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呂碧城《歐美漫遊錄》與林獻堂《環球遊記》比較研究
作者:劉萱萱
作者(外文):Shiuan-Shiuan Liou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指導教授:廖振富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呂碧城林獻堂歐美漫遊錄環球遊記遊記近代文學Lu Bi-chengLin Hsien-tangOu Mei manyouluHuan Qiu youjiTravel narrativeEarly-modern Liter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
呂碧城是清末民初知識女性的典範人物,立身在中國內憂外患,東西文化衝擊的時代裡。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造就了呂碧城既現代又守舊的個人特色,她一方面喜愛西式生活風格,另一方面卻堅持文言寫作,支持部分中國禮教。林獻堂是日治時期極具遠見的「台灣議會之父」,從小受漢學教育成長,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思想遭到嚴格掌控,卻不妨礙其積極向西方學習,是一個既有漢學素養,又有世界觀的領導人物。
本文以兩人歐美遊記為研究主題,使用文本分析法進行深入討論,詮釋遊記內在意涵與社會脈絡的交互關聯,及其論述形構(discursive formation)。包括作者性別、成長背景、思想差異乃至文本背後呈現的社會情境,均有可相比較探究之處,探勘文本與社會的對話關係,及其所呈現中國與台灣的關係與異同。
本文先從時代背景、作者生平、性格以及文學觀討論起,上述都是影響二人遊記寫作的因素。接著比較二人的旅遊動機、行程安排、交通食宿、語言溝通、人際互動等,從而發現作者的性格與經濟狀況是影響旅程的最大因素。隨後深入分析文本內涵,觀察相同城市/國家在二人筆下如何展示出不同面貌,其背後反映的兩人價值觀及成長背景有顯著差異,來自中國的呂碧城在遊記裡透顯的國家情懷是恨鐵不成鋼的無奈,政局的紛亂讓其既關心卻又想逃離;來自台灣的林獻堂在遊記裡充滿濃厚的政治思維,字句不離廊廟蒼生,背後是對台灣同胞的關懷、對中國的不捨。兩本遊記的核心價值是中國文明的求道精神,都是以儒家人文思想為中心,傳達出真善美的理想境界。不論是偏向女性視角的《歐美漫遊錄》,還是男性視角大敘述的《環球遊記》,都可說是中國傳統文化視野下的旅遊文學。
Lu Bi-cheng was a model of the well-educated female during the period of late Qing to early Republic China. Because of receiving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 she was both conservative and also modern .On the on hand she liked the western life style , but on the other hand , she persisted in writing in classical Chinese . Lin Hsien-tang was “the father of Taiwan assembl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He not only received sinological education but also learned from the western world positively. He was a leader with sinology and world view .
The thesis is trying to discuss their travel notes deeply with textual analysis , explain their inner ideological implications , the connections with social environment , and discursive formation ,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the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writer’s gender , background , thoughts , and fi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ext and socie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
At first , the thsis is trying t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 the writers’ life and personalities , and literary perspectives.The above-mentioned factors influenced their writing of the travel notes . Then , through comparing their travel motivation , schedule , transportation , food , lodging ,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 it was found that the writer’s personality and financial situation were the major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their journey.Finally ,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ner ideological implications deeply 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ir writing about these countries and cities , we could realiz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writers’ inner values and growing background .
Lu Bi-cheng was from China , and her feelings about China was complex . Although she worried about the mess of politics in China , she chose to run away . Lin Hsien-tang was from Taiwan , and his writing was full with political thinking and concern for people in Taiwan and China . The core value of the travel notes was the spiri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hich seeked for “Tao”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both “Ou Mei manyoulu” and “Huan Qin youji” were the travel literature.
