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專業治理與台灣金融社會之建立(1949-1989)
作者:刁曼蓬
作者(外文):Tiao, Man Peng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系
指導教授:陳介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專業治理中央銀行制度金融社會professional governancecentral bankingfinancial socie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9
歷史的偶然,創建歷史。
十七世紀英國光榮革命將國家主權由王室轉移至國會,1672~1712的40年間,將英國推上世界軍事財政強權,成就當代財政與金融體系。
1950年爆發的韓戰,扭轉台灣國際政治位置;美國為鞏固二戰戰果的援外法案(美援),成為退居海島一隅的國民政府轉型台灣社會、接軌國際的橋樑。
1949年退居台灣的國民政府,在一群深具儒家思想背景、習得西方科學訓練、兼有國際觀與技術導向的菁英專業治理下,藉由美國經援之應用,順勢將行之於西方先進的現代財經典章制度引接島內,為台灣社會轉型、經濟起飛做出鉅大貢獻:台灣國民人均所得由1951年的154美元,到1989年達7,134美元。在經濟快速成長中物價穩定、所得分配平均,被國際喻為「經濟奇蹟」。
本論文嘗試從社會學的視角,檢視40年間台灣由傳統社會接軌國際之所以成為可能;經由台灣金融市場之歷史重建,剖析台灣高度經濟成長卻能兼及所得平均之關鍵因素,並探討金融社會形成中,特有的台灣經驗與歷史意涵。其重點涵蓋:(1)台灣以中央銀行制度為核心之金融市場從萌芽到建構之過程。(2)專業治理與台灣金融社會之建立,亦即建構此一金融社會代表工程師之群像,及其「專業治理」之內涵、決策依據(專業)與終極關懷(倫理)。
關鍵字:專業治理,中央銀行制度,金融社會
Historical events make history.
The Korean War in 1950 gave the opportunities to the government in Taiwa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at was defeated by the Communist China, to gain the great suc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 by leveraging the US Aid elaborately.
The course towards the success was led by a group of elites who came mainly from Mainland China with expertise both in the Mandarin of Confucianism and western scientific discipline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alled “professional governance”.
Since then, the island of Taiwan was the most famous for its double-digit economic growth, low inflation, and wealth equality. The path towards the miracl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 was built upon the sound financial society, which was in term taken the central banking as a core foundation.
Back to the historical arena, this thesis is aimed to review the contributions given by those Elites and then to conclude with a unique experience of fruitful inspirations and learning.
Keywords: professional governance, central banking, financial societ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刁曼蓬(1998),「瓦礫中創造繁榮-尹仲容」,天下雜誌第200期,1998/01/01。
2.于宗先(1994),「中華經濟研究院催生者」,收錄於《政治家的風範》,俞國華文教基金會。
3.王作榮(1953),「台灣工業政策試擬」,收錄於《壯志未酬-王作榮的自傳》,台北:天下文化。
4.王作榮(1963),「代跋」,收錄於沈雲龍編著之《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
5.王作榮(1999),《壯志未酬-王作榮的自傳》,台北:天下文化。
6.尹仲容(1960),「金融現狀與台銀對策」,台北各大報,1960/10/31。
7.尹仲容(1961a),「我國金融事業」。
8.尹仲容(1961b),「台灣紙業的前途」。
9.尹仲容(1961c),「我國金融事業」,在國防研究院報告詞,1961年5月。
10.尹仲容(1961d),「台灣通貨膨脹之控制」(原稿為英文),香港:遠東經濟評論,1961/10/5。
11.尹仲容(1962a),「我對台灣經濟之看法」,美國對華經援趨勢及現況。
12.尹仲容(1962b),「談台灣當前經濟問題」,美國對華經援趨勢及現況。
