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舊文體與新思潮的跨域交匯--易宗夔《新世說》的「現代性」初探
書刊名:人文研究學報
作者:姚彥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ao, Yen-chi
出版日期:2016
卷期:50:2
頁次:頁29-42
主題關鍵詞:新世說易宗夔世說體現代性跨域交匯Xin ShishuoZongkui YiShishuo styleModernityCross-domain discuss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
  • 點閱點閱:23
期刊論文
1.林遠澤(20060900)。論亞里斯多德修辭學的倫理--政治學涵義。政治科學論叢,29,159-2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觀濤、劉青峰(20010800)。多元現代性及其困惑。二十一世紀,66,18-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瑞祺(19960300)。現代性的省察--歷史社會學的一種詮釋。臺灣社會學刊,19,169-2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東陽(20090500)。由《玉劍尊聞》考察清初世說體之文體特質。東吳中文學報,17,161-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幸雅(20121200)。豎義綴文,事詞錯出--論何良俊《語林》對《世說新語》文體的因革。成大中文學報,39,87-89+91-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最欣(2004)。新世說芻議。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1(3),7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湉南、胡逢祥(2008)。章太炎中西文化觀探析。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5(1),107-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建強(2009)。譚延闓與湖南自治運動。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3(1),14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袁江濤、劉建強(2010)。熊希齡與湖南早期現代化。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6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成崗(2010)。論技術與現代性的割裂與融通。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嚴都巋(2011)。新世說士人形象研究。賀州學院學報,27(1),85-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嚴都巋(2010)。《新世說》志人藝術探究。大舞台,2010(9),132-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一川(2001)。中國現代性體驗的發生:清末民初文化轉型與文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易宗夔(1968)。新世說。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勇(2005)。清華大學出版社中國思想史參考資料集.晚清至民國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佐藤三郎、井上一葉(2012)。民國之精華--中華民國議員列傳。臺北:新銳文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魯迅(1981)。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Platt, Stephen R.(2015)。第二章:湖南復興的基礎。湖南人與現代中國。臺北:衛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崇憲(2010)。「現代性」的多義性/多重向度。帝國邊緣:臺灣現代性的考察。臺北:群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