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末清初儒教之天人觀與治理思想
作者:林峻煒
作者(外文):Chun-wei Li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呂妙芬
林俊宏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儒教本天生生天人關係人之能動性治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本文主張明清之際存在一種或可被稱為「儒教本天」的思維方式,試圖在既有關於明清之際思想轉型的討論外,以「天人關係」為視角來處理「天」與「經世」二者的聯繫。目前已有學者注意到,明清之際存在有「儒學宗教化」的現象,雖然此一現象未必能夠作為描述明清之際思想轉變的主要軸線,但本文在既有研究基礎上,試圖以「儒教本天」為視野,將「儒學宗教化」納入其中,指出此一意義上之「天人關係」能夠提供我們在理解「經世」思想時另一個可能的途徑。本文以明清之際四位思想家的文本為分析對象,分別是明末思想家安世鳳(1583進士)之《尊孔錄》、王啟元(約1559-?)之《清署經談》,與清初思想家許三禮(1625-1691)之《天中許子政學合一集》與楊屾(1699-1794)之《知本提綱》等四個文本,這四位思想家彼此間雖無學派、師承關係,但在以「天」為本、由「天人關係」之視角展開對治理問題的思考,共同地呈現相似的途徑。在本文中,筆者將指出以「事天」作為「人」之職分的思考方式,是他們在構築治理思想時重要的知識基礎。本文試圖以「儒教本天」的途徑深化「儒學宗教化」研究的洞見,我們可以看到,在明清之際思想轉變的過程中,「宗教」與「經世」二者不僅有著重要的聯繫,而這樣的聯繫亦反映他們在如何構築治理秩序之關懷上的努力。
This thesis aims to elaborate on a way to think about “Confucianism on the basis of Heaven(天),” focuses on “Heaven-Man Relationship” and “Connection between Heaven(天) and Statecraft,” and especially offers a different vision that is different from major scholars’ view of Enlightenment to understand Ming-Qing transition. I argue that “Heaven-Man Relationship” should be emphasized since it will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statecraft, that is to say the fulfillment of a Man’s calling ordained from Heaven(天命) is based on the intellectual foundation of governance. In order to elaborate on these points mentioned above, An Shi-fèng’s Notes on Rein-terpreting Confucius Thoughts(尊孔錄), Wang Chi-yuan’s Commentary of Confucian Classics(清署經談), Xu San-li’s Collection about Governance and Knowledge(天中許子政學合一集), and Yang Shen’s Outlines of the Origin(知本提綱) will be ana-lyzed to show a way to think about “Confucianism on the basis of Heaven(天).” Alt-hough four thinkers did not hav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r belong to each oth-er’s school, we can still see they have a similar way to think about “Confucianism on the basis of Heaven(天)” from their literary works.
子安宣邦著,吳燕譯,2017,《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 北京:三聯書店
文翔鳳,1997,《皇極篇》,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49冊,明萬曆間刻本
方以智,《浮山文集》,1997,《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13冊,北京:北京出版社,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初方氏此藏軒刻本影印
方以智著,張昭煒整理,2014,《方以智著作選:象環寤記.易餘.一貫問答》,北京:九州出版社
王夫之,1975,《讀四書大全說》 北京:中華書局
王夫之著,王孝魚點校,1962,《尚書引義》,北京:中華書局
王汎森,2004,《晚明清初思想十論》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王汎森,2013,〈《明夷待訪錄》〈題辭〉中的十二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4本第3分,頁527-555
王汎森,2014,《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修訂版)》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王啟元,2005,《清署經談》,北京:京華出版社,柳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據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天啟三年序刊本影印
王啟元撰,陳玄點校,2017,《清署經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嗣槐,1995,《太極圖說論》,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一冊,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三十五年刻本影印
田 浩,2008,《朱熹的思維世界(增訂版)》 臺北:允晨文化
任 鋒,2014,《道統與治體——憲制會話的文明啟示》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伊東貴之著,楊際開譯,2015,《中國近世的思想典範》 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安世鳳,1621,《尊孔錄》,國家圖書館藏天啟元年四父書院原刊本
安世鳳,1995,《燕居功課》,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5,子部,第110冊,據山東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朱 熹,1999,《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朱熹著,廖名春點校,2009,《周易本義》 北京:中華書局
佐野公治著,張文朝譯,2013,〈四書學之成立——朱子的經書學構造〉,《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3卷第1期,頁147-183
余英時,1996,《論戴震與章學誠》 臺北:三民書局
余英時,2004,《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 臺北:允晨文化
余英時,2011,《方以智晚節考(增訂一版)》 臺北:允晨文化
吳 震,2016,《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呂妙芬,2011,《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 臺北:聯經圖書公司
