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美麗島軍法大審」看國民黨當局對黨外力量的壓制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陳佳宏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Fupia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177
頁次:頁100-122
主題關鍵詞:美麗島軍法大審美麗島事件權力運作黨外力量公開審判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4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翁秀琪(20010700)。集體記憶與認同構塑--以美麗島事件為例。新聞學研究,68,117-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湯志傑(20070600)。勢不可免的衝突:從結構/過程的辯證看美麗島事件之發生。臺灣社會學,13,71-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ee, Chin-Chuan(1993)。Sparking a Fire: The press and the ferment of democratic change in Taiwan。Journalism Monographs,138,1-39。  new window
4.陳佳宏(20040600)。美麗島事件與臺獨。臺灣風物,54(2),139-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儀深、周維朋(20040400)。蔡有全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12,131-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儀深、潘彥蓉(20040400)。陳若曦女士訪問紀錄。口述歷史,12,372-3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儀深、林東璟(20040400)。姚嘉文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12,1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佳宏(20070300)。「美麗島大逮捕」前後國內輿論情勢之發展--以主流平面媒體為主的分析。臺灣史研究,14(1),191-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佳宏(20181200)。「美麗島林宅血案」輿論情勢之分析--以國內主流平面媒體為中心。師大臺灣史學報,11,99-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池宗憲(2001)。台灣報紙報導高雄美麗島事件之研究--自1979至1999年(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郁馨(2007)。臺灣主要報紙對美麗島事件報導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游毅然(2004)。從「共識動員」論美麗島軍法大審的效應--台灣民主轉型的關鍵(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泓帆(2008)。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團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山田(1995)。五十年來的臺灣法制(1945-1995)。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圖書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ckerman, Peter、Duvall, Jack、陳信宏(2003)。非暴力抗爭--一種更強大的力量。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新臺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1999)。暴力與詩歌: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1980)。中美關係報告:1979-1980。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Taylor, Jay、林添貴(2000)。臺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秀蓮(1997)。重審美麗島。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富三(2001)。美麗島事件。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姚嘉文(2008)。風吹美麗島。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鳳翰、何智霖(1995)。梁肅戎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鳳翰、何智霖、陳亦榮(1993)。汪敬煦先生訪談錄。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芳上、黃克武、王景玲(2001)。楚崧秋先生訪問紀錄:覽盡滄桑八十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雷震(2003)。雷震回憶錄之新黨運動黑皮書。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彭明敏(1995)。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台北: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陶百川(1984)。困勉強狷八十年。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佳宏(2006)。台灣獨立運動史。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Lefort, Claude、Macey, David(1988)。Democracy and Political Theory。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17.Kadri, Sadakat、吳懿婷(2007)。審判的歷史。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祖詒(2009)。蔣經國晚年身影。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宋楚瑜、方鵬程(2018)。蔣經國秘書報告!。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炎憲、溫秋芬(2006)。高雄事件--「台灣之音」錄音紀錄選輯。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石山、曾士榮、陳進盛(2006)。李登輝與臺灣的國家認同。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800112)。高雄暴力事件 嫌犯多已到案 無叛亂罪嫌者、將移司法偵辦情節輕微及自首者、業經分別交保釋放 資料證據整理完竣、即予依法公開審理美麗島份子秘密策劃暴亂 施明德供認係有計劃行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800202)。高雄去年預謀暴力事件警總發表在押嫌犯名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00213)。暴力事件嫌犯續有三人交保 現僅五十三人在押月底或下月初起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00212)。高雄暴力事件在押嫌犯約有廿人將由軍法起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杏慶(19800213)。依法處理高雄暴力事件當局決以寬仁為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800223)。孫院長李部長昨在立院表示政府處理高雄暴力事件決循法治常規勿枉勿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800222)。維國法之大防.行寬恕之仁政--我們對高雄事件起訴的觀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00219)。高雄事件與中共統戰宣傳呼應台獨海外份子言行值得全國同胞警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00227)。立委質詢高雄暴力事件徐中齊促除惡務盡黃順興盼表現恕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800301)。高雄事件誠屬不幸絕非所謂官民衝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800221)。務期法治觀念深植人心一切活動必須依法行事學者專家希望.公正公平審判從嚴認定罪證做到勿枉勿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800311)。黃信介等涉嫌叛亂案本月十八日公開審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800313)。匪圖動搖復興基地利用台獨施展陰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800318)。黃信介等涉嫌叛亂案公開審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800123)。立委康寧祥建議對高雄暴亂案盡速公開審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800229)。要求舉行公開調查庭調查證據時 應准許被告在場並盼准予充分閲卷接見被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800221)。警總軍事檢察官對黃信介等八人提起公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800126)。國外部分報刊歪曲報導高雄暴力事件 宋楚瑜強烈譴責白種人優越心態作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800126)。蓄意歪曲高雄暴力事件真相的「黃色新聞」 宋楚瑜指貴「新聞周刊」等寧可聽一個白種人的謊言而罔顧事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800126)。新聞記者不應聽信片面的謊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正平(19800126)。有「理直」的政府,始有「氣壯」的官員:有感於宋楚瑜先生的談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800215)。民社黨籍國大代表昨發表公開信抗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800322)。美聯社記者歪曲報導要求恢復採訪權被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800324)。新聞局准恢復採訪該社駐香港主任劉幼林趕來台昨拜會宋楚瑜當面道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800324)。美聯社急電更正錯誤報導新聞局同意恢復其採訪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800319)。旁聽大審座無虛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800318)。黃信介等涉嫌叛亂案軍法庭今起公開審理允許旁聽採訪同時陳列證物律師出庭辯護被告家屬輔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800318)。旁聽審判須遵庭上規定無證人士不必徒勞往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吳添福(19800320)。隔離調查證據一再引起爭議防止被告串證有時有其必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何思偉(19800319)。良知審判一看黃信介的自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何思偉(19800321)。「我是一個沒有方向感的人」看呂秀蓮的自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9800319)。黃信介在庭中陳述政治見解確信台獨不是辦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杏慶,林聖芬(19800320)。旁觀審訊過程、咸認可圈可點審檢辯三方面、表現十分優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尤英夫(19800323)。律師是在野的法曹我看叛亂案之審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9800321)。涉嫌叛亂案.施明德受審被告態度狂傲.承認是暴力事件總指揮自稱同意台獨.從事顛覆另有一套狡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吳國棟,林聖芬(19800329)。九天庭訊情理法兼顧一言概論審控辯俱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19800322)。被告深諳法律答問自不相同中外記者一致認為姚嘉文真的很難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唐經瀾(19800329)。叛案大審公開公平公正九天雄辯樹立法治典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沈君山(19800411)。以法制暴 以理釋惑.以德化怨--「高雄事件」審判旁聽有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儀深(2004)。美麗島事件研究--背景、經過與影響。二十世紀台灣民主發展。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世宏(2010)。試論美麗島政團的形成與歷史資產。美麗島事件30周年研究論文集。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9)。審訊記錄。美麗島十年風雲。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儀深(2010)。臺獨叛亂或是民主運動?--美麗島事件性質解析。美麗島事件30週年研究論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淇瀁(2001)。暗夜.黑潮.《美麗島》:台灣「黨外」報業政治傳播路徑的歷史分析。「邁向21世紀的台灣民族與國家」論文集。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福鐘(2010)。美麗島事件對國民黨威權統治的衝撃。美麗島事件30周年研究論文集。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沈君山(2002)。施明德和魏京生。永遠的主題:施明德與魏京生對談錄。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2)。美麗島事件前後吳三連日記節錄(1978-1988)。戰後政治運動及其他。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