參考文獻
一、文本
呂碧城著、李保民箋注,《呂碧城詞箋注》,上海:上海古籍,2001.06。
呂碧城著、李保民箋注,《呂碧城詩文箋注》,上海:上海古籍,2007.08。
呂碧城著、韓衛衛點校,《歐美漫遊記──九十年前民初才女的背包旅行記》,台北:英屬蓋曼群島商網路與書,2013.10。
林獻堂,《林獻堂先生遺著》,台北:海峽學術,2005.12。
林獻堂,《林獻堂環球遊記:台灣人世界觀首部曲》,台北:天下雜誌,2015.10。
林獻堂、許雪姬編註,《灌園先生日記(一)一九二七年》,台北:中研院台史所,2000.12。
林獻堂、許雪姬編註,《灌園先生日記(三)一九三0年》,台北: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2001.12。
林獻堂、許雪姬編註,《灌園先生日記(九)一九三七年》,台北:中研院台史所,2004.12。
林獻堂著、許雪姬編,《灌園先生日記(十四)一九四二年》,台北:中研院台史所,中研院近史所,2007.06。

二、專書
(一)古籍文獻(依朝代排序)
周.《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二).尚書正義》,台北:新文豐,2001.06。
周.孔子弟子及其後學,《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十二).禮記注疏》,台北:新文豐,2001.06。
周.孔子弟子等,《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十九).論語注疏》,台北:新文豐,2001.06。
周.列禦寇著,明.閔齊伋評,《列子選輯三種.列子?虛真經》,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1978。
周.荀況著,民國.蔣南華、羅書勤、楊寒清譯注,《荀子》,台北:台灣古籍,2007.05,2版。
周.尸佼著,民國.水渭松注譯,《新譯尸子讀本》,台北:三民,1997.01。
周.孟子著,《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二十).孟子注疏》,台北:新文豐,2001.06。
漢.司馬遷原著、韓兆琦選注,《史記選注》,台北:里仁,1994.07。
漢.徐幹著,國立編譯館主編,《新編中論》,台北:台灣古籍,2000.10。
宋.程頤、程灦著,《二程全書》,台北:台灣中華,1986.08,台4版。
清.吳偉業著、李學穎集評標校,《吳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1990.12。
清.劉鶚著,《老殘遊記》,台北:聯經,1976.08。
清.王韜著、王稼句點校,《漫遊隨錄圖記》,濟南:山東畫報,2004.06。
清.張德彝著,《歐美環遊記》,鍾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第1冊,長沙:岳麓書社,1985.05。
清.黃慶澄著,《東遊日記》,《走向世界叢書》第3冊,長沙:岳麓書社,1985.09。
清.郭嵩燾著、鍾叔河整理,《倫敦與巴黎日記》,《走向世界叢書》第4冊,長沙:岳麓書社,1985.09。
清.錢單士釐著,《癸卯旅行記》,《走向世界叢書》第10冊,長沙:岳麓書社,1985.09。
清.王妙如,《女獄花》,《中國近代小說大系》,南昌:百花洲文藝,1993.09。

(二)近人論著
王世宗,《歷史與圖像:文明發展軌跡的尋思》,台北:三民,2007.01。new window
王世宗,《東方的意義──中國文明的世界性精神》,台北:三民,2014.04。new window
王志弘,《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台北:田園城市,2000.05。new window
王振勳,《林獻堂的社會思想與社會活動新論》,台北:稻田,2009.06。
司馬嘯青,《台灣五大家族》,台北:聯經,1987。
冰心,《寄小讀者》,台北:新潮社,1992.01。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1992.03。new window
吳鈺瑾,《島民、新民與國民:日治台籍教師劉克明(1884-1967)的同化之道》,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5.05。
吳濁流,《無花果》,台北:草根,1995.07。
呂紹理,《展示台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麥田,2011.09,2版。new window
李保民,《一抹春痕夢里收——呂碧城詩詞注評》,上海:上海古籍,2004。
李春生,《東遊六十四日隨筆》,李明輝、黃俊傑、黎漢基合編,《李春生著作集》第4冊,台北:南天書局,2004.08。
李貽鴻,《觀光學導論》,台北:五南圖書,2003.10,2版。
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上)》,台北:玉山社,1999.10。
李筱峰、陳孟絹,《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台北:玉山社,2015.02。
孟悅、戴錦華合著,《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台北:時報文化,1993.09。
