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心寶鑑》研究
作者:周安邦
作者(外文):An-Pang Chou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所
指導教授:李威熊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明心寶鑑蒙書善書Beng sim po camenlightenment booksvirtuous book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9
《明心寶鑑》是由明人范立本纂輯,成書當在明•洪武八年至二十六年間,為中國第一部翻譯成西方文字的漢文古籍。本論文先完成了《明心寶鑑校箋》部分,建構出研究的依據。首先於性質與定位上,得出了該書為具有勸善教化功能的德行類童蒙典籍之結論,其取材之標準有其對象義與實用價值,主要以有助於學童日常生活教育的言行規範為主。於編纂體例上,循以類相從、分部別居的方式編排,特別是依德性規範的事類統整條文,輯錄了宋•明以前聖賢的佳言懿行,標舉德行修為之綱要,充實日常知識與基本之學養,以助益童稚愚氓之智,使蒙童在學習中能培養出待人處事、應對進退之規範,進而成為知書達禮、明善惡、辨是非的君子。在文字敘述風格上,《明心寶鑑》一書結合了格言、語錄、經抄的形式,增加了讀者對於經典理解性與參與的程度,尤其在將語錄與經抄結合上,將蒙學典籍由傳統的識字背誦之功能轉向了生命實踐之領域,在二十個標舉德行修為之綱要下,為蒙學教育開展了另一種可實際操作的實用性典範。在版本流傳的過程中,對日本、朝鮮以及基督教文化,都形成深刻的影響。在思想內容方面,主要概括在明心、善性、天理、正己、孝行、教育、君子等項目中,由〈繼善篇第一〉到〈婦行篇第二十〉,事實上是一個永無休止的循環歷程。在思想結構上,《明心寶鑑》是由欲、損、報三項作用與需求、制約、公平原建構出來的,整個系統具有推及之特色,依「差序關係」逐漸由我至人向外推移擴展。在教化的影響性上,由童蒙、勸善訓俗深入到內宮教育,在歷代蒙書中具有獨特的典範價值。
Beng sim po cam, edited by Fan Li-ben between A.D. 1375~1393 in the Ming Dynasty, is the first Chinese ancient book translated into Western languages. The thesis first completed the part of Beng sim po cam Amendment, trying to construct the basis for the research. Basically, the book is categorized as enlightenment books in nature and orientation, drawing materials from resources that would help children be obedient.The frame of the book i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resemblance of the materials, especially focusing on words and articles from saints and virtuous people before Ming Dynasty, hoping to educate children to become people with noble character in daily life.The style of narrative in the book shows a combination of mottos, lectures and doctrines, so that the reader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essons. Moreover, the combination of lectures and doctrines turns the function of enlightenment books from conventional word-learning and recitation into the realm of life participation. Under the twenty outlines of virtue practice, the book opens up a possibility for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to practical operation. With different versions popular in history, the book also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ultures of Japan, Korea and Christianity.The ideas revealed in the book include self-understanding, righteous cultivation, nature justice, self-discipline, filio-piety, education, noble character. . . etc. From the first chapter “Inherited Righteousness” through the twentieth “Women’s Virtue,” all in all presents an endless process.The basis of the ideas in the book is established on functions of desire, loss and feedback as well as need, restriction and justice. The whole system presents a process from self to others, which is quite unique in all enlightenment book throughout history.
參考文獻

