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被看」的「看」與三種主體位置:魯迅「幻燈片事件」的後(半)殖民解讀
書刊名:文化研究
作者:張慧瑜
作者(外文):Zhang, Hui-yu
出版日期:2008
卷期:7
頁次:頁105-148
主題關鍵詞:看與被看幻燈片事件看客被砍頭者Seeing and being seenThe slides show incidentOnlookersThe beheade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9
  • 點閱點閱:88
期刊論文
1.李楊(2002)。「救亡壓倒啟蒙」?─對八十年代一種歷史「元敘事」的解構分析。書屋,5,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建紅(2006)。視覺因素、起源敘事與魯迅的「自覺」。求索,7,177-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建紅(2006)。視覺因素、起源敘事與魯迅的「自覺」。求索,7,177-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澤(1995)。邊緣的抵抗-試論魯迅的現代性與否定性。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澤(1995)。邊緣的抵抗─試論魯訊的現代性與否定性。臺北。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nderson, Benedict(2003)。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itzgerald, John、李恭忠、李里峰、李霞(2004)。喚醒中國:國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與階級。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蕾(2003)。視覺性、現代性與原始的激情。視覺文化讀本。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Panofsky, Erwin、傅志強(1987)。視覺藝術的含義。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德里克、翁賀凱(2008)。1919-1937革命與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起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柄谷行人、趙京華(2006)。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崗(2005)。危機時刻的文化想像--文學.文學史.文學教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范慕尤、楊曦、Chatterjee, Partha(2007)。民族主義思想與殖民地世界--一種衍生的話語?。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薛綏之(1982)。魯迅生平史料彙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鮑晶(1982)。魯迅「國民性思想」討論集。魯迅「國民性思想」討論集。天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Peyrefitte, Alain、王國卿(1993)。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北京:三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Fanon, Frantz Omar、陳瑞樺(2005)。黑皮膚,白面具。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Fanon, Frantz、萬冰(2005)。全世界受苦的人。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evia, James Louis、鄧常春(2002)。懷柔遠人:馬嘎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衝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Anderson, Marston、姜濤(2001)。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孫歌(2002)。主體彌散的空間--亞洲論述之兩難。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蕾、蔡青松(2008)。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西方與東方之間的閱讀政治。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柄谷行人、趙京華(2003)。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Shih, Shu-mei、何恬(2007)。現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1917-1937)。南京:江蘇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汪暉(2000)。死火重溫。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彭小苓(1993)。阿Q70年。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子安宣邦、趙京華(2004)。東亞論:日本現代思想批判。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汪暉(2004)。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汪暉(2000)。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建華(2000)。「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Mitchell, W. J. Thomas、陳永國、胡文徵(2006)。圖像理論。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德威(1998)。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魯迅(2005)。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金觀濤、劉青峰(1984)。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長沙:湖南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Pomeranz, Kenneth、史建雲(2003)。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禾、宋偉杰(2002)。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中國:1900-1937)。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光興(20060000)。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臺北:行人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竹內好、孫歌、李冬木、趙京華(2005)。近代的超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伊藤虎丸(1981)。《狂人日記》-「狂人」康復的記錄。國外魯迅研究論集(1960-1981)。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本尼迪克特.安德森(2003)。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瓦萊麗.甘迺迪(2006)。薩義德。薩義德。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詹尼.索弗里(2006)。甘地與印度。甘地與印度。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斯諾(2003)。兩種文化。兩種文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安德列.貢德.弗蘭克(2001)。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1981)。魯迅與電影。魯迅與電影。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魯迅(1973)。集外集。集外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馬克思(1972)。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郁達夫(2001)。沈淪。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精選,增訂本。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魯迅(1925)。中國小說史略。北京:北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賀桂梅(2005)。人文學的想像力-當代中國思想文化與文學問題。人文學的想像力-當代中國思想文化與文學問題。開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孫中山。大亞洲主義(在神戶專題講演會的演說)。孫文選集,下集。廣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Chatterjee, Partha(2007)。民族主義思想與殖民地世界─一種衍生的話語?。民族主義思想與殖民地世界─一種衍生的話語?。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Frank, Andre Gunder(2001)。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Kennedy, Valerie(2006)。薩義德。薩義德。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劉禾(2002)。國民性理論質疑。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中國1900-1937。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Marx, Karl(1972)。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Pomeranz, Kenneth L.(2003)。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Snow, C. P.(2003)。兩種文化。兩種文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Sofri, Gianni(2006)。甘地與印度。甘地與印度。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王德威(1998)。從「頭」談起 : 魯迅、沈從文與砍頭。想像中國的方法 : 歷史.小說.敘事。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伊藤虎丸(1981)。《狂人日記》─「狂人」康復的記錄。國外魯迅研究論集(1960-1981)。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汪暉(2000)。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死火重溫。北京。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汪暉(2004)。亞洲想像的譜系。現代中國思想興起(4)。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郁達夫(2001)。沈淪。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精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孫中山。大亞洲主義(在神戶專題講演會的演說)。孫文選集(下)。廣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孫歌(2002)。亞洲意味著什麼。主體彌散的空間─亞洲論述之兩難。南昌。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建華(2000)。百年醒獅之夢的歷史揶揄─「群眾」話語與中國現代小說。「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彭小苓、韓藹麗(1993)。阿Q70年。阿Q70年。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賀桂梅(2005)。80年代文學與五四傳統。人文學的想像力─當代中國思想文化與文學問題。開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魯迅(1925)。中國小說史略。中國小說史略。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劉思平、邢祖文(1981)。魯迅與電影。魯迅與電影。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羅崗(2005)。「主奴結構」與「底層」發聲。危機時刻的文化想像─文學.文學史.文學教育。南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戴錦華(2001)。情結、傷口與鏡中之像-新時期中國文化中的日本想像,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魯迅(1973)。集外集,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錦華(2001)。情結、傷口與鏡中之像─新時期中國文化中的日本想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福泰,俞慈韻(2000)。折射日俄戰爭─寫在評注本歷史小說《旅順口》出版之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陶傑(2005)。一場被低估及遺忘了的戰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歷君(2003)。時間的政治--論魯迅雜文中的「技術化觀視」及其「教導姿態」。視覺文化讀本。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應貴(20040000)。導論:物與物質文化。物與物質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