宛新彬、賈忠民選注,《張孝祥詩詞選》,安徽:黃山書社,1986.08。
林淑慧,《旅人心境:台灣日治時期漢文旅遊書寫》,台北:萬卷樓,2014.02。new window
林獻堂,《海上唱和集》,《林獻堂先生紀念集:遺著》,台北:海峽,2005.12。
施懿琳、許俊雅、楊翠,《台中縣文學發展史》,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5.06。
秋瑾,《秋瑾集》,上海:上海古籍,1979.09。
唐羽,《基隆顏家發展史》,南投:台灣文獻館,2003.07。
徐新韻,《呂碧城三姊妹文學研究》,廣州:暨南大學,2015.05。
荊子馨著、鄭力軒譯,《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台北:麥田,2006.01。
袁進,《中國近代文學史》,台北:人間,2010.09。
康有為,《康南海先生遊記彙編》,台北:文史哲,1979.01。
張耀杰,《紅粉民國──政學兩界的女權傳奇》,台北:新銳文創,2013.06。
梁啟超,《新大陸遊記節錄》,台北:台灣中華,1957。
許天奎,《鯤海粹編.鐵峰詩話》,《全臺文》第六十四冊,台中:文听閣,2007。
許禮平,《舊日風雲》,香港:牛津大學,2013。
陳三井,《華工與歐戰》,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86.06。new window
陳室如:《近代域外遊記研究﹙一八四○∼一九四五﹚》,台北:文津,2007.12。new window
曾樸,《孽海花》,台北:三民,2015.08,2版。
黃克武,《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台北:聯經,2010.11。new window
黃富三,《林獻堂傳》,南投:台灣文獻館,2004.11。
黃朝琴,《朝琴回憶錄:台灣政界耆宿黃朝琴》,台北:龍文,2001.05。
黃錦珠,《女性書寫的多元呈現:清末民初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里仁,2014.05。new window
葉榮鐘,《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台中:晨星,2000.08。new window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彙編》,台北:麥田,2003.09。
廖振富選注,《林幼春集》,台南:台灣文學館,2011.12。
廖振富,《追尋時代:領航者林獻堂》,台中:台中市政府文化局,2016.12。new window
趙毅衡,《符號學》,台北:新銳文創,2012.07。
劉納編著,《呂碧城評傳.作品選》,北京:中國文史,1998.06。
劉純編著,《旅遊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2001.08。
劉祥修,《觀光導論:Introduction to Tourism》,台北:揚智文化,2000.11,2版。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1992.05。new window
鄭喜夫編撰,《連雅堂先生年譜》,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鄭逸梅,《人物品藻錄》,上海:日新,1946.11。
鄭逸梅,《南社叢談》,上海:上海人民,1981.02。
鄭逸梅,《鄭逸梅選集》,哈爾濱:黑龍江人民,1991.05。
戴月芳,《蔣渭水VS林獻堂》,台北:五南,2014.01。
鍾叔河,《走向世紀──中國人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10.02。
嚴復著、王栻主編,《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01。
(美)伊迪絲.漢彌敦(Edith Hamilton)著、余淑慧譯,《希臘羅馬神話:永恆的諸神、英雄、愛情與冒險故事》,台北:漫遊者文化,2015.01。
(義)杜利奧.波利多里(Tulio Polidori)著、溫承德、劉儒庭譯,《永恆之城:羅馬梵蒂岡》,羅馬:T.P.E,1990。
(挪威)易卜生(Henrik Ibsen)著、劉森堯譯,《玩偶之家》,台北:書林,2006.09。
(日)武田雅哉著、任鈞華譯,《飛翔吧!大清帝國:近代中國的幻想科學》,台北:遠流,2008.11。
(美)查理.裴列格里諾(Charles Pellegrino),《永遠的傳奇.鐵達尼──科學探勘鐵達尼號沉沒的真實故事》,台北:商周,2013.05。
(美)曼素恩(Susan Mann)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台北:左岸文化,2005.11。
(法)雅克.杜加斯特(Jacques Dugast),《存在與喧嘩:19、20世紀之交的歐洲文化生活》,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5.02。
Charles Dickens, Bleak House,〝New York: Hurd and Houghton〞,1869.
Charles Dickens, Our Mutual Friend, 〝London: Chapman & Hall〞, 1865.

