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非營利組織與福利社區營造--龍眼林社區之經驗分析
書刊名:環境與藝術學刊
作者:廖俊松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卷期:4
頁次:頁81-94
主題關鍵詞:社區營造福利社區非營利組織龍眼林福利協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0
  • 點閱點閱:104
土化思潮以及全球化的影響之下,90年代的臺灣掀起一股「社區化」風潮,「社區總體營造」、「福利社區化」等概念相繼出現,並成為政府施政主軸。此一社區化風潮強調民主的過程,重視自發性與自主性的原則,主張「由下而上」、「社區自主」、「居民參與」的執行策略,期使社區居民能夠積極參與,凝聚共識,共同打造社區發展願景,從而激發了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創造力量,協力社區營造臺灣新故鄉。本文即是以龍眼林社區為案例,觀察其面對九二一大地震後之家園殘破、耗繁的社區生計與民眾福利需求問題時,如何以社區營造的手法來組織社區團體,連結資源網絡,推動社區及跨社區間的區域整體發展,營造福利家園。結語指出龍眼林的經驗啟示:只要能夠結合具自發性、自主性、有意願、有動機的民眾和團體共同進行一種立基於歷史、關照生命、活化生產、延續生機的理念,我們生存的社區將可以發展出更具有創造力的思維,形塑更有親和力的社區人倫關係,應造更具有公民人文氣息的活力關懷鄉土。
期刊論文
1.賴兩陽(2004)。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福利社區化的策略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6,68-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銓芝、黃衍明(1996)。奈良造街運動與臺灣社區總體營造之比較。空間,82,46-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教裕(19990600)。社會福利社區化的理念省思和問題探討。社會福利,142,1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教裕(19990400)。社會福利社區化的理念省思和問題探討。社會福利,141,1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廖俊松、翁仕帆(2003)。台灣的社區與組織:重建區案例探討。台灣的社區與組織學術研討會,中山大學 122-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萬育維(1995)。福利社區化的意涵與策略。全國社區發展會議,(會議日期: 1995年8月28至1995年8月29日)。台北:內政部。8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Milofsky, C.(1979)。Defin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ty: A Review of Sociological Literature。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new window
圖書
1.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簡報資料。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翟本瑞(2002)。社區工作與社會福利社區化。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何貞青(2005)。在波折中生成養分:南投縣中寮鄉龍眼林社區。地動的花蕊。南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勝義(1998)。福利社區化的概念與策略。社會福利社區化文獻。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燕(2000)。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