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方東樹《昭昧詹言》及其詩學定位
作者:楊淑華
作者(外文):Shu-Hua Yang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張高評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內容分析典範典律選集canonmisread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2
有鑑於清朝中葉詩學發展研究的疏略,本論文擬以方東樹《昭昧詹言》為核心,重新釐析其評詩內容、探求其論詩祈向,並詮釋其詩論的時代意義,以確定其在桐城詩派中的詩史地位。
針對前述研究主題與研究方向,本論文正文的論述共分七章,依序由三個層面探討「方東樹《昭昧詹言》及其詩學定位」:
首先,客觀地解讀文本及相關材料。第二章由考辨成書時機、作者學養等內外因素,發揮《昭昧詹言》附麗選集、詮釋典律的論述特色,與其延續桐城文論、增益創見的詩學議題。第三章則由唐詩、宋詩論爭的時空背景切入,觀察其詩學取向與時風的異同;再藉全面的選篇與評註分析,檢證其「兼取唐宋」的具體內涵,瞭解其與宋代詩學的關聯。
其次,闡釋《昭昧詹言》評詩的獨特論點:提挈前二章的特殊線索,進行專題式的探討:第四章「《昭昧詹言》對宋詩體裁概念的繼承」討論方東樹獨特的詩體概念,探求其由辨體學古、而破體創變、追求自家面目的創作理想。第五章「《昭昧詹言》與宋詩創作意識的體現」,則探討宋詩創作意識對方東樹詩學的啟發、及由此開展的學詩方法、評詩形式。欲以此二章的論證掌握方東樹《昭昧詹言》詩學的重要脈絡,確定其與宋代詩學的的內在聯繫。
就章節配置而分,第三、四、五章由歷時性的文學流變,探討方東樹《昭昧詹言》的詩學取向;第六、七、八章,則就共時性的整合融會,探求其在清代詩學發展上的意義,進而論斷其詩學定位。因此,本文為求明確而深入的討論《昭昧詹言》的詩學價值,分別藉助現代文學批評的理論加以詮釋。第六章將方東樹的評註還原為閱讀詩的活動,藉「誤讀」理論的觀點分析其對前人選集中各類典律的創意詮釋;第七章由《古詩選》、《今體詩鈔》與同代詩選集的比較中,驗證詩學典範的變遷,與桐城派詩學典範的初成;第八章則歸結前四章《昭昧詹言》的詩論內涵,探討其對完成桐城派詩學典範的貢獻。並與同門派、同時代詩論相比較,以確定方東樹《昭昧詹言》在詩學發展上的歷史地位。
經由以上由宏觀的籠罩,與微觀的探討,兩重研究視野交互並用,本論文的撰寫,獲得以下各方面的研究成效:
1.闡明方東樹在《昭昧詹言》等論述中評詩的重要特色。
2.經由宋代詩學的聯繫、比較,抉發方東樹詩論中對詩體特色、創作意識的省察與闡述。
3.藉助現代文論的思路,對方東樹創新求變的評論特色,深入辨析、並能給予適切的詮釋和定位。
4.本論文所從事的基礎研究,應能對歷代宗宋詩派的詩話、或詩學特色有所開發。對唐宋詩之爭問題的權衡、清代詩學發展的軌跡,也提供些許的參考價值。
none
參 引 書 目
壹、專書論著
一、桐城派總論及研究(依書名筆畫序列)
《古文法纂要》,朱任生編述。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桐城文派:文章法的總結與超越》,何天杰編。廣州市:廣州文化,1987年。
《桐城文派學述》,尤信雄撰。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75年。
《桐城文學史》,葉龍撰。香港:龍門書局,1975年。
《桐城文學淵源撰述考》,劉聲木撰。合肥市:黃山書社,1989年。
《桐城派》,王鎮遠撰。台北:國文天地,1991年。
《桐城派文學藝術欣賞》,葉龍撰。香港:繁榮出版社,1998年。
《桐城派研究論文集》,王氣中等撰。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1963年。
《桐城派研究論文選》,安徽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編。合肥市;黃山書社,1986年。
《清代桐城派古文義法研究》,麥穗岐著。屏東:中國書局,1974年。
《清代文壇盟主桐城派》,楊懷志、潘忠榮主編。合肥市: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

