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客禮概念與同治朝的覲禮之爭
書刊名:東華人文學報
作者:尤淑君
作者(外文):Yu, Shu-chu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22
頁次:頁71-105
主題關鍵詞:客禮朝貢禮外國公使覲見禮賓禮體制三揖禮五鞠躬禮Guest etiquetteForeign ministers' etiquette formulaChinese Guest Ritual SystemKneel down and kowtowSangui-jiuko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
  • 點閱點閱:90
期刊論文
1.魏秀梅(20040600)。文祥在清代後期政局中的重要性。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2,121-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美莉(2008)。中國古代的客禮。孔子研究,4,97-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開璽(2008)。清代的外交禮儀之爭與文化傳統。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60-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齊芳(198406)。清雍正皇帝兩次遣使赴俄之謎--十八世紀中葉中俄關係之一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3,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開璽(2003)。試論同治朝外國公使覲見清帝的禮儀之爭。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5,4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遠波(1995)。同治帝接見外國使臣的前前後後。紫禁城,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曹雯(200301)。清末外国公使の謁見問題に関する一考察--咸豊•同治期を中心に。社会文化史学,44,4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蓮英(2008)。晚清重臣--李鴻藻。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115-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齋藤司良(20010600)。副島種臣の渡清     。淡江日本論叢,10,520-5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文(1994)。中南海的紫光閭。北京檔案,5,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啟雄(199209)。日清互換條約において琉球の帰屬は決定されたか:一八七四年の台湾事件に関する日清交渉の再検討。沖繩文化研究,19,95-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開麗(2003)。同治朝覲見禮儀的解決及現實的思考。中洲學刊,5,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布和(200303)。李鴻章と日清修好条規の成立:1870年代初めの清国対日政策の再検討。桜花学園大学人文学部研究紀要,5,201-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幸娟(19890300)。北魏時期南北朝降人待遇--客禮--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15,351-4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一農(20070300)。印象與真相--清朝中英兩國的覲禮之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8(1),35-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子候(19831200)。同光年間中日、臺灣琉球之糾葛。臺北文獻 (直字),66,3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爾巽等(1976)。禮七。淸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無未(1998)。中國歷代賓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廷黻(2006)。中國近代史大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開麗(2009)。清代外交禮儀的交渉與論爭。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曹雯(2010)。清朝對外體制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坂野正高、陳鵬仁(2005)。近代中國政治外交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James Louis Hevia、劉天路、鄧紅風(2007)。英國的課業:19世紀中國的帝國主義教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茅海建(2011)。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爭軍事與外交。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北京師範大學清史研究小組(1977)。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耿生(2005)。同治事典。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湯仁澤(2009)。經世悲歡:崇厚傳(1826-1893)。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崇厚、衡永(1998)。鹤槎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文仁(2005)。南北之爭與晚清政局1861-1884:以軍機處漢大臣為核心的探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士奇(1983)。金鼇退食筆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西里喜行(2005)。清末中琉曰関係史の硏究。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平步青(2002)。霞外攟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捷先(2010)。慈禧寫真。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Henry, Wheaton、丁韙良(2003)。萬國公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90)。清代檔案史料叢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Rockhill, William Woodville(1905)。Diplomatic Audiences at the Court of China。London:Luzac。  new window
21.Hevia, James Louis、鄧常春(2002)。懷柔遠人:馬嘎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衝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Wright, Mary Clabaugh、房德鄰、劉北成(2002)。同治中興:中國保守主義的最後抵抗 (1862-187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高中華(2005)。肅順與咸豐政局。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Bell, Catherine M.(2009)。Ritual: Perspectives and Dimension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5.余英時(1978)。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Wills, John E.(1974)。Pepper, Guns, and Parleys: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and China, 1622 -1681。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7.石之瑜(1995)。近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政治文化與心理分析。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寶鋆。同治六年九月十五日總理衙門條說六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寳鋆。同治六年五月十五日奕訢等奏明年五月為重修各國條約之限請飭通商大臣咨送能員以備查詢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寳鋆。同治五年七月十八日法署使伯落内照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寳鋆。同治六年十月二十五日左宗棠條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寳鋆。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英桂奏議覆修約事宜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寳鋆。同治六年十一月初六日李福泰奏議覆修約事宜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寳鋆。同治六年十一月初六日李鴻章條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寳鋆。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李瀚章條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寳鋆。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曰曾國藩奏議覆修約事宜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寳鋆。同治六年十一月十九曰丁寳楨奏議覆修約事宜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寳鋆。同治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官文條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國立故宮博物院(1000)。