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跨域流動與客家認同--南京親日政權下的臺灣人鍾壬壽(1938~1945)
書刊名:新史學
作者:陳麗華
作者(外文):Chen, Li-hua
出版日期:2022
卷期:33:1
頁次:頁121-182
主題關鍵詞:跨域客家認同南京臺灣鍾壬壽Cross-regional mobilityHakka identityNanjingTaiwanZhong Rensho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02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蔡慧玉(20071200)。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官僚的形塑:日本帝國的文官考試制度、人才流動和殖民行政。臺灣史研究,14(4),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雪姬、蔡說麗(1994)。陳許碧梧女士訪問紀錄。口述歷史,5,247-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雪姬、蔡說麗、吳美慧(1994)。林坤鐘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5,6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雪姬(20120600)。1937-1947年在上海的臺灣人。臺灣學研究,13,1-29+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雪姬(20061200)。日治時期臺灣的通譯。輔仁歷史學報,18,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才郎(1978)。淡泉回憶錄。六堆集刊,1,34-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雪姬(20180300)。東亞同文書院大學(1900-1945)的臺灣學生。臺灣史研究,25(1),137-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Wakeman, Frederic Evans Jr.、吳曉明(2003)。漢奸!:戰時上海的通敵與鋤奸活動。史林,2003(4),1-2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雪姬(20080400)。1937至1947年在北京的臺灣人。長庚人文社會學報,1(1),33-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46)。兩個娶日本老婆的奸逆郭秀峰、孫理甫。快活林,1946(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26)。中山特刊編者明耀五君。良友,192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鍾秉綱(20000700)。懷念伯父--鍾壬壽先生。六堆風雲,84,2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鍾達明(19940300)。憶鍾壬壽鄉賢一生行誼。六堆風雲,50,17-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野薑花(20011100)。鍾永香永遠YMCA。六堆風雲,92,3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秀峰(2002)。汪偽的「新國民運動」。鐘山風雨,2002(4),4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潤三、許采章(1980)。南京汪偽政權中幾個部門派系鬥爭的片斷回憶。河南文史資料,4,6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汪朝光(1999)。抗戰時期偽政權高級官員情況的統計與分析。抗日戰爭研究,1999(1),68-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東杰(2014)。「代表全國」--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國語標準論爭。近代史研究,2014(6),77-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鍾壬壽(1978)。終生的導師謝才郎先生印象記。六堆,1,4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弢弘(1941)。敦睦邦交,空前盛典,汪主席東渡訪日。三六九畫報,9(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郭秀峰(1980)。汪偽時期的「中華日報」。文史資料選輯,5,166-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施添福(20141100)。從「客家」到客家(3):臺灣的客人稱謂和客人認同。全球客家研究,3,1-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吳煬和(2011)。鍾壬壽與『六堆客家鄉土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涂瑞儀(2013)。吳濁流的漢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服部卓四郎、張玉祥(1984)。大東亞戰爭全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1920)。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一覽。臺北: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勤華(1978)。回憶錄。屏東縣竹田鄉:曾勤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純純(2005)。書寫客家生命:六堆鄉賢回憶錄。台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oyle, John Hunter(1972)。China and Japan at War, 1937-1945: The Politics of Collaboratio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梅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94)。梅縣志。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南京市檔案館(1992)。審訊汪偽漢奸筆錄。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近藤正己、林詩庭(2014)。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世界客屬第二次懇親大會實錄編輯委員會(1974)。世界客屬第二次懇親大會實錄。臺北:世界客屬第二次懇親大會實錄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升味准之輔、董果良、郭洪茂(1997)。日本政治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濁流(1989)。無花果。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錦堂(2006)。戰爭體制下的臺灣。臺北:日創社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滿蒙資料協會(1942)。滿華職員錄。東京:滿蒙資料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鍾幹郎、鍾壬壽(1968)。鍾幹郎回憶錄。鍾壬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明恭(2001)。竹田鄉史志。李明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程美寶(2006)。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清末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千草默仙(1928)。