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客畬基本詞源自南方例證--兼論「客」、「畬」族稱的來源
書刊名:客家研究
作者:賴維凱
作者(外文):Lai, Wei-kai
出版日期:2015
卷期:8:2
頁次:頁27-61
主題關鍵詞:客家話畬語基本詞南方少數民族族稱HakkaSheShe HakThe basic wordsSouthern minoritiesThe ethnic nam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23
  • 點閱點閱:18
期刊論文
1.羅美珍(1980)。畬族所說的客家話。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76-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清書(2006)。湘方言的"娭毑"和客家方言的"(女哀)姐"。龍巖學院學報,24(1),114-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悟雲(2005)。客家話的性質--兼論南方漢語方言的形成歷史。語言研究集刊,2(特刊),18-29+3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鄧曉華(1994)。南方漢語中的古南島語成分。民族語文,1994(3),3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鄧曉華(1999)。客家話跟苗瑤壯侗語的關係問題。民族語文,1999(3),4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雪貞(1987)。客家話的分布與內部異同。方言,1987(2),8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肇錦(20060400)。客語源起南方的語言論證。語言暨語言學,7(2),545-5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肖文評(2011)。「客家」稱謂之始與永安社會--以清初屈大均《永安縣次志》為中心。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9(7),1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西裕樹(2010)。論畬話的歸屬。歷時演變與語言接觸--中國東南方言,24,247-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鐵(2011)。從幾部族譜看客家的起源。歷史文獻研究,30,4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松弟(1995)。客家南宋源流說。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5,108-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輝、潘悟雲(2003)。客家人與客家話起源的遺傳學分析。遺傳學報,9,873-8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志超(1996)。客家地區的壯侗語族族群與苗瑤語族族群。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5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鄧曉華(2006)。論客家話的來源--兼論客畬關係。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4),143-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羅美珍(2013)。關於畬族所說語言的定性和命名問題思考。龍巖學院學報,3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鄧曉華、王士元(2003)。苗瑤語族語言親緣關係的計量研究--詞源統計分析方法。中國語文,2003(3),253-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羅肇錦(2002)。客話祖源的另類思考。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407-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張尚芳(2001)。浙南畬族話的特點及其來源分析。中國東南部方言比較研究第八屆國際研討會。上海:上海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練春招(2002)。客家方言本字考釋拾零。客家方言研究--第四屆客方言研討會。暨南大學出版社。257-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肇錦(2003)。客語祖源的非中原現象。中國語文學研究會。首爾:延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驎(2004)。HAK-KA與SAN-HAK--客家稱謂的由來及本義考。贛州與客家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4年11月18-20日)。江西:贛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鄧盛有(2010)。客家話中的非漢語成分研究。客語千秋:第八屆國際客方言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臺灣客家語文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曉峯(2014)。「客」=「客家」?--從語言的自稱和他稱談起。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會議日期: 2014年4月19日)。桃園: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肇錦(2010)。客家話「嫲」(ma)的語法化過程。客語千秋:第八屆國際客方言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臺灣客家語文學會。290-2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肇錦(2012)。「客家」名稱形成的比對。第九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12年10月5-6日)。桃園: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肇錦(2016)。原客(客的前身是畬瑤)。客家方言調查與研究:第十一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南昌大學 (會議日期: 2014年8月22-25日)。廣東: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7-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肇錦(2016)。畬話與客話的次方言關係說略。第十二屆客家方言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16年12月3-4日)。廣州: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Coblin, W. South(2017)。Neo-Hakka, Paleo-Hakka, and Early Southern Highlands Chinese。The 1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nd 35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ical Chinese Phonology,(會議日期: May 19-20, 2017)。Nankang, Taipei:Th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a Sinica:Association of Chinese Phonlogy。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鄧盛有(2007)。客家話的古漢語和非漢語成分分析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畬族簡史編寫組(1980)。畬族簡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重光(2013)。客家、福佬源流與族群關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重光(2002)。畬族與客家福佬關係史略。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班弨(2006)。論漢語中的臺語底層。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詹伯慧(2002)。廣東粵方言概要。暨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重光(2001)。客家形成發展史綱。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央民族學院苗瑤語研究室(1987)。苗瑤語方言詞彙集。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宗武(2004)。瑤族勉語方言研究。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香林(1992)。客家史料匯編。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游文良(2002)。畬族語言。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藍雪霏(2002)。畬族音樂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西裕樹(2003)。畬語海豐方言基本詞彙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毛宗武、李雲兵(2001)。炯奈語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錦平、李天翼(2012)。苗語方言比較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松柏(2013)。贛文化通典.方言卷。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孫宏開(2009)。侗臺語族語言。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孫宏開(2009)。苗瑤語族、南島語、南亞語。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浮雲(1905)。畬客風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貴榮(2016)。客家語言論輯。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郭志超(2009)。畬族文化論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畬族簡史編寫祖(2008)。畬族簡史。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舒化龍(1992)。現代瑤語研究。廣西:廣西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2008)。廣西民族語言方音詞彙。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蔡驎(2016)。流動的客家:客家人的族群認同和民族認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如龍、張雙慶(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羅香林(19920000)。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市: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賴維凱(2017)。從Swadesh的200核心詞探討臺灣客家話和苗瑤壯侗的對應關係。在地、南向與全球客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