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詞中的神話特質與運用
作者:李文鈺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en-Yu Lee
校院名稱: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方瑜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神話宋詞原型ArchetypeMythSung-Tsz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1
本文屬神話與文學研究的一環,重點在探討作為文學之母的神話,其特質、題材在宋詞中的表現與運用。
第二章從起源、功能與本體特徵三方面,探討詞與神話的相同特質。在起源上,發現神話與詞的起源,從深層看來,同樣是源自本能的脫困意志、叛逆精神與追尋超越的熱情;神話與詞的創作傳唱,在當代社會中,同樣具有巫術儀式的象徵意義與心理功能;神話與詞的敘述,皆展現萬物有靈、生命一體,如戲劇般的世界,而其內蘊也同樣深具原型色彩,不僅反映更深曲矛盾的真實心靈,甚至在象徵高度上,傳釋出人類共通的內在經驗。
第三、四、五章分別探討宋詞中自然神話、神仙神話與他界神話的運用。
在第三章中,發現神話主題在宋代文人的創作下,常發生演變發展甚至顛覆解構,在情節想像、意義詮釋以及意象塑造各方面,詞人可謂創造了更能反映當代現實、普遍心靈的神話。此外,神話的運用,不僅潤飾詞作更超越現實、迷離惝恍的美感,在內蘊深遠無窮的神話意象與靈動多變的詞體形式相結合下,往往亦使得詞作意境更顯幽微曲折、繹之難盡。詞與神話的結合,可謂深化、拓展了彼此的解讀空間。
第四章探討神仙神話在宋詞中的運用。由於脫離了信仰的束縛,宋代文人對於神仙神話也擁有更大的創作自由與想像空間。在神話情節的潤飾改寫、神話意象的顛覆重塑以及對於仙人的嘲弄批判中,同時反映出當代文人輾轉聖俗、徘徊情理之間的矛盾心靈。尤值注意的是,經過本章的分析比較,發現在詞人的內心衝突與詞的變幻形式共同影響下,一般認為在遊仙詩歌傳統中漸趨陳腐的神仙意象,在宋詞中已重新透顯活潑靈動的生命氣息。
第五章探討宋詞中的他界神話運用。他界神話意象一如自然諸神與神仙意象般,多深藏著原型內蘊,在其中反覆鐫刻著人類自古以來追尋美好樂園、建構理想世界的經驗歷程。在宋詞中,詞人透過他界意象的創作吟詠,形塑心中樂土,也在詞中覆刻了從追尋到失落的永恆經驗。然而,宋代文士在詞中所透露的追尋歷程,依然具有其特殊結構,亦即,他們所詠嘆的理想世界並不是遙遠、神秘、未知的他方,而通常是眼前擁有的乃至失落的太平盛世或歡樂時光,因此他們的追尋,並非向未知遠方的探險,而常是熟悉往昔的追憶與耽戀,至於在生活中隨處行樂、捕捉歡愉情味,或模仿仙境構築私人亭園,則是他們對於永恆失落所進行的無意識補償。
本文探討宋詞中的神話特質與運用,發現神話運用常亦使得詞本身所具的神話特質更為鮮明展現。比如神話意象的穿插點染,使得詞的敘述更顯戲劇色彩,同時更具有超現實的浪漫美感,而其充滿對立衝突的原型內蘊,也更深化、提昇詞作意境,使得詞作一如神話般,不僅是詞人的主觀抒情,更成為人類象徵經驗的載體。又女性神話的頻繁運用不僅更添詞作動人韻致,詞人亦彷彿正是透過女神意象的形塑與寄情,釋放其內在的陰柔靈魂,藉以平衡現實中的理性與剛強,實具有巫術儀式的心理功能。而具有自由象徵與超越意義的神仙、他界意象,更往往滿足了詞人內心脫困的願望,也使得填詞遊戲更具紓解情緒、表陳願望等超現實的巫術色彩。
在神話與詩、神話與小說之外,本文將神話與文學研究的領域拓展至宋詞,希望神話觀點的引入,亦能為詞學研究開拓新的研究空間。
一.古代典籍
《毛詩會箋》【日】竹添光鴻著(臺灣:大通,1970)
《詩經評註讀本》裴普賢師著(臺北:三民,1983)
《尚書今註今譯》屈萬里著(臺北:商務,1996)
《易林》【漢】焦延壽著(臺北:中華,1984)
《周易今註今譯》南懷瑾 徐芹庭著(臺北:商務,1984)
《禮記鄭注》(臺北:學海,1981)
《大戴禮記解詁》【清】王聘珍著(臺北:漢京,1987)
《四書讀本》蔣伯潛著(臺北:啟明,未載)
《論語別裁》南懷瑾著(臺北:老古文化,1985)
《爾雅郭注》【晉】郭璞注(臺北:新興,1989)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著(臺北:漢京,1980)
《釋名》【漢】劉熙著(臺北:育民,1970)
《埤雅》【宋】陸佃 《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1965--1970)〈五雅叢書〉
(五)第1215冊
《世本八種》【清】張澍等輯(臺北:西南,1974)
《左氏會箋》【日】竹添光鴻著(臺北:明達,1986)
《國語》左丘明撰(臺北:里仁,1981)
《史記會注考證》【日】瀧川龜太郎著(臺北:洪氏,1981)
《漢書》【漢】班固撰(臺北:鼎文,1984)
《後漢書》【南朝.宋】范瞱撰(臺北:世界,1973)
《三國志》【晉】陳壽著(臺北:鼎文,1983)
《晉書》【唐】房玄齡等撰(臺北:中華,1971)
《魏書》【北齊】魏收撰(臺北:中華,未載)
《隋書》【唐】魏徵等撰(北京:中華,1973)
《舊唐書》【五代】劉昫等著(臺北:鼎文,1992)
《新唐書》【宋】歐陽修等著(臺北:鼎文,1992)
《宋史》【元】脫脫等著(北京:中華,1997)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宋】李心傳著 《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1965—
1970)〈史學叢書〉第1328冊
《靖康朝野僉言》【宋】無名氏著 《百部叢書集成》〈古今說海〉第23冊
《通典》【唐】杜佑撰(北京:中華,1984)
《通志》【宋】鄭樵著 《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臺北:世界,1986)〈史部〉
第214冊
《二十二史劄記》【清】趙翼著(臺北:洪氏,1978)
《繹史》【清】馬嘯著(齊魯書社,2001)
《水經注》【北魏】酈道元注(臺北:世界,1965)
《元和郡縣志》【唐】李吉甫著 《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1986)〈史部.
地理類〉第468冊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著(臺北:文海,1963)
《輿地紀勝》【宋】王象之著,《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1995)〈史部.地理
類〉
《管子》【唐】房玄齡注(上海古籍,1993)
《老子通釋》張純一著(臺北:學生,1981)
《墨子閒詁》【清】孫詒讓著(臺北:世界,1986)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著(臺北:木鐸,1982)
《荀子簡釋》梁啟雄著(臺北:木鐸,1983)
《韓非子集釋》陳奇猷著(臺北:漢京,1983)
《呂氏春秋校釋》陳奇猷著(臺北:華正,1985)
《淮南子注》【漢】高誘注(上海書店,1992)
《淮南鴻烈集解》劉文典著(臺北:商務,1978)
《白虎通疏證》【清】陳立撰 吳則虞點校(北京:中華,1991)
《論衡》【漢】王充著、蕭福登校注(臺北:國立編譯館,2000)
《風俗通義校注》【漢】應劭著 王利器校注(臺北:明文,1982)
《鹽鐵論校注》【漢】桓寬著 王利器校注(北京:中華,1992)
《新譯列子讀本》莊萬壽著(臺北:三民,1985)
《列子集釋》楊伯峻著(臺北:華正,1987)
《抱朴子》【晉】葛洪著(臺北:中華,1980)
《荊楚歲時記校注》【梁】宗懍著 王毓榮校注(臺北:文史哲,1992)
《藝文類聚》【唐】歐陽詢撰(臺北:新興,1973)
《雲笈七籤》【宋】張君房編(北京:書目文獻,1992)
《太平御覽》【宋】李昉等撰(臺北:新興,1959)
《太平廣記》【宋】李昉等撰(上海古籍,1995)
《錦繡萬花谷》【宋】撰者不詳(臺北:新興,1969)
《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著(臺北:大立,1980)
《夢粱錄》【宋】吳自牧著(臺北:大立,1980)
《武林舊事》【宋】周密著(臺北:大立,1980)
《東軒筆錄》【宋】魏泰著(北京:中華,1983)
《鶴林玉露》【宋】羅大經著(臺北:開明,1968)
《野客叢書》【宋】王楙著(北京:中華,1992)
《輟耕錄》【元】陶宗儀著(臺北:鼎文,1963)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著(臺北:鼎文,1973)
《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1995)