13.尹仲容(1963),「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全集」,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
14.中央銀行主編(1991),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之制度與功能-中華民國五十年七月在台復業至八十年六月-》。
15.中興票券主編(1984),《張茲闓先生紀念集》。
16.中華經濟研究院主編(1993),《蔣碩傑先生悼念錄》。
17.邢慕寰(1993),「一本書改造了尹仲容-追懷蔣碩傑先生」,經濟日報 1993/12/4
18.何顯重(1984),「敬悼金融導師─張茲闓先生」,收錄於《張茲闓先生紀念集》,台北:中興票券。
19.李剛、林笑峰(1963),「台灣工業化與尹仲容」,聯合報,1963/1/28。
20.李國鼎(1963),「台灣經濟領港人-敬悼尹仲容先生」,收錄於《尹仲容先生紀念集》。
21.李國鼎(1994),「見解高人、功勳過人、平易近人-追念嚴錢總統家淦先生」,聯合報,1994/1/22。
22.李國鼎、劉素芬、陳怡如(2005),「李國鼎:我的台灣經驗」,台北:遠流出版社。
23.李麗(1992),「我國外匯市場與外匯制度」,台北:金融研訓中心。
24.李英明(1992),《哈伯馬斯》。
25.吳惠林(1999),「蔣碩傑先生經濟理念的現實印證與啟示-觀念力量的詮釋」。
26.林鐘雄(1987),「台灣經濟發展四十年」,自立晚報。
27.林鐘雄(1970),「台灣經濟建設計畫與資金」。
28.邱正雄(1984),「敬悼 麗公」,收錄於《張茲闓先生紀念集》,台北:中興票券。
29.邱正雄(1991),「民國五十八年-七十三年間中央銀行的金融政策」,1991/1/10。
30.邱正雄(1994),「民國五十八年-七十三年間 中央銀行的金融政策」。
31.俞國華(1964),「離開清華後三十年生活的回顧」,清華校友通訊,1964/4。
32.俞國華(1982a),「如何讓利率自由化」,應經濟日報之邀請於1982年4月16日於該報之演講。
33.俞國華(1982b),「央行時期的生活簡述」,清華校友通訊,1982/4。
34.俞國華(1991),「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制度與功能序言」,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制度與功能,中央銀行。
35.俞國華、王駿(1999),《財經巨擘-俞國華生涯行腳》,台北:商智出版。
36.俞世綸(2014),「俞國華先生百歲紀念研討會」,2014/1/10。
37.高安邦(1993),《馬克思的經濟思想》,台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38.高承恕(1988),《理性化與資本主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39.徐義雄(1973),「準備貨幣之意義及其應用」。
40.徐柏園(1969),「外貿會十四年」,行政院外貿審議委員會編撰。
41.徐千婷(2013),「1946~1950年兼台灣的惡性通膨-紀念新台幣催生者嚴家淦先生」,2013年12月16日發表於「嚴家淦先生與台灣經濟發展」國際學術討論會,國史館。
42.陳慈玉(1993),「蔣碩傑先生事略」,收錄於《蔣碩傑先生悼念錄》,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43.陳慈玉、莫寄平(1985),《蔣碩傑先生訪問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4.陳慈玉、莫寄屏(1992),《蔣碩傑先生訪問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5.陳介玄(1995),《貨幣網路與生活結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46.陳介玄(2013),「社會建構的品牌策略:台灣中小企業轉型中的創新」,西方社會理論的多元探索與東亞資本主義的經驗研究研討會,東海大學,2013/5/18。
47.陳冲(2014),「全球化下的金融思惟」,2014年5月20日應邀於台北市銀行公會演講。
48.孫震(2014a),「俞國華先生百歲紀念研討會」致詞摘錄,2014/1/10。
49.孫震(2014b),「緬懷李國鼎先生-再談第六倫」,聯合報民意論壇,2014/6/1。
50.許瑞浩(2013),「因勢利導─1960年代台灣的外貿制度與經濟發展」,台北:國史館。
51.許介鱗(1988),《英國史綱》,台北:三民書局。
52.康綠島(1993),「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台灣經驗」。
53.彭淮南(2007),「俞國華先生在央行行誼」,中央銀行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二期。
54.趙既昌(1985),「美援的運用」,台北:聯經出版社。
55.蔣碩傑(1960),「台灣的利率問題」。
56.蔣碩傑(1984),「敬悼張麗門先生」,收錄於《張茲闓先生紀念集》,台北:中興票券。
57.蔣碩傑(1985),「台灣經濟發展的啟示」。
58.錢純(1994),「我最崇敬的長官」,收錄於《政治家的風範》,俞國華文教基金會。
59.潘志奇(1980),「光復初期台灣通貨膨脹的分析」,台北:聯經出版社。
60.葉萬安(2003),「經國先生主政期間在逆境中開創台灣經濟發展新境界」,發表於「蔣經國先生主政時期(1972~1988)的財經政策與經濟發展」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
61.葉萬安(2010),「台灣究竟創造那些經濟奇蹟?」,發表於「台灣經濟論衡月刊第八卷第八期抽印本」,臺北。
62.葉萬安(2011),「從管制到開放,台灣經濟自由化的艱辛歷程」,台北:天下文化。
