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1896~1922)
作者:鄭政誠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g,Cheng-che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賴澤涵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舊慣調查舊慣立法岡松參太郎台灣私法清國行政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4)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2
甲午戰後,依馬關條約所訂,日人開始統治台灣,由於日人本身並無任何殖民統治經驗,欠缺可襲用政策與法令,加上台民強力反抗與風土疾病侵害,時局不靖,調查結果無法有效轉為政策之用。是故,自首任樺山資紀以迄第三任乃木希典總督的台灣經營,被評論為「新領土的統治政策不但未脫治安行政之域,只是徒然消耗龐大國費,而且完全沒有成效可言。」由於未見成效且難以治理,日本國內攻擊非難之聲震天價響,有人甚至提出將台灣賣給法國之論。惟此情形至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延用時任內務省衛生局長的後藤新平為民政長官後,情況有了重大轉變。在後藤所謂「政治生物學原則首重調查」的指示下,台灣總督府開始投注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陸續開展各項調查事業,其中如土地調查(1898~1904年)、人口調查(1905年開始,每隔五年實施一次)與林野調查(1910~1925年),不但使日本更易掌控台灣人口動態與林野資源,釐清土地、林地所有權與徵稅之便,促進產業開發與資本主義化,更使台灣財政獨立,免去日本每年常態性補助。又因調查完備,對爾後日本在台制訂土地、林野與人口政策時,也提供最佳基礎資料與方向。
除卻土地、人口與林野調查外,被後藤喻為「新領土統治基礎工程」 的舊慣調查則可說是政治生物學原則的「最終結論」。後藤認為:「殖民地統治,需先知悉民眾心理狀態,而後以此為基,展開舊慣古制科學應用調查,然後才有可能在生物學基礎上展開各項經營設施。」換句話說,日人要統治台灣,需因時、因地制宜,斷不可採取強壓方式或一廂情願看法,全盤移植日人律法甚或他國慣例進行殖民,需先瞭解台灣舊俗,配合全面性調查,如此,才能制訂適當統治方針,此即後藤鯛眼與比目魚之眼不可等同視之」的最佳說明。
由於殖民地與殖民母國在種族、語言、文化、律法與風俗習慣上皆有差異,殖民者面對殖民地該如何作為?尤其對該地律法施行宜用殖民母國之策抑或遵循殖民地舊法也產生兩難,因此,要儘速釐清真相並制訂統治方針,非透過對該殖民地之詳盡舊慣調查不可。此外,此種基礎性工作對各項產業調查之展開也有輔助效益,故舊慣調查可說是一切調查之源頭。
日人在據台之初,曾為確立台灣司法制度向外借鏡,聘請外籍顧問,師法歐洲各國殖民模式,制訂台灣統治政策。在外籍顧問的意見書中,雖對採用何種殖民制度觀點不一,但在法令制訂與施行上,尤其屬於私法之民、商法部分,均強調考察台地習慣之重要,即依台灣舊慣處理,斷不可快速施行同日本內地之司法制度。雖然「在法律未形成前,習慣與道理乃是裁斷萬事之依據,此為古今東西所相同者。」但因日本為殖民母國,當台灣舊習與日本法律有所抵觸時,勢必有一番取捨。因此,日人如何針對台灣既有風俗習慣制定一套有別於母國、適用於日本殖民之法律;另方面又無損其統治地位與威嚴,亦為日人當務之急且亟需面對之事。
為因應此等課題,台灣總督府乃於明治34年(1901)4月1日設立「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並在同年10月25日依勅令第196號頒佈「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規則」,開始以官方資源與編制,大力進行舊慣調查工作。雖然該會誕生前已有相對應調查機構存在,如明治29年(1896)12月21日,總督府民政局參事官室內已設有「臨時調查掛(組;股)」,處理有關台灣制度、文物、風俗習慣調查及查閱各種法令加以翻譯,此即舊慣調查機構的濫觴。 而後,又在該局設立「翻譯課」,處理有關公文漢譯與舊慣調查事宜;此外,為確立土地所有型態,免去清領時期台灣一地二主之大、小租戶型態,於明治31年(1898)9月所設立之「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內亦設有「監督課」,從事台灣各地之慣習調查。另於明治33年(1900)10月30日成立,由總督府官員、法院法官及民間人士所組成之半官方機構――「台灣慣習研究會」,亦肩負重要舊慣調查事宜;而於明治34年(1901) 6月開始,由各地方法院每月所定期召開的「有志慣習諮問會」,為有效判決民事糾紛及有關繼承、土地、婚姻、質權等問題,亦招募嫻熟島俗之台民加以諮問。 是故,舊慣調查事業之展開在「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成立前可說已有相當程度推展。
