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爭、族群記憶與聲音:論《走過:一個臺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
作者:馬翊航
書刊名:回凝與前瞻:卑南族硏究的回顧與展望.再版;林志興, 巴代 (主編)
頁次:385-412
出版日期:2016
出版項:新北:耶魯國際文化
主題關鍵詞:巴代卑南族原住民文學長篇小說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孫大川(20071200)。從生番到熟漢--番語漢化與漢語番化的文學考察。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27-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巴代(20110700)。走過,一段人生。文學臺灣,79,261-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巴代、顏訥(20130900)。文學作品的史料、巫覡與愛情。文訊,335,133-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韻梅(20110400)。期待我們的托爾金--讀巴代的長篇創作。文訊,306,1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智慧(2013)。解讀高砂義勇隊的「大和魂」:兼論臺灣後殖民情境的複雜性。第一屆臺灣近代戰爭研討會。高雄:春暉出版社。128-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曾學佑(2011)。台籍國軍血淚史(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淑媚(2012)。國家勢力與原住民部落社會之交會--以花蓮太魯閣族為研究區界(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金麟(2009)。戰爭、身體、現代性:近代台灣的軍事治理與身體,1895-2005。台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大川(2003)。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昭榮(1995)。台籍老兵的血淚恨。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lifford, James(1997)。Routes: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康培德(19990000)。殖民接觸與帝國邊陲:花蓮地區原住民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歷史變遷。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梅家玲(20040000)。性別,還是家國?:五〇與八、九〇年代臺灣小說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巴代(2010)。走過:一個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台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正潤(2005)。現代傳記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金田(2006)。傷痕血淚:戰後原臺籍國軍口述歷史。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潘繼道(2008)。國家、區域與族群--臺灣後山奇萊地區原住民族群的歷史變遷(1874-1945)。臺東:東臺灣研究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韋臻(20100722)。游離的認同/家鄉的情觸--進入《走過:一個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http://pots.tw/node/56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巴代《笛鸛》與《白鹿之愛》中的歷史重構
2. 殷師的池塘:郭松棻的〈秋雨〉及其七○年代的政治與思想轉折
3. 翻開皺褶,重新指認--談幾篇臺灣九○年代小說的記憶書寫
4. 跨國宗教與受限制的黨國:從監控檔案再探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
5. 1950年代保安司令部諜報組的組織佈建與偵防行動
6. 以「南島」為名:原住民族文學中的認同政治與島嶼想像
7. 流動與變異:論二十世紀末以來華文小說中流變為魚的想像
8. 「告密者」的「戰爭之框」:施明正、李喬、鄭清文、葉石濤筆下「告密者」的框架認知與滑動
9. 「讓世界看見臺灣」?「2017臺北世大運」論述中的自我與他者
10. 科學與醫藥話語下的性重構:評[Howard Chiang (姜學豪)主編] «After Eunuchs: Science, Medicin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x in Modern Chin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8)
11. 祭儀地景的多重記憶與環境偏移:南勢阿美族里漏部落船祭活動變遷與文化製作
12. 織藝與織憶:花蓮縣卓溪鄉賽德克族Duta群編織技藝與記憶的日常實踐
13. 何以身體?何種政治?--評深町英夫《教養身體的政治:中國國民黨的新生活運動》(北京:三聯書店,2017)
14. 跳舞也能復國建國?:1950年代臺灣在總動員體制下的舞蹈論述,以民族舞蹈、交際舞為對照
15. 窮「圖」.「體」現:以《點石齋畫報》中法戰爭與甲申政變「戰爭圖像」為例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