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1950年代空軍人才流動之研究--教育部分
書刊名:中華軍史學會會刊
作者:林玉萍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6
頁次:頁185-213
主題關鍵詞:空軍人才成功大學清華大學空軍機校空軍通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7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湯熙勇(19911100)。臺灣光復初期的公教人員任用方法:留用臺籍、羅致外省籍及徵用日人 (1945.10-1947. 5)。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4(1),391-4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文欽(2001)。空軍氣象事業與氣象耆宿。中國的空軍,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文欽(2001)。續談空軍氣象事業與氣象班傑出校友。中國的空軍,735,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文星(20050600)。戰後初年在臺日本人留用政策初探。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3,269-2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根福(2006)。抗戰時期人口流遷狀況研究。中國人口科學雜誌,2006(6),72-80+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空軍通信學校特種訓練組(1949)。本校奉命遷臺灣新址在積極建設中。航空通信,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朝輝(2007)。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對高校學生的經濟救濟。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2(4),96-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裴午民(19501100)。本省的高等教育。臺灣教育輔導月刊,1(1),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玉萍(20080800)。行旅半生在航空--談錢昌祚將軍與早期中國空軍及航空工業的發展。航空技術學院學報,7(1),355-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玉萍(20120800)。誰是英雄?--紀念「空軍機械學校」、「空軍通信學校」遷臺復校的那些人、那些事。航空技術學院學報,11(1),265-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玉萍(20130600)。當代軍事史研究在檔案申請上的困境與突破。檔案季刊,12(2),20-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呂木村(20071200)。先師劉衍淮博士與空軍氣象聯隊。氣象預報與分析,193,1-2+a5-a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賡颺(19820600)。協助清華在臺復校瑣憶:為紀念梅(貽琦)校長逝世二十週年作。傳記文學,40(6)-41(1),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曾珏(19860500)。交大在臺復校之經過。傳記文學,48(5)=288,114-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盛慶琜(19750800)。我所知道的李熙謀先生。傳記文學,27(2),5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光麃(19770300)。早期的教育人物(由滿清同治到抗戰時期)。傳記文學,30(3),83-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季文美(1996)。有關中意飛機製造廠和國民黨第二飛機製造廠的一些情況。航空史研究,53,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宏基(1994)。公費留學意大利學習航空工程的25人概況。航空史研究,13,7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適彰。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史拾零:第二飛機製造廠。航太通訊,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嵇國鳳(20131200)。抗戰時期吳宓對時局的思考。國史館館刊,38,1-3+5-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褚晴暉(2010)。王助傳記研究報告。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胡文怡(2003)。逐一個科技興國的夢--新竹清華大學復校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空軍通信電子學校校友會(1999)。空軍通信電子學校校史。高雄縣:空軍通信電子學校校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94)。黃埔建軍七十周年專輯。臺北市:國防部印製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立夫(1973)。戰時教育行政回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聞黎明(2010)。抗戰風雲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師元光(2007)。中國航空事業先驅--王士倬。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北京校友會(1996)。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 1937至 1946年的北大、清華、南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1946)。臺灣一年來之教育。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中(1980)。我國近代教育的發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歐素瑛(2012)。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臺北:臺灣書房。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忠良(2012)。從二等兵到教授:馬忠良回憶錄。臺北:新銳文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55)。十年來的臺灣教育。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玉萍(20110000)。臺灣航空工業史:戰爭羽翼下的1935年-1979年。臺北市:新銳文創。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工業發展中心航空研究所(1989)。50周年所慶特刊。臺中市: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工業發展中心航空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校史編纂委員會(1986)。空軍機械學校校史。校史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53)。空軍通信學校現有教官簡歷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54)。空軍通信學校初特一期畢業同學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體明(1953)。空軍通信學校沿革史(37-39年度)。空軍通信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空軍總司令部(1962)。空軍訓練概要。空軍總司令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國台(20040000)。浴火重生 : 抗戰時期的高等教育。臺北縣板橋市: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國航空工業史編修辦公室(2014)。中國近代航空工業史(1909-1949)。航空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超(2014)。學府與政府:清華大學與國民政府的衝突及合作。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空軍機械學校(1963)。空軍機械學校校史(自25年3月15日起至51年12月30日止)。空軍機械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2011)。成大八十再訪青春。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高淑媛、「成功的基礎:成大的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時期」校史編撰小組。南方歲時記:成大八十年編年記事圖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儒賓、陳華(2006)。梅貽琦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崇善(2010)。暗夜傳奇:李崇善先生特輯。新竹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編輯組(2011)。重建學科偉業,再創航空輝煌--清華大學航空宇航學科發展歷程。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58)。空軍通信電子學校第六期候補軍官班畢業同學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國民革命軍青年軍軍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錦弘(20030721)。鳳山出生的前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愛珠(20070922)。清大校長陳文村泛黃筆記本憶恩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歷任校長,http://www2.lib.nctu.edu.tw/museum/cht/。  new window
4.梅貽琦出走內幕,http://data.book.hexun.com.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90)。陳儀致陳立夫關於臺灣收復後教育準備工作之意見函(民國33年5月10日)。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思亮(1953)。國立臺灣大學。中華民國大學誌。中國新聞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潤明(2012)。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及其作用(代序)。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在渝紀實。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慶年(2013)。成功大學物理學系發展史。國立成功大學物理學系五十週年系慶特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