雖然日人提出治台需重舊慣,並設立上述機構加以因應,但真正具成效且落實政策制訂者顯然均不及「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如民政局「臨時調查掛(股;組)」,數度改組與更易,存廢之間業務轉手易失,其中公文漢譯較為出色,但有關舊規慣例調查的成效則明顯不佳。而「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的「監督課」所側重者乃土地稅收之便,故對舊慣調查僅止於土地業主權之存否,對於舊慣總體性調查而言則為不足。至於「台灣慣習研究會」雖在人事上與「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多有吻合,亦定期發行《台灣慣習記事》刊物記載舊慣事宜,但因為官方附屬機構,且無總督府經費奧援,故當「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展開法典調查領域時,「台灣慣習研究會」乃失去原有生存空間。 最後的「有志慣習諮問會」則僅止於開會諮問耆老賢達,缺乏文獻調查與佐證。
相較前述各調查機構,「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不但直屬台灣總督府,每年均編列預算執行舊慣調查事業,經費來源較為充裕;另在人事組織上,除卻總督府之官、職員兼任外,亦網羅日本內地學術界人才,如岡松參太郎、織田萬、石坂音四郎、雉本朗造等人,從事田野調查、史料考證與法案編纂,在兼顧行政與專業原則下,清晰掌握清領時期台灣舊慣古俗。此外,「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運作至大正8年(1919)5月6日才告裁撤,相較其他機構,不但時程長、範圍廣,且調查結果也成為當代後世學術研究寶庫及行政官吏、法院在施政與判決時之參酌依據。另外,日本亦將該會調查模式與結果移植於滿鐵及華北農村調查,另如日本內地鄉土史與民俗學之展開亦與台灣舊慣調查有關,故就比較史學與殖民地域經營觀點而言,也是值得重視與研究的一大課題。
總之,「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近二十年的運作經營為日本治台政策奠下良基,故研究該會對掌握日本治台經驗的建立與形成,無疑有相當助益。其次,由於「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所調查結果均集結成書,總督府可依此制訂相關法令與政策以利統治;而有關親屬繼承、婚姻、招贅、租賃、合股事項的調查報告更是法院處理民商事糾紛時的重要判準。最後,各項調查結果對社會學、人類學與文化學等學術研究領域而言,也是最佳教材與參考範例。為瞭解日本明治與大正時期台灣總督府治台政策之制訂;為熟知台灣各級法院對民、商事之判決與引用;為查對學術研究領域對「台灣學」甚或清朝法制、社會與經濟課題的認知;為解析日人舊慣調查模式移植之成效,顯然不能脫離「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之涉獵與研究。
壹、中文部分
一、一般史料
Davidson, James W.著、蔡啟恆譯,《台灣之過去與現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年4月。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1996年6月。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及卑南族》,1997年6月。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三卷):賽夏族》,1998年6月。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四卷):鄒族》,2001年9月。
井出季和太、郭輝編譯,《日據下之台政》,第1~3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4月。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日據初期司法制度檔案》,1982年。
―――――――――――――――――,《台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1~7卷,1984年6月~1993年9月。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台灣踏查日記》,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年11月。
法務部編,《台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台北:法務通訊雜誌社,1992年。
徐國章編譯,《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官制類史料彙編(明治二十八年至明治三十三年)》,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伊能嘉舉與台灣研究特展專刊編輯小組編,《伊能嘉矩與台灣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1998年11月。
曹永和等纂,《日治前期台灣北部施政紀實:軍事篇》,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1986年10月。
陳錦榮編譯,《日本據台初期重要檔案》,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年12月。
