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爭想像與歷史再現的迷林:以「萬寶山」事件的小說書寫為例
書刊名:靜宜中文學報
作者:劉毓晴
作者(外文):Liu, Yu-chi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9
頁次:頁71-90
主題關鍵詞:萬寶山戰爭想像歷史再現WanbaoshanImagination of warHistory represention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4
  • 點閱點閱:19
本文以1931年發生在滿州境內,因水田屯墾而導致的中國、日本、朝鮮三方衝突的「萬寶山」真實歷史事件為起點,將三部作品:中國作家李輝英、與日本作家伊藤永之介的同名小說《萬寶山》,以及朝鮮作家張赫宙的《開墾》並置,這三位作家都並非此實際歷史事件的親身參與者,然而他們透過文學想像將歷史再現,將此歷史事件加以詮釋、並賦予其再生的生命力,在這些文本所展演不同的戰爭過程,以及不同書寫策略間,彷彿像是走進迷林深林一般,在他們各自著重以及規避的縫隙,呈現何種的歷史困境?或是可能投射了一些什麼?若歷史總是關於詮釋與形塑,這樣的書寫方式與跨國現象,也許正迂迴地,提供不同以往民族主義式的,理解這場戰爭的途徑。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how novels represented history, by using Itou Einosuke, Lee Huei Ying , Jang Hyukjoo as case studies which focus on the history of the “WanBaoShan” event. Three authors adopted different views to described the war. This thesis tried to figure out three important field of vision included what imaginations they produced, and how the definitions of “WanBaoShan” event they made. Accordly these research,we find any individually subjective points of view may affect three texts hugely.
期刊論文
1.尹輝鐸、金蘭(20150300)。滿洲國的「流浪者(nomad)」:在滿朝鮮人的生活和認同。臺灣史研究,22(1),81-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惠足(20080300)。帝國下的漢人家族再現:滿洲國與殖民地臺灣。中外文學,37(1)=420,153-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松田利彥、陳姃湲(20071200)。日本帝國在殖民地的憲兵警察制度:從朝鮮、關東州到滿洲國的統治樣式遷移。臺灣史研究,14(4),83-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志宏(20070900)。王道樂土--清遺民的情感抵制和參與「滿洲國」。新史學,18(3),45-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惠珍(20111000)。戰時東亞殖民地作家的變奏--朝鮮作家張赫宙與臺灣作家的交流及其比較。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3,9-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鳥木圭太(2014)。プロレタリア文学の中の植民地主義:伊藤永之介「万宝山」を読む。フェンスレス,2,23-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范立君、金普森(2007)。九一八事變與東北關內移民。抗日戰爭研究,2007(2),7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蘭信三(2000)。満洲移民研究における社会学的方法の可能性。社会情報学(札幌学院大学),9(2),73-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輝英(1933)。萬寶山。上海:湖風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uara, Prasenjit、王憲明、高繼美、李海燕、李點(2008)。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代史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啓華(2010)。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 1912-192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滿洲帝國政府(1969)。滿洲建國十年史。東京:原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Duara, Prasenjit(2003)。Sovereignty and Authenticity: Manchukuo and the East Asian Modern。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new window
6.張赫宙、白川豊(2000)。開墾。東京:まゆに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宏達(2005)。現代國際法。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顧維鈞、吳相湘(1962)。參與國際林合會調查委員會中國代表處說帖。台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伊藤永之、伊藤整(1980)。伊藤永之介集‧本庄陸男集‧森山韒集‧橋本英吉集。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柯文、林同奇(2004)。在中國發現歷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東北淪陷十四年史吉林編寫組(1990)。滿洲國史分論。長春:東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社團法人滿洲文化協會(1933)。昭和八年滿洲年鑑。大連:滿洲文化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幸之(1931)。日本研究--萬寶山專號。上海:日本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思廣(2010)。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編年。台北:秀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溥儀(1989)。末代皇帝:我的前半生。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薩依德(2008)。東方學。北京: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央檔案館(198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九一八事變。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廷以(1979)。中華民國史事日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Anderson,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吳叡人(2010)。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白永瑞、王元周(2011)。思想東亞:朝鮮半島視角的歷史與實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瑞松(20100000)。病夫、黃禍與睡獅:「西方」視野的中國形象與近代中國國族論述想像。臺北:政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永發,Zarrow, Peter(20040600)。關於滿洲國之建構--評Prasenjit Duara, «Sovereignty and Authenticity: Manchukuo and the East Asian Modern»。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萬寶山農場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萬寶山案(020-010111-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河原功(2005)。日本統治期台湾での『検閱』の実態。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日台交流セン--日台研究支援事業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譯君(2011)。偽滿最後一位外交官王替夫。歷史與人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曹恩美(1943)。「満洲」建国イデオロギ—と張赫宙の満洲認識--《開墾》(1943年) を中心に。東京外国語大学大学院—トウキョウガイコクゴダイガクダイガクイン,2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