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病有六不治”之說
書刊名:澳門理工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胡穎翀
作者(外文):Hu, Yingchong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3=67
頁次:頁171-180+207
主題關鍵詞:扁鵲六不治醫病關係技藝Bian QueSix untreatable illnesse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Skil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0
  • 點閱點閱:115
期刊論文
1.余新忠(2011)。「良醫良相」說源流考論--兼論宋至清醫生的社會地位。天津社會科學,2011(4),120-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建民(19970300)。中國古代「禁方」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1),117-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維錚(2005)。歷史觀念史:國病與身病--司馬遷與扁鵲傅奇。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大慶(1998)。“病有六不治”中國最早的醫學倫理準則。中華醫史雜誌,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韓健平(2007)。傳說的神醫:扁鵲。科學文化評論,20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峰(2014)。老官山醫簡中的“敝昔”與扁鵲名號。名作欣賞,20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馮文林(2007)。〈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的治療學思想。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育群(1988)。今本〈黃帝內經〉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19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海默(2009)。試解“天人相分”何以衍生出“聖人”專制--兼補說“六不治”。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仕起(19950300)。古代醫者的角色--兼論其身分與地位。新史學,6(1),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山田慶兒(1988)。扁鵲傳説。東方學報,60,73-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荊州文物保護中心(2014)。成都市天回鎮老官山漢墓。文物,2014(7),59-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建民(2007)。發現古脈:中國古典醫學與數術身體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伯聰(1990)。扁鵲和扁鵲學派研究。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思邈、李景榮(1998)。備急千金要方校釋。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靄春(1995)。黃帝內經素問校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銳(2011)。戰國秦漢時期的學派問題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育群、傅芳、鄭金生(1998)。中國科學技術史(醫學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靄春(1981)。黃帝內經素問校注語譯。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班固(1962)。漢書.藝文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段逸山(1986)。醫古文。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覺(2011)。韓非子校疏析論。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向、范祥雍、范邦瑾(2006)。戰國策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利器(1986)。新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段逸山(1984)。醫古文。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懷印、歲有生、王傳奇(2013)。重構近代中國:中國歷史寫作中的想像與真實。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曹東義(1996)。神醫扁鵲之迷。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仁遠(2002)。扁鵲匯考。北京:軍事酱學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多紀元簡(1849)。扁鵲倉公伝彙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金萍(2010)。漢畫像石與中醫文化。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龍祥(2002)。中國針灸學術史大綱。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司馬遷(1959)。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梁繁榮、王毅(2016)。揭秘敝昔遺書與漆人--老官山漢墓醫學文物文獻初識。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龍祥(2016)。經脈理論還原與重構大綱。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Hsu, Elisabeth、Sima, Qian(2010)。Pulse Diagnosis in Early Chinese Medicine: The Telling Touc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5.陶弘景、郭秀梅、真柳誠(2013)。敦煌卷子本〈本草經集注序錄〉。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唐慎微(1957)。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孟列夫、錢伯城(2000)。俄藏敦煌文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徐天民(1998)。中西方醫學倫理學比較研究。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989)。真本千金方。オリエン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伯峻(1985)。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富士(19990000)。漢代的巫者。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韓嬰、屈守元(1996)。韓詩外傳箋疏。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鶡冠子、黃懷信(2004)。鶡冠子彙校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建民(20000000)。死生之域:周秦漢脈學之源流。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金仕起(20100000)。中國古代的醫學, 醫史與政治:以醫史文本為中心的一個分析。臺北:政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左丘明、楊伯峻(1981)。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徐元誥(2002)。國語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劉安、張雙棣(1997)。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