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探討電影戲劇和文化再現的符碼
書刊名:設計研究學報
作者:游易霖李少瑜
作者(外文):Yu, Yi-linLi, Shao-yu
出版日期:2021
卷期:13
頁次:頁57-74
主題關鍵詞:符號學宅經濟文化再現鐵獅玉玲瓏SemioticsOtaku economyCulture representationLion Danc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4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王俐容、王維菁、朱淑娟(20081200)。跨國性社群電視媒體初探:以《臺灣媳婦》為例。中華傳播學刊,14,267-3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玉燕(20080900)。談臺灣民間舞獅的發展。臺灣民俗藝術彙刊,4,181-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魏玓(20061000)。合製文化:反思全球化下的國際電影合製。新聞學研究,89,127-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修百里(20020400)。寫在表演之外--鐵獅玉玲瓏流行現象的文化詮釋。師友月刊,418,2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翁秀琪(20010700)。集體記憶與認同構塑--以美麗島事件為例。新聞學研究,68,117-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Vorderer, P.、Klimmt, C.、Ritterfeld, U.(2004)。Enjoyment: At the Heart of Media Entertainment。Communication Theory,14(4),388-408。  new window
7.張傳賢、黃紀(20110600)。政黨競爭與臺灣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間的聯結。臺灣政治學刊,15(1),3-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建華(20030700)。符號學理論研究與應用之初探。設計研究,3,132-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廖珮妏(20150400)。從量化與質化研究信效度探討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品質。中華科技大學學報,62,69-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珮(20041200)。「王八」、「Wombat」,你是誰?Saussure符號學的啟示與限制。中華傳播學刊,6,19-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阿勤(20050900)。臺灣文學的本土化典範:歷史敘事、策略的本質主義與國家權力。文化研究,1,97-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方孝謙(19990700)。什麼是再現?跨學門觀點初探。新聞學研究,60,115-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彥佑(2011)。戲獅甲--傳統舞獅藝術。師友月刊,523,96-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卓國雄(20051200)。臺灣獅陣入廟儀式行為及文化意涵之初探--以崙頂村金獅陣為例。身體文化學報,1,27-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玉佩(20170600)。導讀:文化流動的模式與另類想像。中華傳播學刊,31,3-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萬尚俊、溫在春(2016)。對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之體認。公共事務評論,16(2),1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意菁(20170100)。商業雜誌與企業公民訊息:一個縱貫性的媒體再現與框架分析。新聞學研究,130,141-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鄭雅怡(20040100)。臺語流行文化的傳統意識型態及解構性質分析--以「鐵獅玉玲瓏」為例。臺灣語文研究,2,285-2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明珠(20080600)。符號學研究的反身自省:返回符號體系的思考。圖書資訊學研究,2(2),17-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東泰(2002)。笑看「鐵獅玉玲瓏」:語音延異遊戲。2002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奕慧(2004)。《鐵獅玉玲瓏》研究--庶民文化與媒體交流(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昭烈(2015)。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智慧資本鑑價因子之探討--以鐵獅玉玲瓏電影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懿萱(2013)。現代說唱藝術《鐵獅玉玲瓏》之音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arthes, R.、洪顯勝(1989)。符號學要義。台北:南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彥仲、黃麗如、陳柔森、李易蓉、謝宗榮、張志遠、陳仕賢(2003)。臺灣的藝陣。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arthes, Roland(1972)。Mythologies。New York:Hill and Wang。  new window
4.朱全斌(19980000)。媒體、認同與傳播新科技:關心本土傳媒發展的文化研究。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rossberg, L.、Wartella, E. A.、Whitney, D. C.、Wise, J. M.(1998)。Media making: Mass media in a popular culture。Sage。  new window
6.Lippmann, Walter(1956)。Public Opinion。New York, NY:Harcourt Brace。  new window
7.Fiske, John、張錦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Barthes, R.(1977)。Image-music-text。New York:Hill and Wang。  new window
9.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arthes, Roland(1973)。Elements of Semiology。New York:Hill and Wang。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Hall, S.(1990)。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London:Lawrence & Wishart。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