呂妙芬,2012,〈楊屾《知本提綱》研究──十八世紀儒學與外來宗教融合之例〉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0期,頁83-127
呂妙芬,2017《成聖與家庭人倫——宗教對話脈絡下的明清之際儒學》 臺北:聯經圖書公司
李奭學,2017,〈評劉耘華《依天立義: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應對天主教文化研究》〉,《漢學研究》第35卷第3期,頁359-363。
汪 暉,2008,《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 北京:三聯書店
周敦頤著,陳克明點校,1990,《周敦頤集》,北京:中華書局
林俊宏,2016,〈王夫之治理思想三論:以《老子衍》與《張子正蒙注》為核心〉,《政治科學論叢》,第70期,頁1-44
秦家懿著,曹劍波譯,2010,《朱熹的宗教思想》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荒木見悟著,廖肇亨譯,2008,《明末清初的思想與佛教》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荒木見悟著,廖肇亨譯,2017,《佛教與儒教》 臺北:聯經圖書公司
張志強,2012,《朱陸.孔佛.現代思想——佛學與晚明以來中國思想的現代轉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祥龍,2015,《《尚書‧堯典》解說——以時、孝為源的正治》 北京:三聯書店
張麗珠,2010,〈清代新思想典範之曙光〉,《文與哲》,第16期,頁397-440
許三禮,《讀禮偶見》,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88冊,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許三禮,1995,《天中許子政學合一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65冊,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許三禮,2014,《懷仁堂遺稿》,收錄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未刊稿鈔本》,集部,第四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郭芳如,2013,《從鬼神觀論朱熹哲學及其宗教向度》,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
陳宏謀,2011,《培遠堂偶存稿》,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第28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陳受頤,1936,〈三百年前的建立孔教論〉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本第2分,頁133-162
陳寶良,2017,《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湯開建彙釋、校注,2017,《利瑪竇明清中文文獻資料彙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程艾蘭(Ann Cheng)著,冬一、戎恒穎譯,2018,《中國思想史》,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黃進興,2013,《從理學到倫理學——清末民初道德意識的轉化》 臺北:允晨文化
黃進興,2015,〈象徵的擴張:孔廟祀典與帝國禮制〉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6本第3分,頁471-511
黃進興,2017,《思想的蘆葦:黃進興自選集》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黃譔禧,2005,《王啟元《清署經談》在晚明思想史上的意義》,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 屾,1923,《知本提綱》,據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補印,現藏於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
楊 屾,1995,《豳風廣義》,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38冊
楊念群,2010,《何處是江南——清初正統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 北京:三聯書店
楊儒賓,2016,《儒門內的莊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楊儒賓,2017,〈喚醒物學——北宋理學的另一面〉,《漢學研究》,第35卷第2期,頁57-94
楊儒賓,2018,《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溝口雄三著,刁榴、牟堅等譯,2014,《中國的思維世界》 北京:三聯書店
溝口雄三著,龔穎譯,2011,《中國前近代思想的屈折與展開》 北京:三聯書店
葛兆光,2001,《中國思想史》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葛兆光,2014,《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解 揚,2008,〈近三十年來有關中國近世「經世思想」研究述評〉,《新史學》, 第19卷第4期,頁121-151
裴繼祥,2014,《王啟元儒教思想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趙汀陽,2016,《惠此中國——作為一個神性概念的中國》,北京:中信出版社
劉光蕡,1989,《修齊直指評》,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哲學類,第43冊,臺北:新文豐
劉紀蕙,2017,〈知識型的符號混成與內部殖民:重探儒家的天人合一與自我創造性轉化〉,《東亞觀念史集刊》,第13期,頁209-248
劉耘華,2014,《依天立義: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應對天主教文化研究》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鄭吉雄,2001,〈乾嘉學者經典詮釋的歷史背景與觀念〉,《臺大中文學報》,第15期,頁241-282
鄭宗義,2009,《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增訂本)》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賴品超,2016,〈位格與理性——當代儒學的論述及其對儒耶對話的意義〉 《基督教文化學刊》,第2期,頁70-93
錢新祖著,宋家復譯,2014,《焦竑與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構》 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錢 穆,1997,《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錢 穆,1997,《國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戴景賢,2008,〈論方以智王船山二人思想之對比性與其所展顯之時代意義〉,《文與哲》,第12期頁455-528
顏元著,王星賢、陳芥塵、郭征點校,2010,《顏元集》 北京:中華書局
顧炎武著,陳垣校注,2007,《日知錄校注》,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Francois Jullien著,杜小真譯,2017,《迂迴與進入》,北京:商務印書館
Hoyt Tillman編,楊立華、吳艷紅譯,2003,《宋代思想史論》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