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嵇康《聲無哀樂論》論音樂與情感的關係
作者:陳淑娟
作者(外文):Shu-Chuan Che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傅佩榮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嵇康音樂情感樂記谿山琴況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
情感是人類存在與生活的重要活動與面向,音樂是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活動,音樂與情感的關係既密切又難以清楚地被解釋。嵇康對音樂與情感的關係提出了否定的命題,本論文將主要聚焦於嵇康的〈聲無哀樂論〉來探討其內涵。但是嵇康所反的傳統論點來自《樂記》,因此對《樂記》的探討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二者所建構的音樂情感理論是如何被實踐在實際的演奏操作之中?本論文將以古琴理論的代表作《谿山琴況》為研究文本。
將這三份文獻以情感的主軸來貫穿,探究各自的音樂情感哲學與彼此間相互影響、反對與繼承的關係。《樂記》認為音樂能表達內心情感,在外在影響與內在主動性的雙重作用下,人可以透過情感達到自我的整合,並藉由樂教的薰陶,使個人與社會達到和諧有序的狀態,以及人可藉由體會音樂運動中生生不滅的樂音之流,參與天地生生大化,以道德本位出發達致天人合一的境界。
嵇康反對《樂記》的音樂情感觀,認為音樂是純粹客觀的陰陽太和之聲,不能表達人的情感,並認為《樂記》所說的“移風易俗”的社會功能,靠的不是音樂中的情感內容而是音樂元素與結構的平衡所產生的的至和之聲。而人與天地宇宙合一的管道再也不是道德式的,而是以躁靜的純粹氣化反應來歸返於宇宙太和之氣。
《谿山琴況》對《樂記》與〈聲無哀樂論〉皆有所繼承。對《樂記》的繼承在於重視心性的存養與雅俗之辨;對嵇康樂論的繼承在於對技藝的重視與對玄遠的理想世界之希慕。而對二書的發展則在於,使音樂的形上之道有了形下的具體實踐方法。
關鍵字:嵇康;〈聲無哀樂論〉;〈琴賦〉;《樂記》;《谿山琴況》;情感;音樂
Emo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life and our own existence; Music is the essential activity of human cultural and mind. The relation between music and emotion is so close that could not be explained lucidly.
Ji Kang brought up a negative proposit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usic and emotion. His treatise The Sound without Emotion is the focus of this dissertation. But Ji Kang’s treatise is the opposite to the traditional viewpoint that music can express emotion which is from Yue Ji. Therefore, Yue Ji is an another topic that has been to studied. And then, It’s very naturally to ask how are the theories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Yue Ji and Sound without emotion applied to practice. The answer will come out in the study of Guqin’s most important treatise Xi Shan Qin Kuang.
These three texts will be threaded together with the them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usic and emotion. And we will see how the relation is different and developed in different texts.
Keywords: Ji Kang; Treatise on the Sound without emotion; Yue Ji; Xi Shan Qin Kuang; Emotion; Music
參考書目

一、古典文獻(以經史子集順序排列)
孔安國傳、孔穎達正義;廖明春、陳明整理;呂紹剛審定,《尚書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左丘明撰、杜預注、孔穎達正義;李學勤主編,《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
鄭玄注、孔穎達等疏,《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傅佩榮,《解讀論語》,台北:立緒書版社,1999。
孫希旦,《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陳澔,《禮記集說》,成都:巴蜀書社,1989。
胡平生譯注,《孝經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
王引之,《經義述聞》,台北:世界書局,1961。
左丘明撰、鮑思陶點校,《國語》,濟南:齊魯書社,2005。
班固,《漢書》,台北:鼎文出版社,1979。
范曄,《後漢書》,台北:宏業出版社,1973。
陳暘,《樂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荀子,《荀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傅佩榮,《解讀莊子》,台北:立緒出版社,2002。
賴炎元、傅武光注譯,《新譯韓非子》,台北:三民出版社,2007。
呂不韋,畢浣輯校,《呂氏春秋》,北京:中華書局,1991。
王冬珍等校注,《新編管子》,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
陳麗貴校注,《新編淮南子》,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
董仲舒,《春秋繁露》,北京:中華書局,1991。
賴炎元註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1984。
班固等撰,《白虎通》,台北:商務印書館,1966。
應劭,《風俗通譯》卷六,台北:中華書局,1981。
桓譚撰,朱謙之校輯,《新論》,北京:中華書局,2009。
劉向,《琴說》。
孫星衍輯(校補),蔡邕,《琴操》(清:吳縣朱氏槐廬家塾平津館叢書,1885)
嵇康撰;魯迅輯校,《嵇康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戴明揚,《嵇康集校注》,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
吉聯抗,《嵇康•聲無哀樂論》譯注,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
崔富章注釋,《新譯嵇中散集》,台北:三民書局,1998。
韓愈,《原性》
《二程集》,台北:里仁出版社,1982。
朱熹,徐德明校點,《四書章句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徐上瀛著、徐樑編著,《溪山琴況》,北京:中華書局,2013。
毛奇齡,《竟山樂錄》,合肥,黃山書社,2008。
楊宗稷,《琴學叢書》,北京:中華書局,2010。
北京古琴研究會編,《琴曲集成》vol.10,北京:中華書局,2010。