一、原文刊本

1、《新刊校正大字明心寶鑑》,洪武二十六(1393)年范立本,日本․筑波大学和漢貴重圖書。new window
2、《新鍥提頭音釋官板大字明心寶鑑》,明․范立本輯,明․萬曆辛丑二十九年(1596),書林鄭繼華刊行。美國․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攝製微卷。
3、《重刊明心寶鑑》二卷,明․嘉靖三十二年曹玄刻本,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4、《新刊大字明心寶鑑》二卷,明初刊黑口本,傅斯年圖書館藏善本書微卷。
5、《御製重輯明心寶鑑》二卷,萬曆十三年重刊。美國․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攝製微卷。
6、《Beng sim po cam》,Juan cobo,西班牙馬德里國立圖書館(編號6040),1595年。
7、《明心寶鑑》(卷首為《新刻全本明心正文》),粵東省城第七甫,以文堂板(廣州•以文堂刊本),傅斯年圖書館。
8、《明心寶鑑•附三聖經》,台南•蘭記書局,昭和九年(1934年)九月十一日印刷,昭和九年九月十七日印刷初版,昭和十四年(1939年)七版。
9、《明心寶鑑全書》,王東玻抄錄,高雄•合信印經處,1948年。
10、《明心寶鑑》,越南孔學會編,越南孔學會,民1957年。
11、《國譯增補明心寶鑑》,秋適著,(韓)金鍾國譯,韓國•成鈞館大學校出版,檀紀4292(1959)年。
12、《明心寶鑑•附三聖經》,台中•瑞成書局,1979年。
13、《明心寶鑑、擊蒙要訣》,尹在瑛,韓國漢城•正音社,1980年。
14、《明心寶鑑》,俞尚根、金渭顯校註,韓國•明知大學校,1994年。
15、《明心寶鑑》,楊孟徽譯,越南西賈市•信德書社,出版年月不詳。


二、專書

(一)、傳統文獻

經部
1、《十三經注疏•詩經》,清•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new window
2、《十三經注疏•尚書》,清•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3、《十三經注疏•易經》,清•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4、《十三經注疏•周禮》,清•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5、《十三經注疏•儀禮》,清•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6、《十三經注疏•禮記》,清•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7、《十三經注疏•左傳》,清•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8、《十三經注疏•公羊傳》,清•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9、《十三經注疏•爾雅》,清•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10、《十三經注疏•論語》,清•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11、《十三經注疏•孟子》,清•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12、《大戴禮記》,漢•戴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5月。

史部
1、《左傳》,周•左丘明,清•阮元刻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new window
2、《國語》,周•左丘明,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
3、《史記》,漢•司馬遷,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
4、《戰國策》,漢•劉向集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5、《漢書》,漢•班固,台北•鼎文書局,1986年。
6、《後漢書》,南朝宋•范瞱,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
7、《三國志》,晉•陳壽,台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1979。
8、《魏書》,北齊•魏收、清•謝啟昆,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9、《晉書》,唐•房玄齡,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10、《隋書》,唐•魏徵,台北•洪氏出版社,1974。
11、《北史》,唐•李延壽,台北•鼎文書局,1976。
12、《南史》,唐•李延壽,台北•鼎文書局,1976。
13、《舊唐書》,後晉•劉昫,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14、《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15、《資治通鑑》,宋•司馬光,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0年。
16、《宋史》,元•脫脫,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
17、《元史》,明•宋濂,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
18、《金史》,元•托克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 (清)紀昀等總纂;290,291,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9、《明史》,清•張廷玉,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台北:成文書局,1971年。
20、《明英宗實錄》,黄彰健校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
21、《高麗史》,朝鮮․鄭麟趾等纂修,韓國奎章閣所藏貴重圖書3539號。
22、朝鮮《定宗恭靖王實錄》,韓國•京城帝國大學圖書館奎章閣藏書,影本資料,複4250.6.1~4250.6.6。
23、朝鮮《太宗恭定大王實錄》,韓國•京城帝國大學圖書館奎章閣藏書,影本資料,複4250.7.1~4250.7.16。
24、朝鮮《世宗莊憲大王實錄》,韓國•京城帝國大學圖書館奎章閣藏書,影本資料,複4250.8.1~4250.8.67。
25、朝鮮《文宗恭順大王實錄》,韓國•京城帝國大學圖書館奎章閣藏書,影本資料,複4250.9.1~4250.9.6。
26、朝鮮《端宗大王實錄》(魯山君日記),韓國•京城帝國大學圖書館奎章閣藏書,影本資料,複4250.10.1~4250.10.X。
27、朝鮮《世祖莊惠大王實錄》,韓國•京城帝國大學圖書館奎章閣藏書,影本資料,複4250.11.1~4250.11.18。
28、朝鮮《睿宗襄悼大王實錄》,韓國•京城帝國大學圖書館奎章閣藏書,影本資料,複4250.12.1~4250.12.3。
29、朝鮮《成宗康靖大王實錄》,韓國•京城帝國大學圖書館奎章閣藏書,影本資料,複4250.13.1~4250.13.47。
30、朝鮮《燕山君日記》,韓國•京城帝國大學圖書館奎章閣藏書,影本資料,複4250.14.1~4250.14.17。
31、朝鮮《中宗恭僖徽文昭武欽仁誠孝大王實錄》,韓國•京城帝國大學圖書館奎章閣藏書,影本資料,複4250.15.1~4250.15.53。
32、朝鮮《仁宗榮靖獻文懿武章肅欽孝大王實錄》,韓國•京城帝國大學圖書館奎章閣藏書,影本資料,複4250.16.1~4250.16.2。
33、朝鮮《明宗大王實錄》,韓國•京城帝國大學圖書館奎章閣藏書,影本資料,複4250.17.1~4250.17.21。
34、《朝鮮紀事》,明•倪謙,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雜史類》第46册,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
35、《殊域周咨錄》,明•嚴從簡,台北•華文書局,1968年。
36、《東西洋考》,明•張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37、《嘉定城通志》,鄭懷德著/戴可來、楊保筠校注,收錄於《嶺南摭怪等史料三種》,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38、《續資治通鑒長編》,李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