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同治親政詔書,http://www.npm.gov.tw/zh-tw/collection/selections_02.htm?docno=211&catno=11,(檔號:301000037)。 2010/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寳鋆。同治十二年三月十八日英法俄美德照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2008)。同治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恭親王奕訢等奏(3/82/4676/71)。,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北洋大臣咨送新聞紙據江海關呈送新聞紙内載有各國請覲一事由(01-21-055-02-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寳鋆。同治十二年三月十八日總理衙門與各國公使往來節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湛綺(2008)。同治十二年三月三十日總理衙門致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寳鋆。同治六年十二月初六日李鴻章條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寳鋆。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三日崇厚與法國總理外部大臣等往來照會函二十一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寳鋆。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三日上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同治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恭親王奕訢等奏(3/164/7807/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寳鋆。同治十二年三月十九日吳大澂奏洋人懇請覲見未可允准以絕覬覦之萌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寳鋆。同治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廷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寳鋆。同治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寳鋆。同治九年閏十月二十六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寳鋆。同治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王家璧奏外國使臣朝覲禮儀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寳鋆。同治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王家璧又奏洋人覲見時宜使人夾持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寳鋆。同治十二年五月二十日奕訢等奏請將李鴻章摺片飭交會議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寳鋆。同治十ニ年五月二十日給各國使臣簡明節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大日本欽差頭等全權大臣總理外務大臣副島為照復事明治六年六月一日准貴王大臣等照會,同治十二年五月初八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三次照會東使堂稿,同治十二年五月十二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擬致東使照會,同治十二年五月十二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2008)。同治十二年五月十四日日本使臣副島種臣等於換約後來京謁見情形(4/250/6)。,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孫竹堂觀察稟李中堂函,同治十二年五月十六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寳鋆。同治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奕訢等奏日本使臣覲見事宜請與西洋各使臣並案辦理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寳鋆。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七日奕訢等奏德使因病回國不能覲見將慶賀之意代為轉奏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吳汝綸。孫道上伯相稟附東西使臣覲見禮單,同治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日本接待國使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吳汝綸。復李雨亭制軍,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一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湛綺。同治十二年六月初十日總理衙門致北洋大臣李鴻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孫道上伯相稟附西使禮軍,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三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照錄上海繙譯新聞紙,同治十二年六月下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照錄各國致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湛綺。同治十三年二月初八日總理衙門致南、北洋大臣、閩浙總督、福州將軍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九日俄國新任駐京使臣布策懇請照例覲見(4/16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91)。大宗伯。斷句十三經•周禮。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來保(1983)。賓禮。欽定大清通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灣開明書局(1991)。聘禮。斷句十三經•儀禮。臺北:臺灣開明書店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玄、孔穎達(1965)。聘義。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砂明德(2007)。荷蘭国の朝貢。中國東アジア外交交流史の研究。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爾巽(1998)。禮十。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恩涵(1988)。中國外交史的研究。六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上)。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啟雄(1998)。国際秩序原理の葛藤--中韓宗藩關係をめぐる袁世凱の名分秩序觀。日本•中國•朝鮮間の相互認識と誤解の表象。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63)。賓禮。(乾隆)清朝通志。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田濤(1999)。中英天津條約。清朝條約全集。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托津(1987)。都察院。欽定大清會典(嘉慶朝)。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汝綸(1997)。議法使緩遞國書,同治十一年七月三十日。李鴻章全集•譯署函稿。海口:海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汝綸(1997)。議公使請覲並駁領事駐京,同治十一年八月初八曰。李鴻章全集•譯署函稿。海口:海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Kwang-ching Liu(1967)。Li Hung-chang in Chihli: The Emergence of A Policy, 1870-1875。Approaches to Modem Chinese Histor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5.吳汝綸。復孫竹堂觀察,同治十二年三月二十六日。李鴻章全集•朋僚函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汝綸。述副島論外交,同治十二年四月初七日。李鴻章全集•譯署函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Robert K. Sakai(1968)。The RyuKyu Islands as Fief of Satsuma。The Chinese world Order: 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8.全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編委會(1999)。各使請覲抄案,同治十二年五月初四日。晚清洋務運動事類匯鈔。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外務省(1949)。付記I四月一日至五月三十日「使清日記」,明治六年五月三十曰副島全權ヨリ三条太政大臣等宛。日本外交文書:明治期。東京:曰本國際連合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86)。同治二年二月丙午。清穆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汝綸。復孫竹堂觀察,同治十二年五月初六日。李鴻章全集•朋僚函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萬青黎(2002)。(光緒)順天府志。地方志人物傳記資料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崑岡(1963)。朝貢。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臺北:啟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崑岡(1963)。燕禮。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臺北:啟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上海申報館(1982)。西使入覲遺論,同治十三年五月十八日。申報。上海:上海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