《山海經校注》袁珂校注(臺北:洪氏,1981)
《山海經.穆天子傳》【晉】郭璞注(長沙:岳麓書社,1992)
《列仙傳校箋》【漢】劉向撰 王叔岷校箋(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5)
《歷代真仙史傳》蕭天石主編(臺北:自由,1989)
《搜神記》【晉】干寶著(臺北:里仁,1982)
《神仙傳今譯》【晉】葛洪撰 邱鶴亭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6)
《墉城集仙錄》【唐】杜光庭著 《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1995)第30冊
《仙苑編珠》【唐】王松年編 《正統道藏》第18冊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元】趙道一撰 《正統道藏》第8冊
《魏晉小說大觀》(臺北:新興,1973)
《古小說鉤沉》魯迅著(齊魯書社,1997)
《六朝小說》陳文新編(北京:文化藝術,1997)
《唐前志怪小說輯釋》李劍國著(臺北:文史哲,1995)
《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丁如明等點校(上海古籍,2000)
《唐人傳奇小說》(臺北:文史哲,1981)
《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1978)

《楚辭補註》【宋】洪興祖補註(臺北:藝文,1981)
《楚辭集註》【宋】朱熹著(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
《清人楚辭注三種》(臺北:長安,1975)
《全漢賦》費振剛輯校(北京大學出版,1993)
《文選》【梁】蕭統編(臺北:藝文,1955)
《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清】嚴可均輯(臺北:世界,1969)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逯欽立輯校(臺北:木鐸,1988)
《全唐詩》(北京:中華,1992)
《全唐五代詞》張璋 黃畬編(上海:上海古籍,1986)
《花間集》【後蜀】趙崇祚編(臺北:藝文,1975)
《全宋文》(巴蜀書社,1994)
《全宋詩》(北京大學,1998)
《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宋】黃昇著 《四部叢刊.正編》(臺北:商務,1979)
《全宋詞》唐圭璋編(臺北:宏業,1985)
《全宋詞補輯》孔凡禮輯(臺北:源流,1982)
《詞淵鉤沉》張璋 劉卓英編著(四川:巴蜀書社,1993)
《詞選》鄭騫編(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2)
《唐宋詞選》中國社會科學文學研究所編(北京:人民文學,1997)
《宋詞三百首》上彊村民編、唐圭璋箋注(臺北:書林,1997)
《全宋詞精華分類鑒賞集成》潘百齊主編(南京:河海大學,1995)
《全宋詞廣選新註集評》馬興榮等主編(瀋陽:遼寧人民,2000)