子部
1、《道德經》,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 / 嚴靈峰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new window
2、《莊子》,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三百七十三卷 / 嚴靈峰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
3、《列子》,收錄於《諸子薈要》,台北•廣文書局,1965年。
4、《墨子》,收錄於《諸子薈要》,台北•廣文書局,1965年。
5、《荀子》,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四百三十八卷 /嚴靈峰編輯 4 ,臺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
6、《素書》,百部叢書集成19•漢魏叢書第五函 3,台北•藝文印書館。
7、《春秋繁露》,漢•董仲舒,叢書集成初編; 0520,北京•中華書局, 1991年。
8、《說苑》,漢•劉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紀昀等總纂 69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9、《新序》,漢•劉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紀昀等總纂 69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10、《列女傳》,晉•郭璞注,四部備要 / 臺灣中華書局重校訂; 286,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11、《高士傳》,晉•郭璞注,四部備要 / 臺灣中華書局重校訂; 286,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12、《潛夫論》,漢•王符,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紀昀等總纂 69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13、《老子•河上公注》,無求備齋老列莊三子集成•補編 / 嚴靈峯編輯; 11,臺北•成文出版社,1972年。
14、《白虎通》,漢•班固,叢書集成•簡編 / 王雲五編; 98,99,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15、《孔子家語》,魏•王肅,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 (清)紀昀等總纂;695,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16、《脈經》,晉•王叔和,國學基本叢書 / 王雲五主編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17、《抱朴子》,晉•葛洪,台北•廣文書局,1965年。
18、《千字文》,新譯增廣賢文•千字文 / 馬自毅注譯;李清筠校閱,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19、《劉子新論》,南北朝•劉宙,新編諸子叢書,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2001年。
20、《養性延命錄》,南北朝•陶弘景,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21、《顏氏家訓》,北齊•顏之推,百子全書•雜家類 / 羅愛萍主編;24,臺北•黎明文化。
22、《金樓子》,粱元帝,百子全書 / 湯約生校閱; 12,台北•古今文化,1961年。
23、《中說》,隋•王通,中國哲學思想要籍叢編,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
24、《帝範》,唐•太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紀昀等總纂 69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25、《臣軌》,唐•武則天,諸子集成續編;10,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26、《太上感應篇》,宋•李昌齡,諸子集成續編;20,成都•四川人民,1998年。
27、《省心錄》,宋•林逋,叢書集成•簡編 / 王雲五編; 145,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28、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中華書局1983年點校本。
29、《通書》,宋•周敦頤,《叢書集成初編》《周濂溪集》本,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30、《周子全書》,宋•周敦頤,台北•廣學社印書館,1975年。
31、《家範》宋•司馬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紀昀等總纂 696,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32、《溫公家儀》,宋•司馬光,百部叢書集成 46 學津討原 第五函 4,台北•藝文印書館。
33、《二程全書》,宋•程顥、程頤,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34、《二程粹言》,宋•程顥、程頤,百部叢書集成 26 正誼堂全書 第八函 3,台北•藝文印書館。
35、《二程遺書》,宋•程顥、程頤,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紀昀等總纂 698,臺北•臺灣商務,1981年。
36、《陸象山全集》,宋陸九淵: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
37、《自警編》,宋•趙善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 (清)紀昀等總纂;875,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38、《四書章句集注》,宋•朱熹,台北•中華書局,1983年。
39、《近思錄》,宋•朱熹,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 (清)紀昀等總纂;699,臺北•臺灣商務印書貫,1983年。
40、《朱子語類》,宋•黎德靖,據清光緒庚辰賀瑞鱗校刻本為底本,台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
41、《戒子通錄》,宋•劉清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 (清)紀昀等總纂;703,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42、《節孝語錄》,宋•徐積,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紀昀等總纂 698,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43、《悟真篇》,宋•張伯端,諸子集成續編; 20,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44、《呂氏鄉約》,宋•呂大鈞,關中叢書 宋聯奎輯 第一集 3,台北•藝文印書館。
45、《童蒙訓》,宋•呂本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紀昀等總纂 698,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46、《少儀外傳》,宋•呂祖謙,叢書集成 簡編 王雲五編 316,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47、《官箴》宋•呂本中,諸子集成續編 10,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48、宋•李邦獻,《省心雜言》,《景印文淵閤四庫全書》子部四•儒家類,第69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49、《袁氏世範》,宋•袁采,收錄於《景印文淵閤四庫全書》子部四•儒家類,第69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50、《鶴林玉露》,宋•羅大經,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65 / (清)紀昀等總纂,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51、《事林廣記》,宋•陳元靚,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52、《夷堅志》,宋•洪邁,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53、《容齋隨筆》,宋•洪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51 / (清)紀昀等總纂,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54、《景行錄》,元•史弼,收錄於明•陶宗儀《說郛》(六),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55、《言行龜鑒》,元•張光祖,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 (清)紀昀等總纂;875,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56、《忍經》,元•吳亮,《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20冊,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