二、桐城派門人著作及研究(約依門人先後序列)
《戴名世集》,戴名世撰、王樹民編校。北京市:中華書局,1986年。
《方苞集》二冊,方苞撰,劉季高校點。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方望溪文學研究》,姚翠蔧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海峰文集》,劉大櫆撰。東海大學圖書館:清同治十三年重刊本。
八卷。
《論文偶記》,劉大櫆撰。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遜敏堂叢書本,一卷。
《劉大櫆集》,劉大櫆撰。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海峰文集》劉大櫆撰。東海大學圖書館藏:清刊本,八卷本。
《海峰文集》劉大櫆撰。東海大學圖書館藏:清同治十三年重刊本,十四卷本。
《援鶉堂筆記》,姚範撰。台北市:廣文書局,1971年。
《今體詩鈔》,姚鼐編。台中市:中庸出版社,1959年。
《今體詩鈔》,姚鼐編,費逵總勘。台北市:中華書局珍倣宋版,1981 年。
《惜抱軒全集》。姚鼐撰、江蘇金壇市:中國書店,1991年。
《惜抱軒筆記》,姚鼐撰。台北市:廣文書局,1971年。
《惜抱軒詩文集》,姚鼐撰、劉季高標校。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年。
《姚惜抱尺牘》,姚鼐撰。見佚名編:《明清名人尺牘》。台北市:廣
文書局,1987年。
《靈芬館詩話》,郭�P撰。見《清詩話訪佚初編》。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
《靈芬館集》五種,郭�P撰。台灣大學圖書館藏,嘉慶道光間刊本。
《孟塗先生初集》,劉開編。台灣大學圖書館藏:久保文庫第124冊,
清嘉慶間刊本。
《古文詞略》,梅曾亮編。台北市:世界書局,1964年。
《柏�p山房文集》,梅曾亮撰、王有立編。台北市:華文書局影印
咸豐六年刊本,1969年。
《柏�p山房全集》,梅曾亮撰。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方東樹評古詩選》,王士禛選、方東樹評、汪中編。台北市:聯經圖書出版公司,1975年。
《方東樹評今體詩鈔》,姚鼐選、方東樹評、汪中編。台北市:聯經圖書出版公司,1975年。
《方植之全集》,方東樹撰。台北市:明文書局,1983年﹙據光緒
中刊本印,社資中心藏微縮捲片﹚。
《攷槃集文錄》,方東樹撰。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昭昧詹言》,方東樹撰、汪紹楹校點。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年。
《昭昧詹言》,方東樹撰。台北市:漢京文化事業,1985年。
《昭昧詹言》,方東樹撰;吳闓生評。清道光間刊民國七年訂補本,
台北市:廣文書局,1987年。
《清方儀衛先生東樹年譜》,鄭福照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儀衛軒文集》,方東樹編。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同治間
刊本。
《漢學師承記》(外二種:漢學商兌,國朝宋學淵源記),徐洪興編
校。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
《柏堂遺書》,方宗誠撰,嚴一萍輯。台北縣:藝文印書館,1971年。
《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編。台北市:文海書局,1974年。
《清曾文正公年譜》,黎昌庶編。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曾文正全書析粹》朱任生撰。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72年。
《桐城吳先生全書》,吳汝綸編。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文學研究法》,姚永樸撰、許振軒校點。安徽:黃山書社,1989
年。
《文學研究法》,姚永樸編。台北市:廣文書局,1971年。

三、歷代詩文評及研究(略依詩話成書時代先後,先總後分)

