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魏晉南北朝佛教文化與傳統「氣思維」的交涉--以「形/神」問題的思辨與實踐為主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紀志昌
作者(外文):Chi, Chih-cha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37
頁次:頁147-191
主題關鍵詞:魏晉南北朝氣思維無限心形神之辨三教交涉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Thought of qiInfinite mindForm and spirit issueIntegration of three teaching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6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紀志昌(20100600)。謝靈運〈辨宗論〉「頓悟」義「折衷孔釋」的玄學詮釋初探。臺大中文學報,32,167-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紀志昌(20100600)。辨名析理與儒佛交涉--以南朝「達性」論諍為例。文與哲,16,99-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紀志昌(20140600)。六朝形神生滅論爭中的玄思綜論。臺大中文學報,45,31-33+3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儒賓(20140900)。遊之主體。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5,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子芳夫(1993)。大乘涅槃經における「氣」の譯例。東洋學研究,30,2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Mollier, Christine、呂鵬志、胡小麗(2002)。道教和佛教的「厨經」。法國漢學,2002(7),254-2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賴錫三(20130600)。氣化流行與人文化成--《莊子》的道體、主體、身體、語言、 文化之體的解構閱讀。文與哲,22,39-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方素貞(2004)。《釋禪波羅蜜.通明觀》的身體圖像。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4,53-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笑敢(2005)。「反向格義」與中國哲學。中國思想史研究通訊,2005(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惠勝(20041200)。智者大師的禪法--以「通明觀」為中心的論述。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4,75-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紀志昌(20090900)。南齊張融的道佛交涉思維試釋--以《門律.通源》中與周顒的對話為主。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5,45-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麗真(1991)。從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看「形神生滅離合」問題。第一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89-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智顗(1983)。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劭、陳喬楚(1997)。人物志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皇侃、高尚榘(2013)。論語義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如柏(2010)。從神不滅論到佛性論--六朝佛教主體思想研究。臺北縣永和市:花木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司馬遷、瀧川資言(1989)。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市: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魯迅(1999)。古小說鉤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釋僧祐(2001)。弘明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釋僧祐、蘇晉仁、蕭鍊子(1995)。出三藏記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釋慧皎、湯用彤、湯一玄(1997)。高僧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充、劉盼遂(1975)。論衡集解。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姚思廉(200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釋智顗(1983)。摩訶止觀。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釋道宣(1983)。廣弘明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牟宗三(1995)。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幸玲(20070000)。廬山慧遠研究。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戴璉璋(20020000)。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宗三(1993)。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湯用彤(1998)。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區結成(1987)。慧遠。臺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管仲、房玄齡(1978)。管子。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向、蕭道管(2007)。列女傳集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釋寶唱(1975)。名僧傳抄.說處。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李慶(1990)。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葛洪、王明(1996)。抱朴子內篇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牧田諦亮(1976)。疑經研究。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勰、周振甫、王文進(1984)。文心雕龍注釋。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龍樹菩薩、鳩摩羅什(1983)。大智度論。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Lakoff, George(1993)。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etaphor and though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王健文(1993)。國君一體:古代中國國家概念的一個面向。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丸山敏秋、林宜芳(1993)。中國古代「氣」的特質。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木村清孝(1993)。中國佛教中的「氣」論。中國古代思想史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