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反思.追索與新脈:南社研究外編-
作者:林香伶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里仁
ISBN:9789866923883
主題關鍵詞:中國文學史近代文學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吳忠良(2003)。鄧實與新史學思潮。南都學壇:南陽師範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3(2),2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東杰(1999)。國學保存會和清季國粹運動。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103-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香伶(20070100)。鄉邦意識與族群復興--陳去病「南明書寫」研究。東華人文學報,10,181-2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長海(2005)。高旭詩風的轉變和詩界革命的衰微。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4(3),6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隆基(2000)。清季民族主義與黃帝崇拜之發明。歷史研究,2000(3),68-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洪岩、仲偉民(1994)。劉師培史學思想綜論。近代史研究,1994(3),253-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瑞祺(19960300)。現代性的省察--歷史社會學的一種詮釋。臺灣社會學刊,19,169-2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香伶(2003)。從《南社叢刻》淺談南社的幾個問題--以文類分佈為核心。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88-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香伶(20060600)。時代感懷與國族認同--柳亞子「南明書寫」研究。政大中文學報,5,105-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都重萬(2004)。論辛亥革命前劉師培的新史學。安徽史學,2004(1),45-5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沈松僑(19971200)。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8,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香伶(20101200)。近代新派詩話的遺珠--高旭《願無盡廬詩話》析論。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1,69-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沈松僑(20000600)。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3,77-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香伶(19980300)。革命的文學與文學的革命--「南社靈魂」柳亞子與文學。中國學術年刊,19,451-481+688-6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香伶(2000)。千載有餘情--從南社詩歌看唐代遊俠詩的足跡。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78-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雋傑(1998)。時代詩人林庚白。南京理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1(3),3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國平(1989)。柳亞子與南明史。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1),119-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瑞豐(1944)。柳亞子南明史稿收藏記。古今,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鏞(1987)。柳亞子舊藏南明史料下落之謎。文教資料,198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柳無忌(1987)。尋書--柳亞子舊藏南明史料。文教資料,198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管林(2001)。40年來柳亞子研究述評。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4(1),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明珂(2001)。歷史事實、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歷史研究,2001(5),136-147+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明珂(20020900)。論攀附:近代炎黃子孫國族建構的古代基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3),583-6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丁偉志(2005)。晚清國粹主義述論。近代史研究,2005(2),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孔范今(1995)。中國近代四部著名小說的生成和價值內涵。文史哲,1995(6),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光遠(1999)。蔣介石的盟兄弟王金發。縱橫,19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德林、裘士雄(1984)。魯迅與王金發。綿州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4),25-30+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史全生(1994)。關於柳亞子對南明史的研究。民國檔案,1994(4),11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白堅(1990)。柳亞子和夏完淳。國際南社學會叢刊,1990(1),3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白堅(1993)。南明人物幾沉吟--柳亞子與張燾朗合著南明史劇述略。國際南社學會叢刊,19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何軒(2008)。近百年晚清新小說研究述評與反思。雲夢學刊,29(1),2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香伶(2010)。百年有成:論南社研究的傳承與新變。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3(2),119-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香伶(2002)。南社分化之觀察--由文學角度切入。國際南社學會叢刊,200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邰紅紅(2005)。淺談陳去病的《五石脂》。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8(4),9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金翔(2009)。略論林庚白與同光體。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2(1),112-114+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金黎(2002)。從王金發的人生悲劇看辛亥革命黨人的階級局限性和歷史局限性。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4(5),5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胡全章(2005)。晚清新小說的獨特文學--作為小說類型的「翻新小說」。中州學刊,2005(3),237-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胡國樞(1985)。論王金發的三大是非。浙江學刊,1985(6),105-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孫之梅(2006)。南社與國粹學派。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87-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徐嘉恩(1985)。試論王金發在督紹期間的改革。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3),5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秦秋咀(2008)。論近代詩話的基本特質。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7(5),1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秦秋咀(2006)。《筱園詩話》和近代詩話的過渡性。文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1),4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馬丁(1985)。王金發論。溫州師範學院學報,1985(1),69-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張灝(19990400)。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二十一世紀,52,29-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曹惠民(2002)。劉師培與《國粹學報》。