《曹植集校注》趙幼文校注(臺北:明文,1985)
《陶淵明集》逯欽立校注(臺北:里仁,1982)
《李太白全集》【清】王琦著(臺北:華正,1979)
《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宋】闕名(臺灣:大通,1974)
《杜詩鏡銓》【清】楊倫箋注(臺北:華正,1981)
《白居易集》(臺北:漢京,1984)
《韓昌黎集》(臺北:河洛,1975)
《柳宗元集》(臺北:華正,1990)
《李長吉文集》(臺北:學生,1971)
《李賀詩集》葉蔥奇疏注(北京:人民文學,1998)
《樊川文集》(臺北:漢京,1983)
《玉谿生詩詳註》【清】馮浩注(臺北:華正,1979)
《李商隱詩歌集解》劉學楷 余恕誠等著(北京:中華,1992)
《溫飛卿詩集箋注》【清】曾益等箋注(上海古籍,1980)
《樂章集校注》薛瑞生校注(北京:中華,1997)
《歐陽修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91)
《歐陽修詞新釋輯評》邱少華編(北京:中國書店,2001)
《小山詞校箋注》李明娜撰(臺北:文津,1981)
《蘇東坡全集》(臺北:新興,1955)
《東坡樂府箋》龍榆生校箋(臺北:華正,1980)
《蘇軾詞編年校注》鄒同慶 王宗堂著(北京:中華,2002)
《淮海居士長短句》(上海古籍,1985)
《張耒集》李逸安等點校(北京:中華,2000)
《清真集》(臺北:木鐸,未載)
《李清照集校注》王學初校注(臺北:里仁,1982)
《誠齋集》【宋】楊萬里著 《四部叢刊正編》(臺北:商務,1979)第58冊
《陸游詞新釋集評》王雙啟編著(北京:中國書店,2001)
《稼軒詞編年箋注》鄧廣銘箋注(臺北:華正,1982)
《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夏承燾箋校(上海古籍,1998)
《姜夔詞新釋輯評》劉乃昌編著(北京:中國書店,2001)
《劉克莊詞新釋集評》歐陽代發 王兆鵬編著(北京:中國書店,2001)
《夢窗詞全集箋釋》楊鐵夫著(臺北:學海,1998)
《須溪詞》吳企明校注(上海古籍,1998)

《文心雕龍》【梁】劉勰著【清】范文瀾注(臺北:學海,1991)
《詩品集注》【梁】鍾嶸著 曹旭集注(上海古籍,1994)
《詩源辯體》【明】許學夷著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2002)〈集部.詩文
評類〉第1696冊
《說詩晬語詮評》【清】沈德潛著 蘇文擢詮評(臺北:文史哲,1985)
《歷代詩話》【清】何文煥輯(北京:中華,1982)
《續歷代詩話》【清】丁仲祜輯(臺北:藝文,1983)
《清詩話》丁福保編(臺北:明倫,1971)
《清詩話續編》郭紹虞編(上海古籍,1999)
《百種詩話類編》臺靜農編(臺北:藝文,1974)

《詞苑叢談》【清】徐釚撰(臺北:廣文,1968)
《藝概》【清】劉熙載著(臺北:華正,1988)
《人間詞話》王國維著(臺北:漢京,1980)
《詞話叢編》唐圭璋編(臺北:新文豐,1988)
《宋元詞話》施蟄存 陳如江輯(上海書店,1999)
《歷代詞話》張璋等編(鄭州:大象,2002)
《中國歷代詞學論著選》陳良運主編(南昌:百花洲文藝,1998)
《宋代詞學資料匯編》張惠民編(汕頭大學,1998)
《唐宋詞集序跋匯編》金啟華等編(臺北:商務,1993)
《唐五代詞紀事會評》史雙元編著(合肥:黃山,1995)
《詞林紀事.詞林紀事補正》【清】張宗橚編 楊寶霖補正(上海古籍,1988)

《中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隋唐五代》羅聯添師輯(臺北:成文,1978)
《中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北宋》黃啟方師輯(臺北:成文,1978)
《中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南宋》張健師輯(臺北:成文,1978)
《宋代文藝理論集成》蔣述卓等編(北京:中國社科,2000)

二.近代專著
《王國維先生三種》(臺北:育民,1973)
《陳寅恪先生文集》(臺北:里仁,1982)
《聞一多全集》孫党伯 袁謇正主編(湖北人民,1993)

《楚辭天問新箋》臺靜農著(臺北:藝文,1972)
《讀騷論微初集》游國恩撰(臺北:商務,1972)
《屈原賦校注》姜亮夫著(臺北:華正,1974)
《屈賦新探》湯炳正著(齊魯書社,1984)
《楚辭研究論文集》余崇生編(臺北:學海,1985)
《〈九歌〉與沅湘民族》林河著(上海:三聯,1992)
《楚辭文化》蕭兵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2)
《楚辭文化背景研究》趙輝著(武漢:湖北教育,1995)
《〈離騷〉中的香草美人觀--一個結合文學、神話與原始宗教信仰的研究》魯瑞菁著(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1997)
《楚辭的文化破譯》蕭兵著(湖北人民,1997)
《楚辭與原始宗教》過常寶著(北京:東方出版,1997)
《楚辭詮微集》彭毅師著(臺北:學生,1999)