《百種詩話類編》,臺靜農主編。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74年。
《歷代詩話》,何文煥訂。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91﹙五版﹚。
《歷代詩話論作家》,常振國、絳雲編。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1993
年。
《歷代詩話續編》,丁仲祜編訂。台北縣:藝文印書館,1984年。
《文心雕龍》,劉勰撰。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文心雕龍註》,范文瀾。台北市:明倫書局,1970年。
《文心雕龍注釋》,周振甫編。台北市:里仁書局,1984年。
《詩品》,鍾嶸原著:徐達譯注。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社 ,1996年 。
《唐詩論評類編》,陳伯海主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
《詩式》,釋皎然撰。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一版﹚。
《詩式校注》,周維德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皎然詩式輯校新編》,許清雲編。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宋詩話全編》,吳文治主編。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宋詩話輯佚》,郭紹虞校輯。臺北市:華正書局,1987年。
《六一詩話》,歐陽修著、鄭文校點。北平市:人民出版社,1983年。
《後山詩話》,陳師道撰。上海市: 學書局石印本,1770年。
《晁氏客語》,晁說之撰。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67年。
《冷齋夜話》,釋惠洪撰。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65年。
《珊瑚鉤詩話》,張表臣著、 嚴一萍選輯。台北縣:藝文印書館影印,1965年。
《歲寒堂詩話》,張戒撰。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69年。
《捫蝨新語》,陳善編。台北縣:藝文印書館,1966年。
《後村詩話》,劉克莊撰、王秀梅點校。北平市:中華書局,民72年。
《滄浪詩話》,嚴羽編。台北市:金楓出版社,1986年。
《四溟詩話》,謝榛撰、藝文印書館編。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71年。
《詩藪》,胡應麟撰。台北市:廣文書局,1976年。
《詩源辯體》,許學夷著。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一版﹚。
《清詩話》,丁福保編。台北市:木鐸出版社,1988年。
《清詩話續編》(一),吳喬編。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85年。
《西河詩話》,毛奇齡撰。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原詩》,葉燮著、霍松林校注。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一版﹚。
《帶經堂詩話》,王士禎撰。台北市:廣文書局,1971年。
《師友詩傳錄》,王士禎等述郎廷槐錄。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一版﹚。
《師友詩傳續錄》,王士禎等述。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漫堂說詩》,宋犖撰。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66年。
《談龍錄、石洲詩話》,翁方綱、趙執信撰,陳邇冬點校。台北市:木鐸出版社,1982年。
《石洲詩話》,﹙清﹚翁方綱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隨園詩話》,袁枚撰。台北市:廣文書局,1979年﹙再版﹚。
《甌北詩話》,趙翼撰、霍松林點校。台北市:木鐸出版社,1982年。
《北江詩話》,洪亮吉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初月樓古文緒論》,吳德旋。見四部備要本《古文緒論,說詩睟語,文心雕龍》。台北市:中華書局,1981年。
《石遺室詩話》,陳衍撰。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四、歷代總集與別集:(略依選集時代先後序列)
(一)總集
《文選》,蕭統編、李善注。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83年。
《全唐詩稿本》屈萬里、劉兆祐主編:台北市:聯經圖書出版公司,1979年。
《中興閒氣集》,(唐)高仲武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32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國秀集》,(唐)芮梃章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32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河嶽英靈集》,(唐)殷璠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32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古今詩刪》,(明)李攀龍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82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石倉歷代詩選》,(明)曹學佺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87-1394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詩鏡》,(明)陸時雍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11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唐詩品彙》,(明)高木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71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古詩評選》,王夫之評選,張國興校點。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唐詩評選》,王夫之評、王學太校點。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御選唐宋詩醇》,乾隆十五年敕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48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朝山左詩鈔》,盧見曾撰。東海大學藏清乾隆23年山東德州盧
氏雅雨堂刊本。(線裝)
《四庫全書概述》,楊家駱編。台北:中國學典館,1975年﹙八版﹚。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紀昀撰。台北市:漢京文化事業,1981年。
《古詩選》,王士禛選,《四部備要、集部》第582-583冊。台北:台灣商務,1966年。
《唐詩別裁》,沈德潛編。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古詩源》,沈德潛編,《四部備要、集部》第582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清詩別裁》,沈德潛編。二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明詩別裁》,沈德潛編。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古文辭類纂評註》,姚鼐纂、王文濡評校。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
1967年。
《近代詩鈔》,陳衍編。上海市:商務印書館,1923年。
(二)別集(依原撰著者時代先後序列)
《韓昌黎文集》,韓愈撰、楊家駱主編文學名著。台北市:世界書局,1960年。
《豫章黃先生文集》,黃庭堅撰。上海市: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山谷全集》,黃庭堅撰。台北市:中華書局,1981年。
《黃庭堅論文》,戴月芳主編。台北市:錦鏽出版社,1982年。
《黃庭堅選集》,黃庭堅撰、黃寶華編。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淮海集》。秦觀撰。台北市:中華書局,1981年。
《後村先生大全集》,劉克莊撰。台北市:商務印書館印行,1975年。
《朱子語類》,朱熹著、黎靖德編。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86年。
《須溪集》,劉辰翁撰。見《叢書集成續編》第132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滹南遺老集》,王若虛撰: 嚴一萍選輯。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滄溟先生集》,李攀龍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空同集》,李夢陽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牧齋初學集》,錢謙益著、錢仲聯標校。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尤太史西堂全集、艮齊倦稿》,尤侗撰。北京市:北京出版社,2000年。
《樊榭山房文集》,厲鶚撰。上海市:中華書局,1920年。
《樊榭山房集》,厲鶚撰。上海市:商務印書館,1970年。
《鬲津草堂詩》六卷,田霢撰。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
二五四冊。台北市: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
《童山文集》,李調元撰。見《叢書集成初編》第2515-2517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新一版﹚。
《戴震集》,戴震撰。台北市:里仁書局,1980年。
《歸愚文鈔》,沈德潛撰。《沈歸愚詩文全集》國家圖書館藏,乾隆年間沈氏教忠堂刊本。
《復初齋文集》,翁方綱撰。台北市:文海書局,1966年。
《小倉山房詩集》,袁枚撰。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1980年。
《中復堂選集》,姚瑩撰。台北市: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何紹基詩文集》,何紹基撰、龍震球、何書置校點。長沙市:岳麓書社,1992年。
《東洲草堂詩鈔》,何紹基撰。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雅歌堂文集》,徐經撰。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清同治甲戌(十三)年徐有林刊本。
《鳴鶴堂文集》,(清)任源祥撰。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光緒乙丑(十五年)任道鎔刊本。
《劉申叔先生遺書》,劉師培撰。台北:大新書局,1965年。
《聞一多全集》,朱自清等編。台北市:里仁書局,1993年。
《魯迅書信集》《魯迅全集》,魯迅撰。台北市:谷風出版社,1989年。