森丑之助著、楊南郡譯註,《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年1月。
二、近人專著及論文
小林道彥著、李文良譯,〈後藤新平與殖民地經營∼日本殖民政策的形成與國內政治〉,《台灣文獻》,第48卷第3期,1997年9月,頁101~121。new window
山根幸夫著、吳密察譯,〈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的成果〉,《台灣風物》,第32卷第1期,1982年3月,頁23~58。
內政部,《台灣土地登記制度之由來與光復初期土地登記制度之回顧》,台北:該部編印,1992年。
王世慶,〈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檔案〉,《台灣文獻》,第17卷第4期, 1966年12月,頁157~192。
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司法改革〉(上)、(下),《台大法學論叢》,24卷2期、26卷1期,1995年6月、1996年12月,頁1~47、1~25。new window
―――――,〈台灣日治時期殖民地立法之程序與內容〉,《台大法學論叢》,24卷1期,1994年12月,頁1~44。
―――――,〈近代西方法對台灣華人的影響》,《台大法學論叢》,28卷3期,1999年2月,頁1~27。
―――――,《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4月。
―――――,《台灣法律史的建立》,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07,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會,1997年9月。
王詩琅,《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灣》,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77年10月。new window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7月。
吳文星,〈日本據台前對台灣之調查與研究〉,《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12月,頁567~576。
姉齒松平,《祭祀公業與台灣特殊法律的研究》,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91年5月。
林果顯,〈《滿洲舊慣調查報告》的史料價值介紹〉,《政大史粹》,創刊號,1999年6月,頁125~136。new window
―――――,〈以《台灣慣習記事》探討日據初期(1900∼1907)日本人眼中的台灣人〉,《台灣歷史學會通訊》,第7期,1998年9月,頁58~64。
邱純惠,〈日治時期台灣民商法施行問題初探〉,《台灣風物》,第48卷第1期,1998年3月,頁21~40。new window
―――――,〈台灣的舊慣立法事業及其挫敗〉,《台灣風物》,第47卷第2期,1997年6月,頁37~52。
金子文夫著、吳密察譯,〈日本殖民地研究的展開(上)、(下)〉,《食貨月刊》,11卷8、9期,1981年11、12月,頁25~36、31~46。
祖運輝,〈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對台灣漢人宗教的研究〉,「漢人宗教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小型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5年5月,頁1~9。
高賢治,〈日據時期以平地漢族為研究的民俗經典介紹〉,《民俗曲藝》,62期,1989年11月,頁115~127。new window
張志祥,〈台灣招婿婚契約及其所反映的婚姻狀況(1820~1941)〉,收錄於《第六屆國歷史學(研究生)論文討論會會議論文集》,下冊,台北:輔仁大學歷史系,2000年5月,頁753~800。
陳文添,〈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設立經過〉,《台灣文獻》,第49卷第2期,1998年6月,頁135~145。new window
陳奇祿,〈「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與台灣高山族研究〉,《台灣風物》,第24卷第4期,1974年12月,頁7~24。
―――――,《台灣土著文化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10月。
陳豔紅,〈後藤新平在台殖民政策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
黃昭堂,《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6月。
―――――,《後藤新平、新渡戶稻造研究》,台北:財團法人現代文化基金會,1999年7月。
黃得時,〈光復前之台灣研究〉,收錄於片岡巖撰、陳金田譯,《台灣風俗誌》,台北:大安出版社,1981年1月,頁1~14。
黃福慶,〈滿鐵調查部的調查事業∼滿州舊慣調查報告評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1990年6月,頁341~362。new window
