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黨國儒學」的一個側面思考--以「科學的學庸」為核心的展開
書刊名:鵝湖
作者:林安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An-wu
出版日期:1998
卷期:23:11=275
頁次:頁1-9
主題關鍵詞:黨國儒學科學的學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8
  • 點閱點閱:2
     本論文旨在對於「黨國儒學」做一側面思考,其反省的主要對象是蔣介石所《科學的學庸》一書,特別深入其(大學之道)(上、下)兩篇文章,做哲學反思。由蔣氏對於《大學》的詮釋中,闡析其黨國儒學的特色,指出蔣氏將革命意志與權力灌注到《大學》之中,使得《大學》成一國民革命化的《大學》。如此一來,革命意志的鍛鍊與心性的修養也就關聯成一不可分的整體。 再者,針對蔣氏所謂的「科學」做闡析,點示出此乃「格義翻譯下的大逆轉」,將西方的科學用中國的「格致」一辭去取代,進而以中國《大學》中的「格物致知」活動去說為「科學」。之後,筆者回溯中近現代以來「科學主義」的發展,並對比的指出蔣氏更以黨政軍的力量建構另一漫天蓋地的「主義科學」,而此「主義科學」正是「科學主義」奇詭變奏。  最後,筆者更指出「帝皇專制」與「黨國威權」造成的「倫理中心主義」將形瓦解,而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去理解這「倫理中心主義」所含帶的是帶什麼樣的成分,它與「專制」、「咒術」乃至儒學所強調的「良知」有何關係,這將是值得我們更進一步去瞭解與注意的。
圖書
1.林安梧(1996)。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知哲學省察。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印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介石(1985)。科學的學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陽明。大學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青峰(1984)。讓科學的光芒照亮自己: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產生。台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介石(1954)。革命教育的基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毓生、穆善培(1988)。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貴州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毓生(1989)。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鄺, D. W. Y.。科學主義在中國,一九OO-一九五O。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蔣介石(1985)。自勉四箴。科學的學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毓生(1989)。民初「科學主義」的興起與涵義--對民國十二年「科學與玄學論爭」的省察。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灝、林鎮國(1970)。新儒家與當代中國思想的危機。保守主義。台北:時報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1996)。王陽明的本體詮釋學:以《大學問》為核心的展開。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