五、文學發展史與其他論著

《上湖紀歲詩編》,王師韓。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中國文學批評史》,郭紹虞撰。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中國文學理論史》,成復旺、黃保真等編。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1994年。
《中國文學理論史---清末民初時期》,黃保真、成復旺撰。台北市:洪業文化事業,1994年。
《中國文學理論史---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成復旺、黃保真撰。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1994年。
《中國古典文學接受史》,尚學鋒等撰。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啟超撰。台北:華正書局,1979年。
《中國近代詩歌史》,馬亞中撰。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
《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郭延禮著。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中國經學史》,馬宗霍撰。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一版七刷﹚。
《中國詩話史》,蔡鎮楚撰。長沙市:湖南文藝,1988年。
《中國詩學批評史》,陳良運撰。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宋金元文學批評史》,顧易生等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
《金聖嘆評點才子全集》,金聖嘆評點、林乾編。四卷。北京市:光明日報出版社,1997年。
《香祖筆記》,王士禎金聖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唐七律藝術史》,趙謙金聖嘆。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2年。
《清代文學批評史》,王鎮遠、鄔國平著。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代文學評論史》,清木正兒著,陳淑女譯。台北市:開明書店,1992年二版。
《清代詩歌與王學》,陳居淵撰。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
《清代詩歌發展史》,霍有明撰。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
《清代詩學研究》,張健撰。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清史稿校註》,國史館編。台北縣:國史館,1986年。
《清詩流派史》,劉世南撰。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85年。
《王士禎年譜》,孫言誠點校。北京市:中華書局,1994年。
《四書集註---中庸》,朱熹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1981年。
《宋代文化史》,姚瀛艇撰。開封市: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
《詞科掌錄》,杭世駿輯。江蘇省: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
《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金聖嘆評點。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
《螢雪叢說》,俞成撰。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65年。

六、近人詩文研究及評論

《中古文學史論》,王瑤。台北:長安出版社,1982年。
《中唐詩文新變》,吳湘州。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中國散文藝術論》,李正西。台北市:貫雅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
《元代詩法校考》,張健。北京市:北京大學,2001年。
《文氣與文章創作關係研究》,朱榮智。台北市:師大書苑,1988年。
《文學活動的審美維度》,童慶炳。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文學接受與文化過濾---中國對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接受》,金絲燕。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1994年。
《文學散步》,龔鵬程編。台北市:漢光出版公司,1987年﹙三版﹚。
《文學藝術鑑賞概論》,魏飴、劉海濤主編。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王漁洋詩論之研究》,黃景進。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古代詩文總集選介》,張滌華。台北市:國文天地社,1990年。
《古典詩詞藝術探幽》,夏紹碩。台北縣:漢京文化事業,1984年。
《古詩十九首探索》,馬茂元。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公司,1988年﹙二版﹚。
《朱自清古典文學專集》,朱自清。台北市:宏業圖書出版公司,1983年。
《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朱自清。臺北市:源流圖書出版公司,1982年﹙初版﹚。
《宋代文學通論》,王水照。開封市:河南大學,1997年。
《宋代語言研究》,李文澤。北京市:線裝書局,2001年。
《宋金四家文學批評研究》,張健。台北市:聯經圖書出版公司,1975年。
《宋詩:融通與開拓》,張宏生。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宋詩之新變與代雄》,張高評。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1995年。
《宋詩話考》,郭紹虞。台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民72年。
《宋詩派同光體詩選譯》,劉大特。四川省:巴蜀書社,1997年。
《宋詩綜論叢編》,張高評編。高雄:麗文文化事業,1993年。
《宋詩論文選輯》(一),張高評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公司,1988年。
《李白研究》,安旗。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
《李白評傳》,陳香。台北市:國家出版社,1997年。
《杜甫與六朝詩人》,呂正惠。台北市:大安出版社,1989年。
《典律與文學教學》,劉光能、陳東榮、陳長房主編。台北市:比較文學學會,1995年。
《明清文學批評》,張健。台北市:國家出版社,1983年。new window
《明清詩文論文集》,蘇州大學明清詩文研究室編。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
《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學會。輔仁大學編。台北市:學生書局,2002年。
《唐宋詩之爭概述》,齊治平。山東:齊魯書社,1984年。
《唐詩的傳承---明代復古詩論研究》,陳國球。台北市:學生書局,1990年。
《「唐詩」、「宋詩」之爭》,戴文和。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清代文化與浙派詩》,張仲謀。北京市:東方出版社,1997年。
《清代文學批評論集》,吳宏一。台北市:聯經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清代詩學初探》,吳宏一。台北市:學生書局,1986年。new window
《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張高評等撰。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1984年。
《黃庭堅研究論文集》,孫乃修。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張高評。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出版組,2000年。new window
《詩學美論與詩詞美境》,韓經太。北京市: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一版﹚。
《歐、梅、蘇與宋詩的形成》,黃美鈴。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8年。new window
《談文學》,朱光潛。台北市:金楓出版社。1987年
《談藝錄》,錢鍾書。台北市:書林出版公司,1988年11月。
《韓愈古文校注彙集》第一冊,羅聯添編。台北市:國立編譯館,民92年。


