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科技災難的風險溝通:以臺灣媒體對日本3·11地震的民意再現為例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陳一香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4)
頁次:179-184
主題關鍵詞:風險社會風險溝通核能議題媒體近用民意再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0
  • 點閱點閱:34
媒體是民意再現的場域,當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或重要政策改變之際,媒體不僅扮演報道事件的角色,同時亦提供意見表達與近用的平臺,反映大眾情緒,呈現大眾意志的集體聲音。文章針對日本東北3·11地震海嘯災難及其引發的核災危機,探討臺灣媒體如何再現民意公眾對日本海嘯與核災風險的評論與反思。本研究主要選取臺灣四家主流平面媒體的讀者投書內容,藉由風險社會理論的觀點,探討民意公眾對核災風險衝擊的響應,藉此了解媒體再現在地民意的可能面貌,並進一步探討臺灣媒體身處風險社會,面對災難與風險議題的報道角色與再現能力。
期刊論文
1.周桂田(20031200)。從「全球化風險」到「全球在地化風險」之研究進路:對貝克理論的批判思考。臺灣社會學刊,31,153-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意菁(19990700)。民意理論與研究取向--一個微觀巨觀多元層級觀點的整合。民意研究季刊,209,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Renn, O.(2005)。Risk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Lessons for the food and food packaging。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22,1061-1071。  new window
4.臧國仁、鍾蔚文(20000100)。災難事件與媒體報導:相關研究簡述。新聞學研究,62,143-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Hilgartner, Stephen(1990)。The Dominant View of Popularization: Conceptual Problems, Political Uses。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20(3),519-539。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莉芙(2003)。日本重大災難新聞研究--以『朝日新聞』〈東京版〉之阪神大地震相關報導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曉薇(2012)。臺灣四大報對災難新聞報導之研究--以日本311地震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宜蓁(2002)。危機傳播。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ck, Ulrich(1998)。The Politics of Risk Society。Cambridge:Polity Press。  new window
3.Laituri, Melina、Kodrich, Kris(2008)。On line Disaster Response Community: People as Sensors of High Magnitude Disasters Using Internet GIS。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new window
4.黃浩榮(2005)。公共新聞學。臺北:巨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eck, Ulrich、Ritter, Mark(1992)。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Sage Publication。  new window
其他
1.譚林茂(20110517)。NHK災難報導特點及借鑒意義,http://media.people.com.cn/BIG5/40628/14660182.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