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林燿德科幻小說《大日如來》、《時間龍》對日本動漫畫元素的轉化運用
書刊名:臺灣文學學報
作者:何嘉俊
作者(外文):Ho, Ka-chu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8
頁次:頁93-118
主題關鍵詞:林燿德科幻小說大日如來時間龍流行文化Lin Yao-deScience fictionThe Buddha virocanaTime dragonPopular cul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6
  • 點閱點閱:119
期刊論文
1.楊麗玲(19900200)。文學惡地形上的戰將「林燿德」。自由青年,83(2)=726,4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雙一(19960300)。資訊文明的審視焦點和深度觀照--林燿德小說論。聯合文學,12(5),4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凌(19970400)。是複製,還是「附誌」﹖是快感,還是「劊感」﹖--回應趙彥寧的書評。聯合文學,13(6)=150,163-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彥寧(19970200)。自我複製的快感--評洪凌《末日玫瑰雨》。聯合文學,13(4)=148,178-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明益(2003)。在已知與未知的世界漫遊--科幻小說概述。幼獅文藝,590,3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永謀(1996)。代結語:九〇年代的青年文本政治學。破周報,47,2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明娳(20130600)。林燿德論(之一)--少年林燿德。東華漢學,17,287-3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燿德(1997)。鋼鐵蝴蝶。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水福(1997)。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悼念一顆耀眼文學之星的殞滅。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仲偉(2009)。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燿德(1990)。一九四七高砂百合。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燿德(1994)。時間龍。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國安(2012)。台灣後現代小說的發展--以黃凡、平路、張大春與林燿德的創作為觀察文本。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照(2010)。霧與畫: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台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丁乃非、白瑞梅、劉人鵬(2007)。罔兩問景:酷兒閱讀攻略。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凌(1996)。末日玫瑰雨。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凌(1995)。宇宙奧狄賽。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紀大偉(1996)。膜。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向鴻全(2003)。臺灣科幻小說選。臺北:二魚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正芳(2007)。魔幻現實主義在台灣。台北:生活人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燿德(1993)。大日如來。台北:希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燿德(2011)。時間龍。台北: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大友克洋、鄭禎姝(1993)。阿基拉。台北:東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松本零士、徐人杰(1994)。銀河鐵道999。台北:尖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富樫義博、鄭禎姝(1992)。幽遊白書。台北:東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楳圖一雄、吳輝(1996)。飄流教室。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奭學(2004)。書話台灣。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思想編委會(2010)。台灣的日本症候群。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紀大偉(2011)。感官世界。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芳明(2010)。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映真(1998)。陳映真文集。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Napier, Susan J.(2000)。Anime from Akira to Princess Mononoke: Experiencing Contemporary Japanese Animation。New York:Palgrave。  new window
26.行政院新聞局(2008)。97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Williams, Raymond(1976)。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8.鄭明娳(1994)。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葉石濤(1987)。台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文學界雜誌社出版 : 春暉出版社發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彭瑞金(1991)。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燿德(1987)。一座城市的身世。臺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燿德(1993)。迷宮零件。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石之瑜(19950000)。後現代的國家認同。臺北:世界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紀蕙(20000000)。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臺北:立緖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Appadurai, Arjun(1996)。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36.Appadurai, Arjun、鄭義愷(2009)。消失的現代性:全球化的文化向度。群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Anderson, Benedict(1991)。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Verso。  new window
38.Anderson,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吳叡人(2010)。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呂正惠(1992)。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齊隆壬(19910100)。臺灣版圖的四重奏與原住民神話的終結--評林燿德小說《1947--高砂百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