七、西方文學譯著及研究

《孔恩:評論集》,朱元鴻、傅大為主編。台北市:巨流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文學理論》,劉安海、孫文實著。武昌市:華中師範大學,2000年。
《文學理論導論》,泰瑞•依果頓﹝Terry Eagleton﹞原著,吳新發譯。台北市:書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
《比較文學方法論》劉介民撰。台北市:時報文化圖書公司,1990年。
《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張漢良撰。台北市:東大圖書出版公司,1986年。
《比較文學論》,曾順慶。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2003年。
《比較文學影響論----誤讀圖示》,哈羅德、布魯姆著,朱立元、陳克明譯。台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伍蠡甫、胡經之主編、方珊譯。北京市:北京大學,2000年。
《西方著名文學家評傳》,閻國忠主編。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
《如何讀西方正典》,哈洛、卜倫著,余君偉等譯。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批評、正典結構與預言》,(美)哈羅德、布魯姆著;吳瓊譯。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科學革命的結構》,孔恩原著,王道還等譯。台北:遠流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
《接受反應文論》,金元浦著。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
《當代文學理論》,張雙英、黃景進中譯主編。台北市:合森文化事業,1991年。
《影響的焦慮》,徐文博譯。北京市:三聯書店,1989年。

A Map of Misreading , Harold Bloo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The hall of fame: Harold Bloom takes the measure of 100 literary geniuses and their creations , Judith Schulevitz. New York: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2002.
Third World Literature in the Era of Multinational Capitalism,Fredric Jameson, Social Text 15 :65 ,1986.


八、其他相關著作

《中國考試制度史資料彙編》,張學為等三人編。合肥市:黃山書社,1992年。
《宋詩鑑賞辭典》,李廷先審訂。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
《佛教思想大辭典》,吳汝鈞編。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初版二刷﹚。
《訓詁學大綱》,胡楚生。台北市:蘭臺出版社,民74年。
《教育心理學》,張春興。台北市:東華書局,1995年。
《新譯莊子讀本》,黃錦鋐註譯。台北市:三民書局,民66年。
《管錐編》,錢鍾書撰。台北市:書林圖書出版公司,民79年。

貳、學位論文(依篇名筆畫序列)
《方東樹詩論研究》,康維訓。高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88年。
《方東樹詩學源流及其美感取向之研究》,郭正宜。成功大學史語所,碩士論文,1993年。
《方東樹詩論研究》,謝錫偉。香港浸會學院,哲學碩士論文,1994年。
《方東樹文論研究》,金鎬。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97年。
《方苞詩文研究》,廖素卿。文化中文所博士論文,1992年。new window
《方望溪古文理論及其實踐》,金姬成。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1993年。
《北宋以文為詩詩風形成原因及其風格之研究》,戴麗霜。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沈德潛及其弟子詩論之研究》,林秀蓉。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明清格調詩說研究》,吳瑞泉。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8年。new window
《明清性靈詩說研究》,王頌梅。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1年。new window
《金聖歎詩學研究》,廖淑慧。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1年。
《活法與宋詩》,鄭倖宜。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姚惜抱及其文學研究》,張春榮。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1988年。new window
《唐詩、宋詩之爭研究》,戴文和。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神韻派詩論之研究》,易新宙。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83年。
《神韻詩學譜系研究---以王漁洋為基點的後設考察》,黃繼立。台南市:成大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
《乾嘉詩學初探》,何石松。文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83年。new window
《翁方綱詩學之研究》,宋如珊。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1年。
《袁枚與性靈詩論研究》,張簡坤明。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6年。new window
《清代宋詩學研究》,吳彩娥。政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new window
《清初杜詩學研究》,簡恩定。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6年。new window
《劉大櫆散文研究》,黃雅淳。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劉海峰論文偶記研究》,鄭美慧。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歷代杜詩學詩法論研究》,杜國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參、近人單篇論文與期刊論文(依發表時間先後序列)
一、期刊論文:

〈桐城詩派〉,黃華表。《新亞生活雙週刊》,1卷13期。1958年
〈桐城詩派道咸詩派詩案〉,黃華表。《新亞學術年刊》,第一期,1959年。
〈沈德潛的格調說〉,吳宏一。《幼獅月刊》,44卷3期,1976年9月。
〈味同嚼蠟的宋詩〉,周寅賓。《新湘評論》,第五期,1978年。
〈論宋詩〉,張志岳。《學習與探索》,第二期,1979年。
〈論朱熹詩學的理論統一性〉,霍 炬。《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0卷1期。
〈胡應麟《詩藪》的辨體觀〉,簡錦松。《古典文學》,第一冊,327-353頁,1979年12月。
〈韓愈姚鼐文學觀之異同〉,汪 洋。《江淮論壇》,第三期,1982年。
〈試論方東樹《昭昧詹言》的詩歌鑑賞〉,劉文忠。《江淮論壇》,第五期,1983年。
〈文化變遷中典律運作的過程〉,凌平彰譯。《人類與文化》,第20期,1984年5月。new window
〈沈德潛對歷代詩體的批評〉,胡幼峯。《幼獅學誌》,18卷4期,1985年10月。
〈也談戴名世與桐城派〉,金中揚。《安徽師大學報:哲社版(蕪湖)》,1986年2月。
〈古文和詩歌的會通與分野---桐城派譚藝經驗之新檢討〉,梅運生。《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第8-18頁。1986年。
〈姚惜抱著述知見錄〉,張春榮。《中國學術年刊》,第十期,399-411頁,1986年2月。new window
〈文學結構的生成、演化與接受:伏迪契卡的文學史理論〉,陳國球。《中外文學》,15卷8期,1987年1月。new window
〈典範的衝擊---評陳國球著《胡應鄰詩論研究》〉,李順媚。《文訊月刊》,第三十卷,1987年6月。
〈試論唐七律於明復古詩論中的「正典化過程」〉,陳國球。《中外文學》,16卷6期,65頁,1987年11月。new window
〈蘇軾、黃庭堅的詩法理論〉,林正三。《德明學報》,第六期,1987年11月。
〈試論劉大櫆的詩歌理論〉,徐天祥。《江淮論壇》,第三期,84-90頁,1989年。
〈簡論桃鼐文學理論中的主體條件思想〉,徐天祥。《合肥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一期,30-36頁,1989年。
〈韓愈「以文為詩」的問題〉,柯萬成。《孔孟月刊》,28卷5期,44-50頁,1990年1月。new window
〈戴名世與桐城派〉,王獻永。《安徽師大學報》,291-294頁,1990年3月。
〈戴名世新論〉,朱端強。《雲南師範大學學報》,53-39頁,1991年5月。
〈姚鼐的詩文理論─以「氣」為中心的創作觀〉,張靜二。《中外文學》,12卷5期,61-93頁,1991年10月。new window
〈淺談古典詩歌的語言美〉,態有爲、孫慎鳴。《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科版,第四期,15-22頁,1994年。
〈明代格調派詩論中的「杜詩集大成」說──以李東陽《懷麓堂詩話》為論述中心〉,連文萍。《國立編譯館館刊》,23卷1期,225-238頁,1994年6月。
〈經典:文學的準則╱權力的準則〉,Hazard Adams作,曾珍珍譯。《中外文學》,23卷2期,15頁,1994年7月。new window
〈從”法度”到”活法”─江西詩派內部機制的自我調節〉,呂肖奐。《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六期,83-88頁,1995年。
〈論韓愈和中唐文士的思想特徵〉,王東春。《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一期,60-66頁,1995年。
〈韓愈文學語言語勢特質淺探〉,王自周。《東方論壇》,第三期,66-72頁,1995年。
〈清高宗與杜子美─《唐宋詩醇》評選杜詩平議〉,廖美玉。《成大中文學報》,第三期,65-109頁,1995年5月。new window
〈宋代坊肆刻書與詩文集傳播的關係〉,周彥文。《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28卷,第1期,67-77頁。1986年6月。new window
〈四庫館臣與杜詩學〉,趙曉蘭。《杜甫研究學刊》,第四期,41-47頁,1996年。
〈兼濟.兼容.兼美──姚鼐古文理論及其文化背景概說〉,鍾揚。《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109-113頁,1996年。
〈清代”肌理說”詩論概觀〉,叢遠東。《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第三期,184-191頁,1996年。
〈尋找陌生——論韓愈的詩藝創新〉,曹連觀。《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三期,106-110頁,1996年。
〈誤讀與點化─布魯姆詩論與江西詩派詩論比較〉,廖學新。《河池師專學報》,第一期,30-34頁,1996年。
〈清代初、中期評白居易詩之探究——以辨體觀念為討論基礎〉,黃麗卿。《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三期,203-242頁,1996年12月。
〈以文為詩、以文論詩——桐城詩派的詩學觀〉,方任安。《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第一期,23-29頁,1997年。
〈論韓孟詩派生硬勁峭的內在品質〉,楊國安。《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6卷2期,50-53頁,1997年。
〈中國古代詩法敘論〉,陸凌宵。《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卷2期,108-112頁,1997年4月。