63.嚴家淦(1941),「閩省建立田賦改徵實物制度之經過及其意義」,收錄於《嚴前總統家淦先生哀思錄》。
64.嚴家淦(1949),「基金充足幣信確立,新台幣前途絕對光明」於1949/7/18在省會黨政軍聯合紀念週上報告財政,收錄於《嚴前總統家淦先生哀思錄》。
65.嚴家淦(1960),參加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經過-民國四十九年在第六七四次院會報告,收錄於《嚴前總統家淦先生哀思錄》。
66.嚴家淦(1973),於1973/4/18在中央銀行及各行局庫擴大動員月會暨金融業在職人員聯合研究班第二期結業典禮致詞,收錄於《嚴前總統家淦先生哀思錄》。
67.蕭萬長(2013),「嚴家淦與台灣經濟奇蹟的出現」,「嚴家淦先生與台灣經濟發展」國際學術討論會,國史館。
68.蕭萬長(2014),「俞國華先生百歲紀念研討會」致詞之紀要,2014/1/10。
69.謝森中(1994),「俞國華先生對我國亞銀會籍維護之貢獻」,收錄於《政治家的風範》,俞國華文教基金會。
70.謝國興(1999),《台南幫-一個台灣本土企業集團的興起》,遠流出版。
71.周慕瑜(1994),傳記文學第64卷第2期,1994/2月號。
72.國史館(2013),「葉萬安先生訪問錄」,嚴家淦總統行誼訪談錄,國史館。
73.廖文碩(2013),「嚴家淦1950年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等年會暨訪美任務」,「嚴家淦先生與台灣經濟發展」國際學術討論會,國史館。
74.錢其琛(1963),「憶仲容學長」,收錄於《尹仲容先生紀念集》。
75.郭岱君(2013),「一個人改變一個經濟,尹仲容和台灣經濟轉型」,國史館演講稿,2012/12/20。
76.沈雲龍編著(1972),《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傳記文學。
77.黃耀鏻(1963),「尹仲容與金融政策」,收錄於《尹仲容先生紀念集》
78.莊萊德(1994),「我記憶中的俞國華」,收錄於《政治家的風範》,俞國華文教基金會。

二、外文部分
1.山本 真(2013),「中日戰爭時期的福建省 戰時體制、糧食管制與嚴家淦」,「嚴家淦先生與台灣經濟發展」國際學術討論會,國史館。
2.Braudel, F. (1979),Civilization & Capitalism 15th~18th Centrury, XVe-XVIIIe siecle.
3.Braudel, F. (1992),La Dynamique du Capitalisme,資本的動力(楊起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原著出版於1972)
4.Carruthers, B.G. (1996),The City of Capital, Political and Markets in the English Financial Revolu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5.Durkheim, E. (1893),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
6.Durkheim, E. (2006),職業倫理與公民道德(渠東、付德根譯),上海:人民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957)
7.Khan, H. (1979),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1979 and Beyond.
8.Marx, K. (2004),Capital: III, Penguin Classic,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人民出版社譯),北京:人民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894)
9.Polanyi, K. (1994),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10.Sayers, H.S. (1960),現代中央銀行發展論,(楊承厚譯),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原著出版於1956)
11.Schluchter, W. (2013),Rationalismus der Weltbeherrschung: Studien zu Max Weber﹐超釋韋伯百年智慧:理性化、官僚化與責任倫理(顧忠華/錢永祥譯),台北:開學文化。(原著出版於1980)
12.Simmel, G. (2007),Philosophie des Geldes,貨幣哲學(陳戎女、耿開君、文聘元譯),北京:華夏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900)
13.Weber, M. (1999),經濟行動與社會團體(康樂、簡惠美譯),台北:遠流出版社。(原著時間不詳,由G. Roth and C.Wittich ed.(1978) Economy and Society.)
14.Weber, M(2010),馬克斯.韋伯社會學文集(閻克文譯),北京:人民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906)
15.Weber, M(2010),馬克斯.韋伯社會學文集(閻克文譯),北京:人民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922)
16.Wilson, W. (1887),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