―――――,〈論後藤新平的滿州殖民政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5(上),1986年6月,頁371~402。
黃靜嘉,《日據時期之台灣殖民地法制與殖民統治》,台北:海天書局,1960年。
―――――,《春帆樓下晚濤急――日本對台灣殖民統治及其影響》,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4月。
楊碧川,《後藤新平傳》,台北:克寧出版社,1994年9月。
劉斌雄,〈日本學人之高山族研究〉,收入於黃應貴主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10月,頁69~87。new window
戴國煇,〈晚清期台灣農業的概貌――藉日本密探及外交官等報告之剖析〉,《台灣史探微――現實與史實的相互往還》,台北:南天書局,1999年11月,頁61~83。new window
鍾淑敏,〈日據初期台灣總督府統治權的確立(1895∼1906年)〉,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5月。
藤井志津枝,《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的理蕃政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21),1989年12月。new window
貳、日文部分
一、一般史料
《大正人名辭典》,上、下卷,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ー,1990年11月。
《大正人名辭典II》,上、下卷,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ー,1992年2月。
《大正人名辭典III》,上、中、下卷,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ー,1994年9月。
《明治人名辭典III》,上、下卷,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ー,1994年9月。
《後藤新平文書》,第23~26號,東京:雄松堂,1979年。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公文類纂》,1898~1903年。
アジア經濟研究所編,《舊植民地關係機關刊行物總合目錄(台灣編)》,東京,1973年。
下中邦彥編,《アジア歷史事典》5、6、9卷,東京:平凡社,1960~1962年。
中川子信編述,《清俗紀聞》,台北:大立出版社,1982年。
內閣統計局編纂,《日本帝國統計年鑑》33~38,東京:東洋書林發行,1997年5月。
台灣慣習研究會,《台灣慣習記事》,第1卷~第7卷,台北:古亭書屋,1969年9月。
台灣總督府,《台灣日誌》,東京:綠蔭書房,1992年。
―――――,《台灣統治概要》,1945年。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899~1919年。
―――――,《台灣總督府府報》,1899~1919年。
―――――,《台灣總督府職員錄》,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899~1919年。
台灣總督府台灣史料編纂會,《台灣史料稿本》,第1~20卷,1901~1919 年。
台灣總督府民政局,《台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1899~1919年。
台灣總督府官方文書課,《台灣總督府第1統計書》,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898年。
台灣總督府官方統計課,《台灣總督府第23統計書》,台北:松浦夫印刷部,1919年。
台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台灣統治綜覽(二)》,中國方志叢書台灣地區第128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91年5月。
台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台灣統治綜覽》,東京:民友社,1908年10月。
台灣總督府研究所,《台灣總督府研究所報告》,第1~3回,台北:該所編印,1915年1月~1917年1月。
台灣總督府陸軍幕僚編,《台灣總督府陸軍幕僚草案》,台北:捷幼出版社,1991年5月。
台灣總督府編,《台灣事情》,中國方志叢書台灣地區第193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16年10月。
台灣總督府覆審高等法院編纂,《覆審高等法院判例,1896~1943年》,東京:文生書院,1995年3月。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復刻版,第1卷,東京:綠蔭書房,1986年。
外務省編,《外地法制誌5》,東京:文生書院,1990年11月。
伊能嘉矩編,《理蕃誌稿》,第3編,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21年。