《中國小說史略》魯迅著(臺北:民文,未載)
《中國古代神話》袁珂著(北京:中華,1961)
《中國古代神話》茅盾等著(臺北:里仁,1982)
《花與花神--中國的神話與人文》王孝廉著(臺北:洪範,1982)
《主題學研究論文集》陳鵬翔主編(臺北:東大,1983)
《古典小說散論》樂蘅軍著(臺北:純文學,1984)
《唐前志怪小說史》李劍國著(天津:南開大學,1984)
《神話與小說》王孝廉著(臺北:時報,1987)
《諸神的起源》何新著(臺北:木鐸,1987)
《神話論文集》袁珂著(臺北:漢京,1987)
《牛郎織女研究》洪淑苓著(臺北:學生,1988)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葉舒憲著(四川人民,1988)
《巫風與神話》巫端書等編(長沙:湖南文藝,1988)
《中國民間傳說論集》王秋桂編(臺北:聯經,1989)
《中國創世神話》陶陽 牟鍾秀著(臺北:東華,1990)
《中國的水神》(臺北:天一,1991)
《中國青銅時代》張光直著(臺北:聯經,1991)new window
《中國神話史》袁珂著(臺北:時報,1991)
《意志與命運》樂蘅軍著(臺北:聯經,1992)
《中國神話哲學》葉舒憲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2)
《水與水神》王孝廉著(臺北:三民,1992)
《從比較神話到文學》陳慧樺 古添洪編(臺北:東大,1993)
《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李劍國著(天津:南開大學,1993)
《中國神話學文論選萃》馬昌儀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1994)
《中國的神話與傳說》王孝廉著(臺北:聯經,1994)
《老子文化解讀--性與神話學之研究》蕭兵 葉舒憲著(湖北人民,1994)
《神話論》林惠祥著(臺北:商務,1995)
《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李亦園 王秋桂主編(臺北:漢學研究中
心,1996)
《神話研究》茅盾著(天津:百花文藝,1997)
《神話與民族精神》謝選駿著(山東文藝,1997)
《女媧的神話與信仰》楊利慧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
《高唐神女與維納斯》葉舒憲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
《伏羲與中國文化》朱炳祥著(湖北:武漢教育,1997)
《先秦神話思想史論》趙沛霖著(臺北:五南,1998)new window
《神怪小說史》林辰著(杭州:浙江古籍,1998)
《女媧溯源--女媧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測》楊利慧著(北京:北京師大,1999)
《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王德威著(臺北:麥田,1999)
《堯舜傳說研究》陳泳超著(南京師大,2000)
《中國女神》過偉著(廣西教育,2000)
《神話學引論》蕭兵著(臺北:文津,2001)
《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苑利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
《中國神話研究》吳天明著(北京:中央編譯社,2002)
《嶺雲關雪--民族神話學論集》王孝廉著(北京:學苑,2002)

《詞學論著總目1901--1992》林玫儀師編(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5)
《詞學研究年鑒1995--1996》劉揚忠等主編(武漢:武漢出版,2000)
《宋詞研究述略》崔海正著(臺北:洪葉,1999)

《李賀論》周誠真著(香港:文藝書屋,1971)
《唐詩形成的研究》方瑜師著(臺北:嘉新文化,1972)
《中晚唐三家詩析論》方瑜師著(臺北:牧童,1975)
《沾衣花雨》方瑜師著(臺北:遠景,未載)
《詩詞散論》繆鉞著(臺北:開明,1979)
《唐宋詞選釋》俞平伯著(臺北:木鐸,1980)
《迦陵論詞叢稿》葉嘉瑩著(臺北:明文,1981)
《中國詞曲史》王易著(臺北:洪氏,1981)
《詞律探源》張夢機著(臺北:文史哲,1981)
《宋詞通論》薛礪若著(臺北:臺灣開明,1982)
《中國詩歌美學》肖馳著(北京大學,1986)
《唐宋詞史》楊海明著(江蘇:江蘇古籍,1987)
《詞學考詮》林玫儀師著(臺北:聯經,1987)
《興的源起--歷史積澱與詩歌藝術》趙沛霖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7)
《宋詞研究》胡雲翼著(四川:巴蜀書社,1989)
《靈谿詞說》繆鉞、葉嘉瑩合撰(臺北:國文天地,1989)
《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葉嘉瑩著(臺北:大安,1989)
《詞學論薈》胡適等著(臺北:五南,1989)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蔡英俊著(臺北:大安,1990)
《中國詞史論綱》金啟華著(南京:南京出版,1992)
《唐宋詞十七講》葉嘉瑩著(臺北:桂冠,1992)
《詩詞賦散論》胡國瑞著(上海古籍,1992)
《唐宋詞美學》鄧喬彬著(齊魯書社,1993)
《宋詩縱橫》趙仁珪著(北京:中華,1994)
《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孫康宜著(臺北:聯經,1994)
《南宋詞史》陶爾夫 劉敬圻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1994)
《宋代詞學審美理想》張惠民著(北京:人民文學,1995)
《唐宋詞主題探索》楊海明著(高雄:麗文,1995)
《花間詞論集》張以仁師著(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
《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李豐楙著(臺北:學生,1996)
《龍榆生詞學論文集》龍榆生著(上海:上海古籍,1997)
《留得枯荷聽雨聲:詩詞的魅力》許力以 林言淑主編(北京:三聯,1997)
《文采風流唐宋詞》張惠民 張曉雲著(汕頭大學,1997)
《唐宋詞體通論》苗菁著(中州古籍,1998)
《名家解讀宋詞》劉揚忠選編(山東人民,1999)
《唐宋詞審美觀照》吳惠娟著(上海:學林,1999)
《唐宋詞通論》吳熊和著(杭州:浙江古籍,1999)
《唐宋詞與唐宋歌妓制度》李劍亮著(杭州大學,1999)
《讀詞偶得.清真詞釋》俞平伯著(北京:人民文學,2000)
《唐宋詞社會文化學研究》沈松勤著(浙江大學,2000)
《論宋六家詞》趙仁珪著(北京:北京師大,2000)
《詩學美論與詩詞美境》韓經太著(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
《唐宋詞:本體意識的高揚與深化》錢鴻英 喬力 程郁綴著(廣西師大,2000)
《唐詩中的樂園意識》歐麗娟著(臺北:里仁,2000)new window
《不隨時光消失的美--漢魏古詩選》方瑜師著(臺北:洪建全基金會,2001)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文精粹--詩詞曲卷》王鍾陵主編(河北教育,2001)
《姜夔與南宋文化》趙曉嵐著(北京:學苑,2001)
《金元明清詩詞理論史》丁放著(安徽大學,2001)
《心靈的歌吟:宋代詞人的情感世界》張晶著(河北大學,2001)
《詩詞格律概要》王力著(北京出版,2002)
《唐宋詞欣賞》夏承燾著(北京出版,2002)
《宋韻--宋詞人文精神與審美形態探論》孫維城著(安徽大學,2002)
《唐宋詞與人生》楊海明著(河北人民,2002)
《中國詞學史》謝桃枋著(巴蜀書社,2002)
《王力詞律學》王力著(太原市:山西古籍,2003)
《黃文吉詞學論集》黃文吉著(臺北:學生,2003)new window
《詩詞意象的魅力》嚴雲受著(合肥:安徽教育,2003)
《詩可以興--古代宗教、倫理、哲學與藝術的美學闡釋》彭鋒著(合肥:安徽
教育,2003)