57、《資世通訓》,收錄於《續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第93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8、《洪武寶訓》,收錄於《明實錄》附錄(20),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年。
59、《性理大全書》,明•胡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 (清)紀昀等總纂;710,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60、《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20冊,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山東•齊魯書社,1995年9月。
61、《遵生八箋》,明•高濂,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5年。
62、《醉古堂劍掃》,明•台北•久博圖書,1887年。
63、《厚生訓纂》,明•周臣,中國文獻珍本叢書/中國古代養生文獻輯錄,北京•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2005年。
62、《客座贅語》,明•顧起元,百部叢書集成 100 金陵叢刻 第一函 1,台北•藝文印書館。new window
63、《說郛》,明•陶宗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64、《萬曆野獲編》,明•沈德符,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65、《少室山房筆叢》,明•胡應麟,台北•世界書局,1980年。
66、《食色紳言》,明•龍遵敘,百部叢書集成 18 寶顔堂祕笈 第十七函 2,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67、《攝生要語》,明•息齋居士,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道家類;第260册,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
68、《酬中志》,明•劉若愚,收錄於《明代筆記小說大觀》第四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69、《宋元學案》,清•黃宗羲,續修四庫全書. 史部, 傳記類; 51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70、《明儒學案》,清•黃宗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 (清)紀昀等總纂; 457,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71、《讀四書大全說》,清•王夫之,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72、《御纂朱子全書 》,清•李光地,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4年。
73、《養正訓俗遺規》,陳宏謀,台南•能仁出版社,2001年。
74、《增廣賢文》,新譯增廣賢文•千字文 / 馬自毅注譯; 李清筠校閱,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75、《教女遺規》,續修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95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76、《幼學瓊林》,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77、《卍續藏經》132,頁215。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
78、《大正新修大藏經》47冊,經號1973,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集部
1、《嵇康集》,晉•嵇康,台北•河洛出版社,1978年。new window
2、《寒山詩》,唐•寒山,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 臺灣商務印書館編; 35,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3、《白居易集》,唐•白居易,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4、《敦煌歌辭總編匡補》,項楚,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5、《范文正公別集》,宋․范仲淹,《四部叢刊》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6、《伊川擊壤集》,宋•邵雍,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 臺灣商務印書館編; 48,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7、《張載集》,宋•張載,四部刊要. 子部 儒家類,台北•漢京文化,1983年。
8、《二程集》,宋•程顥、程頤,《四部刊要》本,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9、《蘇洵文選》,宋•蘇洵,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10、《東坡全集》,宋•蘇軾,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 (清)紀昀等總纂;1107-1108,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1、《胡宏集》,宋•胡宏,吳仁華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1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宋•朱熹,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
13、《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宋•委心子,台北•中華書局,1985 年。
14、《郡齋讀書志》,宋•晁公武,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 (清)紀昀等總纂;674,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5、《方舟集》,宋•李石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49冊,1985年。
16、《西山文集》,宋•真德秀,《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4,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17、《剡源戴先生文集》,宋•戴表元,四部叢刊初編縮本 / 臺灣商務印書館編;73,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18、《吳文正集》,元․吳澄,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7冊/ (清)紀昀等總纂;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72。
19、《曹月川集》,明•曹端,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 (清)紀昀等總纂; 1243,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0、《陳白沙集》,明•陳獻章,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1、《文淵閣書目》,明․楊士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75,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2、《韻石齋筆談》,明•姜紹書,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23、《百川書志》,明․高儒撰,《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919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4、《寶文堂書目》,明•晁瑮,《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77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8月。
25、《抑庵文後集》,明•王直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2,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6、《春明夢餘錄》,明•孫承澤,王雲五主編《四庫珍本》五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27、《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紀昀,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28、《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清•莫友芝,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
29、《販書偶記》,清•孫殿起,日本京都市•中文圖書,1979年。
30、《攷事撮要》,(朝鮮)魚叔權,韓國•南文閣,1974年。
31、《與猶堂全書》,(朝鮮)丁茶山,韓國•民族文化文庫出本社,1936年。

