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醫者意也:《西遊記》的醫療表述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徐禎苓
作者(外文):Hsu, Chen-li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42:3=442
頁次:頁147-173
主題關鍵詞:西遊記醫療養生身體權力The Journey to the WestMedical treatmentSelf-cultivationBodyPow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3
  • 點閱點閱:112
期刊論文
1.王焰安(2008)。桃文化概說。瓊州學院學報,15(6),8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光雄(200911)。「西遊記」與「本草綱目」:第二屆李時珍醫藥文化與產業合作論壇記實。明通醫藥,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修霈(20090600)。由陰入陽的成聖之途--由《西遊記》的「食色」談起。新世紀宗教研究,7(4),162-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兵(200202)。人參果的文化考析:兼論其與肉芝、人身、小人國及生命術、搖錢樹、聖誕樹的關係。民族藝術,7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祝平一(20100600)。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明、清的醫療市場、醫學知識與醫病關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8,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正勝(19950600)。從眉壽到長生--中國古代生命觀念的轉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2),383-4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瓊云(20100300)。聖教與戲言--論世本《西遊記》中意義的遊戲。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6,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杜正勝(2013)。另類醫療史研究20年:史家與醫家對話的台灣經驗。「醫家與史家的對話:傳統中醫學術知識的歷代傳承與變革」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醫藥大學、亞洲醫學史學會、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13/03/09-03/11)。台中。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桂惠(2012)。西遊記禮物書寫探析。中國經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12/10/25-10/26)。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2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丁峰山(200706)。明清性愛小說論稿。台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承恩、徐少知、朱彤、周中明(2008)。西遊記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史仲序(1993)。中國醫學史。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新忠(200210)。20世紀明清疾病史研究述評。中國史研究動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曾(1982)。文正公願為良醫。能改齋漫錄。台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謙(2004)。醫宗金鑑。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金松(199904)。西遊記與醫學文化。古典文學知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建民(2011)。旅行者的史學:中國醫學史的旅行。台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建民(2012)。從醫療看中國史。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建民。「養生方技叢書」總序。廖育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法顯(1996)。摩訶僧祇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班固(1968)。漢武帝內傳。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梁其姿(2012)。面對疾病:傳統中國社會的醫療觀念與組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樹芹(2012)。唐代涉醫文學與醫藥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19)。黃帝素問靈樞經。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鳩摩羅什(1996)。十律誦。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淑芬。唐、宋時期僧人、國家和醫療的關係:從藥方洞到惠民局。從醫療看中國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滕弘(2000)。神農本經會通。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蓮池大師、鳩摩羅什(2001)。阿彌陀經疏鈔。台南:和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鄭玄、黃丕烈(1972)。校宋周禮鄭注。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玄(1937)。禮記鄭注。來青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穆希雍(1986)。神農本草經疏。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韓嵩。南保養:明代醫學的風土觀。從醫療看中國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魏徵(2005)。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曾錦坤(1999)。中醫與養生。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仇兆鰲(1999)。悟真篇集註。台北: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伊永文(1997)。明清飲食研究。臺北: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范曄、李賢(200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廷玉(200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儒賓、Heubel, Fabian(2004)。身體與社會。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吳震、王龍溪(2007)。王畿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上善(1993)。黃帝內經太素。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金正耀(1993)。中國的道教。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時珍(1986)。本草綱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趙爾巽、楊家駱(1981)。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廖育群、李建民(2003)。醫者意也:認識中國傳統醫學。臺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學泰(2006)。中國飲食文化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沈德符(1983)。萬曆野獲編。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勇強(2007)。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栗山茂久、陳信宏(2005)。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台北:究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良松、郭洪濤(1990)。中國傳統文化與醫學。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洪邁(1982)。夷堅志。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O'Neill, John、張旭春(1999)。身體形態--現代社會的五種身體。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卿希泰(1992)。中國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林富士(20110000)。疾病的歷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秀芬(20090000)。養生與修身:晚明文人的身體書寫與攝生技術。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李昉(1987)。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鄭金生(2005)。藥林外史。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劉昫(1975)。舊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浦安迪(1998)。中國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Sontag, Susan、程巍(2012)。疾病的隱喻。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曉風(2007)。古典小說中所安排的疾病和它的象徵。人文、醫學與疾病敘事。臺北:記憶工程。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仲麟(20080000)。醫生與病人--明代的醫病關係與醫療風習。從醫療看中國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