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華民國褒揚令之研究(1912-1937)
書刊名:政大史粹
作者:侯嘉星
作者(外文):Ho, Chia-hsi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4
頁次:頁1-36
主題關鍵詞:褒揚令國民政府北洋政府貞節觀國家與社會Citations for conferring honorsBeijing governmentNanjing governmentChastityState and socie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2
  • 點閱點閱:58
民國元年至民國26年之間中華民國政府一共頒發褒揚令1,129案,共13,929人次獲得褒揚,相關史料由國史館編為《中華民國褒揚令集》。褒揚令為政府依法公告之公文,代表國家立場對於社會價值觀之選擇與提倡。以該書為基礎,本文選擇民國建立至抗戰爆發前的褒揚令,分析比較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對於褒揚態度的異同。通過研究可以發現褒揚令延續傳統之旌表慣例,並且有著宣示國家統治權的意義。而無論北洋政府或國民政府所發佈之褒揚令,傳統道德均呈現很大比例。北洋時期關於「貞節」之褒揚佔56%、國民政府時期佔37%、廣州政府所發佈之褒揚有38%,再加上對於孝道的提倡,則無論北洋政府或國民政府均重視傳統道德,在法律層面存在者傳統與現代之緊張關係。民國政府某方面持續提倡傳統孝順、貞節等傳統家庭範疇之道德,這是以往研究者比較少運用的材料。若以「家庭—國家」之模式觀察,可見民國依然受限於儒家將家國緊密聯繫的傳統模式。通過褒揚令進一步整理,或許可以提供民國史研究更多參考資料。
From 1912 to 1937, the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ment proclaimed 1,129 citations for conferring honors and more then 13,000 people. These citations showed a traditional trend, and involved a large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ity of family-the "chastity" which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at. This article was tried to analyze the position of proclaiming citations between Beijing and Nanjing government, and to discuss the consistence of them. Chinese government proclaimed citations for chastity which was accounted 56% in 1912-1928(Beijing), 37% in 928-1937(Nanjing), and 38% in 1917-1928(Guangzhou). Many Chinese historians argued that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ystem limi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society. Undoubtedly, because of the high percentage of commending for chastity, R.O.C. government maybe encouraged the traditional morality during 1912-1937.
期刊論文
1.許慧琦(20050500)。過新生活、做新女性:訓政時期國民政府對時代女性形象的塑造。臺大文史哲學報,62,277-3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壽安(20000600)。十八、十九世紀中國傳統婚姻觀念的現代轉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8,41-45+47-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觀濤、劉青峰(20010600)。從「群」到「社會」、「社會主義」--中國近代公共領域變遷的思想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5,1-3+5-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貞德(19960600)。超越父系家族的藩籬--臺灣地區「中國婦女史研究」(1945-1995)。新史學,7(2),139-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孟珠(2002)。清代貞節的實踐及其困境(碩士論文),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國史館中華民國史社會志編纂委員會(1998)。中華民國史社會志(初稿)。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費絲言(1996)。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靜如、劉志強(1992)。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社會之變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觀濤、劉青鋒(1992)。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正華(1986)。國民政府之建立與初期成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豬口孝、劉黎兒(1992)。國家與社會。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鴻源(1999)。民國法規集成。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虞(1990)。家族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論。吳虞文錄。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適(1998)。貞操問題。胡適文集(第二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國史館(1985)。中華民國褒揚令集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陶孟和(1996)。社會。孟和文存。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獨秀(1993)。一九一六。陳獨秀著作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顧誠吾(2001)。對於舊家庭的感想。現代中國自由主義資料選編:社會改革的思潮。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建人(2001)。中國舊家庭制度的變動。現代中國自由主義資料選編:社會改革的思潮。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傅斯年(2003)。萬惡之源(一)。傅斯年全集。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邁(1992)。我國貞節堂制度的演變。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董家遵(1992)。歷代節烈婦女的統計。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Ropp, Paul,梁其姿(19911200)。明清婦女研究:評介最近有關之英文著作。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行政院(1986)。褒揚條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23)。民國駐韓使館保存檔案,民國十二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