(二)、近人論著

台灣
1、王重民,《敦煌古籍敘錄》,京都•中文出版社,1978年。new window
2、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台北•明文書局,1984年。
3、王雲五主持,《合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未收書目禁毀書目•三》,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4、余嘉錫,《余嘉錫論學雜著》,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6年。
5、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台北•明文書局,1988年。
6、林文寶,《歷代啟蒙教材初探》,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7年。
7、林明德,《日本通史》,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8、林貽俊,《中國造紙史話》,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9、周鳳五,《敦煌寫本太公家教研究》,台北•明文書局,1986年。
10、粱漱溟《中國文化要義》,香港•集成圖書公司,1963年。
11、雷僑雲,《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new window
12、劉翔,《中國傳統價值觀念詮釋學》,台北․桂冠圖書,1993年。
13、鄭志明,《中國善書與宗教》,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
14、鄭阿財,《敦煌寫卷新集文詞九經抄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15、鄭阿財、朱鳳玉,《敦煌蒙書研究》,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
16、熊秉真,《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大陸
1、李朝全點校/譯注《明心寶鑑》,北京•華藝出版社,2007年1月。new window
2、林語堂,《中國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3、陳垣,《校勘學釋例》,上海•上海書店,1997年7月。
4、陳序經,《越南問題》,嶺南大學西南社會經濟研究所,1949年。
5、馮友蘭,《新世訓》,上海․開明書店,1940年。
6、張西平,《中國與歐洲早期宗教與哲學交流史》,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
7、張志公,《傳統語文教育初探》,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9年。
8、張鎧,《中國與西班牙關係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9、喬桑、宋洪,《蒙學全書》,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10、焦樹安,《中國古代藏書史話》,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9月。
11、彭斐章《中外圖書交流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12、費孝通,《鄉土中國․差序格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年8月。
13、游子安,《勸化金箴—清代善書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
14、閻宗臨,《中西交通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日本
1、日•木宮泰彥,胡昔年譯,《日中文化交流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new window
2、日․石田一良《禪的思想與室町文化的精神》,《日本思想史概略》,吉川弘文館,1963年。
3、日•矢島玄亮,《德川時代出版者出版物集覽》,日本․萬葉堂書店,1976年。
4、日•酒井忠夫《中國善書の研究》,東京•弘文堂1960年版,國書刊行會,1977年重刊。

