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古代中醫脈診思維形成的可能脈絡
書刊名:嶺東學報
作者:陳惠湄楊仕哲
作者(外文):Chen, Hui-meiYang, Su-tso
出版日期:2020
卷期:47
頁次:頁115-144
主題關鍵詞:脈診脈象地理九州三部九候水利Pulse diagnosisPulse phenomenonGeographyNine statesThree locations and nine indicatorsHydraulic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2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王敏、楊春萍、盛岩松(2006)。《黃帝內經》脈診法探析。中醫藥學報,3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麗勤(1994)。中醫診寸口脈的歷史和體會。北京醫科大學學報,26,5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田永衍、王慶其(2011)。《內經》"和"思想研究概況。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仕驥(1998)。學習《素問》脈象的淺見。天津中醫學院學報,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岳廣欣、黃啟福、陳家旭、賈春華(2007)。七情發生與五臓功能調節。中華中醫藥雜誌,22,585-5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涂瑤生、汪河(1996)。從《內經》血液循環思想的提出看中醫理論建立的一般模式。中醫藥學報,1996(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曹東義、郭雙庚、王振瑞、王文智、閻生、卓啟忠(1997)。扁鵲脈學成就研究。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19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海、張福珍(2014)。簡論黃帝內經中的哲學特點。中醫中藥,20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賈建義、張揚卿、傅華洲(2014)。寸口脈左右臟腑分屬關係的探討。中華中醫藥學刊,32,876-8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勇萍、毛和榮、章程鵬(2015)。《內經》的語言特徵及其對翻譯的規約。浙江工業商職技術學院學報,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文強、滕晶(2014)。《黃帝內經》脈學理論探析。光明中醫,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子杰、張銀柱、翟雙慶(2015)。內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中醫思維的方法初探。中醫教育,34,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關曉光(1996)。脈診文化發生學研究。大自然探索,19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韓兆琦(2008)。新譯史記。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顧俊(1983)。中國科學文明史。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時、丁原植(2008)。出土古代天文學文獻研究。臺北:臺灣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昭庚、鄢良(1995)。針灸醫學史。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勉(1998)。管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炎元(1992)。春秋繁露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麗桂(2002)。新編淮南子。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昭民(1987)。中華物理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馮友蘭(2014)。中國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河北醫學院校(1999)。靈樞經校釋。臺北:文光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榮曾、劉華祝(2013)。新譯漢書(四):志二。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靄春(2013)。黃帝內經素問校注。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建民(20000000)。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