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自轉到公轉--論羅智成《黑色鑲金》中的後設美學
書刊名: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作者:曾琮琇
作者(外文):Zeng, Cong-xiu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1
頁次:頁175-198
主題關鍵詞:羅智成後設詩歌接受美學黑色鑲金Luo Zhi-ChengMetapoetryAesthetic of receptionBlackness Embroidered with Gol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5
  • 點閱點閱:151
期刊論文
1.翁文嫻(20011000)。論臺灣新一代詩人的變形模式。中山人文學報,13,85-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玉成(20060600)。後設詩歌:唐代論詩詩與文學閱讀。淡江中文學報,14,63-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繼文(1987)。意識的旅人─夜訪羅智成。現代詩,10,17-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培晃(2003)。完美聆聽者:試論羅智成詩中的夢、記憶與漫遊特質。臺灣詩學季刊,3,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正忠(2001)。軍旅詩人的異端性格--以五、六十年代的洛夫、商禽、瘂弦為主(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achelard, Gaston(1997)。夢想的詩學。夢想的詩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關紹箕(2003)。後設語言概論。新莊:輔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oucault, Michel、洪維信(2003)。外邊思維。臺北:行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小濱(1997)。否定的美學: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理論和文化批評。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耀德(1993)。期待的視野。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莫里斯・布朗肖(2003)。文學空間。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智成(1999)。黑色鑲金。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智成(2000)。光之書。台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牧(1997)。時光命題。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帕特里莎.渥厄、錢競、劉雁濱(1995)。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以鑫(1995)。接受美學新論。上海: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燿德(1986)。一九四九以後。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achelard, Gaston、龔卓軍、王靜慧(2003)。空間詩學。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智成(1999)。傾斜之書。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Foucault, Michel(2004)。這不是一只菸斗。福柯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棗(2003)。朝向語言風景的危險旅行。最新先鋒詩論選。石家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Mallarme, Stephane(2003)。談文學運動─斯特芬.馬拉美答儒勃.於萊問。面對面─外國著名詩人訪談、演說。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Iser, Wolfgang(1988)。審美過程研究閱讀活動:審美響應理論。審美過程研究閱讀活動:審美響應理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簡政珍(1990)。沉默與眾聲喧嘩。詩心與詩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牧(1984)。走向洛陽的路。文學的源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Barthes, Roland(1992)。從作品到本文。當代西方文學批評理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Hsi, Mi(2006)。當代中國的「詩歌崇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1. 評[蔡志祥、韋錦新編,延續與變革:香港社區建醮傳統的民族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
2. 評[Paul R. Katz, Religion in China & Its Modern Fate (Waltham, Massachusetts: Brandeis University Press, 2014)]
3. 評[嚴志雄,秋柳的世界--王士禛與清初詩壇側議(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3)]
4. 上博九〈陳公治兵〉綜合研究
5. 禮儀中的觀念--再論春秋戰國時期普遍流行的靈魂觀
6. 以「詩人」身分力圖恢復--論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一詩之精蘊
7. 北宋「李照樂」之論爭與仁宗景祐的政治文化
8. 斯文不喪--中古儒學傳統與隋代唐初的政治文化
9. 南朝時期「晚渡北人」的興衰及其原因
10. 魚豢《魏略》的宮闈秘事之敘述傾向--以王沈《魏書》、陳壽《三國志》為參照
11. 《莊子》書中專家的「身體感」--一箇道家新研究視域的開展
12. 春秋至兩漢的「兵死」者內涵探究--以葬禮及死者家屬安頓為討論核心
13. 喪禮儀式中的空間象徵、遞變與倫理重整--以三禮書之喪禮空間象徵、轉化為核心進行探討
14. 評Chün-fang Yü (于君方), «Passing the Light: The Incense Light Community and Buddhist Nun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香光莊嚴--當代臺灣的香光尼僧團與比丘尼)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3)
15. 評Sean Hsiang-lin Lei (雷祥麟), «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Medici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 (非驢非馬:醫療與中國現代性之爭)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4)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