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隱性」遊走、教學「抗議」:日治時期國民學校臺籍教師的意識覺醒與教學實踐
書刊名:樹德科技大學學報
作者:蔡元隆陳佳慧
作者(外文):Tsai, Yuan-longChen, Jia-hui
出版日期:2022
卷期:24:2
頁次:頁181-196
主題關鍵詞:日治時期臺灣教育隱性抗議意識覺醒教學實踐教學轉化Taiwanese education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Hidden protestConscientizationTeaching practiceTeaching transform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82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蔡元隆(2010)。從抗拒到轉化:談日治後期嘉義市國民學校臺籍教師的臺灣意識及其教學實踐。文化研究月報,101,98-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元隆、侯相如(2008)。日治時期皇民化的幫兇?--五位國民學校臺籍教師對抗殖民霸權的反省實錄。文化研究月報,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家宜(20130600)。失落的世代:以吳濁流為例看戰後初期的臺灣本土報人。中華傳播學刊,23,229-2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深坑(19850600)。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7,213-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梅雀(20061000)。教師課程意識覺醒的社會解放潛力。課程與教學,9(4),67-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元隆、張淑媚(20110300)。日治時期(1937-1945)臺、日籍教師與臺灣囝仔的校園生活經驗:以嘉義市初等學校為例。嘉義研究,3,4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姜添輝(20020600)。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影響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8(2),157-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明哲(20040700)。H. Giroux批判取向的課程美學:抗拒與轉化對教師教學實踐的啟示。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1,169-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啟華(20130300)。臺灣國際教育的反思--以《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為例。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0,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淑媚、蔡元隆、黃雅芳(20130600)。「矛」與「盾」的衝突:論日治時期初等學校臺籍教師的「隱性抗議」之意涵及其在臺灣教育史上的啟示。中等教育,64(2),6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聿芝(2008)。P. Freire批判教育學對於教師角色的啟示。東海教育評論,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施宜煌(20151200)。Paulo Freire意識覺醒歷程觀的回應--發展學生批判意識的教學方法。教育實踐與研究,28(2),149-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元隆、朱啟華(20100900)。日治時期臺灣初等學校課後補習經驗初探。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5,95-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奉儒(20030900)。P. Freire的批判教學論對於教師實踐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集刊,49(3),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淑媚(20160600)。教育者心裡的小孩--以教師敘事探討多元的教育價值觀。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6,55-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淑媚、蔡元隆、黃雅芳(20131200)。日治後期(1943-1945年)臺籍教師在初等學校中抗拒殖民霸權的形式分析:以嘉義地區為例。南臺灣研究,2,143-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誌庭(20021200)。教師做為轉化型知識份子的可能性、限制與實踐方向。教育研究集刊,48(4),27-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元隆、侯相如(20080600)。初探日治時期(1939-1945年)公學校臺籍教師的隱性抗議--從薪俸制度的差別待遇談起。人文研究期刊,4,75-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元隆、侯相如(20090300)。臺灣日治時期初等學校體罰現況初探:口述歷史研究。中等教育,60(1),36-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譚光鼎(20000700)。國家霸權與政治社會化之探討--以「認識臺灣」課程為例。教育研究集刊,45,113-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元隆、朱啓華(20190300)。桃園市觀音區教育的推手--鄭來進校長史料簡介與考證。桃園文獻,7,69-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淑媚(20201200)。教育者心裡的小孩--教師成績觀點發展歷程之敘事探究。教育科學期刊,19(2),99-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尹子玉(20040300)。日治時代小說中的教師形象。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10(1),119-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深坑(19880600)。意識型態批判與教育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0,2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謝佩錦(2005)。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教師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元隆(2008)。日治時期嘉義市公學校的思想掌控及學校生活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律均(2013)。日治時期臺灣師範生皇民化的形塑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reire, P.、Macedo, D.、Koile, D.、Oliveira, A.(1998)。Teacher as cultural works: Letter to those who dare teach。Westview。  new window
2.臺北縣文化中心(1996)。臺灣人教師的時代經驗。臺北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灣教育會(1913)。臺灣學事法規。臺北:臺灣教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歲德、楊鴻儒(1996)。我的抗日天命。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島嶼柿子文化館(2004)。台灣小學世紀風華:第一本台灣孩子的百年校園紀事。臺北:柿子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Jarvis, Peter、王秋絨(1999)。二十世紀的成人教育思想家。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煌雄(1992)。蔣渭水傳:台灣的先知先覺者。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教育會(1939)。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Freire, P.(1985)。The politics of education: Culture, power and liberation。Bergin & Garvey。  new window
10.王秋絨(1997)。成人教育的思想與實務:現代、後現代的論辯。臺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台灣教育會(1943)。台灣學事法規。帝國地方行政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杜維運(1979)。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慧玉(1997)。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嘉雄(1996)。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課程社會學的觀點。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Bennett, Tony、Grossberg, Lawrence、Morris, Meehan(2005)。New keywords: a revised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Malden, Massachusetts:Blackwell Publishing。  new window
16.Giroux, H. A.(1981)。Ideology, culture and the process of schooling。The Falmer Press。  new window
17.Giroux, Henry A.(1983)。Theory and resistance in education: A pedagogy for the opposition。Bergin & Garvey。  new window
18.吳濁流、鍾肇政(1988)。台灣連翹--台灣的歷史見證。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Apple, M. W.(1990)。Ideology and curriculum。Routledge。  new window
20.蘇志鴻(2000)。西螺鎮志。雲林:西螺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佩賢(20050000)。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文星(2000)。鹿港鎮志--人物篇。彰化縣:鹿港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Kraft, V.(2009)。Pädagogisches Selbstbewusstsein: Studien zum Konzept des Pädagogischen Selbst。Ferdinand Schöningh in Paderborn。  new window
24.柿子文化(2016)。大人的小學時代:一堂最有趣的臺灣史,從小孩子看大時代。柿子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蔡元隆、黃雅芳(2020)。讀冊真趣味:從懷舊老物件看日治時期臺灣教育。秀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淑媚、蔡元隆、黃雅芳(2014)。圖解臺灣教育史。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楊祥銀(1997)。口述史學。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蔡元隆、張淑媚、黃雅芳(20130000)。日治時期臺灣的初等教育:校園生活、補習文化、體罰、校園欺凌及抗拒殖民形式。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Thompson, Paul(1988)。The Voice of the Past: Oral Histo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0.Freire, Paulo(1973)。Education for Critical Consciousness。Continuum。  new window
31.臺灣教育會(1929)。臺灣學事法規(昭和四年版)。帝國地方行政學會臺灣出張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Freire, P.(1970)。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Penguin Press。  new window
33.Giroux, H. A.(1988)。Teachers as the intellectuals: Toward a Critical Pedagogy of Learning。Bergin & Garvey。  new window
34.Althusser, L.、趙干城、鮑世奮(1990)。史學方法論。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嘉義市役所(1936)。嘉義市制五週年記念。嘉義市役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國立台中教育大學(2019)。永續與超越--中教大雙甲子紀念專刊。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Althusser, L.、杜章智(1990)。列寧和哲學。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Mollenhauer, K.(1972)。Thoerien zu Erziehungsprozesse。Juventa。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江文瑜(1996)。口述史學。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案例。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