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歷解式與結構化的對話--譚家哲《論語平解》的詮釋風貌及其反思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吳冠宏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u, Kuan-hu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8
頁次:頁193-231
主題關鍵詞:論語平解譚家哲歷解式結構化經典詮釋Luenyu PingjieTang JiazheDiachronic commentariesStructural approachInterpreting class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9
  • 點閱點閱:119
期刊論文
1.何乏筆(20090600)。跨文化批判與中國現代性之哲學反思。文化研究,8,125-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乏筆(20070600)。跨文化批判與當代漢語哲學:晚期傅柯研究的方法論反思。揭諦,13,29-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20011200)。後新儒學的社會哲學:契約、責任與「一體之仁」--邁向以社會正義論為核心的儒學思考。思與言,39(4),5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冠宏(20010700)。儒家成德思想之進程與理序:以《論語》「志於道」章之四目關係的詮釋問題為討論核心。東華人文學報,3,189-2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冠宏(20050900)。重禮與崇質之際--《論語.八佾》「巧笑」章的詮釋爭議與義理探微。孔孟學報,83,269-2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伍振勳(20160300)。先秦〈中庸〉文本的形成及解讀問題--「述者」文本的觀點。臺大中文學報,52,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錫輝(20061100)。經典詮釋與技藝:論「游於藝」對經典教育之啟迪。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1(1),79-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乏筆(20121200)。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關於《莊子》跨文化潛力的思想實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4)=88,4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蔡振豐(2010)。朝鮮儒者丁若鏞的四書學:以東亞爲視野的討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韓愈、李翱(1966)。論語筆解。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強(201108)。一種風流吾最愛:世說新語今讀。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松川健二、林慶彰、金培懿、陳靜慧、楊菁合(2006)。論語思想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俊傑(2005)。東亞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薛仁明(2011)。論語隨喜。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南懷瑾(198311)。論語別裁。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金木(1996)。唐寫本論語鄭氏注研究--以考據、復原、詮釋為中心的考察。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熹、黎靖德(1988)。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譚家哲(2006)。形上史論。臺北市: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錢穆(1989)。朱子新學案。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錢穆(1974)。孔子與論語。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笑敢(2009)。詮釋與定向: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之探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俊傑(2005)。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義正(1987)。孔子學說探微。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譚家哲(2012)。論語平解。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譚家哲(20060000)。論語與中國思想研究。臺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熹(1994)。四書章句集注。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李德材。歸人存在的真實性--譚家哲「論語學」芻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杜忠誥(2010)。書藝與儒家成「人」之學--從《論語》「志道」章四句教談起。池邊影事。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冠宏(20130000)。結構化《論語》的反思--譚家哲《論語與中國思想研究》初探。國際漢學研究趨勢 : 鄭清茂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花蓮:國立東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儒賓(2012)。和哲辻郎論「間柄」。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晏、皇侃(1977)。雍也。論語集解義疏。廣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