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戰後廣播工業的控制與依附研究(1947~1961)--抑制需求面與管制生產面的收音機產業
作者:程宗明
書刊名:傳播論文選集1997;陳世敏 (主編)
頁次:319-370
出版日期:1998
出版項:臺北市:中華傳播學會
主題關鍵詞:臺灣戰後廣播工業控制與依附研究抑制需求面管制生產面收音機產業
學門:傳播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4)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史習健(19671200)。廣播電視與電信監理。廣播與電視,5,1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于潤生(1959)。臺灣廣播事業過去之檢討與將來之希望。交通建設,8(1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曉華(1955)。我國民營廣播事業的發展。主義與國策,60,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柯習思、史習健(19550600)。自由中國無線電廣播事業概觀--技術部份。交通建設,4(6),28-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鼎禹(19641200)。電信與廣播電視之關係。交通建設,13(12),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方賢齊(1993)。懷念陳樹人先生。局務簡訊,27(4),27-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八十年代資料室(1986)。二、二八日誌。八十年代,103,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金海(1960)。發展中之台灣電工器材工業。台灣經濟月刊,22(1),88-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賢齊(1993)。張祥傳與電信協進會。局務簡訊,27(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熙謀(19660800)。臺灣省電子工業之發展。工程,39(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挺生(1957)。第二期四年計畫中電工器材工業之發展。台灣工程界,10(10),2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筱峰(1986)。台灣各縣市志中有關二二八事件的記載。八十年代,103,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如淦(1961)。公用事業費率之製訂程序與審議。中美技術合作季刊,6(2),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台灣廣播電台(1946)。台灣的廣播事業。電世界,3(4),142-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官鴻志(1987)。人間歷史:「2.28」的民眾史。人間,18,78-83+8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蔭庭(1990)。萬年電台萬年青?。遠見雜誌,1990(3月號),108-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沈壽梁(19631200)。電信發展概況。交通建設,12(12),1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永祥、黃揚、張瑞琮(1958)。擴充地下電纜載波電話一○二路工程設計概述。中美技術研究季刊,3(2),15-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葉龍彥(19910600)。臺灣廣播電臺的重建與發展(1945-1949)。臺北文獻 (直字),96,149-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胤年(19700200)。臺灣地區中頻廣播電臺之服務地區及干擾地區之估計。工程,43(1/2),5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經合會投資業務處(19680300)。臺灣的電子工業。自由中國之工業,29(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毅夫(19710600)。我國無線電頻率之分配與管理。無線電電視電子技術季刊,12(1),3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許照(19551200)。臺灣省各廣播電臺廣播機特性的測量。交通建設,4(12),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照(1953)。電機工程近年之進展。台灣工程界,6(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樹暢(1971)。六十年來中國廣播事業之進展。無線電技術季刊,12(1),23-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蓬明(19591200)。電信法要點分析。交通建設,8(12),24-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62)。日本松下電器投資國際通訊機械公司。國際經濟資料月刊,9(2),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蔣書梁(1958)。台灣電信管理局與美援。中美技術合作季刊,3(2),2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魏景蒙(1957)。廣播。教育與文化,15(11/12),3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Harwood, Kenneth(1984)。Productivity of Labor and Capital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1958-1974。Journal of Broadcasting,28(2),225-235。  new window
31.Miller, Robert K. Jr.(1989)。Segmentation and Gender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within an Industrial Labor Market: The Radio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Philadelphia, 1926-1935。Sociological Spectrum,9(4),403-424。  new window
32.Severin, Werner J.(1978)。Commercial vs. non-commercial radio during broadcasting's early years。Journal of Broadcasting,22(4),491-504。  new window
33.Peck, Robert E.(1983)。Policy and Control--A Case Study: German Broadcasting 1923-1933。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5,349-372。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賀衷寒(1952)。研議交通事業收費費率應有之認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台灣省物資局(1965)。台灣省物資局統計年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交通部(1977)。中華民國交通統計要覽41-66年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1964)。中華民國台灣輸出入結匯統計1950-1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財政部海關總稅務司署統計科(1951)。中華民國39-49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統計年刊.台灣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信發(1972)。台灣電子工業投資機會之分析及其實現策略(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森林(1982)。我國電子工業經濟成長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夢禹(1983)。台灣區主要電子零件供給與需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賴文獻(1972)。台灣電子工業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敏慧(1984)。台灣北區電子工業之空間分布及其區位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婕利(1987)。外人直接投資對我國電子電器業發展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risell, Andrew(1986)。Understanding Radio。London:Methuen。  new window
2.Lewis, Peter M.、Booth, Jerry(1989)。The Invisible Medium: public, commercial and community radio。London:Macmillan。  new window
