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北死亡紀事:談楊德昌電影《一一》中的敘事美學
書刊名: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唐毓麗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ang, Yu-li
出版日期:2012
卷期:6:2
頁次:頁37-72
主題關鍵詞:楊德昌一一敘事美學自我反身電影作者電影Edward YangYang De ChangA One and a TwoYi YiNarrative aestheticsSelf-reflexivity filmAuteur fil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0
  • 點閱點閱:132
期刊論文
1.李紀舍、黃宗儀(20071200)。東亞多重現代性與反成長敘述:論三部華語電影。中山人文學報,24,6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靄珠(20040800)。謊言實錄:楊德昌「恐怖份子」的性、謊言、暴力。中外文學,33(3)=387,15-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秀娟(20040800)。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 楊德昌電影中的後設「新」臺北。中外文學,33(3)=387,39-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蔣淑貞(20010500)。飽受女生欺負的臺灣男生--電影「一一」觀後感。當代,47=165,頁8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品佳(20040800)。拆一個家:《一一》中的國/家族傳奇。中外文學,33(3)=387,63-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焦雄屏(1987)。電影:割裂與重組的意義神話----楊德昌恐怖份子論。文星,104,3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幼鸚鵡鵪鶉(20070723)。冶詩人與哲學家於一爐的世紀先驅:電影大師楊德昌(下)。破週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湯禎兆(2001)。禍水論與時代宿命觀。電影欣賞,19(4),7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愛玲(2001)。楊德昌電影的家族譜。電影欣,19(4),74-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朗天(2001)。臺北故事的死亡呈現《一一》的位置。電影欣賞,19(4),78-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耀升(2010)。楊德昌「風格」敘事事件—楊德昌電影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白睿文、羅祖珍、劉俊希、趙曼如(2007)。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建業(1995)。台灣新電影的知性思辯家--楊德昌電影研究。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rendt, Hannah、孫傳釗(2003)。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倫理的現代困境。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ordwell, David、李顯立、吳佳琪、游惠貞(1999)。電影敘事:劇情片中的敘述活動。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Armes, Roy、陳儒修、廖金鳳(1997)。第三世界電影與西方。臺北: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Deleuze, Gilles、黃建宏(2003)。電影I:運動--影像。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Rimmon-Kenan, Shlomith(1983)。Narrative Fiction: Contemporary Poetics。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8.蔡源煌(1987)。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臺北:雅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van Sijll, Jennifer、王旭鋒(2009)。電影化敘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英文(2002)。政治實踐與公共空間:漢娜.鄂蘭的政治思想。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建業(1990)。人文電影的追尋。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Metz, Christian、劉森堯(1996)。電影語言:電影符號學導論。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Stam, Robert、陳儒修、郭幼龍(2002)。電影理論解讀。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audrillard, M. Jean、林志明(1997)。物體系。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德昌(2001)。一一。香港:潤程娛樂發行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克莉絲汀.湯普森、大衛.波德維爾、陳旭光、何一薇(2004)。世界電影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克莉絲汀•湯普森、大衛•包威爾(1999)。電影百年發展史:後半世紀。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佩慈(2007)。凝視背面〈也凝視那遠去的背影〉----敘事結構與空間表述體系試探。楊德昌----臺灣對世界影史的貢獻。區桂芝主編。臺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宋子文(2006)。臺灣電影三十年。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幼蒸(1991)。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歐塔、島子(1997)。後現代狀況:關於知識的報告。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里奇、連城(2009)。小津。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彼得•伍倫(1991)。電影紀號學導論。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馬庫塞(1991)。單向度的人。臺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博德偉爾、陶姆森、曾偉禎(1992)。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焦雄屏(1988)。臺灣新電影。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玉珊(1986)。德國新電影。臺北:電影圖書館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紀舍(2007)。臺北電影再現的世界主義空間政治:楊德昌的一一和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影像下的現代:電影與視覺文化。臺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曉林(2009)。現代儒者的困惑與理性反思----楊德昌電影論,不一樣的景觀。港台電影研究。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詹明信(1995)。重繪臺北新圖像。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秉泓(1995)。一種理想主義者的殉道狀態:關於楊德昌電影中的死亡。楊德昌回顧影展。新加坡:新加坡國家博物館電影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