〈從杜甫、韓愈到宋詩的形成〉,龔鵬程。見《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三期,1-19頁,1997年4月。高雄市
〈論「宋詩」的特色及其形成的主要背景〉,張雙英。見《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三期,21-45頁,1997年4月。高雄市
〈換骨、中的、活法、飽參---江西詩派理論研究〉,黃景進。見《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三期,47-69頁,1997年4月。高雄市
〈能自樹立不因循——論韓愈的詩歌理論及其詩學精神〉,高林廣。《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六期,29-34頁,1998年。
〈議論、文字、才學——再論蘇東坡、黃山谷詩格之異同兼及宋詩的發展〉,王守國。《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7卷1期,38-42頁,1998年。
〈趙翼論詩的宏觀視野和創新精神〉,畢桂發。《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8卷1期,1998年1月。
〈宋詩研究的面向和方法〉,張高評。《成大中文學報》,第六期,1998年5月。new window
〈”以學問為詩”初探——江西詩派一個理論問題的溯源〉,劉志毅。《中國民航學院學報》,16卷5期,60-65頁,1998年10月。
〈”以文為詩”辨—關于唐宋詩變中一個文學觀念的檢討〉,郭鵬。《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6卷1期,73-82頁,1999年。
〈翁文綱的”肌理”說探析〉,吳兆路。《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7卷3期,1999年。
〈錢謙益詩論初探〉,王則遠、房克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期,18-35頁,1999年。
〈乾嘉時期文藝學的格局─考据學的挑戰和桐城派的回應〉,錢競。《文學評論》(京),60-70頁,1999年3月。
〈從詩史觀到理想典律---王漁洋擇定選集所映現的詩歌觀點與意涵〉,吳明益。《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一期,113-118頁,1999年6月。
〈詩文一理,取徑不同---姚鼐「以文論詩」觀點釐析〉,楊淑華。《台中師院學報》,第十四期,1999年6月。new window
〈劉大櫆因聲求氣說之理論與驗證〉,楊淑華撰。《台中師院學報》,第十三期,民88年6月。
〈論中國古典詩論的”誤讀”接受〉,樊寶英。《陝西師范大學學院》哲學社會科學版,28卷2期,138-142頁,1999年6月。
〈論《錢注杜詩》對清代詩歌詮釋學的影響〉,郝潤華。《西北成人教育學報》,第二期,21-24頁,2000年。
〈論朱熹對歷代詩歌的批評〉,莫礪鋒。《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37卷1期,85-95頁,2000年。
〈論南宋理學分化與”宋調”變異式微〉,許總。《社會科學輯刑》,第六期,130-136頁,2000年。
〈情動言形——中國古典詩學語言生成論〉,丁云亮。《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8卷1期,49-51頁,2000年1月。
〈韓愈的心態特徵及對其詩文創作的影響〉,池萬興。《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8卷2期,40-43頁,2000年4月。
〈詩歌本質論—中國詩學研究系例論文之一〉,陸淩宵。《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2卷3期,75-83頁,2000年5月。
〈『詩文一理,取徑不同』---姚鼐「以文為詩」觀點釐析〉,楊淑華。《台中師院學報》,第十四期,2000年6月。
〈一個思想方法上的怪圈──明人何以貶宋詩?〉,張福勛。《陰山學刊》,13卷2期,38-40頁,2000年6月。
〈文學典律與文化論述─中古文論中的兩種「原道」觀〉,鄭毓瑜。《漢學研究》,18卷2期,285-316頁,2000年12月。new window
〈論詩歌自律和主觀選擇對韓愈”以文為詩”的影響〉,趙彩娟。《陰山學刊》,14卷3期,22-25頁,2001年9月。
Poetry in review , Harold Bloom. The Yale Review. New Haven: Jan 1998. Vol. 86, Iss. 1; pg. 179
Harold Bloom's Shakespeare , A D Nuttall. Raritan. New Brunswick: Winter 1999. Vol. 18, Iss. 3; pp. 123,12 pgs
On First Looking Into Gates's Crichton , Harold Bloom. New York:New York Times, Jun 4, 2000.
How to Read and Why , Charlotte Abbott,Sarah F Gold, Mark Rotella. Publishers Weekly. New York: May 8, 2000. Vol. 247, Iss. 19; pg. 212,
The Necessity of Misreading, Harold Bloom, The Georgia review.Vol.55/56, Iss.4/1,p69,17p ,2002.
Harold Bloom's Shakespeare , Lawrence Danson. Shakespeare Quarterly. Washington: Spring 2003. Vol. 54, Iss.1; pg. 114, 5 pgs