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5),5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盛邦和(2005)。20世紀上半葉中國史學的流程與流派。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2005(5),57-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郭長海(2006)。高旭和西方文化。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5(5),5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小蝶(1935)。湖上散記。越風半月刊,19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綉媛(20021000)。近代中國民族主義救亡運動的四重奏--保國、保種、保教與國粹保存運動的齊鳴(1842-1912)。白沙人文社會學報,1,317-3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霖(2003)。中國小說現代化的一大關戾--紀念《新小說》創刊100周年。求是學刊,30(4),80-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葉兆言(1997)。王金發考。大家,19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趙霞(2010)。從《莽男兒》看中國近代俠文化。山西師大學報研究生論文專刊(社會科學版),37,26-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樊慶彥(2005)。高旭文學思想初探。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8(3),92-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歐陽健(1997)。晚清新小說的生成和價值內涵。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3),16-2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鄭雲山(1985)。王金發評議。杭州大學學報,1985(4),112-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謝國楨(1981)。愛國詩人柳亞子與南明史乘。歷史教學問題,1981(1),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龐承強(2002)。林庚白對宋詩派理論的反思與改造及其古典詩歌創作觀。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5(6),9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倉田貞美(1955)。南社文學と「詩界革命」。漢文學會會報,6,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林香伶(20060300)。回顧與前瞻--中國南社研究析論(1980-2004)。中國學術年刊,28(春),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林香伶(20050600)。五四期時中國新舊文學陣營的重組過程--以胡適和南社成員的論辯為討論對象。興大人文學報,35(上),247-2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香伶(2003)。清末民初文學轉型期的標誌--南社文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宜芝(2011)。空間.行旅.新女性--呂碧城作品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之梅(2000)。南社研究(博士論文)。山東大學,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文芸(2002)。變革與局限:南社文化論(博士論文)。華中師範大學,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竹敏(2010)。民國日報文藝副刊研究(1916-1924)(博士論文)。復旦大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邱睿(2010)。南社詩人群體研究(博士論文)。蘇州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隽杰(2003)。麗白樓詩歌研究(碩士論文)。山東大學,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賀瑩(2010)。南社文學活動與新文學發生研究(博士論文)。河北大學,天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濤鈞(2010)。南社三家研究(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albwachs, Maurice、畢然、郭金華(2003)。論集體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紹昌(1982)。孽海花研究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國榮(2001)。中古感傷文學原論--漢魏六朝文士生命觀及其文學表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宏一(2006)。清代詩話考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1)。辛亥革命回憶錄。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文芸(2008)。中國近代文化變革與南社。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asey, Edward S.(1987)。Remembering: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胡全章(2006)。傳統與現實之間的探詢--吳趼人小說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江蘇省政協淮安市文史政辦文史資料委員會、白堅(1991)。周實阮式紀念集。南京: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蔣寅(2007)。清詩話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柳亞子、柳無忌(1994)。南明史綱.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夏曉虹(1992)。覺世與傳世--梁啟超的文學道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鎮楚(2004)。中國詩話珍本叢書。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袁枚(1983)。隨園詩話。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譚君強(2008)。敘事學導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Novick, Peter(1988)。That Noble Dream: The "Objectivity Question" and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Profess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7.柳無忌(1983)。柳亞子年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明觀(199705)。柳亞子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夏光(2005)。東亞現代性與西方現代性:從文化的角度看。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庚白、周永珍(1997)。麗白樓遺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敬之(1980)。首創民族主義文藝的「南社」。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溫庭筠、曾益(1998)。溫飛卿詩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謝國禎(1968)。晚明史籍考。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郭長海、金菊貞(2003)。高旭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柳亞子(1993)。磨劍室文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胡樸安、沈雲龍(1967)。南社叢選。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哈羅德.伊薩克、鄧作宸(2004)。族群。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孫思邈(1976)。千金翼方。新莊市:自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吳趼人、朱子銳、陳年希(1998)。新石頭記。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梁啟超(1978)。新民說。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平原、夏曉虹(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1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杜甫、仇兆鰲(1984)。杜詩詳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袁進(1992)。中國小說的近代變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White, Hayden、董立河(2005)。形式的內容:敘事話語與歷史再現。北京: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艾瑞克.霍布斯邦、李金梅(2001)。民族與民族主義。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譚好哲、任傳霞、韓書堂(2005)。現代性與民族性:中國文學理論建設的雙重追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澤厚(1958)。