三、單篇文章、論文
尤靜嫻,〈遊目歐美,遊心臺灣:試論林獻堂《環球遊記》中的現代性〉,封德屏總編級《2004年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4.12,頁249-271。
方秀潔〈重塑時空與主體:呂碧城的《遊廬瑣記》〉,張宏生、錢南秀編,《中國文學: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上海:上海古籍,2007.12,頁393-413。
方豪,〈呂碧城傳略〉,《呂碧城詩文箋注》,上海:上海古籍,2007.08。
朱嘉雯,〈挑戰「男遊女怨」的文學傳統〉,收錄於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旅遊文學論文集》,台北:文津,2000.01,頁232-251。。
李又寧,〈呂碧城是怎樣開始信佛的〉,呂碧城,《觀無量壽佛經釋論》,台北:天華,1979.11。
李遠哲,〈序〉,《灌園先生日記(一)一九二七年》,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00.12。
孟悅、戴錦華合著,〈「五四」十年:懸浮的歷史舞台〉,《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台北:時報文化,1993.09。
孟悅、戴錦華合著,冰心:〈天之驕女〉,《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台北:時報文化,1993.09。
林淑慧,〈博覽與則傚:《台灣日日新報》日治前期士紳的旅日書寫〉,《旅人心境:台灣日治時期漢文旅遊書寫》,台北:萬卷樓,2014.02,頁34-67。new window
林淑慧,〈借鏡他山之石:《台灣民報》旅外敘事〉,《旅人心境:台灣日治時期漢文旅遊書寫》,台北:萬卷樓,2014.02,頁67-103。new window
林淑慧,〈實業家的行旅:顏國年《最近歐美旅行記》的現代性體驗〉,《旅人心境:台灣日治時期漢文旅遊書寫》,台北:萬卷樓,2014.02,頁229-263。new window
邱炫元,〈嚴肅的出遊──晚清使西者對西方現代性的凝視〉,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旅遊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津,2000.01,頁94-112。
邱貴芬,〈當代台灣女性小說裡的孤女現象〉,《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台北:元尊,1997.09。
洪銘水,〈梁啟超與林獻堂的美國遊記〉,收錄於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輯,《旅遊文學論文集》,台北:文津,2000.01,頁113-164。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文學改良芻議》,台北:遠流,1986.09,2版。
胡曉真,〈文學與性別──明清時代婦女文學〉,李貞德主編,《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台北:聯經,2009.05。new window
胡曉真,〈恰似飛鴻踏雪泥──民國才女呂碧城與她的時代足跡〉,《歐美漫遊錄:九十年前民初才女的背包旅行記》,台北:英屬蓋曼群島商網路與書,2013.10。
胡錦媛,〈靜止與游牧──《印度之旅》中的兩種旅行〉,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旅遊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津,2000.01,頁182-205。
孫康宜,〈西方性別理論與漢學研究〉,《文學的聲音》,台北:三民,2001.10。
張耀杰,〈冰心:左右逢源的女性智慧〉,《民國紅粉》,北京:新星,2014.05。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女學〉,《飲冰室文集(一)》第1冊,台北:台灣中華,1978,台2版。
梁?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飲冰室文集(二)》第1冊,台北:台灣中華,1978,台2版。
梁啟超,〈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飲冰室文集(三十九)》第7冊,台北:台灣中華,1978,台2版。
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飲冰室文集(十)》第2冊,台北:台灣中華,1978,台2版。
許雪姬,〈《灌園先生日記》的史料價值〉,《灌園先生日記(一)一九二七年》,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00.12。
陳慈玉,〈顏國年與中日台煤礦業合作的構想,1921-193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國歷史人物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06。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文學改良芻議》,台北:遠流,1986.09,2版。