伊藤博文編,《秘書類纂18‧台灣資料》,東京:原書房,1970年。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編,《滿洲舊慣調查報告――押ノ慣習》,廣島:大同印書館,1935年12月。
――――――――――,《滿洲舊慣調查報告――典ノ慣習》,廣島:大同印書館,1935年12月。
――――――――――,《滿洲舊慣調查報告――租權》,廣島:大同印書館,1935年12月。
後藤新平紀念館編集,《後藤新平文書目錄》,東京:雄松堂,1980年2月。
原房助,《台灣大年表》,台北:進學書局,1969年7月。
高野義夫,《舊植民地人事總覽》,台灣編1~4,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ー,1997年2月。
荻野馨,《伊能嘉矩‧年譜‧資料‧書誌》,岩手:遠野物語研究所,1998年11月。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台灣舊慣制度調查一斑》,1901年。
二、期刊及報紙
《台法月報》,台北:台法月報發行所,1907~1911年。
《台灣日日新報》,1899~1919年。
《台灣日報》,1897~1898年。
《台灣事情》,1916~1919年。
《台灣新報》,1897~1899年。
《法院月報》,1912~1922年。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1911年。
台灣協會,《台灣協會會報》,第1~12卷,東京:ゆまに書房,1988年2月。
台灣雜誌社,《台灣》,第2~7號,1910~1911年。
東洋協會台灣支部,《台灣時報》,1900~1919年。
三、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發行之刊物
森丑之助編,《台灣蕃族志》,1917年。
――――――――,《台灣蕃族圖譜》,第1、2卷,1918年。
岡松參太郎,《台灣舊慣制度調查一斑》,1900年11月。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台灣人事訴訟手續令案》,1914年7月。
―――――――――,《台灣不動產物件總則令第一草案》,1913年7月。
―――――――――,《台灣不動產物權總則案》,1912年8月。
―――――――――,《台灣不動產登記令案》,1914年7月。
―――――――――,《台灣公業令別案》,1912年8月。
―――――――――,《台灣戶籍令案》,1914年7月。
―――――――――,《台灣民事令案》,1914年7月。
―――――――――,《台灣合股令》,第1~3草案,1911年9月。
―――――――――,《台灣合股令改正案》,1914年7月。
―――――――――,《台灣合股令改施行規則假案》,1913年7月。
―――――――――,《台灣合股參考立法例》,1908年6月。
―――――――――,《台灣私法》,第1~3卷,1910年2月~1911年8月。
―――――――――,《台灣私法附錄參考書》,第1~3卷,1910年3月~1911年9月。
―――――――――,《台灣非訟事件手續令》,1914年7月。
―――――――――,《台灣祭祀公業令案》,1914年7月。
―――――――――,《台灣祭祀公業令第一草案》,1911年9月。
―――――――――,《台灣番族慣習研究》,1921年。
―――――――――,《台灣寬限令假案》,1910年8月。
―――――――――,《台灣糖業舊慣一斑》,1909年11月。
―――――――――,《台灣親族相續令施行令案》,1914年7月。
―――――――――,《台灣親族相續令施行規則草案》,1913年7月。
―――――――――,《台灣親族相續令案》,1914年7月。
―――――――――,《台灣親族相續令第二草案》,1912年8月。
―――――――――,《台灣親族相續令第三草案》,1914年7月。
―――――――――,《台灣親族相續法第一草案》,1912年1月。
―――――――――,《台灣舊慣調查事業報告》,1917年3月。
―――――――――,《台灣競賣令案》,1914年7月。
―――――――――,《改訂清國行政法》,第1卷,1914年2月。
―――――――――,《法案審查會會議議事錄》,第1~5回,1909年8月~1914年8月。
―――――――――,《契字及書簡文類集》,1916年3月。
―――――――――,《胎權令草案理由》,1913年7月。
―――――――――,《清國行政法》,第1~6卷,1905年6月~1913年11月。
―――――――――,《清國行政法分論》,第1~5卷,1915年~1917年。
―――――――――,《清國行政法汎論》,1909年5月。
―――――――――,《清國行政法索引》,1915年3月。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1~5卷,1915年2月~1922年3月。
―――――――――,《調查經濟資料報告》,上、下卷,1905年3、5月。
―――――――――,《蕃族調查報告書》,1917年3月~1921年1月。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報告書》,第1、2回,1903年3月~1907年3月。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報告書附錄參考書》,第1、2回,1903年8月~1907年8月。
四、時人著述
上村健堂,《台灣事業界中心人物》,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19年。
