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屏地區客家話次方言的語音差異
書刊名:聲韻論叢
作者:張屏生
作者(外文):Chang, Ping-she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6
頁次:頁87-135
主題關鍵詞:客家話語音差異HakkaPhonetic differe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8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林英津(19940500)。論「客法大辭典」之客語音系。聲韻論叢,2,383-4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屏生(20011000)。臺北縣石門鄉的武平腔客家話的語音變化。聲韻論叢,11,217-2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榮(1994)。禁忌字舉例。方言,1994(3),161-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榮富(19910500)。論客家話的[v]聲母。聲韻論叢,3,435-4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時逢(19710600)。臺灣美濃客家方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2(3),405-4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肇錦(19870600)。臺灣客語次方言間的語音現象。國文學報,16,289-3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屏生(19990500)。東勢客家話的超陰平聲調變化。聲韻論叢,8,461-4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洪惟仁(2004)。高屏地區的語言分佈。第二屆「漢語方言」小型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語言調查室。117-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屏生(2004)。客家話辭書編纂音讀方面的相關問題--以《標準廣東語典》為例。第五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靜宜大學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屏生(1997)。台灣客家話調查所發現的一些現象。母語教育研討會,新竹師院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榮富(1995)。客家話的構詞和音韻的關係。第一屆台灣語言國際研討會。文鶴書局。155-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屏生(2003)。臺灣客家話部分次方言的語音差異。第八屆國際暨第二十一屆全國聲韻學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屏生(2001)。大牛椆閩南話、客家話的雙方言現象析探。國科會語言學門〈一般語言學〉成果發表會,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5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屏生(19980000)。臺灣客家話部分次方言的詞彙差異。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新竹:臺灣語言文化中心。261-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榮富(1998)。高屏地區地區各客次方言的音韻現象。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屏生(2004)。台灣客家話辭書編纂的詞彙選取及其相關問題。2004語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南台科技大學 123-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屏生(2003)。台灣客家話辭書用字的比較及其相關問題。台語文字化學術研討會,高雄市建國國小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屏生(2003)。高屏地區地區客家話和閩南話的語言接觸。第二屆客家學術研討會,美和技術學院 34-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屏生(2002)。高屏地區客家話各次方言的語音差異。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中山大學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屏生(1997)。臺灣閩南話調查所發現的一些現象。母語教育研討會,國立新竹師範學院(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屏生(1997)。客家話讀音同音字彙的客家話音系--並論客家話記音的若干問題。臺灣語言發展學術研討會,新竹師院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余秀敏(1984)。苗栗客家語音韻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chaank, S. H.(1897)。Loeh-Foeng-Dialect。  new window
2.周法高(1969)。桃園縣志卷二・人民志・語言篇。桃園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基正(1969)。台灣省苗栗縣志卷二・人文志・語言篇。苗栗縣:苗栗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橋本萬太郎(1973)。The Hakka Dialect。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袁家驊(1983)。漢語方言概要。文字改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菅向榮(1974)。標準廣東語典•附台灣俚諺集。台北: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1989)。漢語方音字匯。文字改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時逢(1992)。臺灣桃園客家方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如龍、張雙慶(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Karlgren, Bernhard、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1975)。中國音韻學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1995)。漢語方言詞匯。文字改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羅肇錦(1990)。台灣的客家話。台北:協和文教基金會台原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屏生(2003)。雲林縣崙背鄉詔安腔客家話的語音和詞彙變化。慶祝曹逢甫教授六十華誕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榮富(1997)。高雄縣美濃鎮誌‧語言誌。美濃鎮誌。美濃:美濃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榮富(1997)。客家話韻母的結構。台灣學者漢語研究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董忠司(1996)。台灣地區客語簡述。客家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台灣語文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鋒(1994)。聲調格局與聲調分類。語音叢稿。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