康有為譚嗣同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柳亞子(1985)。書信輯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Best, Steven、Kellner, Douglas、朱元鴻(1994)。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臺北:巨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周憲(2001)。現代性的張力。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平原(1989)。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王靖宇(1989)。《左傳》與傳統小說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柳亞子(1985)。磨劍室詩詞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張灝(2004)。時代的探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韓偓、陳繼龍(2001)。韓偓詩註。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平原、王德威、商偉(2002)。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周佳榮(2009)。開明書店與五四新文化。香港:中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德重、張寅彭(1990)。詩話概說。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歐陽健(1997)。晚清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王雲五(1974)。景印國粹學報舊刊全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艾德華.薩依德、單德興(2004)。知識分子論。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平原、淡江大學中文系(1993)。俠與中國文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陳山(1992)。中國武俠史。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商隱、馮浩(1981)。玉谿生詩集箋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黃錦珠(1995)。晚清時期小說觀念之轉變。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張寅彭(2002)。民國詩話叢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阿英(1988)。晚清小說史。臺北:天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黃進興(1999)。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殷安如、劉潁白(2009)。陳去病詩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高旭、高燮、高增原、高銛、谷文娟(1996)。覺民月刊整理重排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柳亞子、柳無忌(1986)。自傳.年譜.日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柳亞子(1996)。南社叢刻。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胡樸安、沈錫麟、畢素娟(2000)。南社叢選。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胡樸安(1967)。南社叢選。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曹雪娟(2009)。南社百杰。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蘇曼殊、馬以君(1995)。蘇曼殊文集。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1968)。江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馬金科、洪京陵(1994)。中國近代史學發展敘論(1840-1949)。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嚴昌洪、許小青(2001)。癸卯年萬歲--1903年的革命思潮與革命運動。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柳亞子、馬以君(1994)。南社叢刻第二十三集第二十四集未刊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李仁淵(20050000)。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單正平(2006)。晚清民族主義與文學轉型。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李歐梵(2005)。未完成的現代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蔡鎮楚(1988)。中國詩話史。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林鎮山(20060000)。離散.家國.敘述:當代臺灣小說論述。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鄭師渠(1997)。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吳彩娥、林淑貞、周益忠、呂光華、林香伶(2009)。詩話研究--詩學與文化。彰化:國立彰化師大國文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何宗美(2004)。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海登.懷特、陳新(2004)。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想像。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楊聯芬(2003)。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陳蘭村(1999)。中國傳記文學發展史。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羅志田(1998)。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思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Anderson, Benedict、吳叡人(2003)。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清聖祖(1990)。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鄭逸梅(1981)。南社叢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張灝(1985)。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吳偉業、李學穎(1990)。吳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倉田貞美(1969)。中國近代詩の研究.南社の詩人。東京: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楊震夷(1985)。太一詩魂--甯調元傳。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唐文權(1986)。雷鐵厓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楊天石、曾景忠(1988)。甯調元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珠海巿委員會(1985)。蘇曼殊誕生一百周年紀念專刊。廣東:珠光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中國革命博物館(1987)。柳亞子紀念文集。北京: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文學創作社(1943)。柳亞子先生五十晉七壽典紀念冊。桂林:文學創作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朱少璋(1994)。鴻雁集:蘇曼殊誕生百十周年紀念,1884-1994。香港:朱少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周文曉、沈承慶、朱桱(1990)。朱劍芒先生紀念文集。江蘇:常熟巿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施惠群(1996)。葉楚傖紀念集。上海: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梁啟超(1983)。飲冰室文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謝國楨(1957)。南明史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顧誠(1997)。南明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中國南社與柳亞子研究會(1990)。南學通訊。北京:中國南社與柳亞子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江蘇省南社研究會(1994)。南訊。南京:江蘇省南社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雲南省南社研究會(1993)。雲南南學。雲南:雲南省南社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韓愈、馬其昶(1975)。韓昌黎集。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吳普、孫星衍、孫馮翼(1965)。神農本草經。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有媯血胤、陳去病(1976)。筆記五編。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林庚白(1946)。麗白樓自選詩。