《兩宋文史論叢》黃啟方師著(臺北:學海,1985)
《唐代文學論集》羅聯添師著(臺北:學生,1989)
《宋代文學與思想》臺大中文所編(臺北:學生,1989)
《兩宋文學史》程千帆 吳新雷著(上海古籍,1991)
《宋金元文學批評史》顧易生 蔣凡 劉明今著(上海古籍,1996)
《宋代詩文縱談》黃啟方師著(臺北:商務,1997)
《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洪淑苓等著(臺北:里仁,1997)
《宋代女性文學》蘇者聰著(武漢大學,1997)
《中國山水文學研究》章尚正著(上海:學林,1997)
《理學文化與文學思潮》韓經太著(北京:中華,1997)
《文學的維度》南帆著(上海:三聯,1998)
《文學與治療》葉舒憲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1999)
《宋代文學通論》王水照主編(高雄:復文,2000)
《宋學與宋代文學觀念》李春青著(北京師大,2001)
《鳥與文學》賈祖璋著(上海古籍,2001)
《中國古代文學論集》湖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編(北京:中華,2002)
《叢生的文體--唐宋文學五大文體的繁榮》劉明華著(江蘇教育,2002)

《國史大綱》錢穆著(臺北:商務,1970)
《宋朝史話》吳泰著(北京:北京出版,1987)
《兩宋研究彙編》劉子健著(臺北:聯經,1987)
《五代十國史研究》鄧學檬著(上海:上海人民,1992)
《月沉西子湖--大宋帝國的衰亡》趙益著(南京:江蘇人民,1995)
《中國古代史》夏曾佑著(河北教育,2000)
《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劉子健著(南京:江蘇人民,2002)

《宋元經濟史》王志瑞著(臺北:商務,1969)
《中國經濟發展史導論》吳永猛著(臺北:華岡,1977)

《黃文山學術論叢》黃文山著(臺北:中華,1972)
《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芮逸夫著(臺北:藝文,1972)
《楚文化研究》文崇一著(臺北:東大,1990)new window
《楚文化史》張正明著(上海人民,1991)
《齊文化大觀》李新泰主編(北京:中央黨校,1992)
《宋代文化史》姚瀛艇主編(開封:河南大學,1992)
《北宋文化史述論》陳植鍔著(北京:中國社科,1992)
《中國文化史》馮天瑜等著(臺北:桂冠,1993)
《宋明思想和中華文明》祝瑞開編(上海:學林,1995)
《中國山水文化》李文初等著(廣東人民,1996)
《文化人類學》林惠祥(北京:商務,1996)
《思文之際論集》張亨師著(臺北:允晨,1997)
《中國宋代文化》石訓 朱保書主編(鄭州:河南人民,2000)
《中國象徵文化》居閱時 瞿明安等著(上海:人民,2001)
《楚文化流變史》蔡靖泉著(湖北人民,2001)

《從話本及擬話本所見之宋代兩京市民生活》龐德新著(香港:龍門書店,1974)
《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向達著(北京:三聯,1987)
《民俗學》林惠祥著(臺北:商務,1986)
《古巫醫與「六詩」考》周策縱著(臺北:聯經,1989)
《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尚秉和著(上海書店,1991)
《中國古代風俗文化論》劉學林 馬重奇著(陜西人民,1993)
《坊牆倒蹋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長卷》李春棠著(長沙:湖南出版,1993)
《唐帝國的精神文明--民俗與文學》程薔 董乃斌著(北京:中國社科,1996)
《中國風俗通史.原始社會卷》宋兆麟著(上海文藝,2001)
《中國風俗通史.宋代卷》徐吉軍等著(上海文藝,2001)
《唐宋民間信仰》賈二強著(福建人民,2002)

《中國社會與宗教》鄭志明著(臺北:學生,1986)
《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李豐楙著(臺北:學生,1986)
《道家與神仙》周紹賢著(臺北:中華,1987)
《生死.享樂.自由--道家和道教關係及人生理想》趙有聲等著(臺北:雲龍,
1988)
《道教與中國文化》葛兆光著(臺北:東華,1989)
《母體崇拜--彝族祖靈葫蘆溯源》劉小幸著(雲南人民,1990)
《中國民間諸神》呂宗力 欒保群編(臺北:學生,1991)
《中國道教史》任繼愈主編(上海:人民,1991)
《魏晉神仙道教-抱朴子內篇研究》胡孚琛著(北京:人民,1991)
《道教與女性》詹石窗著(上海古籍,1991)
《道教論稿》王家祐著(巴蜀書社,1991)
《道.仙.人--中國道教縱橫》陳耀庭 劉仲宇著(上海社會科學,1992)
《道教文學史》詹石窗著(上海文藝,1992)
《中國文學與宗教》鄭志明著(臺北:學生,1992)
《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何星亮著(上海:三聯,1992)
《中國仙話》鄭土有、陳曉勤編(上海文藝,1993)
《中國道教》卿希泰主編(上海:知識,1994)
《道教列神》李之亮 徐飛編著(太原市:北岳文藝,1994)
《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李豐楙著(臺北:學生,1996)
《道教與傳統文化》任繼愈等著(北京:中華,1997)
《道教與民俗》韓稟方著(臺北:文津,1997)
《神聖禮樂--正統道教科儀音樂研究》蒲亨強著(巴蜀書社,2000)
《東漢畫像石與道教發展》俞美霞著(臺北:南天,2000)
《道教文學史論稿》楊建波著(武漢出版,2001)
《道教與唐代文學》孫昌武著(北京:人民文學,2001)
《道教神仙信仰》張興發編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1)
《中國民間信仰與道教》劉仲宇著(臺北:東大,2003)