大園市藏,《現代台灣史》,台北:日本植民地批判社,1929年4月。
小林保祥,《高砂族パイワヌの民藝》,東京:三國書房,1944年。
井出季和太,《台灣治績志》,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37年。
―――――――――,《南進台灣史考》,東京:誠美書閣,1943年11月。
太田肥洲編,《新台灣を支配する人物と產業史》,台北:台灣評論社,1940年1月。
片岡巖,《台灣風俗誌》,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21年2月。
加藤繁,〈故淺井虎夫君の業績〉,《史學雜誌》,40編5號,1929年5月,頁116~120。
田中一二,《台灣の新人舊人》,台北:台灣通信社,1928年7月。
田崎仁義,〈台灣蕃族ノ社會ト經濟〉,《國民經濟雜誌》,第19卷第3、4號,1915年9、10月,頁33~49、51~78。
石阪莊作,《台島踏查實記》,中國方志叢書台灣地區第119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
伊能嘉矩,〈台灣番族慣習研究の出版〉,《人類學雜誌》,第37卷第9號,1922年9月,頁321~322。
全國新聞東京聯合社編,《台灣要覽》(大正元年排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
吉川松舟、小林小太郎,《台灣開發誌》,台北:台北印刷株式會社,1915年4月。
竹越與三郎,《台灣統治志》,中國方志叢書台灣地區第127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05年。
佐佐木忠藏、高橋武一郎,《台灣行政法論》,台北:活文社,1915年2月。
宋明哲,〈台灣社會經濟史研究の現況〉,《歷史科學》,3卷9號,1934年8月,頁77~80。
姉齒松平,《本島人のみに關する親族法並び相續法の大要》,台北:台法月報發行所,1938年5月。
東鄉實、佐藤四郎,《台灣植民發達史》,台北:晃文館,1916年4月。
松島剛、佐藤宏,《台灣事情》,東京:株式會社秀英舍第一工場,1897年2月。
後藤新平,《日本植民政策一斑》,東京:拓殖新報社,1921年。
―――――――,《台灣經營上舊慣制度の調查を必要とする意見》,東京:拓植新報社,1921年。
持地六三郎,《台灣植民政策》,東京:富山房,1912年8月。
涌島萬一編,《台灣一覽》(明治45年排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
鈴木作太郎,《台灣の蕃族研究》,台北:台灣史籍刊行會,1932年9月。
椿木義一編,《台灣大觀(一)》,東京:大阪屋號書店,1923年4月。
福田德三,〈『台灣私法』の完成〉,《國民經濟雜誌》,第12卷第3號,1912年3月,頁67~73。
廣松良臣,《帝國最初の殖民地台灣の現況》,台北:台灣圖書刊行會,1919年12月。
橋本白水,《評論台灣之官民》,台北:南國出版協會,1924年2月。
穗積重遠,〈台灣舊慣調查報告書「台灣私法」〉,《法學協會雜誌》,30卷3期,1912年3月,頁180~181。
織田萬、加藤繁,《清國行政法索引》,東京:汲古書院,1940年3月。
―――――,〈清國行政法調查について苦心〉,《法と人》,東京:春秋社,1943年,頁315~328。
五、近人專著及論文
ジョージ‧ォーシロ,《新渡戶稻造∼國際主義の開拓者》,東京:中央大學出版部,1992年4月。
大友昌子,〈清朝時期における台灣地方經濟に關する調查報告書――『舊慣調查』前史として――〉,收錄於檜山幸夫編,《台灣總督府文書目錄》,第5卷,東京:ゆまり書房,1998年,頁339~397。
小林道彥,〈後藤新平と殖民經營――日本植民政策の形成と國內政治――〉,《史林》,68卷5號,1985年9月,頁1~32。
小島麗逸,〈日本帝國主義の台灣山地支配――對高山族調查史――その2〉,《台灣近現代史研究》,第3號,東京:龍溪書舍,1981年1月,頁8~22。
山根幸夫,〈清國行政法解說〉,《清國行政法索引》,東京:大安株式會社,1967年11月,頁1~21。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の成果〉,《論集:近代中國と日本》,東京:山川出版社,1976年2月,頁79~122。
不著撰者,〈中國舊慣の調查について――天海謙三郎氏をめぐる座談會――〉,《東洋文化》,25號,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58年3月,頁50~123。
中村孝志編,《日本南方の關與と台灣》,奈良: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2月。
末川博,〈法學界的巨星岡松參太郎先生の思い出〉,《書齋の窗》,第269號,東京:有斐閣,1977年11、12月,頁1~4。
伊藤武雄,《滿鐵に生きて》,東京:勁草書房,1964年。
佐藤全弘,《新渡戶稻造の世界――人と思想と働き》,東京:教文館,1998年5月。
坂野正高,〈日本人の中國觀――織田萬博士の「清國行政法」をめぐって―― (上)、(下)〉,《思想》,452、456號,東京:岩波書店,1962年2、6月,頁69~78、64~85。
――――――,〈織田萬〉,收錄於潮見俊隆、利谷信義編著,《日本の法學者》,東京:日本評論社,1974年6月,頁129~147。
吳豪人,〈『闇の奧』――台灣法史中岡松參太郎像〉,《近代の日本と台灣》,日本社會文學會,1999年12月,頁22~25。