陸丹林,〈記呂碧城姊妹〉,《呂碧城詩文箋注》,上海:上海古籍,2007.08。
楊雅惠,〈郇城(Zion)與東京:李春生《東遊六十四日隨筆》的「日本」書寫〉,劉石吉等主編,《旅遊文學與地景書寫》,台北: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2013.07,頁215-241。new window
葉榮鐘,〈環球遊記校訂後記〉,《林獻堂環球遊記》,台北:天下雜誌,2015.10。
魯迅,〈娜拉走後怎樣〉,楊澤編,《魯迅散文選》,台北:洪範書店,1995.10。
戴錦華,〈鏡像迴廊中的民族身分〉,劉紀蕙編,《他者之域──文化身分與再現策略》,台北:麥田,2001.03。
鍾叔河,〈甲午以前的日本觀〉,《走向世紀──中國人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10.02。
鍾叔河,〈西方文明對郭嵩燾的影響〉,《走向世紀──中國人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10.02。
鍾叔河,〈唯一的女子國外遊記〉,《走向世紀──中國人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10.02。

四、期刊論文
方豪,〈英斂之筆下的呂碧城四姊妹(上)〉,《傳記文學》第6卷第6期,1965.06,頁44-50。
方豪,〈英斂之筆下的呂碧城四姊妹(下)〉,《傳記文學》第7卷第2期,1965.08,頁41-46。
方豪,〈英斂之筆下的呂碧城四姊妹(中)〉,《傳記文學》第7卷第1期,1965.07,頁44-50。
方麗娟,〈五四運動對台灣新文學運動之影響與論爭〉,《馬偕護理專科學校學報》第1期,2001.05,頁37-51。
王忠祿,〈論呂碧城的海外詞〉,《甘肅高師學報》第11卷第1期,2006,頁42-45。
吳文星,〈順天時報──日本在華宣傳機構研究之一〉,《歷史學報》第6期,1978.05,頁389-438。new window
吳宇娟,〈走出傳統的典範——晚清女作家小說女性蛻變的歷程〉,《東海中文學報》第19期,2007.07,頁239-268。new window
吳雪玲,〈郭嵩燾西學思想述評〉,《齊魯學刊》第193期,2006年第4期,2006.07,頁48-51。
沈文慧,〈從功力到審美——梁啟超文學思想之流變〉,《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5卷3期,2007.05,頁101-104。
易偉新,〈民國時期中國旅遊業發展背景透視〉,《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4期,2010.07,頁199-122。
林淑慧,〈敘事、再現、啟蒙——林獻堂一九二七年日記及《環球遊記》的文化意義〉,《台灣文學學報》第13期,2008.12,頁65-92。new window
武文玉,〈呂碧城詩詞是中西合璧的藝術〉,《哈爾濱學院學報》第31卷第5期,2010.05,頁51-54。
南方朔,〈《荒涼山莊》:司法小說的經典〉,《聯合文學》第240期,2004.10。
姜樂軍,〈試論呂碧城的女權思想〉,《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3期,2005.06,頁1-4。
孫詠梅,〈呂碧城與《大公報》〉,《新聞愛好者(下半月)》,2011.05,頁102-103。
秦方,〈晚清才女的成長歷程——以安徽旌德呂氏姊妹為中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18期,2010.12,頁259-294。new window
張世鈺,〈旅歐對日治時期台籍仕紳的影響:以林獻堂旅法經驗為例〉,《新北大史學》第12期,2012.10,頁69-80。
張易臻,〈旅遊文學中的政治思想及其時代背景轉變:以《東遊六十四日隨筆》與《環球遊記》為例〉,《史穗》第5期,2012.06,頁101-128。
張惠珍,〈他者之域的文化想像與國族論述──林獻堂《環球遊記》析論〉,《台灣文學學報》第6期,2005.02,頁89-120。new window
許雪姬,〈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台灣文獻》第49卷第2期,1998.06,頁1-33。new window
許雪姬,〈反抗與屈從──林獻堂府評議員的任命與辭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9期,2002.05,頁275-292。new window
許雪姬,〈林獻堂《環球遊記》與顏國年《最近歐美旅行記》的比較〉,《台灣文獻》62卷4期,2011.12,頁161-219。new window
陳占彪,〈論清末民初中國對萬國博覽會的三種認知〉,《社會科學研究》,2010卷5期,2010.09,頁152-157。
陳室如,〈閨閣與世界的碰撞──單士釐旅行書寫的性別意識與帝國凝視〉,《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13期,2006.12,頁257-282。new window
陳室如,〈王韜《漫遊隨錄》的物質文化〉,《東吳中文學報》第25期,2013.05,頁243-248。new window
陳素貞,〈性別、變裝與英雄夢——從明清女詩人的寫作傳統看秋瑾詩詞中的自我表述〉,《東海中文學報》第14期,2002.07,頁129-163。new window
