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族戲劇」的話語權爭奪:從《中央日報》看抗戰時期「戲劇的民族形式」討論
書刊名:戲劇學刊
作者:李佩穎
作者(外文):Li, Pei-yi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28
頁次:頁111-140
主題關鍵詞:民族形式中央日報民族戲劇新歌劇王泊生National formCentral Daily NewsNational dramaNew operaWang Bo She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黃淑芳(20051200)。毛澤東的文藝思想與中共文藝政策--《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的影響。通識研究集刊,8,171-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龍心(20090600)。通俗讀物編刊社與戰時歷史書寫(1933-194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4,87-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惠峻(1996)。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民族形式論爭」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3),97-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惠峻(2000)。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民族形式論爭」有關資料目錄。新文學史料,2000(1),177-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星亮(1996)。論中國話劇的民族化歷程。文藝研究,1996(3),7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柴怡贇(2009)。《野玫瑰》風波的再解讀。抗日戰爭研究,2009(3),75-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維斯(2012)。「民族形式」論爭中國民黨及右翼文人的態度--民國機制下「民族形式」論爭新識之一。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5(6),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玉春(2012)。「重述」的謬誤:論《屈原》的發表與「弦外音」的發現。首都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2(3),80-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宋林生(2007)。現代性與民族性--話劇「民族形式」討論的再討論(博士論文)。上海戲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亞妮(2010)。王泊生與山東省立劇院--個創新實踐的先行者(碩士論文)。青島大學音樂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石鳳珍(2007)。文藝「民族形式」論爭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大明(2009)。國民黨文藝思潮--三民主義文藝與民族主義文藝。秀威資訊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倪偉(2011)。民族想像與國家統制:1928-1949年國民黨的文藝政策及文學運動。臺北:人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小妍(1999)。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澤厚(1987)。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上沅(1986)。余上沅戲劇論文集。長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謹(20050000)。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的現代性與本土化。臺北:國家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澤東(1991)。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怡、張堂錡(2017)。民國文學與文化研究。臺北:秀威經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靖波(2003)。中國現代戲劇論上卷:建設民族戲劇之路。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茅盾、田漢(1943)。戲劇的民族形式問題。桂林:白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迺翔(2010)。文學的「民族形式」討論資料。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馬俊山(2007)。演劇職業化運動研究。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思猛(2007)。攢起歷史的碎片。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子善(2013)。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以文學廣告為中心(1937-1949)。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登山(2008)。曾經輝煌:被遺忘的文人往事。臺北: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鍾俊昆(2009)。中央蘇區文藝研究:以歌謠和戲劇為重點的考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370115)。中國民族文藝運動宣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370128)。中宣部文藝科舉行第四次文藝座談會,研究民族文藝的定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戈浪(19381126)。文藝通俗化諸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平陵(19411028)。發揚民族節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平陵(19440304)。民族文藝的內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泊生(19350306)。劇院設施意見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潔之(19390930)。談今日戲劇的幾點問題,中央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石江(19370412)。民族文藝之史的教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炎(19370702)。不要放過舊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果棠(19380925)。抗戰戲劇的公式主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果棠(19381013)。論舊形式新內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剛白(19421118)。中國新型歌劇的創造--為國立歌劇學校演出荊軻而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晨(19350407)。話劇問題座談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哈黛(19371224)。武漢的民族文藝運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彥祥(19350331)。戲劇藝術辯證--對於王泊生先生的戲劇理論的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道藩(19350325)。對於王泊生先生「劇院設施意見書」中所持對話劇論調的意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道藩(19421114)。我們所需要的文藝政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駿祥(19400218)。我對於戲劇工作的一點意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昌溪(19420705)。抗戰需要的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昌溪(19420713)。中國的文化國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昌溪(19420802)。文化要國防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昌溪(19421003)。民族文化與民族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昌溪(19421006)。論民族人格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昌溪(19421028)。民族復興與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念渠(19400716)。戲劇戰鬥的三個階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蔗園(19370123)。怎樣提倡民族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魯覺吾(19430723)。中國話劇運動的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錢金戈(19390111)。略論通俗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鍾華(19430417)。略論「文藝時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