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臺北:高砂改進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濁流、鍾肇政(1995)。臺灣連翹。臺北: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梁華璜(2001)。臺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日據時代臺閩關係史。臺北: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Brook, Timothy J.、潘敏(2015)。秩序的淪陷:抗戰初期的江南五城。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賴彰能(2004)。嘉義市志。嘉義:嘉義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1995)。嘉義驛前二二八。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葛兆光(2000)。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發奎、夏連蔭、胡志偉(2017)。張發奎口述自傳--中華民國第四任陸軍總司令回憶錄。臺北:亞太政治哲學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朱子家(2014)。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臺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梁肇廷、王東、孫業山、蒂姆.賴特(2015)。中國歷史上的移民與族群性:客家、棚民及其鄰居們。臺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克文(20010000)。汪精衛.國民黨.南京政權。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謝東漢、吳餘德(2016)。徘徊在兩個祖國。謝東漢:吳餘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先輝、亞洲經濟出版社(1957)。自由中國工業要覽。臺北:亞洲經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馮金桁(2015)。臺北市中原客家崇正會第九屆第三次會員聯歡大會手冊。臺北市:臺北市中原客家崇正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鍾任壽、鍾孝上、林順豐(1995)。友善抗日七十年--盼望君子國日本之再建。屏東:鍾壬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鍾世淵(2003)。屏東縣萬巒國民小學校史。屏東:萬巒國民小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麗華(20150000)。族群與國家:六堆客家認同的形成(1683-1973)。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林正慧(20150000)。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清代至戰後的追索。臺北: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吳文星(19920000)。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美真(1991)。偽廷幽影錄--對汪偽政權的回憶紀實。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巫仁恕(20170000)。劫後「天堂」:抗戰淪陷後的蘇州城市生活。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鷹取田一郎(1916)。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何孟恆、汪精衛(2019)。汪精衛生平與理念--汪精衛自傳草稿及書信首刊。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鍾壬壽、林耀仁、鍾毓田。回憶錄。鍾壬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南京勵志出版社(1946)。漢奸水滸傳:一百〇八個巨奸的罪惡。大同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經盛鴻(2005)。南京淪陷八年史:1937年12月13日至1945年8月15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美莉(19960000)。抗戰時期的貨幣戰爭。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1946)。漢奸內幕。忠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謝明瑞(2001)。影響臺灣的100位名人風水實證。新潮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章克標(1999)。世紀揮手。海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岡本真希子、郭婷玉、江永博、王敬翔(2019)。殖民地官僚政治史--朝鮮、臺灣總督府與日本帝國。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日本歷史學研究會、金鋒(1962)。太平洋戰爭史,第三卷,太平洋戰爭前期。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鍾任壽(1975)。友善抗日七十年--君子國日本の再建さ望む。鍾壬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興亞院政務部(1942)。日本留學支那要人錄。興亞院政務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吳茂仁(1943)。在華中臺灣同胞寫真年鑑.附商工人名錄。東洋美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吳濁流(1977)。南京雜感。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Anderson,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吳叡人(2010)。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文良、臺灣大學(2011)。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客家」社會(1680-1790)。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林正慧(20080000)。六堆客家與清代屏東平原。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鍾壬壽(1973)。六堆客家鄉土誌。常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鍾壬壽(1971)。萬巒鄉誌,鍾壬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麟興。回憶錄(卷號1418950,竹田53)。,李麟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鍾淑敏(20040000)。日治時期台灣人在廈門的活動及其相關問題(1895-1938)。走向近代:國史發展與區域動向。臺北:臺灣東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永海(2006)。作為中國國族事業的客家言說:從香港看近代客家文化認同性質的變遷。香港客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麗華(20190000)。談泛臺灣客家認同:1860~1980年代臺灣「客家」族群的塑造。客家、認同政治與社會運動。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雪姬(2007)。他鄉的經驗--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口述訪談。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來自海峽兩岸的探討。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