上海: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郭長海、郭君兮(2009)。陳去病詩文集補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甯調元、甯志榮(1996)。太一叢話。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國際南社學會秘書處(1989)。南社成立八十週年紀念特刊。香港:國際南社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國際南社學會秘書處(1990)。國際南社學會叢刊。香港:國際南社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國際南社學會秘書處(1991)。國際南社學會叢刊。香港:國際南社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國際南社學會秘書處(1992)。國際南社學會叢刊。香港:國際南社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國際南社學會秘書處(1993)。國際南社學會叢刊。香港:國際南社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國際南社學會秘書處(1994)。國際南社學會叢刊。香港:國際南社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國際南社學會秘書處(1997)。國際南社學會叢刊。香港:國際南社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國際南社學會秘書處(2002)。國際南社學會叢刊。香港:國際南社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廣東中國文學學會南社研究會(1992)。南社研究。廣州:廣東中國文學學會南社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5)。浙江文史資料選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嵊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85)。嵊縣文史資料第二輯--王金發學術討論會暨殉難七十周年紀念會資料專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嵊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85)。嵊縣文史資料第五輯--辛亥革命史料專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江蘇省吳江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1991)。紀念南社成立八十周年專輯。江蘇:吳江縣黎里柳亞子紀念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江蘇省吳江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1991)。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太平天國一百四十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紀念專輯。江蘇:吳江縣黎里柳亞子紀念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政協吳江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94)。吳江近現代人物錄(內部資料)。江蘇:吳江市震澤印刷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政協吳江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95)。華夏興亡在匹夫--紀念陳去病誕辰120周年。江蘇:吳江市震澤印刷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柳無非(1987)。柳亞子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專輯(內部資料)。江蘇:江蘇省吳江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馬君武姓百年誕辰紀念特刊籌備委員會(1981)。馬君武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特刊。臺北:馬君武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特刊籌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張夷、蔡鏡浩(2011)。南社百位辛亥人物與蘇州.山塘。蘇州:中國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蕭維琪、顧一平(1991)。南社中的揚州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萍水文郎(1935)。中華民國革命全史。上海:益新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羽衣女士(1984)。東歐女豪傑。臺北:博達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吳趼人(1984)。痛史。臺北:爾雅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李政賢(2009)。馬來西亞《光華日報》的中國認識:在華僑與華人兩種身分之間。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與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李歐梵(1995)。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李寶嘉(1984)。文明小史。臺北:爾雅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姚文放(2004)。當代性與文學傳統的重建。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常萬生(1987)。東南英傑王金發。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梁啟超(1984)。新中國未來記。臺北:爾雅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梁啟超、舒蕪(1982)。飮冰室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陳贇(2005)。困境中的中國現代性意識。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陳書良(2008)。湖南文學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單世聯(1999)。反抗現代性:從德國到中國。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黃小配(1984)。大馬扁。臺北:爾雅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黃季陸(1983)。中華民國史料叢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劉鶚(1984)。老殘遊記。臺北:爾雅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蔣逸雪(1980)。劉鶴年譜。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魏中林(1994)。錢仲聯講論清詩。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Caruth, Cathy(1996)。Unclaimed experience: Trauma, narrative, and history。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9.Owen, Stephen、鄭學勤(2006)。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王德威(2003)。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陳平原(2003)。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歐陽修(1986)。歐陽修全集。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Jenkins, Keith、賈士蘅(1996)。歷史的再思考。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陳去病、張夷(2009)。陳去病全集。上海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林香伶(2009)。南社文學綜論。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邵迎武(1994)。南社人物吟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柳無忌、殷安如(2002)。南社人物傳。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曼昭、胡樸安、楊玉峰、牛仰山(1997)。南社詩話兩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楊天石、王學莊(1995)。南社史長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楊天石、劉彥成(1980)。南社。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梁啟超(2000)。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梁啟超、張品興(1999)。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王德威、宋偉杰(20030000)。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蘇軾(1986)。蘇東坡全集。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王明珂(19970000)。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柳光遼、金建陵、殷安如(2004)。柳無忌--教授.學者.詩人。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紀祥(20010000)。「編年」論述--時間之鏤刻。時間.歷史.敘事--史學傳統與歷史理論再思。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