陳醉,〈中國裸體藝術發展歷程〉,《文藝研究》2006年第1期,2006.01,頁130-136。
陳璦婷,〈呂碧城之自我放逐與歐美遊蹤──以《曉珠詞》為中心考察〉,《東海中文學報》第15期,東海大學中文系,2003.07,頁239-267。new window
黃郁升,〈文明世界的接軌——以林獻堂《環球遊記》中博物館參觀經驗為探討內容〉,《台灣史料研究》第32號,2008.12,頁117-135。new window
楊早,〈順天時報的崛起──1916-1917北京輿論狀況〉,《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5期,2006.09,頁43-48。
楊昌年,〈閨秀作家謝冰心〉,《歷史月刊》157期,2001.02,頁62-65。
葉龍彥,〈日治時期台灣觀光行程之研究〉,《台北文獻直字》第145期,2003.09,頁91-95。
葉龍彥,〈一九0八年在台灣觀光史上的意義〉,《台北文獻直字》第151期,2005.03,頁101-135。
廖炳惠,〈旅行與異樣現代性:試探吳濁流的《南京雜感》〉,《現代中文文學學報》第3卷第1期,1999.07,頁59-77。new window
廖炳惠,〈旅行與異樣現代性:試探吳濁流的《南京雜感》〉,《中外文學》第29卷第2期,2000.07,頁288-312。new window
劉雅瓊,〈形象與文化攜手——論比較文學形象學中的他者與自我關係〉,《現代語文》第2008卷10期,2008.04。
劉潔,〈徘徊在現代與傳統之間——呂碧城文學創作的矛盾之解析〉,《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年第2期,頁147-166。
潘少瑜,〈時尚無罪:《紫羅蘭》半月刊的編輯美學、政治意識與文化想像〉,《中正漢學研究》2013年第2期(總第22期),2013.12,頁271-302。new window
蔡佳儒,〈孤寂行吟與浪漫冒險──論呂碧城繞地球一匝「自助旅遊」〉,《中極學刊》第5輯,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5.12,頁137-161。new window
蔡俊,〈比較文學形象學研究與文學變異〉,《當代文壇》2011卷2期,2011.03。
賴莞頻,〈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民報》共塑公共領域:以文化講演會為中心一九二三~一九二六〉,《思與言》第50卷第2期,2012.06,頁59-108。new window
謝金蓉,〈百年前的台灣旅客:梁啟超與林獻堂〉,《思想》2期,2006.09,頁211-213。new window
羅秀美,〈流動的風景與凝視的文本──談單士釐的旅行散文以及她對女性文學的傳播與接受〉,《淡江中文學報》第15期,2006.12,頁41-94。new window
羅秀美,〈游移的身體.重層的鏡像——由秋瑾的藝文生命觀看其身分認同問題〉,《興大中文學報》第26期,2009.12,頁133-161。new window
羅秀美,〈自我、空間與文化主體的流動/認同──以女詞人呂碧城(1883-1943)的散文為範〉,《興大中文學報》第32期,2012.12,頁163-210。new window
蘇明,〈近現代域外遊記的勃興與繁榮〉,《大連民族學院學報》第14卷第4期,2012.07,頁381-385。
龔敏,〈黃人譯述小說《啞旅行》的發現及其價值與影響〉,《澳門理工學報》2011年第2期,頁98-108。
Janet Wolff、黃筱茵譯,〈重新上路:文化批評中的旅行隱喻〉,《中外文學》第27卷第12期,1999.05,頁29-49。new window
Sara Mills作、張惠慈譯,〈女性主義批評中的女遊書寫〉,《中外文學》第27卷,第12期,1999.05,頁6-28。new window

五、學位論文(依出版時間排序)
廖振富,《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5年。new window
徐千惠,《日治時期台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業,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蔡佳儒,《新女性與舊文體——呂碧城研究》,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06。
劉萱萱,《海洋、歷史與風土──台灣古典詩中的澎湖書寫(1863-1945)》,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教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01。
程玉凰,《洪棄生的旅遊文學——《八州遊記》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new window
黃郁升,《林獻堂《環球遊記》及其現代性論述》,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02。
潘宜芝,《空間.行旅.新女性——呂碧城作品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06。
嚴志玄,《走向世界— 林獻堂環球之旅研究》,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06。
