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自然」、「山水」與「風景」--概念的比較分析
書刊名:清華中文學報
作者:蔡英俊
作者(外文):Tsai, Ying-chun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8
頁次:頁101-147
主題關鍵詞:自然山水風景格物NatureLandscapeShanshui shiGewuThe investigation of external objectsMetaphys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4
  • 點閱點閱:57
期刊論文
1.Frodsham, J. D.(1967)。Landscape Poetry in China and Europe。Comparative Literature,19(3),193-215。  new window
2.蔡英俊(20170600)。「自然」概念的發展及其意義的轉換。政大中文學報,27,9-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文進(19780800)。「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解--兼評J. D. Frodsham「中國山水詩的起源」一文。中外文學,7(3),4-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蔡瑜(2014)。中國風景詩的形塑--以南朝謝朓詩為主的探討。林文月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509-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dorno, Theodortrans、Lenhardt, C.(1984)。Aesthetic Theory。New York:Routledge & Kegan Paul。  new window
2.Merleau-Ponty, Maurice、Séglard, Dominique、Vallier, Robert(2003)。Nature: Course Notes from the College de France。Evanston: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小川環樹、潭汝謙、潭汝謙、陳志誠、梁國豪(1986)。論中國詩。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衛平(1992)。第一頁與胚胎--明清之際的中西文化比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莫里斯.梅洛-龐蒂、姜志輝(2001)。知覺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eidegger, Martin、熊偉、王慶節(1996)。形而上學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ubin, Wolfgang、馬樹德(1990)。中國文人的自然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儒賓(2014)。自然概念史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亞里斯多德、苗力田、顏一、秦典華(1994)。亞里斯多德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培根、許寶騤(1984)。新工具。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柳宗元、吳文治(1982)。柳宗元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Plato、王曉朝(2003)。柏拉圖全集。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漢斯•羅伯特•耀斯、顧建光、顧靜宇、張樂天(1997)。審美經驗與文學解釋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蕭統、李善(1991)。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Owen, Stephen、陳小亮(2013)。中國傳統詩歌與詩學:世界的徵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黑格爾、朱孟實(1981)。美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熊月之(1994)。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Bosanquet, B.、張今(1985)。美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Whitehead, A. N.、張桂權(2002)。自然的概念。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樂知(1968)。清末民初報刊叢編之四:萬國公報。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2010)。古典文藝理論譯叢。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錢鍾書、李天綱(1998)。萬國公報文選。香港: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燮藩、王美秀、任延黎、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編纂委員會(2005)。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之三:東傳福音。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尚智叢(2003)。明末清初(1582-1687)的格物窮理之學:中國科學發展的前近代形態。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紹虞、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2)。中國歷代文論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景進(2004)。意境論的形成--唐代意境論研究。臺北: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盧克萊修、方書春(1997)。物性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荷馬、曹鴻昭(1985)。奧德修斯返國記。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笛卡兒、王太慶(2007)。笛卡兒談談方法。臺北:英屬蓋曼群島商網路與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巴恩斯、李日章(1983)。亞里斯多德。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布克哈特、何新(1996)。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文德爾班、羅達仁(1987)。哲學史教程--特別關於哲學問題和哲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維克托•法里亞斯、鄭永慧、張壽銘(2000)。海德格爾與納粹主義。北京:時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Cassirer, E.(1967)。The Renaissance Philosophy of Man: Selections in Translation。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35.Fitter, Chris(1995)。Poetry, Space, Landscape: Toward a New Theo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6.Curtius, Ernest Robert、Trask, Willard R.(2013)。European Literature and the Latin Middle Age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7.布克咍特、花亦芬(2007)。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化本嘗試之作。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蔡英俊(20010000)。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Williams, Raymond、劉建基(2003)。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Cosgrove, Denis(2006)。Landscape, Culture and Modernity。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and the Authority of Images。Stuttgart:Franz Steiner Verlag。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