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的臺灣大學(1945-1950)
作者:歐素瑛
作者(外文):Ou Su-Yi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吳文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戰後初期臺灣大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1
論文摘要
二十一世紀是以知識經濟發展為主軸的世紀,大學已成為各國知識創新和人力資源的競技場,大學競爭力即為國家競爭力之重要指標。現代的大學源自歐洲中古世紀,有其深厚傳統和獨特精神,既是社會精英的培育機關,亦是研究學術的中心。臺灣於1928年創設臺北帝國大學,為一所兼具殖民性和近代性的「殖民地大學」、「國策大學」。1945年日本戰敗後,納入中華民國教育體制,並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該校不但是臺灣首創的最高學府,也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高等教育設施;不但學術聲望卓越,且造就出可觀的人才,在國家、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本論文除第一章緒論和第七章結論外,共分成五章。第二章「從臺北帝國大學到臺灣大學」,首先探討戰前臺北帝國大學之沿革及其特色,究明日本殖民地教育體制和施政對臺北帝國大學結構和功能之影響,藉期瞭解戰後臺灣大學的歷史淵源和基礎。其次,深入剖析戰後臺灣大學的接收和改制,在「中國化」政策下,學校組織和制度完全改易中國體制,逐漸由日式的研究型大學轉變為美式的教學研究型大學,不論形式上或精神上均產生實質的改變。再者,各學院師資係由日籍、臺籍及中國籍三者所組成,且呈現由日籍逐漸轉變為中國籍的趨勢,臺籍學者在整體師資結構中,除醫學院之外,其餘各學院均屬少數,僅聊備一格。
第三章「臺灣大學的學生」,主要探討戰後臺灣大學的學生來源和結構、校園生活、與社會之互動、學風整頓,以及畢業生之動向等,藉以明瞭學生實況。其中,戰後學生來源多端,隨著政府開放教育機會及中國大陸情勢逆轉,有越來越多學生希望進入臺灣大學就讀,升學競爭十分激烈,僧多粥少的情況始終未能改變。學生活動方面,受到日治遺風、二二八事件、中國大陸學潮、四六事件等之影響而顯得不平靜,政府則藉由學風整頓工作,配合動員戡亂、戒嚴體制的實施,致使校園活動趨於停頓。至於畢業生之動向,戰後因大學畢業生仍少,尚未出現嚴重的就業問題,且在畢業十餘年後,許多畢業生已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
第四章至第六章為臺灣大學的學術系譜,分別針對人文學科研究、醫學研究及農學研究三者,由師資、設備、研究取向、課題及成果等面向,究明戰前、戰後臺灣大學學術研究系譜之連續和斷裂。其中,第四章「人文學科研究」,係以歷史研究和考古人類學研究為例進行探討,首先指出戰前史學科以南洋史和民族學研究為主,戰後轉而區分為中國史、臺灣史及西洋史三領域,在中國大陸來臺史學家的主導下,中國史研究呈一枝獨秀的發展。其次,考古人類學研究,日治時期已累積頗多研究成果,接收之初,幾乎仰賴留用日籍教授勉強維持現狀。1949年以後,隨著考古人類學系的創設及中研院史語所學者的加入,納入民國初年以來考古學、民族學研究成果和傳統,進而激盪出不同的火花和研究課題。
第五章「醫學研究」,係以流行病學研究和藥理學研究為例,究明戰後臺灣大學醫學院相關研究的研究特色和成果。戰前醫學部為配合日本的南進政策,積極投入熱帶醫學研究。戰後流行病學研究仍以延續戰前之研究為主,尤以瘧疾研究成果最豐,經過多年努力,終於1965年11月獲WHO之證明書,正式將臺灣列入瘧疾根除地區名單,為臺灣公共衛生史上最自豪的成就之一。藥理學研究方面,係以鴉片、蛇毒及中藥等深具本土特色之研究為主題,其研究成果甚至成為相關研究之先驅,惟鴉片研究於戰後劃下句點,中藥研究則成效不彰,僅蛇毒研究在李鎮源、歐陽兆和及張傳炯等人的研究下,將臺灣本土科學傳統發揚光大,成為享譽國際之基礎科學學門。
第六章「農學研究」,係以臺北帝國大學時期較具特色之熱帶農學研究,特別是南方關係的作物學和園藝學研究為例,進行深入剖析。其中,作物學研究因戰後嚴重糧荒而成為研究重點,在留用日籍教授磯永吉的領導下,研究傳統和人員頗具延續性。而以蔬菜、水果等為研究對象的園藝學研究,因非糧食作物而相形失色,但在中國大陸來臺學者的努力下,亦有相當不錯的研究成績,並提供政府作為改善農業政策之參考,兩項研究均為臺灣農業發展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參 考 書 目
一、檔案資料
《行政院檔案》,國史館藏,檔號:062/1501。
