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位年輕譯詩家的畫像:析論余光中的《英詩譯註》(1960)
書刊名:應用外語學報
作者:單德興
作者(外文):Shan, Te-hsi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4
頁次:頁187-231
主題關鍵詞:余光中英詩譯註翻譯譯詩譯註翻譯策略Yu Kwang-chungTranslations from English PoetryTranslationPoetry translationTranslation notesTranslation strate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
  • 點閱點閱:29
期刊論文
1.余光中(1963)。佛洛斯特詩抄。作品,4(3),1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實秋(195204)。舟子的悲歌。自由中國,6(8),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怡萍(20150612)。從語言像似性看轉韻於詩歌翻譯之運用:以余光中的《英詩譯註》為例。余光中翻譯作品學術論壇,(會議日期: 2015/06/12)。高雄: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錦忠(2008)。「強勢作者」之為譯者:以余光中為例。第七屆中國近代文化解構與重建國際會議: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8/05/24-05/25)。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梅香(2015)。隱蔽權力: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文學(1950-1962)(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封德屏、陳芳明(2013)。余光中。台北:國立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藝(2009)。對話與融合:余光中詩歌翻譯藝術研究。西安:世界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光中(1958)。老人和大海。台北:重光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光中(2010)。老人與海。南京:譯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光中(1968)。英美現代詩選。台北:大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光中(1970)。敲打樂。台北:純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梅爾維爾、余光中(1972)。錄事巴托比。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以亮、張愛玲、余光中、邢光祖(1961)。美國詩選。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71)。英詩譯選。台北:學生英語文摘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聶珍釗(2007)。英語詩歌形式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Yu, Kwang-chung(1971)。Acres of Barbed Wire。Taipei:Mei Ya。  new window
12.Yu, Kwang-chung(1960)。New Chinese Poetry。Taipei:Hong Kong:Heritage Press。  new window
13.余光中(1969)。在冷戰的年代。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余光中(1960)。英詩譯註。台北:文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光中(2002)。含英吐華:梁實秋翻譯獎評語集。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余光中(2004)。守夜人。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余光中(1992)。守夜人。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白先勇(20150427)。夏志清先生紀念研討會暨《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新書發表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光中(19720615)。大詩人的條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海明威,余光中(19521201)。老人和大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單德興(20150306)。在冷戰的年代--譯者余光中(「冷戰時期的中港台文學與文化翻譯」國際研討會主題演講),香港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余光中(1974)。大詩人的條件。聽聽那冷雨。台北:純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光中(1998)。作者,學者,譯者--「外國文學中譯國際研討會」主題演說。藍墨水的下游。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光中(1952)。後記。舟子的悲歌。台北:野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光中(1954)。後記。藍色的羽毛。台北:藍星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光中(2005)。夏濟安的背影。青銅一夢。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光中(2008)。創作與翻譯。舉杯向天笑。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光中(2014)。第十位繆斯:余光中訪談錄。卻顧所來徑--當代名家訪談錄。台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余光中(1963)。猛虎和薔薇。左手的繆思。台北:文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余光中(1987)。愛彈低調的高手--遠悼吳魯芹先生。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台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光中(1974)。《錄事巴托比》譯後。聽聽那冷雨。台北:純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余光中(2013)。譯無全功--認識文學翻譯的幾個路障。譯者養成面面觀。台北:語言訓練測驗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英雄(2014)。卻顧所來徑:周英雄訪談錄。卻顧所來徑--當代名家訪談錄。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夏志清(2013)。[現代英文選評註]校訂版序。現代英文選評註。台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維樑(1994)。余光中「英譯中」之所得--試論其翻譯成果與翻譯理論。璀璨的五采筆:余光中作品評論集(1979-1993)。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芳明(2013)。窺探余光中的詩學工程。余光中。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單德興(2009)。左右手之外的繆思--析論余光中的譯論與譯評。翻譯與脈絡。台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余光中(1980)。後記。消遙遊。台北:大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金聖華(1999)。余光中:三「者」合一的翻譯家。結網與詩風:余光中先生七十壽慶論文集。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思坊(2008)。余光中創作年表。余光中六十年詩選。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單德興(20090000)。含華吐英:自譯者余光中--析論余光中的中詩英文自譯。翻譯與脈絡。臺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民國魂在論:製作張派
2. 「華語語系研究」框架之於臺灣文學的再商榷:從向陽臺語詩集《土地的歌》出發
3. 冷戰時期跨國非共策略與美國文化宣傳:論泰國的亞洲基金會(1954~1963)
4. 冷戰下的音樂記憶和「精神武器」:《今日世界》(1952~1973)作為政治與西方古典音樂的「介中空間」
5. 照見攝影史的陰影與暗角:評介[張世倫著]《現實的探求--臺灣攝影史形構考》(影言社有限公司,2021)
6. 余光中詩歌對英詩的接受
7. 測繪冷戰文化地形圖:張愛玲與《秧歌》
8. 1950年代臺灣反對黨議題的形成與發展:跨域視角的分析
9. 建構香港青年的「中國人」民族身份認同:以冷戰初期《中國學生周報》的傳統中國文化知識宣傳工作為研究中心
10. 三「文」主義--「冷戰末期」臺灣的「文學史」建構(1979~1991)
11. 文學與文學史的斷裂與賡續--《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總序
12. Au Pied du Mont des Lettres: Reading «Yu Kwang-chung the Translator» (2019) by Shan Te-Hsing (Hangzhou: Zhejiang UP)
13. 當圖書成為冷戰武器:美新處譯書計畫與馬來亞文化宣傳(1951~1961)
14. Reporting on "China" in a "Novel" Way: Japanese Translations of Eileen Chang's The Naked Earth and The Rice-Sprout Song in the USIS-Tokyo Book Translation Program (1952~1956)
15. 冷戰時期非政府組織的中介與介入:自由亞洲協會、亞洲基金會的東南亞文化宣傳(1951~1959)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