3.吳濁流、鍾肇政(1987)。臺灣連翹。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艷秋(1976)。我國廣播事業之研究。台北:國立藝專廣播電視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貽謀(1985)。廣播與電視。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沈壽梁(1959)。電信器材自給之研究。台北:交通部交通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段承璞(1992)。台灣戰後經濟。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Schramm, Wilbur(1964)。Mass Media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于潤生(1986)。于潤生先生訪問紀錄。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明水(1978)。各國新聞事業研究論集。台北市:文豪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坤榮(1989)。歸鴻--一個敵後情報員的回憶。台北市: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本苞(1981)。廣播概論。台北市:真善美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黨營文化事業專輯編纂委員會(1972)。黨營文化事業專輯之五--中國廣播公司。台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Little, Ian、Scitovsky, Tibor、Scott, Maurice、施敏雄(1983)。開發中國家的工業與貿易。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台灣省工商業普查執行小組(1956)。中華民國四十三年台灣省工商業普查總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台北市銀行徵信室(1971)。台灣區電子工業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國廣播事業協會(1969)。中華民國廣播年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台灣省通志.卷五第二冊教育志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台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工業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台灣省通志.卷三政事志保安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1958)。台灣省通志稿.卷五教育志文化事業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交通部交通研究所(1962)。交通年鑑五十一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交通部交通研究所(1960)。交通年鑑四十九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交通部(1961)。交通法令彙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交通部(1960)。交通部六年來施政紀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交通部交通研究所(1963)。交通年鑑五十二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交通銀行調查研究處(1972)。生產事業分業調查報告--台灣電子工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1961)。十年來接受美援單位的成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電信總局(1971)。中國電信紀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4)。美援貸款概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Kopp, William T.、Osborn, Ned D.(1962)。The Feasibility of a Transistor Radio Assembly Plant in Taiwan。Menlo Park, CA: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new window
32.Schwoch, James(1990)。The American Radio Industry and Its Latin American Activities, 1900-1939。Urbana, Illinois: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new window
33.Sandford, John(1976)。The Mass Media of the German Speaking Countries。London:Oswald Wolff Publishers Ltd。  new window
34.Sterling, Christopher H.(1984)。Electronic Media--A Guide to Trends in Broadcasting and Newer Technologies 1920-1983。New York:Praeger。  new window
35.吳道一(1968)。中廣四十年。台北:中國廣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曾虛白(1990)。曾虛白自傳。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溫世光(1983)。中國廣播電視發展史。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Jhally, Sut、馮建三(1992)。廣告的符碼。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文馨瑩(1990)。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政治經濟分析 (1951-1969)。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谷浦孝雄、雷慧英(1992)。臺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臺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康綠島(1993)。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台灣經驗。卓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進慶、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漢(19920000)。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翁台生(1991)。西方公司的故事--CIA在臺活動秘辛。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宋乃翰(1962)。廣播與電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台灣省各民營廣播電台聯合辦事處(1959)。台灣全省民營廣播電台,為中國廣播公司非法承攬商業廣告迫切的呼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廣播公司(1959)。中廣的困難和出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1)。第三期台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照真(19950522)。老兵不死,但已凋零?我國國際廣播慘澹發聲60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龍彥(19950327)。中影所屬戲院應歸還政府公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淑媛(19961107)。「放送館」收藏綿綿舊情--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需要你的幫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Cumings, Bruce(1987)。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Asian political economy: industrial sectors, product cycles,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New Asian Industrialism。Ithaca:Corné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小池洋一(1992)。台灣工業發展戰略。台灣戰後經濟。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北村通子(1992)。台灣產業結構的變化。台灣戰後經濟。台北市: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北村通子(1992)。跨國公司的投資。台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台北市: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田浩(1992)。戰後台灣經濟發展。台灣戰後經濟。台北市: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惲敦(1962)。參加「美國史丹福研究所對台灣電子工業投資機會研究」工作報告。如何獎勵交通器材在國內製造:郵電部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前華(1980)。無線電頻率管理之研究。民國六十九年電信總局研究發展年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錢其琛(1961)。電信。十五年來台灣各種工程事業進步實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Jayaweera, Neville(1986)。The Third World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Communication Revolution。Communication and Domination: Essays to Honor Herbert I. Schiller。Norwood, New Jersey:Ablex。  new window
10.Mosco, Vincent(1993)。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War and Peace。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in War and Peace。Newbury Park, CA:Sage。  new window
11.Meehan, Eileen R.(1990)。Why We Don't Count: The Commodity Audience。Logics of Television: Essays in Cultural Criticism。Bloomington, Ind.: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笹本武治(1992)。工業化的開展過程。臺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臺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