《美的歷程》李澤厚著(臺北:蒲公英,1984)
《美學的散步》宗白華著(臺北:洪範,1987)
《唐代美學思潮》霍然著(長春:長春出版,1990)
《宋代美學思潮》霍然著(長春:長春出版,1997)
《中國文學的美感》柯慶明師著(臺北:麥田,2000)

《中國音樂史》楊隱著(臺北:學藝,1980)
《中國音樂美學史資料注譯》蔡仲德注譯(北京:人民音樂,1990)
《中國古代樂教思想論集》張蕙慧著(臺北:文津,1991)
《唐代樂舞新論》沈冬著 (北京大學,2004)
《漢畫文學故事集》李鐵著(北京:中國青年,1989)
《中國帛畫》劉曉路著(北京:中國書店,1994)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袁珂編著(上海辭書,1985)
《全唐詩典故辭典》范之林 吳庚舜主編(湖北辭書,1989)
《詩詞曲語詞例釋》王瑛著(北京:中華,1991)
《中華風俗小百科》許鈺主編(天津人民,1992)
《中國古詩詞地名辭典》魏嵩山主編(南昌市:江西教育,1992)
《唐詩分類大辭典》馬東田主編(四川辭書,1992)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姜亮夫撰(臺北:商務,1993)
《詩詞曲語詞匯釋》張相著(臺北:洪葉,1993)
《中國古籍書名考釋詞典》張林川等編(河南人民,1993)
《道教文化辭典》張志哲主編(江蘇古籍,1994)
《道教大辭典》閔智亭 李養正主編(北京:華夏,1994)
《中國詞學大辭典》馬興榮等編(浙江教育,1996)
《唐詩宋詞分類描寫辭典》關瀅等主編(遼寧人民,1996)
《宋詞大辭典》張高寬等主編(遼寧人民,1996)
《唐宋詞百科大辭典》王洪主編(北京:學苑,1997)
《宋語言詞典》袁賓編著(上海教育,1997)
《中國神話人物詞典》李劍平主編(陜西人民,1998)
《中國學術名著大詞典.古代卷》吳士余 劉凌主編(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
2000)
《道教三百題》王卡主編(上海古籍,2000)
《道教小辭典》鍾肇鵬主編(上海辭書,2001)
《全宋詞典故辭典》范之麟主編(武漢:湖北辭書,2001)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圭璋等撰(上海辭書,2001)