韓國
1、《韓國人族譜》,韓國人族譜編纂委員會,韓國•日新閣圖書,1982年。new window
2、韓•尹在瑛譯註《明心寶鑑•擊蒙要訣》,韓國•正音社,1980年。
3、韓•金鍾國編譯,《國譯增補明心寶鑑》,1959年。
4、韓•河宇鳳,《朝鮮後期實學者的日本觀研究》,韓國•一志社,1989年。
5、韓•俞尚根、金渭顯校註,《明心寶鑑》,韓國•明知大學出版部,1994年。
6、《韓國典籍總合目錄》(六輯),日本․東北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日本•社團法人•國學資料保存會發行,A.D.1976年。
7、《韓國典籍總合目錄》(七輯),日本․東北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日本•社團法人•國學資料保存會發行,A.D.1978年。
8、《韓國典籍總合目錄》(八輯),日本․東國大學校中央書館藏,日本•社團法人•國學資料保存會發行,A.D.1981年。
9、《韓國典籍總合目錄》(十一輯),日本․高麗大學校中央圖書館藏,日本•社團法人•國學資料保存會發行,A.D.1984年。

西文
1、桑斯《西班牙與亞洲和大洋洲的最初接觸》(C.Sanz, Primitivas Relaciones de España en Asia y Oceanía),西班牙․馬德里1958年版。new window


三、學位論文

1、金美英,《韓國李朝時代蒙學教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new window
2、日․成海俊,《日本における「明心宝鑑」受容の思想史的研究》,日本東北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論文,平成11年(1979)2月18日。
3、韓․金東煥,《明心寶鑑書誌的硏究》,韓國•中央大學校•博士學位論文,1994年。
4、王寶彩,《明代道德教養類蒙書之研究》,台中•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四、期刊論文

台灣
1、方豪,〈流落於西葡的中國文獻〉,《學術季刊》秋季號,1952年。new window
2、王三慶,〈第一部中國西譯書《明心寶鑑》中載存的閩南語譯音研究〉,《華岡文科學報》第十八期,P193∼228,1991年11月。
3、玉發,〈西譯最早的漢文書──明心寶鑑〉,香港《新聞天地》,第47年第5號, 總號第2242期,P23,1991年2月。
4、江澄格,〈捕風捉「影紙」-----域外漢籍《明心寶鑑》譯本搜尋記〉,歷史月刊第138期,P171~192,1999年7月
5、李貞德〈漢唐之間求子醫方試探--兼論婦科濫觴與性別論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68:2 民86.06。
6、林文寶,<通古才足以變今—傳統啟蒙教育鳥瞰>,《國文天地》 6卷 4期,1990。new window
7、林翠鳳,<中國傳統蒙書敘說>,《國文天地》11卷1期,1995年。new window
8、陳慶浩,〈第一部翻譯成西方文字的中國書---《明心寶鑑》〉,《中外文學》第21卷第4期,P73~87,1990年9月。new window
9、陳荊和,《關於“明鄉”的幾個問題》,《新亞生活雙周刊》八卷十二期,收入包遵彭主編,《明史論叢》,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68。new window
10、楊聯陞〈報--中國社會關係的一個基礎〉,參見段昌國等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台北•聯經,1976年。
11、鄭阿財,〈流行域外的明代通俗讀物《明心寶鑑》初探〉,《法商學報》第25期,P263~286,1991年。
12、鄭阿財,〈論《明心寶鑑》所保存的諺語〉,林伊教授逝世十週年學術論文集,1993年。
13、劉莉美,〈當西方遇見東方--從「明心寶鑑」兩本西班牙黃金時期譯本看宗教理解下的偏見與對話〉,《中外文學》第33卷第10期,P121~131,2005年3月。new window
14、閻國棟《喀山大學與十九世紀俄國漢學》一文所述,漢學研究通訊20:1(總77期),2001年2月。new window
15、羅懷,《儒學在越南》,收錄於郭廷以等著《中越文化論集》1,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6年。new window

