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安徽宿縣褚蘭漢代祠堂與墓室的圖像關係、布局和功能--兼及車馬出行圖的多重意涵
書刊名:早期中國史研究
作者:石昇烜
作者(外文):Shih, Sheng-shiuan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0:2
頁次:頁127-188
主題關鍵詞:漢代祠堂觀者賓主對坐圖車馬出行圖生者和死者圖像布局和功能Ancestral halls in the Han dynastyAudiencePictures of master and guestsPictures of tour by horses and chariotsThe living and the deadArrangements and functions of imag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1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吳旻旻(20101200)。漢畫像石「車馬出行圖」之帝國想像。漢學研究,28(4)=63,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步毅(1993)。安徽宿縣褚蘭漢畫像石墓。考古學報,1993(4),515-549+567-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步毅(1991)。褚蘭漢畫像石及有關物像的認識。中原文物,1991(3),6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路(2005)。漢畫榜題「上人馬食太倉」考。南都學刊,2005(3),1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愛國(2007)。「祠主受祭圖」再檢討。文藝研究,2007(2),130-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繆哲(20120900)。重訪樓閣。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3,1-111+3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化民(1993)。宿縣寶光寺漢墓石祠畫像石。文物研究,1993(8),64-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錫祿(1982)。山東嘉祥宋山1980 年出土的漢畫像石。文物,1982(5),60-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南京博物院(1981)。徐州青山泉白集東漢畫象石墓。考古,1981(2),137-150+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郝利榮(2006)。邳州車夫山漢畫像石墓初步研究。東南文化,2006(2),2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倩(20160300)。論宿州褚蘭漢墓車馬出行圖方位模式。興大人文學報,56,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煜(2018)。漢代伏羲、女媧圖像研究。考古,2018(3),104-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馬怡(2013)。漢畫像石所見免冠叩拜圖。齊魯文物,2,107-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Zhou, Ligang(2015)。Obscuring the Line between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Mortuary Activities inside the Grave Chamber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China。Asian Perspectives,54(2),238-252。  new window
15.山東省博物館、蒼山縣文化館(1975)。山東蒼山元嘉元年畫象石墓。考古,1975(2),124-13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3)。江陵鳳凰山一六八號漢墓。考古學報,1993(4),455-513+551-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蔣英炬(1983)。漢代的小祠堂--嘉祥宋山漢畫像石的建築復原。考古,1983(8),741-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馬怡(2011)。漢畫像中的兩幅「奉謁」圖。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5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愛國(2008)。「此上人馬皆食太倉」解。漢長安城與漢文化--紀念漢長安城考古五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科學出版社。565-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秀慧(2002)。滕州祠堂畫像石空間配置復原及其地域子傳統(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范曄、李賢、司馬彪、劉昭(1965)。後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寵亮(2012)。行役戍備:河西漢塞吏卒的屯戍生活。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九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蔣英炬、楊愛國、蔣群、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2015)。朱鮪石室。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2000)。中國畫像石全集:江蘇、安徽、浙江漢畫像石。濟南市:山東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信立祥(2000)。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蒲慕州(19930000)。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蔣英炬、吳文祺、信立祥、楊愛國、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7)。孝堂山石祠。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河北省文物研究所(1990)。安平東漢壁畫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蔣英炬、吳文祺(1995)。漢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桑欽、酈道元、楊守敬、熊會貞、段熙仲、陳橋驛(1989)。水經注疏。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邢義田(2011)。《太平經》裡的九等人和凡民、奴婢的地位。天下一家:皇帝、官僚與社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邢義田(2011)。格套、榜題、文獻與畫像解釋:以一個失傳的「七女為父報仇」漢畫故事為例。畫為心聲--畫像石、畫像磚與壁畫。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岩(2013)。關於漢代喪葬畫像觀者問題的思考。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岩(2013)。墓主畫像的傳承與轉變--以北齊徐顯秀墓為中心。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巫鴻(2005)。超越「大限」--蒼山石刻與墓葬敘事畫像。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巫鴻(2005)。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漢代喪葬藝術中的「柩車」與「魂車」。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邢義田(2011)。《太平經》對善惡報應的再肯定--承負說。天下一家--皇帝、官僚與社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邢義田(2011)。漢碑、漢畫和石工的關係。畫為心聲--畫像石、畫像磚與壁畫。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邢義田(2011)。信立祥著《中國漢代畫像の研究》讀記。畫為心聲--畫像石、畫像磚與壁畫。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耿朔(2017)。從雙室到單室:魏晉墓葬形制轉變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文物、文獻與文化--歷史考古青年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愛國(2006)。祠堂畫像石圖像與墓室畫像石圖像之間的關係。幽明兩界--紀年漢代畫像石研究。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愛國(2006)。紀年漢代畫像石墓主身份。幽明兩界--紀年漢代畫像石研究。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岩(2013)。墓主畫像研究。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邢義田(2011)。漢代畫像胡漢戰爭圖的構成、類型與意義。畫為心聲--畫像石、畫像磚與壁畫。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