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集體記憶與新聞自由:從監察院調查報告探討柏楊案
作者:沈超群 引用關係
書刊名:監獄與自由;張清榮 (主編)
頁次:159-188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臺南:國立臺南大學
主題關鍵詞:集體記憶新聞自由柏楊監察院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Amsden, Alice H.(1979)。Taiwan's Economic History: A Case of Etatisme and a Challenge to Dependency Theory。Modern China,5(3),341-379。  new window
2.劉熙明(20001000)。蔣中正與蔣經國在戒嚴時期「不當審判」中的角色。臺灣史研究,6(2),139-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衣洞(1954)。幸運的石頭。自由中國,10(7),26-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翁秀琪(20010700)。集體記憶與認同構塑--以美麗島事件為例。新聞學研究,68,117-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韋政通、簡玉秀(19870700)。臺灣三十年來的思想界。臺灣文藝,106,62-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柏楊(1954)。被猛烈踢過的狗。自由中國,11(11),25-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成舍我(19550316)。「人權保障」與「言論自由」。自由中國,12(6),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清志(20040800)。我的寫作與臺灣社會嬗變--陳映真香港浸會大學演講。印刻文學生活誌,12,28-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井種步(1979)。柏楊坐牢是冤枉嗎?--看了「柏楊和我」一書的疑問。亞洲世紀雜誌,11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杏慶(1982)。〈中國民主運動發展史(二)--台灣部分〉座談紀錄。八十年代,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卓遵宏、許瑞浩、周維朋(20060600)。張俊宏先生訪談紀錄--《臺灣政論》與我。國史館館刊,40,211-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卓遵宏、許瑞浩、周維朋(20051200)。張俊宏先生訪談紀錄--《臺灣政論》與我。國史館館刊,39,212-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曦鍾、龍雨(1985)。柏楊和他的文學作品。深圳大學學報,1985(Z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Kristof, Nicholas D.(19920216)。A Dictatorship that Grew Up: In Taiwan, Despotism Passes Posthaste into Democracy。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92(Feb.),16-21+53+56-57.。  new window
15.王振寰(19890300)。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1),7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金銓(2003)。柏楊,柏楊的筆,台灣的新聞自由與人權運動。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7-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龔鵬程(2002)。文學史的研究。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台北:學生書局。55-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建國(2003)。不安於室:論柏楊囚室之寫作場域及獄中詩詞作品之時空觀。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01-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杏慶(1992)。《大學雜誌》與現代台灣--1971-1973年的知識分子改革運動。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嘉雯(2003)。當代中國的放逐者:柏楊及其他同類短篇小說中「失鄉」主題探討。台北:遠流。489-5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洪海(2003)。柏楊思想對中國大陸「八十年代人」的影響。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31-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向陽(19550316)。猛撞醬缸的虫兒:試論柏楊雜文的文化批判意涵。台北:遠流。3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瑞騰(2000)。把柏楊當作文化轉型史的個案。台北:遠流。733-7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貝羅貝(2003)。柏楊對文化研究與文化相對論的貢獻。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VII-VXII。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裕耕(2000)。柏楊:非貴族的知識分子。台北:遠流。67-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卓遵宏(1996)。台灣光復與經濟發展--記「台灣光復後經濟發展研討會」。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柏楊(2000)。喜遇良師益友。台北:遠流。754-7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德剛(2000)。三峽舟中的一齣悲喜鬧劇--對名作家柏楊生平的個案透視。台北:遠流。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肖梅(2003)。從短篇小說談柏楊的內在世界與文字中影音特色。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肖梅(2003)。從短篇小說談柏楊的內在世界與文字影音特色。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梁敏兒(2000)。共同體的想像:柏楊筆下的國民性。台北:遠流。101-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季倫(2000)。一點隨想。台北:遠流。749-7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雷銳(2000)。為時代的悲劇小人物撰史立傳:論柏楊的報導文學。台北:遠流。305-3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葛浩文(2003)。小說柏楊。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文成(2003)。何年何月桃花開--論柏楊詩精神場域的救贖與書寫。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9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季倫(2000)。柏楊的歷史法庭。台北:遠流。215-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蔡詩萍(2003)。〈特約討論〉,評陳曉明,〈世俗批判的現代性意義--論柏楊雜文的思想品格〉。台北:遠流。248-2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應鳳凰(2000)。柏楊五十年代小說與戰後台灣文學。台北:遠流。391-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應鳳凰(2003)。「文學柏楊」與50、60年代台灣主導文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45-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龔鵬程(2000)。現代化思潮下的史論:〈柏楊曰〉的精神與處境。台北:遠流。17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Petrov, Aleksander(2000)。B. O. Yang's The Ugly Chinaman: Generic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台北:遠流。143-170。  new window
27.Pajin, Dusan(2000)。Life after death, life before death--fabrics of life in the stories of B. O. Yang。台北:遠流。687-720。  new window
