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武壠研究與「大武壠族」正名的省思
書刊名:民族學界
作者:簡文敏
作者(外文):Chien, Wen-ming
出版日期:2019
卷期:44
頁次:頁139-168
主題關鍵詞:大武壠西拉雅馬卡道祀壺族群分類TaivoanSirayaMakataoPot worshipEthnic classification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4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洪麗完(20070900)。清代楠仔仙溪、荖濃溪中游之生、熟番族群關係(1760-1888):以「撫番租」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4(3),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德程、吳道明(1960)。高雄縣甲仙鄉甲仙平埔族血壓比較。人類研,7(3/4),781-7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hepherd, John R.(19860600)。Sinicized Siraya Worship of A-li-tsu。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8,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漢光(1963)。高雄縣阿里關及附近平埔族宗教信仰和習慣調查。臺灣文獻,14(1),159-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亦園(1955)。臺灣平埔各族所具之東南亞古文化特質。主義與國策,44,2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家錦(1956)。平埔族信仰雜記。南瀛文獻,4(上),1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春木(1975)。東和村平埔族「阿立母」的祭祀。南瀛文獻,20,137-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漢光(1961)。臺南縣六重溪之五太祖崇拜。臺灣文獻,12(4),146-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漢光(1962)。臺灣匏器調查。臺灣文獻,13(3),168-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盧嘉興(1965)。大武壠地方考。南瀛文獻,10,155-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費羅禮(19710900)。Aboriginal Peoples of the Southwestern Taiwan Plain。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2,217-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土田滋、黃秀敏(19920300)。平埔族各語言研究瑣記。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2,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伊能嘉矩(1898)。台灣通信第二十二回:台灣に於ける各蕃族の分布。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3(146),301-3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斌雄(19870900)。臺灣南部地區平埔族的阿立祖信仰。臺灣風物,37(3),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壬葵(20101200)。臺灣東部早期族群的來源及遷移史。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3(4),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國分直一(1942)。南支那東南沿海地方に於ける先史學的調查について。南方,1(10),5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簡文敏(20020900)。「查某暝」與「偷拔蔥」--兩種女性生命型態之變遷、整合與比較。臺灣風物,52(3),19-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壬癸(20100300)。從文獻資料看臺灣平埔族群的語言。臺灣語文研究,5(1),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沈淑貞、曹玉玫、顏永杰、李宛津、范聖育(2013)。莫拉克風災受創者集體創傷經驗與療癒歷程初探。臨床心理學刊,7(1),2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清水純(2018)。解說:浅井恵倫著「シラヤ熟蕃研究断片」。台灣原住民研究,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簡文敏(20180800)。從天理大學收藏品雙笏初探大武壠社會的性別平權與女神信仰。高雄文獻,8(2),103-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亦園(19550515)。從文獻資料看台灣平埔族。大陸雜誌,10(9),19-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漢光(1962)。高雄縣荖濃村平埔族信仰調查。臺灣文獻,13(1),102-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潘英海(19870600)。有關平埔族研究的西文資料。臺灣風物,37(2),39-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潘英海(19940600)。聚落、歷史、與意義頭社村的聚落發展與族群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89-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潘英海(19870600)。平埔族研究的困惑與意義:從邵式柏的博士論文「十七及十八世紀臺灣拓墾中的漢番關係」談起。臺灣風物,37(2),157-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國分直一(1942)。葫蔖墩街と岸裡。臺灣時報,276,1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春木(1974)。壺を祭ゐ村。えとのす,1,5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石萬壽(19810900)。西拉雅平埔族的阿立祖信仰。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8,143-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江家錦(1955)。從祀壺來談西拉雅族的信仰。南瀛文獻,3(1/2),1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江家錦(19580600)。西拉雅族的信仰。臺北文物,7(1),115-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吳新榮(1942)。續飛番墓。民俗臺灣,2(7),2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亦園(1955)。臺灣平埔族的祖靈祭。中國民族學報,1,125-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國分直一(1942)。知母義地方の平埔族について。民族學研究,1(4),57-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莊英章(19960400)。漢人社會研究的若干省思。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0,27-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漢光(1962)。高雄縣匏仔寮平埔族宗教信仰調查。臺灣文獻,13(4),88-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漢光(1963)。臺南縣六重溪「豬頭殼」奉祀調查。