二、論文集單篇:
〈關於宋詩評價的討論綜述〉,劉乃昌。見張高評編《宋詩綜論叢編》,1983年9月。
〈宋詩特徵試論〉,徐復觀。見黃永武、張高評編《宋詩論文選輯》(一),90-91頁,1988年。
〈技進於道的宋代詩學〉,龔鵬程。見黃永武、張高評編《宋詩論文選輯》,高雄:復文,188-215頁,1988年。new window
〈知性的反省—宋詩的基本風貌〉,龔鵬程。見黃永武、張高評編《宋詩論文選輯》,138-145頁,1988年。
〈試論宋詩對清代詩人的影響〉,馬亞中。見黃永武、張高評編《宋詩論文選輯》,1988年。
〈宋詩與翻案〉,張高評。《宋代文學與思想》,台北市:台灣大學中文所,1989年。
〈什克洛夫斯基〉,張冰。《西方著名文學家評傳》,282-283頁,1991年。
〈清代對於黃山谷詩歌的批評及其意義〉,吳彩娥。《第二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年。
〈從回到古代走向世界:清代文學變遷的模式〉,蔣英豪。《社會科學戰線》第二卷第2期,274-279頁,1992年。
〈一察自好:清代詩學測徵〉,周策縱。《第一屆國際暨第三
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8頁。高雄市:中山大學中文系,1993年。
〈重新認識清代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陳 燕。《第一屆國際暨第三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45-362頁。高雄市:中山大學中文系,1993年。
〈王漁洋「神韻說」重探〉,黃景進。《第一屆國際暨第三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39-564頁。高雄市:中山大學中文系,1993年。
〈袁枚與陳衍----論詩談盟主對清詩發展的積極影響〉,錢仲聯。《第一屆國際暨第三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3。
〈從宋人論「意」與「語」看宋詩特色的形成〉,黃景進。《第一屆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72-79頁,1995年。
〈從宋人論「意」與「語」看宋詩特色的形成---以梅堯臣、蘇軾、黃庭堅為中心〉,黃景進。見《第一屆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63-90頁,1995年。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1997年。
〈文學的歷史動向〉,聞一多。《聞一多全集》,台北市:里仁,1996年。
〈從杜甫、韓愈到宋詩的形成〉,龔鵬程。見《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三期,1-19頁。高雄市:麗文文化,1997年4月。
〈論「宋詩」的特色極其形成的主要背景〉,張雙英。見《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三期,21-45頁。高雄市:麗文文化,1997年4月。
〈換骨、中的、活法、飽參〉,黃景進。見《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三期,47-69頁。高雄市:麗文文化,1997年4月。
〈乾嘉時期的思想界〉,陳祖武。見《第五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2-26頁。高雄市:中山大學中文系,1997年。
〈典律的生成--序〉,王德威。《典律的生成---年度小說選三十年精編》,1-3頁,民87年。
〈創意造語和方東樹論山谷詩〉,楊淑華。《第五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223-262頁,民89年。
〈上湖紀歲詩編序〉,桂元復。《上湖紀歲詩編》,上海市:上海古籍,2002年。
〈清初宗唐詩話與唐宋詩之爭─以「宋詩得失論」為考察重點〉,張高評。《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學刊》,第一期,83---158頁。台北市:學生書局,2002年6月。
Treason Our Text :Feminist Challenges to the Literature,
Lillian Robinson, Feminist Criticism:Essays on
Women, Literature, Theory. New York:Pantheon Books,
198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