楊錦郁,《呂碧城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3.06。new window
張晏菁,《越界與歸趨:才女呂碧城(1883-1943)的後期書寫》,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07。

六、報紙(依出刊時間排序)
呂碧城,〈滿江紅.感懷〉,天津《大公報》,1904.05.10,2版。
呂碧城,〈舟過渤海口占選一〉,天津《大公報》,1904.05.11,2版。
呂碧城,〈論提倡女學之宗旨〉,天津《大公報》,1904.05.20,1版。
呂碧城,〈敬告中國女同胞〉,天津《大公報》,1904.05.24,1版。
呂碧城,〈興女權貴有堅忍之志〉,天津《大公報》,1904.06.13,1版。
呂碧城,〈教育為立國之本文〉,天津《大公報》,1904.06.18,1版。
呂碧城,〈興女學議〉,天津《大公報》,1906.02.18-21、23-24、27,1版。
耐久,〈師表有虧〉,天津《大公報》,1908.10.01,6版
楊仲佐(嘯霞),〈神州遊記〉共20回,《台灣日日新報》,1912.06.28至08.05。
〈法報出兵論和頻〉,《台灣日日新報》,1918.03.20,2版。
黃朝琴,〈上海遊記〉共6回,《台灣日日新報》,1920.12.01至1921.01.06。
煥,〈奇女近況 現已恢復自由〉,天津《大公報》,1922.05.19,11版。
慈舟,〈創刊詞〉,《台灣民報》,1923.04.15,2版。
張我軍,〈糟糕的台灣文學界〉,《台灣民報》,1924.11.21,6版。
張我軍,〈請合力折下這座敗草欉中的破舊殿堂〉,《台灣民報》,1925.01.01,5版。
張我軍,〈新文學運動的意義〉,《台灣民報》,1925.08.26,19版。
〈植民地教育的錯誤只有宣傳而吳實績〉,《台灣民報》,1926.01.31,3版。
〈馮氏中止渡日的理由〉,《台灣民報》,1926.01.24,8版。
黃朝琴,〈遊美日記(三)〉,《台灣民報》,1926.07.25,14版。
陳後生,〈遊朝鮮所感〉,《台灣民報》,1926.11.21,14版。
呂碧城,〈去國留別諸友〉,《申報》,1926.12.13,13版。
呂碧城,〈鴻雪因緣.歐美漫遊錄(一)〉,1928.02.01,3版。
呂碧城,〈倫敦參觀皇冕記〉,天津《大公報》,1928.03.03,6版。
林獻堂,〈環球遊記(二四)〉,《台灣民報》,1928.04.22,5版。
呂碧城,〈陌上花.瑞士見月〉,天津《大公報》,1928.05.20,8版。
呂碧城〈歐美漫遊錄(卅一)〉,《順天時報》,1928.05.25,7版。
郭戊己,〈南洋見聞記〉共5回,《台灣民報》,1928.07.08至08.12。
呂碧城,〈青玉案〉(櫻雲冷壓銀漪?),天津《大公報》,1928.08.05,8版。
呂碧城,〈憶秦娥〉(金絲織),天津《大公報》,1928.08.06,8版。
呂碧城,〈好事近〉(雲氣滿乾坤),天津《大公報》,1928.08.06,8版。
呂碧城,〈千年之運動〉,《順天時報》,1929.03.05-08,6版。
呂碧城,〈東西文明之進退觀〉,天津《大公報》,1929.05.05,4版。
連橫,〈臺灣阿片特許問題〉,《台灣日日新報》,1930.03.02,8版。
林獻堂,〈環球遊記(一一八)〉,《台灣民報》,1931.02.07,7版。
林獻堂,〈環球遊記(一四五)〉,《台灣新民報》,1931.08.1 5,5版。
陸丹林,〈記呂碧城姊妹(下)〉,《申報》,1948.09.17,8版。
七、網路資料
「中華百科全書」網站: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26
「Thomas Cook History」網站:https://www.thomascook.com/thomas-cook-history/
「維基百科:Apollo and Daphne」https://en.wikipedia.org/wiki/Apollo_and_Daphne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lpoeptac/galleries/72157629137312882/
http://mollyengels.blogspot.tw/2016/02/prosperpine-glaucus-and-scylla-summary.html
「新浪網新聞中心」:http://news.sina.com.cn/o/2005-04-23/14185731179s.shtml
「台灣中國旅行社」網站:http://www.chinatravel.com.tw/about_detail.asp?seq=4
「Google Map」
「Quency Chen隨意窩」,網址:http://blog.xuite.net/quencychenkimo/twblog/116358602-%E6%B0%B4%E6%99%B6%E5%AE%AE%2FQUENCY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Lodges」網站,網址:http://www.grandcanyonlodges.com/lodging/el-tovar/。
「大成順天時報」數據庫,網址:http://stshibao.dachengdata.com/home/index
「大公報」,聯合知識庫版電子資料庫。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