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希臘酒神「Dionysus」看早年創傷與人格發展
書刊名:輔導季刊
作者:吳東彥
作者(外文):Wu, Dong-yann
出版日期:2017
卷期:53:1
頁次:頁10-15
主題關鍵詞:神話創傷隱喻治療象徵原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
本文旨在分析希臘酒神Dionysus之故事情節,並探究其中的象徵性意涵,發現:(一)其獨特的成長史構成Dionysus內在陰性能量過度發展,而內在陽性能量則相對弱化;(二)Dionysus未能充分內化父性原則,致使其在人格發展上較缺乏紀律性、理性與自我控制能力,此相當呼應Dionysus的形象-酒神在希臘神話中具有瘋狂的象徵,代表享樂與獸性的一面,暗示著對理性和文明的威脅;(三)Dionysus的心理發展仍停留於早年對母親的依戀,使得Dionysus成年後仍傾向與女性維持「共生關係」;(四)Dionysus與底比斯國王Penthues之間的衝突象徵人格內在的超我與本我的衝突。本文也於文後思索此象徵意義對人格發展與心理治療實務工作所帶來的啟示經驗,包含:如何扮演母性與父性兼具的治療師,以及探究「孤兒原型」的意義。
圖書
1.Pearson, Carol S.、張蘭馨(2009)。影響你生命的12原型:認識自己與重建生活的新法則。台北:生命潛能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osenfeld, H.、林玉華、樊雪梅(2002)。僵局與詮釋--精神病、邊緣人格與精神官能症的心理治療。台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ohut, Heinz、劉慧卿、林明雄(2002)。自體的分析:一種系統化處理自戀型人格疾患的精神分析治療。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木村点、黃碧君(2006)。希臘神話圖解。臺北:商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May, Rollo、朱侃如(2003)。哭喊神話。臺北:立緒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Fromm, Erich、孟祥森(1969)。愛的藝術。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amilton, N. G.、楊添圍、周仁宇(2013)。人我之間: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臺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明儀(2015)。愛上當爸媽這件事:0到3歲嬰幼兒心理學。臺北:早安財經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河合隼雄、趙仲明(2015)。童話心理學。海口:南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Jung, Carl G.、黎惟東(1989)。自我的探索--人類及其象徵。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思恩、吳菲菲(2015)。纏足幽靈:從榮格心理分析看女性的自性追尋。臺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Stein, Murray、李燦如、康琇喬、黃璧惠、楊志賢、鄭文郁、賴明亮、劉姿君、魏宏晉(2012)。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臺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光遠(2010)。現代人,越來越不會做夢:閱讀榮格。海鴿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