三.外文譯著
《悲劇的誕生》(The Birth of Tragedy)【德】尼采(F.W.Nietzsche)著 李長俊
譯(臺北:三民,1972)
《唐代音樂史的研究》【日】岸邊成雄著 梁在平 黃志炯譯(臺北:中華,1973)
《甲骨文的世界》【日】白川靜著 蔡哲茂譯(臺北:巨流,1977)
《意義》邁克.博藍尼(Michael Polanyi)著 彭淮棟譯(臺北:聯經,1984)
《宋代的商業與城市》馬潤朝(Laurence J.C.Ma)著 馬德程譯(臺北:中國文
化大學,1985)
《文化論》(What is Culture)【波蘭】馬凌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
著 費通等譯(臺北:商務,1987)
《野性的思維》【法】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著(北京:商務,1987)
《神與神話》【日】御手洗勝等著 王孝廉等譯(臺北:聯經,1988)
《黃帝的傳說》【日】森安太郎著 王孝廉譯(臺北:時報,1988)
《宋詩概說》【日】吉川幸次郎著 鄭清茂譯(臺北:聯經,1988)
《文學概論》【日】本間久雄著(臺北:開明,1989)
《神話即文學》陳炳良等譯(臺北:東大,1990)
《影響的焦慮》【美】哈洛.卜倫(Harold Bloom)著 徐文伯譯(臺北:久大,
1990)
《符號.神話.文化》(Symbol, Myth, and Culture)【德】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 羅興漢譯(臺北:結構群,1990)
《二十世紀文學理論》佛克馬(Douwe Fokkema) 蟻布思(Elrud Ibsch)著 袁
鶴翔等譯(臺北:書林,1991)
《當代文學理論》伊格頓(Terry Eagleton)著 鍾嘉文譯(臺北:南方,1991)
《中國神話》【日】白川靜著 王孝廉譯(臺北:長安,1991)
《中國古代民俗》【日】白川靜著 王巍譯(瀋陽:春風文藝,1991)
《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The Golden Bough)【英】弗雷澤(James Frazer)
著 汪培基譯(臺北:桂冠,1991)
《人論》(An Essay on Man)【德】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 甘陽譯
(臺北:桂冠,1991)
《語言與神話》(Language and Myth)【德】恩斯特.卡西勒著 于曉等譯(北京:
三聯,1992)
《國家的神話》(The Myth of The State)【德】恩斯特.卡西勒著 范進等譯(臺
北:桂冠,1992)
《文學論》(Theory of Literature)【美】韋勒克(Rene Wellek) 華倫(Austin
Warren)著 王夢鷗等譯(臺北:志文,1992)
《月亮神話--女性的神話》【美】艾瑟.哈婷(M.Esther Harding)著 蒙子等
譯(上海文藝,1992)
《聖杯與劍》(The Chalice and The Blade)【美】理安.艾勒斯(Ruane Eisler)著 程志明譯(北京:社會科學,1993)
《中國詩歌原理》【日】松浦友久著 孫昌武譯(臺北:洪葉,1993)
《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日】小南一郎著 孫昌武譯(北京:中華,1993)
《原始思維》【法】列維.布留爾著 丁由譯(北京:商務,1994)
《西方神話學論文選》【美】阿蘭.鄧迪斯編 朝戈金等譯(上海文藝,1994)
《心理學與文學》(Psychology & Literature)【瑞】榮格(C.G.Jung)著 馮川 蘇
克譯(臺北:久大,1994)
《智水仁山--中日詩歌自然意象對談錄》【日】中西進 王曉平著(北京:中
華,1995)
《神話》(The Power of Myth)【美】Joseph Campbell / Bill Moyers著 朱侃如
譯(臺北:立緒,1995)
《神話與文學》【美】約翰.維克雷編、潘國慶等譯(上海文藝,1995)
《巫術、科學與宗教》(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波蘭】馬凌諾夫斯基
(Bronislaw Malinowski)著、朱岑樓譯(臺北:協志工業,1996)
《論中國詩》【日】小川環樹著、譚汝謙等譯(香港:中文大學,1997)
《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美】Joseph Campbell / Bill
Moyers著 朱侃如譯(臺北:立緒,1997)
《柳永論稿--詞的源流與創新》【日】宇野直人著 張海鷗等譯(上海古籍,
1998)
《說故事的人》【德】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著 林志明譯(臺北:
臺灣攝影工作室,1998)
《尼采美學文選》【德】尼采(F.W.Nietzsche)著 周國平譯(臺北:萬象,1998)
《西方正典》(The Western Canon)【美】哈洛.卜倫(Harold Bloom)著 高志
仁譯(臺北:立緒,1998)
《可理解的榮格--榮格心理學的個人方面》【美】哈里.A.威爾默
(Harry A.Wilmer)著 楊韶剛譯(北京:東方,1998)
《大母神--原型分析》【德】埃希利.諾伊曼(Erich Neumann)著 李以洪譯
(北京:東方,1998)
《戀人絮語》【法】羅蘭.巴特(Barthes,Roland)著 汪耀進等譯(臺北:桂冠,
1998)
《與魔鬼作鬥爭》【奧】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著 徐暢譯(臺北:米
娜貝爾,1999)
《非理性的人》【美】威廉.巴雷特著 楊照明 艾平譯(北京:商務,1999)
《心理類型》(Psychological Types)【瑞】榮格(C.G.Jung)著 吳康等譯(臺北:
桂冠,1999)
《夢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Dream)Stephen Segaller & Merrill Berger著
龔卓軍等譯(臺北:立緒,2000)
《第二性》【法】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 陶鐵柱譯(臺北:貓頭
鷹,2000)
《西方美學名著選譯》宗白華譯(合肥:安徽教育,2000)
《德勒茲論傅柯》(Foucault)【法】吉勒.德勒茲(Gilles Deleuze)著 楊凱麟
譯(臺北:麥田,2000)
《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法】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 楊儒賓
譯(臺北:聯經,2000)
《聖與俗:宗教的本質》(The Sacred & The Profane:The Nature of Religion)【法】
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 楊素娥譯(臺北:桂冠,2001)
《中華科學文明史》【英】李約瑟(Joseph Needham)著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
系譯(上海:人民,2001)
《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閒》【美】托馬斯.古德爾(Thomas L. Goodale) 杰佛瑞.戈比(Geoffrey Godbey)著 成素梅等譯(雲南人民,2002)
《你生命中的休閒》【美】杰佛瑞.戈比著 康箏等譯(雲南人民,2002)
《導讀榮格》(A Guided Tour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美】Robert H.
Hopcke著 蔣韜譯(臺北:立緒,2002)
《黑暗元素三部曲》(His Dark Materials Trilogy)【英】菲利普.普曼
(Philip Pullman)著 王晶譯(臺北:謬思,2002)
《唐代文藝論》【日】岡村繁著 張寅彭譯(上海古籍,2002)
《哭喊神話》(The Cry for Myth)【美】羅洛.梅(Rollo May)著 朱侃如譯(臺
北:立緒,2003)

