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憨山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復興」內涵
書刊名:中華佛學研究
作者:釋見曄
作者(外文):Shih, Chian-yeh
出版日期:1998
卷期:2
頁次:頁231-249
主題關鍵詞:憨山德清行事風格人間菩薩觀晚明佛教之復興新佛教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2
  • 點閱點閱:34
     太虛等人,批判宋明佛教以來之發展,是「山林佛教」「死人佛教」等趨勢。筆者目前無法斷言宋代佛教是否如此,至少而言,明初佛教即是如此發展。而提出人稱晚明佛教為復興期,或為新佛教,則所謂的「復興」或「新」,其內涵意指為何?   本文試借晚明佛教四大師之一的憨山,來探究其復興之內涵。由憨山一生行事風格之轉換,從對己之關懷到對教界、法門,最後及至黎民百姓、社會,而提出憨山修行觀從自了生死,增大為人間菩薩觀的修行。而這種菩薩為教化眾生,不避刀山火聚的精神,亦是佛教東傳之後,中國一直自詡為「大乘佛教」的核心。可惜這種大乘佛教的悲懷、事行,正是明初佛教以來所失落,而在憨山一生的行事風格中再度開展。
學位論文
1.釋見曄(1994)。洪武時期佛教發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印順(1977)。太虛大師年譜。太虛大師年譜。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金蓮(1995)。太虛大師佛教現代化之研究。臺北:東初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釋印順(19900000)。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臺北:正聞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Yü, Chün-fang(1981)。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 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江燦騰(19900000)。晚明佛教叢林改革與佛學諍辯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改革生涯為中心。臺北:新文豐。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印順(1976)。談入世與佛學。無諍之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太虛(1980)。聽講「現代中國佛教」之後。太虛大師全書(第18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常惺(1985)。僧界救亡的一個新建議。海潮音文庫(第22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冉雲華(1990)。太虛大師與中國佛教現代化。中國佛教文化研究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荒木見悟(1979)。佛教と陽明学。佛教と陽明学。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su, Sung-Peng(1970)。A Buddhist Leader in Ming China: The Life and Thought of Han-Shan Te-Ch'ing。A Buddhist Leader in Ming China: The Life and Thought of Han-Shan Te-Ch'ing。University Park。  new window
12.Wu, Pei-Yi(1978)。The Spiritual Autobiography of Te-ch'ing。The Unfolding of Neo-confucianism。臺北。  new window
13.荒木見悟(1984)。憨山德清の生涯とその思想。陽明学の開展と佛教。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虛雲(1982)。虛雲老和尚法彙‧法語。虛雲老和尚法彙‧法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明)憨山大師(1987)。憨山老人自序年譜實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明)憨山大師(1987)。憨山老人夢遊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釋太虛(1980)。怎樣增高佛教在國民中的地位。太虛大師全書。臺北:善導寺佛經流通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