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思想與空間的系譜--僧肇的中觀學與草堂寺之「再脈絡化」歷程
書刊名:中華佛學研究
作者:周延霖
作者(外文):Chou, Yen-li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0
頁次:頁119-152
主題關鍵詞:鳩摩羅什僧肇三論宗草堂寺逍遙園KumārajīvaSengzhaoSanlun schoolCaotang TempleXiaoyao Garde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7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李蓉(2016)。鳩摩羅什長安譯經處逍遙園之考證。普陀學刊,3,194-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景富(2000)。古今草堂青史一脈相連。陝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3),4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國棟(20190300)。宋代譯經制度新考--以宋代三部經錄為中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90(1),77-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俊威(1998)。《弘明集》中的儒佛會通問題--以「神滅論」與「神不滅論」作為討論中心。新北:華梵大學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吉藏(2014)。中觀論疏。臺北: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潤生(2001)。僧肇。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淨源(2014)。華嚴原人論發微錄。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澂(1999)。中國佛學思想概論。臺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5)。晉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理和、李四龍、裴勇(2003)。佛教征服中國--佛教在中國中古早期的傳播與適應。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費孝通(1993)。鄉土中國與鄉土重建。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湯用彤(2012)。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臺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杜繼文(2008)。中國佛教的多民族性與諸宗派的個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涂艷秋(20060000)。鳩摩羅什般若思想在中國。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惠南(2012)。吉藏。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2005)。真理與方法。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戴璉璋(20020000)。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桂紹隆、蕭平、楊金萍(2011)。印度人的邏輯學--從問答法到歸納法。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森田(20130000)。《肇論》的哲學解讀。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唐秀連(20080000)。僧肇的佛學理解與格義佛教。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014)。法華傳記。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014)。肇論。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014)。肇論疏。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宋敏求。長安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駱天驤。類編長安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汝鈞、陳森田(20130000)。中國佛學要義:以人物傳記為線索。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沖本克己、菅野博史、辛如意(20160000)。佛教的東傳與中國化:中國I,南北朝。臺北:法鼓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府建明(2012)。「性空」至「妙有」--魏晉般若學的流變與轉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保羅.L.史萬森、史文、羅同兵(2009)。天台哲學的基礎--二諦論在中國佛教中的成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崔峰(2016)。文化的輸入與演變--鳩摩羅什長安弘法研究。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賽德爾、周春生(2009)。實在主義的形而上學。河南: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羅因(20030000)。「空」、「有」與「有」、「無」 : 玄學與般若學交會問題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金易明(2015)。鳩摩羅什及關河之學對中國兩晉後佛教影響窺豹。北朝佛教。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金華(2016)。東亞佛教中的「邊地情結」--論聖地及祖譜建構。佛教與中外交流。上海:中西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