28.蕭全政(1990)。國民主義:臺灣地區威權體制的政經轉型。「中國民主前途:臺灣地區政治民主化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臺灣民主基金會〔主辦〕 (會議日期: 1990年11月11日-12日),3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舒媄(2004)。柏楊雜文析論--以不同版本的考察為主(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福明(1984)。中國國民黨的改造(一九五O-一九五二)--兼論其對中華民國政治發展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秀菁(2002)。台灣戒嚴時期的新聞管制政策(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裘佩恩(1997)。戰後臺灣政治犯的法律處置(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功勤(2001)。蔣介石臺灣時代的政治菁英(一九五O年-一九七五年)--以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及內閣成員為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肅民(1984)。限證政策下我國報業問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明通(1990)。威權政體下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流動(1945-1986)--省參議員流動的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淑華(2003)。臺灣戒嚴時期大法官釋憲與人權發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古淑芳(1999)。台灣黨外運動(1977-1986)--以黨外言論為中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柏楊(2000)。異域。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rtrandRussell、靳建國(1992)。權力論。台北:遠流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De Bary, William Theodore(1983)。The Liberal Tradition in China。New York, 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林正弘(1990)。殷海光全集:政治與社會。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柏楊(1995)。醬缸震盪--再論醜陋的中國人。台北:星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宮澤俊義、永明(1979)。人權概論。臺北:八十年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綠島人權紀念碑編輯委員會(2001)。綠島人權紀念碑。臺北:財團法人人權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陶百川(1984)。困勉強狷八十年。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hiu, Hungdah(1979)。China, and the Taiwan Issue。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  new window
10.呂秀蓮(1997)。重審美麗島。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Gray, John、傅鏗、姚欣榮(1991)。自由主義。臺北: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Foucault, Michel、劉北城、楊遠嬰(1998)。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古繼堂(2003)。簡明臺灣文學史。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柏楊(2002)。我們要活得有尊嚴。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柏楊(2003)。新城對:柏楊訪談錄。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0)。都是醜陋中國人惹的禍。台北:林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柏楊65編委會(1984)。柏楊65:一個早起的蟲兒。台北:星光出版社:時報出版公司:學英文化公司:歐語出版社: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柏楊日編委會(1993)。歷史走廊:十年柏楊(1983-1993)。台北:太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孫觀漢(1988)。柏楊的冤獄。敦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梁上元(1979)。柏楊和我。台北:星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包澹寧、李連江(1995)。筆桿裡出民主:論新聞媒介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周裕耕、墨勤(1989)。醬缸:柏楊文化批評。台北:林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孫觀漢(1986)。夢回綠島。臺北:駿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新臺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1999)。走向美麗島:戰後反對意識的萌芽。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2003)。戰後台灣人權史。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山田(1996)。五十年來的台灣法制(1945-1995)。臺北:臺大法律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郭衣洞(1977)。莎羅冷。台北:星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柏楊(2002)。中國人史綱。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彭芸(1992)。新聞媒介與政治。台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Hobsbawm, Eric John、李金梅(1997)。民族與民族主義。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葉石濤(1996)。臺灣文學史綱。臺北: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Nisbet, Robert、邱辛曄(1992)。保守主義。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Arendt, Hannah、林驤華(1995)。極權主義的起源。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Ritchie, Donald A.、王芝芝(1997)。大家來做口述歷史。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Roy, Denny、何振盛、杜嘉芬(2004)。台灣政治史。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柏楊(1990)。對話戰場。臺北:林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薛化元、李永熾(1990)。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1945-1965)。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秦孝儀(1985)。中華民國政治發展史。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彭懷恩(1987)。臺灣政治變遷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泰升(2001)。台灣法律史概論。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功勤(2002)。中華民國發展史--兼論兩個中國的互動與衝突。台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佛泉(1993)。自由與人權。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中央委員會秘書處(1953)。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黨務報告。臺北:中央委員會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世宏、張建隆(2001)。從黨外助選團到黨外總部。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泰升(1997)。臺灣法律史的建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Fairbank, John King(1979)。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7.沈劍虹(1982)。使美八年紀要:沈劍虹回憶錄。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黃煜文(20000000)。傅柯的思維取向:另類的歷史書寫。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Keane, John(1991)。The Media and Democracy。Polity Press。  new window
50.林子儀(1993)。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臺北:月旦出版社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Giddens, Anthony、趙旭東、方文(2005)。現代性與自我認同。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若林正丈、松永正義、廖兆陽(1988)。中日會診台灣--轉型期的政治。台北:故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施明德(1992)。囚室之春:施明德散文集。台北市: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尹雪曼(1985)。中華民國文藝史。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古繼堂、柏楊(1999)。柏楊傳。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陳漱渝(1997)。看,這個醜陋的中國人:柏楊。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Friedman, Edward(1994)。The Politics of Democratization: Generalizing East Asian Experiences。Westview press。  new window