―――――,〈ドイツの人種學的法學と『台灣私法』の成立〉,《台灣史研究》,14號,大阪:台灣史研究會,1997年10月,頁85~97。
赤石清悅,《新渡戶稻造の世界》,東京:溪聲出版,1995年4月。
芳賀登,〈地方の思想〉,《地方史の思想:地方文化の基礎》,東京:雄山閣,1999年,頁12~36。
邱淑珍,〈柳田國男と台灣民俗學〉,收錄於後藤總一郎編,《柳田國男のアジア認識》,常民大學研究紀要2,東京:岩田書院,2001年9月,頁41~61。
後藤武秀,〈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における「台灣祭祀公業令」の起草〉,《東洋大學アジア‧アフリカ文化研究所研究年報》,第33號,1999年,頁37~49。
春山明哲,〈台灣舊慣調查と立法構想――岡松參太郎による調查と立案を中心に――〉,《台灣近現代史研究》,第6號,東京:綠蔭書房,1988年,頁81~114。
――――――,〈法學博士‧岡松參太郎と台灣〉,《台灣近現代史研究》,第6號,東京:アジア政經學會,1980年,頁197~232。
――――――,〈殖民地における舊慣と法〉,《季刊三千里》,41號,1985年2月,頁64~69。
――――――、若林正丈,《日本植民地主義の政治的展開,1895~1934》,東京:綠蔭書房,1985年2月。
柳田國男,《定本柳田國男集》,第23卷,東京:筑摩書房,1970年4月。
原覺天,《滿鐵調查とアジア》,東京:世界書院,1986年。
馬淵東一,〈高砂族關する社會人類學〉,《民族學研究季刊》,第18卷第1、2號合刊,東京:日本民族學會,1953年,頁86~104。
淺田喬二,《日本人知識と殖民地認識》,東京:校倉書房,1985年。
――――――,《日本殖民地研究史論》,東京:未來社,1990年。
許世楷,《日本統治下の台灣》,東京:東大出版會,1972年。
野村純一等編,《柳田國男事典》,東京:勉誠出版,1998年7月。
鈴木滿男,《華麗島見聞記――東アジア政治人類學ノート》,東京:思索社,1977年12月。
福島正夫,〈岡松參太郎の台灣舊慣調查と華北農村慣行調查における末弘嚴太郎博士〉,《東洋文化》,第25號,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編,1958年3月,頁22~49。
―――――――、旗田巍,《中國農村慣行調查》,第1卷,東京:岩波書店,1981年6月。
澤田謙,《後藤新平傳》,東京:大日本雄辯講談社,1943年。
戴國煇,〈日本人による台灣研究――台灣舊慣調查について〉,《季刊東亞》,104號,1968年8月,頁67~80。
鶴見祐輔,《後藤新平》,1~4卷,東京:勁草書房,1983年1月。
參、西文部分
Aron, Monsieur Raymond, Imperialism and Colonialism, Seventeenth Montague Burton Lectur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University of Leeds Press, 1959.
Chang, Han-yu and Ramon, H. Myers, “Japanese Colonial Development Policy in Taiwan, 1895-1906: A Case of Bureaucratic Entrepreneurship”, The Journal of Asia Studies, 22:4 (Aug. 1963), pp.433~449.
Chen, Edward I-Te, “Japanese Colonialism in Korea and Formosa: A Comparison of the System of Political Control”,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 30 (1970), pp.126~158.
Davidson, James W.,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reprinted, Taipei: SMC Publishing Inc., 1992.
Gramon, H. Myers and Mark, R. Peattie(ed.), 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1895-1945,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 Press ,1984.
Ho, Samuel P.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wan, 1860~1970,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1978.
Taiwan, The General Government, The Statistical Summary of Taiwan, Tokyo: The Japan Times Press, 1913.
Takekoshi, Yosaburo, Japanese Rule in Formosa, reprinted, Taipei: SMC Publishing Inc., 199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