臺灣文獻,14(2),139-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馬淵東一(1953)。高砂族の分類--學史的回顧。民族學研究,18(1/2),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顏美娟(20091000)。從民間文學觀點談小林村平埔文化的重建。民間文學年刊,3,125-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壬癸、高淑媛(19920300)。臺灣平埔族的種類及其相互關係。臺灣風物,42(1),211-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潘英海(2000)。文化介面與文化介媒:以「祀壺現相」為例。「平埔族群與臺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合辦) (會議日期: 2000年10月23-25日)。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春榮(20060000)。西拉雅平埔族的宗教變遷。歷史、文化與族群:臺灣原住民國際研討會。臺北: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231-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春榮(2006)。宗教改信與融合--太祖與神明的交換。建構西拉雅研討會。臺南縣政府。199-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lust, Robert A.(1999)。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Taipei:Academia Sinica。31-94。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瑞源(2015)。從單社到社群:十七世紀Sideia之形成(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ang, Peite(1996)。Culture and Culture Change of the Siraya under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Minnesota,Minnesota。  new window
圖書
1.簡文敏(2005)。創傷與榮耀--甲仙地區平埔族抗日事件之歷史與記憶之研究。甲仙平埔族文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小島由道(1920)。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臺北: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伊能嘉矩(1909)。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第三台灣。東京:富山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石萬壽、楊南郡(1990)。臺灣的拜壺民族。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59)。安平縣雜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佐山融吉、大西吉壽、余萬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生蕃傳說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楊南郡、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2011)。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紹剛(2000)。東印度事務報告。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清財(2000)。歌謠、聚落與族群:論臺灣西拉雅族歌謠。臺北:東大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國分直一(1944)。壺を祀る村:南方台灣民俗考。東京:東都書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家瑜(2014)。針線下的繽紛:大武壠平埔衣飾與刺繡藏品圖錄。高雄市: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韓家寶、鄭維中(20050000)。荷蘭時代臺灣告令集・婚姻與洗禮登錄簿。臺北:曹永和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淺井惠倫(1996)。Siraya Makatao。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清財(1998)。西拉雅族歌謠分佈與族群遷徙。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炯仁(2000)。高雄縣甲仙、杉林、六龜等鄉的「大武壟社」。高雄縣平埔誌。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清財(1995)。從歌謠看西拉雅的聚落與族群。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潘英海(1998)。「文化系」、「文化叢」與「文化圈」--有關「壺的信仰叢結」分布與西拉雅族群遷徙的思考。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小川尚義(1944)。インドネシア語に於けゐ台灣砂語の位置。太平洋圏民族と文化。東京:河出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Douglas, Browne(1993)。Pre-European Societies in the Pacific Islands。Culture Contact in the Pacific--Essays on Contact, Encounter and Respons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李國銘(20040000)。從Re-present到Represent--臺灣南部祀壺信仰崇拜物的變遷。族群、歷史與祭儀 : 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潘英海(1995)。祀壺釋疑--從「祀壺之村」到「壺的信仰叢結」。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潘英海(1995)。「在地化」與「地方文化」:以「壺的信仰叢結」為例。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簡文敏(2017)。成為族人--小林太祖祭祀與族群化過程。返來做番:原住民族的文化復振與正名。新北市:斑馬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翁佳音(1988)。日治時代平埔族的調查研究史。臺灣平埔族研究書目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民亮(2018)。聽見大武壠的聲音。大武壠:人群移動、信仰與歌謠復振。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正元(2018)。大武壠歷史、族群移及組成。大武壠:人群移動、信仰與歌謠復振。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正元(2018)。現況與展望。大武壠:人群移動、信仰與歌謠復振。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應貴(1997)。[從周邊看漢人的社會與文化:王崧興先生紀念論文集]導論。從周邊看漢人的社會與文化:王崧興先生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簡文敏(2018)。大武壠太祖祭典。大武壠:人群移動、信仰與歌謠復振。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顏廷伃(20150000)。從考古學社群研究的概念初探蔦松文化與西拉雅族的關係及其社會文化變遷。臺灣史前史專論。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葉春榮(19990000)。平埔族的人類學研究。人類學在臺灣的發展:回顧與展望篇。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潘英海(1994)。文化合成與合成文化:頭社村太祖年度祭儀的文化意涵。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