英海(1994)。文化合成與合成文化:頭社太祖年度祭儀的文化意涵。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中研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蕭阿勤(2016)。導言:族群化、國族化的政治、文化與情感。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經驗與理論的反思。臺北:中研院社研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