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2000年以降臺灣小說的「輕質化」面向--以《朱鴒書》和《少女忽必烈》為考察對象
書刊名:雲漢學刊
作者:李豐宸
出版日期:2016
卷期:32(增補本)
頁次:頁58-74
主題關鍵詞:輕質化菁英化美學新世代朱鴒書少女忽必烈LightnessQuasi-elite aestheticsNew generation authorGirlie Khubilai KhanThe Book of Chu L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3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劉乃慈(20071200)。九〇年代臺灣小說與「類菁英」文化趨向。臺灣文學學報,11,5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uck-Morss, Susan(1992)。Aesthetics and Anaesthetics: "Walter Benjamin's Artwork Essay Reconsidered"。October,62,3-41。  new window
3.鄭喻如(19970800)。現代小說與讀者漸行漸遠--兼談文學獎之弊端。聯合文學,13(10)=154,139-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明柔(2015)。飛越歷史的山陵,溫柔告別夢中的妳。聯合文學,368,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惠齡(20140600)。從「生產鄉土」到「科幻鄉土」--臺灣新世代鄉土小說書寫類型的承繼與衍異。國文學報,55,259-2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印刻編輯部(2013)。請站在少女忽必烈這一邊--陳又津問與答。印刻文學,12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廖咸浩(1998)。悲喜莫若世紀末:九〇年代的台灣後現代詩。兩岸後現代文學研討會。臺北:輔仁大學外語學院。3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ourdieu, Pierre、Nice, Richard(1984)。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New York:Boston: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new window
2.東浩紀、黃錦容(2015)。遊戲性寫實主義的誕生:動物化的後現代。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孟樊(2003)。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揚智。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又津(2014)。少女忽必烈。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谷川流、黃任遠(2005)。涼宮春日的憂鬱。臺北:角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how, Rey(1995)。Primitive Passions: Visuality, Sexuality, Ethnography,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Cinema。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李豐宸(2015)。行走於夢中的清醒者--論高翊峰《幻艙》的異境生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孫梓評(20150922)。這世界本來是美麗的--李永平談《朱鴒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品銓。文學社會及其敵人:七0末至九0末的大眾文學批評史,https://www.faeebook.com/notes/10152493897562417/, 2015/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聰威(20111110)。小說家讀者:文學是從今天開始,我們做出來那樣!,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897, 2015/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宥勳(20150601)。我們這一代:其實我也想原地解散,http://udn.com/news/story/7049/937140, 2016/0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管婺媛(20140224)。朱天心憂台灣不相信純文學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佛兒(1992)。當代台灣推理小說之發展。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祁立峰(2013)。紆餘委曲,若不可測。偏安台北。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永平(2015)。向高畑勳與宮崎駿致敬。朱鴒書。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魯迅(1981)。呐喊.自序。魯迅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潛誠(1990)。八0年代台灣文學批評的衍變趨勢。世紀末偏航。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范銘如(2005)。輕.鄉土小說蔚然成形。像一盒巧克力--當代文學文化評論。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芳明(2010)。後鄉土的考掘學。親愛練習。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郝譽翔(2008)。新鄉土小說的誕生--解讀臺灣六年級小說家。大虛構時代:當代臺灣文學光譜。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明娳(1992)。通俗文學與純文學。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燿德、孟樊(1992)。總序:中間地帶的幽然浮現。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翊峰(2005)。子彈在跳舞。百日不斷電。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聰威(2005)。何謂「大眾小說」。百日不斷電。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