二、研究專著
(一)中國思想類(以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子初,《中國音樂考古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王國維,《觀堂集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王禕,《《禮記•樂記》研究論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王耀珠,《谿山琴況探賾》,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
李天虹,《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李美燕,《中國古代樂教思想》,高雄:麗文文化,1998。
李美燕,《琴道之思想基礎與美學價值之研究》,高雄:麗文文化,2003。
李賢中,《墨學研究方法的新嘗試》,台北:揚智文化,2003。
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魏晉南北朝編(上)》,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
余敦康,《魏晉玄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呂驥,《樂記理論新探》,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
何善蒙,《魏晉情論》,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
吳冠宏,《魏晉玄義與聲論新探》,台北:里仁書局,2006。new window
周云之,《名辯學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
林明照,《先秦道家的禮樂觀》,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7。new window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1。new window
徐麗真,《嵇康的音樂美學》,台北:華泰文化,1997。
修海林,《中國古代音樂美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袁濟喜,《六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孫星群,《音樂美學的始祖─樂記與詩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馬育良,《中國性情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通史》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960。
許之衡,《中國音樂小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68。
郭景萍,《情感社會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
曾春海,《嵇康的精神世界》,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張節末,《嵇康美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張蕙慧,《嵇康音樂美學思想探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new window
───,《儒家樂教思想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張世英,《天人之際─中西哲學的困惑與選擇》,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湯用彤,《魏晉玄學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傅佩榮教授主編、審定,《孔子辭典》,台北:聯經出版社,2013。
葛榮晉,《中國哲學範疇導論》,台北:萬卷樓,1993。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臺北:大鴻,1997。
蒙培元,《情感與理性》,北京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new window
蒙培元,《中國哲學主體思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管建華,《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蔡仲德,《音樂之道的探求:論中國音樂美學史及其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資料注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劉千美,《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台北:立緒文化,2001。new window
錢鍾書,《管錐篇》,北京:中華書局,1979。
戴璉璋,《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new window
謝大寧,《歷史的嵇康與玄學的嵇康》,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蘇志宏,《秦漢禮樂教化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漢語大辭典》,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7。



(二)西方思想類
于潤洋,《現代西方音樂哲學導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馬競松譯,《情感的合理性》,台北:五南出版社,2005。new window
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劉千美,《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台北:立緒文化,2001。new window




三、學位論文
吳冠宏,《魏晉玄論與士風新探 : 以情為綰合及詮釋進路》,台大中國文學研究所,1997。new window




四、期刊論文
李宗定,〈從音樂美學談嵇康及其〈聲無哀樂論〉〉,《漢雲學刊》第三期,民85.05: 183-202。new window
袁濟喜,〈關於〈聲無哀樂論〉評價問題─兼論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學術月刊》1981.12:44-50。
蕭振邦,〈嵇康〈聲無哀樂論探究〉─兼解牟宗三疏〉,《鵝湖學誌》31,民91.12:1-62。new window
吳冠宏,〈當代〈聲無哀樂論〉研究的三種論點商榷〉,《東華漢學》第三期,民94.05:89-112。new window
修海林,〈論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聲無哀樂論研究〉,《中央音樂院學報》第二期1985.02:46-54。
張少康,〈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及其在中國文藝思想史上的意義〉,《中外文學》 20:1=229 民86.06:21-32。new window
李美燕,〈從〈聲無哀樂論〉析探嵇康的「和聲」義〉,《鵝湖月刊》第26卷,第9期,民90.03:40-50。
周暢,〈論中國古代音樂美學三大論著的價值及其與音樂實踐的關係〉,《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第一期pp.1-8+35、第二期pp.1-9。
李學勤,〈古代中國文明中的宇宙論與科學發展〉,《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01:81-84。
于培杰,〈評嵇康的《聲無哀樂論》〉,《濰坊學院學報》,第三卷第三期,2003.05:89-93。
李美燕,〈徐谼《谿山琴況》中「和」況之美學意涵研究〉,《藝術學報》第74期,民93.08:41-53。new window
蔡仲德,〈《谿山琴況》試探〉,《音樂研究》,1986.02:69-82。
沈冬,〈由雅、俗、胡之交化論晉室南遷至隋初之音樂發展〉,收入《陳奇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




五、外文資料
Aaron Ben-ze’ev “The thing called emotion” in Peter Goldie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hilosophy of Emo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Dahlhous, Carl, Musikasthetik. Translated by William W. Austin, Esthetics of Music, (Cambridge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
De Sousa, Ronald. The rationality of emotio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987)
Jenefer Robinson, ‘The Emotions in Art’. in Peter Kivy ed. The Blackwell Guide to Aesthetics.(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4) pp.174-192。
John Deigh “Concepts of emotions in modern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in Peter Goldie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hilosophy of Emotio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Jonathan H. Turner, Jan E. Stets. The sociology of emotions,(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Leonard B. Meyer ,Emotion and Meaning in Music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8, c1956])
Scruton, Roger, The aesthetics of music,(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1997)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ol. 17, 2nd ed.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New York: Grove(200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