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係
作者:李豐楙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 Feng-Mao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系
指導教授:熊公哲
羅宗濤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78
主題關鍵詞:魏朝晉朝南朝北朝文士道教神仙養生思想志怪小說WEI-DYNASTYJIN-DYNASTYSOUTH-DYNASTYNORTH-DYNASTYTAOISMHISTORYGEOGRAPH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5) 博士論文(12) 專書(1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03
近世學者治魏晉南北朝史,輒以為欲研究學士大夫之言行出處,必以詳知其家世之姻
族連繫及宗教信仰二事為先決條件。
茲篇撰述,凡分八章,除緒論、結論外,分述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係者數焉:
二、三章論神仙養生思想,四章論文士奉道之經過,及其信行;五章以下,則著重仙
道思想與文學藝術之關係:五章考述仙道類雜傳及其思想,次章析論神仙思想與遊仙
詩,涉道詩、樂府詩,以及仙境小說;七章則分析六朝變化思想與志怪內容之關係。
末附錄二種,其一述曇鸞法師與佛、道之關係,其二述高僧傳之著成,及神異篇之神
異性格,此可旁證仙道思想與佛教思想相互激盪,關係密切。
首章緒論,辨明道教之名義及其特質。
二、三章述魏晉南北朝神仙養生思想,二章以神仙道教派老學為主,三章述養生論之
發展經絡。魏晉三玄,王弼易學以剝落漢易象數之學者稱;實則輔弼注老,亦能廓清
老學神仙養生化之傾向,至於向秀注莊,其隱解之處即迥異於「歷世方士」,三玄之
學,以荊州學派為中心,風靡一時,後世稱為一代新學之代為。然魏晉神仙道教派老
學並不因玄學派老子而稍挫其勢,反因道教發展,駸駸日盛,蔚為主要流派。
四章,析論魏晉南北朝奉道文士之信行及其思想,近人陳寅恪先生嘗撰「天師道與濱
海地域之關係」,論兩晉,南北朝重要天師道世家,快發幽隱,特有創解,惟當時道
派紛雜,未盡能以「天師道」概括之,且文士奉道,固以濱海地域為最盛,而其奉道
時期當與天師道治之遷移、發展有關。
五章、六章述仙道思想與文學藝術之關係。魏晉以後雜傳有仙道類傳、別傳、專傳之
作,均紀錄神仙之事。隋志著錄其部份,惟其多數則保存於道藏,並見引於唐宋類書

七章論述仙道思想與志怪小說之關係。隋志著錄志怪,特列於史部雜傳,至新唐志以
後乃列為「小說」一類,蓋當時之人多以真實視之也。
八章結論,綜述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係,仙道思想為中古社會產物,其所具特
質;如兼括儒、釋思想之涵融性;又有擬科學系統之科學性及巫術信仰之神祕性;其
影響於社會者,則因其通俗性;至於奉道文士之應世態度,則兼具隱逸性格及入世傾
向,其人既能養生求仙,亦可貴為國師;既能勇於實驗以求役用萬物,又能遵行儀式
而冀荒唐法力,類此表現於思想觀念、宗教修為及文學作品者,俱為仙道思想之具體
影響,反映魏晉南北朝歷史文化之特殊現象。是故,仙道文化不惟為中古學術思想之
王流,亦為中華文化之重要成就。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