58.韋本、陳世宏(1999)。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崔小萍(2001)。天鵝悲歌:資深廣播人崔小萍的天堂與煉獄。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郭洪紀(19970000)。文化民族主義。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藍玉鋼(1982)。七十年代論戰柏楊。臺北:四季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柏楊(1985)。醜陋的中國人。台北:林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Beetham, David、徐鴻賓、徐京輝、廖立傳(1990)。馬克斯.韋伯與現代政治理論。台北:久大: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雷銳(1997)。柏楊評傳。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孫國棟(1989)。評柏楊。香港:明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陳麗真(1982)。柏楊.美國.醬缸。臺北:四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應鳳凰(1981)。另一個角度看柏楊。臺北:廣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柏楊(2000)。死不認錯集。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柏楊(1999)。通鑑紀事本末。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柏楊(1983)。柏楊版資治通鑑。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柏楊(2000)。柏楊全集。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柏楊(1991)。立正集。台北:躍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柏楊(2004)。天真是一種動力。台北:人權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柏楊(2003)。中國歷史年表。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柏楊(2003)。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柏楊(1979)。中國人史綱文選。台北:星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柏楊(1992)。柏楊說文化。台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柏楊(1984)。柏楊詩抄。台北:學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柏楊(1998)。柏楊曰--讀通鑑.論歷史。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柏楊(1990)。柏楊雜文選。台北: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柏楊(1989)。家園。台北:林白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柏楊、張香華(1988)。柏楊談愛情。台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柏楊(1987)。中國人,你受了什麼詛咒!。台北:林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郭衣洞(1979)。掙扎。台北:星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郭衣洞(1987)。蝗蟲東南飛。台北:星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郭衣洞(1977)。曠野。台北:星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丸山學(1968)。文學研究法。台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白先勇(1983)。台灣香港文學論文選。福建:福建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李筱峰(1987)。台灣民主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李瑞騰(1994)。情愛掙扎:柏楊小說論析。台北:漢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李敖(1989)。醜陋的中國人研究。台北:李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孫觀漢(1981)。菜園拾愛。台北:星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陳芳明(1995)。百年來的台灣。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覃賢茂(1998)。柏楊傳奇。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雷銳、劉開明(1994)。論柏楊式幽默。台北:星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雷銳、劉開明(1992)。柏楊幽默散文賞析。廣西桂林:漓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監察院(2003)。郭衣洞叛亂案調查報告。台北:監察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盧心銘(1996)。海峽兩岸話通鑑。北京:中國友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聶華苓(1986)。柏楊小說選。香港:文藝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Lin, Zi-yao(1989)。One Author Is Rankling Two Chinas。Taipei:Sing Kuang。  new window
101.Ritter, Jurgen(1989)。Kulturkritik in Taiwan: Bo Yang。Bochum:Brockmeyer。  new window
102.Iggers, George G.(1997)。Historiogra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From Scientific Objectivity to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Hanover, NH: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new window
103.劉翔平(2001)。尋找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說。臺北:果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藍博洲(1997)。白色恐怖。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葉榮鐘、李南衡(1985)。臺灣人物群像。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方漢奇(1996)。中國新聞事業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Huntington, Samuel P.、黃裕美(1997)。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余英時(20040000)。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柏楊、周碧瑟、李佳穎(1996)。柏楊回憶錄。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黎活仁、龔鵬程、李瑞騰、劉漢初、黃耀堃、梁敏兒、鄭振偉(2000)。柏楊的思想與文學。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蘇瑞鏘。台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中「非軍人交付軍事審判」之爭議--以雷震案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顏厥安(20060815)。轉型正義更需要道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柏楊(19960411)。寫給劉展華的一封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柏楊(19841208)。醜陋的中國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柏楊(19991210)。沒有終結不了的暴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展華(19960227)。來函照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韋政通(1985)。三十多年來知識分子追求自由民主的歷程。臺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聶華苓(1991)。寒夜.爐火.風鈴。聶華苓札記集。高雄:讀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泉湖(2002)。台灣的族群意識與族群關係。百年來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反省。台北市: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瑞浩(2004)。從官方檔案看統治當局處理「雷震案」的態度與決策--以國防部檔案為中心。20世紀臺灣民主發展:第7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雲漢(1989)。寡占經濟與威權體制。壟斷與剝削。台北:台灣研究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英時(2002)。略說現代中國民族主義與再主的關係--一個歷史的體察。百年來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反省。台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歐梵、王景智(1995)。批評空間:論現代中國的文化批判領域。回顧代文化想像。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海波(1998)。論成舍我與中國報紙的大眾化趨向。報海生涯--成舍我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港澳台新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殷海光(1990)。大江東流擋不住!。殷海光全集:政治與社會。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龔鵬程(1990)。柏楊是一位難以歸類的作家。柏楊的思想與文學。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Lee, Chin-Chuan(1994)。Sparking a Fire: The Press and Democratic Ferment in Taiwan。China's Media, Media's China。Boulder, CO:Westview。  new window
12.王成勉(1999)。A Bastion Created, A Regime Reformed, An Economy Reengineered, 1949-1970。Taiwan: A New History。New York:M. E. Sharpe。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