日本
1、日•小川武彥在〈《勘忍記》出典上之二-以中國類型的說話為中心〉,日本•《近世文藝》第12號,1978年。new window
2、日•方賀幸四郎《五山文學的隆盛》,收錄於《中世禪林的學問及文學研究》,日本學振興會刊,1956年。
3、日․申正午(SHIN Chung-oh) ,〈『明心寶鑑』の編者について—秋適說の疑問—〉,《東方學》第七十輯,日本․東方學會,P61~75。1985年7月。
4、日•西尾賢隆《室町幕府外交上的五山僧人》,《日本歷史》期刊,日本•吉川弘文館,1993年2月號。
5、日•村井章介《建武․室町政權與東亞》,《講座日本歷史》中世二,東京大學出版會,1985年。
6、日․渡部學,《原本《明心寶鑑》影印の刊行》,『韓』七卷三號,1978年3月。
7、日•船木 勝馬,〈『明心寶鑑』雜考〉,日本․人文硏紀要,第18卷,P105~125,1993年。
8、日•深沢秋男氏的「《明心寶鑑》の諸本について」,收錄於《近世文學資料類從仮名草子編》(十二)。
9、日•堀池信夫,〈『明心宝鑑』をめぐる若干の問題〉,筑波大學中国文学研究室《筑波中国文化論叢》第16号,P99~113,1997年3月。

韓國

1、韓•金東煥,〈(抄略本) 「(明心寶鑑) 」 ( The publishing history and contents of the abridged edition of 「 Myungshimbogam 」 )〉,韓國•《書誌學研究》第18輯,P171~192,1999年。new window
2、韓•金崙壽,〈《明心寶鑑》に引用された《景行錄》に対して〉,韓國道教思想研究會編《道教思想の韓國開展》,1989年12月。
3、韓•成海俊,〈『明心宝鑑』が日本文学に与えた影響-とくに小瀬甫庵の『明意宝鑑』との関連をめぐって〉,《日本思想史研究》第27號,1995年3月。
4、韓•成海俊,〈清州本『明心宝鑑』の思想─仏教の観点から〉,『日本思想史研究会月例会会報』一九九三年度版(第三・四合併号),1995年3月。
5、韓•成海俊,〈『明心宝鑑』の研究─殊に近世日本文学への影響をめぐって〉,『日本思想史研究会月例会会報』一九九三年度版(第三・四合併号),1995年3月。
6、韓•成海俊,〈『明心宝鑑』が日本文学に与えた影響--ことに浅井了意の『浮世物語』を中心として〉,《日本文学》45(6),P11~21,1996年。
7、韓•成海俊,〈江戸時代における勧善書『明心宝鑑』の受容と変容〉,『日本思想史』7月,1997年。
8、韓•成海俊,〈『太上感応篇』と『明心宝鑑』―その思想の江戸時代における受容〉,文芸研究・(144),P23~33,1997年。
9、韓•成海俊,〈日本における『明心宝鑑』受容の「特殊」性〉,一九九七年度後期版(一二号),1998年3月。
10、韓•成海俊,〈貝原益軒の勧善思想--『明心宝鑑』と関連づけて〉,《季刊日本思想史》(56),P20~32,2000年。
11、韓•成海俊,〈《勘忍記》の思想--《明心寶鑑》からの引用を中心に〉,收錄於東北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日本思想史学研究室《日本思想史研究》第(33),2001年。
12、韓•成海俊,〈日本思想史上的《明心寶鑑》-與中國、朝鮮相關聯〉,收錄於《近世中日思想交流論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10月。

西文
1、Paul Pelliot(伯希和),“Notes sur quelques livres ou documents conservés en Espagne.”, T''oung Pao, Volume 26, Numbers 1-5,P43~52,1929年。new window
2、Donald F.Lach 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 , Vol I ,The University of Chigago Press1968。

會議論文
1、內田晶子,〈《明心寶鑑》の流通について〉,台北•第二屆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會議,1987年10月。new window
2、竺沙雅章/楊曾文譯<關于白蓮宗>一文,《世界宗教研究-第四次中日佛教學術會議專輯》,1992年,第2期。
3、劉莉美,〈「適應策略」在十六、十七世紀譯作中的理論與實踐〉,2005「全球化浪潮中的華語文翻譯」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外國語文學院翻譯中心),2005年10月8日。

五、網路資料

1、韓國․「大邱廣域市觀光文化情報」,2007年7月3日取自http://global-tour.daegu.go.kr/jap/best/best_view.asp?menu_mst_cd=0001&menu_slv_cd=0004&tour_mst_cd=000013&p_page=new window
2、何成軒,〈也談《明心寶鑒》一書〉,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2007年4月13自http://www.cass.net.cn/show_news.asp?ID=329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