四.單篇論文
〈商代的神話與巫術〉陳夢家撰 《燕京學報》第20期
〈中國魏晉以後(三世紀以降)的仙鄉故事〉【日】小川環樹撰 張桐生譯:《中
國古典小說論集》(臺北:幼獅,1975)
〈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陳世驤撰 王靖獻譯 葉維廉主編:《中國現代文
學批評選集》(臺北:聯經,1977)
〈論洛神賦〉洪順隆撰 《華岡文科學報》第15期,1983
〈洛神賦創作年代補考〉洪順隆撰 《書目季刊》第17卷第1期,1983
〈從狹義神話到廣義神話〉袁珂撰 《民間文學論壇》1983,第2期
〈神話發展和演變中的幾個問題--兼與袁珂先生商榷〉武世珍撰 《民間文學
論壇》1984,第3期
〈再論廣義神話〉袁珂撰(同前)
〈西王母為東夷族刑神考〉翁銀陶撰 《民間文學論壇》1985,第1期
〈關於西王母傳說起源地的探索--也說西王母傳說起源於東方〉呂繼祥撰
《民間文學論壇》1986,第6期
〈域外西王母神話新證〉姚寶瑄撰 袁珂主編:《中國神話》第一集(北京:中
國民間文藝,1987)
〈樂園神話與烏托邦--兼論中國烏托邦文學的認定問題〉張惠娟撰《中外文
學》第15卷第3期,1986
〈稼軒詞的神話出處與運用〉傅錫壬撰 臺大中文所編:《宋代文學與思想》(臺
北:學生,1989)
〈六朝至唐代的他界結構小說〉葉慶炳師撰 《臺大中文學報》第三期,1989
〈從溫庭筠到柳永--詩樂矛盾在唐宋詞歷史進程中的第一次折變〉周聖偉撰《詞學》第七輯(上海:華東師大,1989)
〈火曆鉤沉--一個遺失已久的古曆之發現〉龐樸撰 《中國文化》(臺北:風
雲時代,1989)
〈旅人的幽情:略談幾首懷古歌詞〉張淑香師撰 《中外文學》第16卷第3期
〈仙話:神仙信仰的文學〉鄭土有撰 《中外文學》第19卷第7期,1990
〈詞的接受美學〉趙山林撰 《詞學》第八輯(上海:華東師大,1990)
〈從休閒與自我實現的觀點看張岱的《陶庵夢憶》〉方瑜師撰 《中國休閒生活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國民俗藝術基金會,1992)
〈頑石與美玉--《紅樓夢》神話結構論之一〉張淑香師撰 氏著:《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臺北:大安,1992)
〈北美二十年來詞學研究概況〉孫康宜撰 《詞學》第九輯(上海:華東師大,
1992)
〈小令在詩傳統中的地位〉高友工撰(同前)
〈詞論二題〉黃坤堯撰(同前)
〈中國古代神話仙話化的演變軌跡〉鄭土有撰 《民間文學論壇》1992,第1期
〈正常與非常:生產、變化說結構性意義--試論干寶《搜神記》的變化思想〉
李豐楙撰 《第二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津,1993)
〈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敘寫及其影響〉葉嘉瑩撰 《詞學》第十一輯(上海:華東師大,1993)
〈離體遠遊與永恆回歸--屈原作品反映出的思想形態〉楊儒賓撰 《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2卷第1期,1993
〈六朝志怪的靈異「形象」--關於「原始思維」的考察之一〉張素卿撰 《中國文學研究》第七期(臺大中文所,1993)
〈窮而後幻:《聊齋》神話解讀〉葉舒憲撰 《人文雜志》1993,第4期
〈道教尚玉的原因〉劉紹明撰 《中國道教》1993,第3期
〈「人類異化」故事:從先秦神話到唐代傳奇之間的流傳〉徐志平撰 《臺大中文學報》第六期(臺大中文系,1994)
〈從「聖婚」觀點看楚懷王與巫山神女的關係〉黃奕珍撰 《中國文學研究》第
八期(臺大中文所,1994)
〈「天命」觀念的產生及其意義--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神話為中心的討論〉魯瑞菁撰(同前)
〈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神話運用及文學內蘊之探討〉盧明瑜撰(同前)
〈李商隱詩的神話表現〉歐麗娟撰 《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4卷第1期,1995
〈邂逅神女--解《老殘遊記二編》逸雲說法〉張淑香師撰 《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臺大中文系,1996)
〈宋詩特徵論〉許總撰 張高評主編:《宋代文學叢刊》第二期(高雄:麗文 ,
1996)
〈中國古神話與武俠小說〉彭毅師撰 《臺大中文學報》第九期(臺大中文系,
1997)
〈金庸著作中的神話女性之美〉彭毅師撰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縱橫武林:中國武俠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學生,1998)
〈試論《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啟蒙遍歷與神話書寫〉方瑜師撰,(同前)
〈詞的產生及早期的詞論〉段曉華、龔嵐撰 《晉陽學刊》1998,第2期
〈六朝志怪小說與神話〉湯君撰 《貴州社會科學》1999,第1期
〈〈九歌〉命名及「山鬼」原型考略〉王鋒撰《青海師範大學學報》1999,第2

〈「美人」與「高士」--兩個詠梅擬象的遞變〉程杰撰 張高評主編:《中國宋代文學叢刊》第五期(高雄:麗文,1999)
〈梅花意象及其象徵意義的發生〉程杰撰,《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9,
第2期
〈論「登高望遠」意象的生命內涵〉孫維城撰 《中國韻文學刊》1999,第2期
〈聖域與沃土--《山海經》中的樂土神話〉駱水玉撰 《漢學研究》第17卷
第1期,1999
〈略論晚唐五代詞對正統文化的背離和修補〉楊海明撰 東吳大學中文系主編:《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東吳,2000)
〈悖離與親和--論詞的流變與儒家詩教之關係〉周帆撰 《文學遺產》2000,
第3期
〈「補天」原型與稼軒詞〉趙維江撰 《齊魯學刊》2000,第4期
〈宋詞讀雨〉王建撰 《貴州社會學刊》2000,第3期
〈紅樓夢與女神神話傳說--林黛玉篇〉郭玉雯撰 《清華學報》第31卷第1、
2期合刊,2001
〈老成--宋人的審美追求之一〉劉暢撰 《中國韻文學刊》2001,第1期
〈宋詞中的「夢」與宋代文人心態〉龍慧萍 鄭長天撰 《中國韻文學刊》2001,
第2期
〈神話中的文學與文學中的神話--論神話在中國文學史的地位〉鍾宗憲撰
《「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輔大中文系,2002)
〈盤古考源〉王暉撰 《歷史研究》2002,第2期
〈論唐宋詞中「雨」的意象的建構類型與人生意義〉丁國強 周偉銘撰 《遼寧大學學報》第30卷第4期,2002
〈中國文學女性形象中的洛神原型及其現代重述〉李小玲撰 《華東師大學報》
2002,5月
〈《楚辭》「二湘」誤讀之解釋〉熊良智撰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
第3期
〈論南宋壽詞的興盛及其文化成因〉李紅霞撰《陜西師範大學學報》2002,7月
〈《破陣樂》考--兼論雅俗樂的交涉與轉化〉沈冬撰 《第三屆通俗文學與雅
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中興中文系,2002,7月)

五.學位論文
《聊齋志異中他界故事之研究》郭玉雯撰(臺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82)
《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康韻梅撰(臺大中文所博士論文,臺大文史叢刊95)
《〈高唐賦〉的民俗神話底蘊研究》魯瑞菁撰(臺大中文所博士論文,1996)
《嫦娥神話的形成演進及其意象之探究》李文鈺撰(臺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96)
《唐代小說中他界女性形象之虛構意義研究》陳玉萍撰(成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8)
《三李神話詩歌之研究》盧明瑜撰(臺大中文所博士論文,199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