《朱家驊先生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檔號:150。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高一中字第132
號、教字第16號。
《傅斯年檔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檔號:Ⅱ:120、590、
Ⅲ:306、356、358、360、361、421、499、918、1337、Ⅳ:
271、622-1、2。
《國立臺中技術學院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總字第21號第1宗。
《國立臺灣大學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36/9999/18/1/002、
36/9999/12/1/001、36/9999/18/1/00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36/總務/1/14/007。
《國立嘉義高級中學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36/校字/7/1/001。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訓導類第8號。
《臺灣大學校史檔案》,臺灣大學藏,檔號:232、236、239、242、
244、248、254、256、258、261、316、322、326、327、332、
336、338、342、343、345、346、347、348、349、350、351、
352、395、396。
《臺灣省立新竹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檔號:
11密令類(1946年8月至1947年7月)、10密令類(1947年3月至
1948年2月)、15密件(1948年2月至1949年1月)。
《臺灣省立臺中第一中學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訓管字第5號。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藏,檔號:449/095、123、
450/178、320。
《臺灣省臺中市政府檔案》,國史館藏,檔號:419/066-1、5、6、073。
《臺灣省臺中縣政府檔案》,國史館藏,檔號:413/513。
《臺灣省諮議會檔案》,國史館藏,微捲號:13/247、14/1840、1867、
1966、16/2001、2045、2106、17/1700、20/993、1081、22/16、
25、345、400。
《臺灣省警察單位檔案》,國史館藏,檔號:474/1262-2、14、15、
1263-26、1270-2。
二、報紙及雜誌
《人民導報》,1946年。
《中央日報》,1949-1950年。
《中華日報》,1949年。
《公論報》,1947-1950年。
《民俗臺灣》,1941年7月-1945年1月。
《民報》,1946年7-12月。
《民族報》,1950年。
《民族晚報》,1950年。
《南方土俗》,第4卷第2、3、4號,臺北:南方土俗學會,東方文化書
局,1972年復刊。
《掃蕩報》,1949-1950年。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研究報告》,第1卷第4號—第2卷,1951年5月-
1952年12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國聲報》,1946年12月。
《臺大校友》雙月刊,第1期—第32期,1999-2004年,臺北:國立臺灣大
學校友聯絡室。
《臺大校友季刊》,第1期—第8期,1997-1998年,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校友聯絡室。
《臺大校刊》,1947-1950年,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史學科研究年報》,第1輯—第7輯,1934年5月-
1942年8月,臺北: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史學科。
《臺北帝國大學研究通訊》,創刊號—第2期,1996-1997年,臺北:國立
臺灣大學臺灣研究社。
《臺灣文化》,第3卷第1期—第6卷第3、4期合刊,1948年1月1日-1950年
12月1日,臺北:臺灣文化協進會。
《臺灣民報》,第159號、第252號,1928年3月11日、1929年3月17日,臺
北:臺灣民報社。
《臺灣協會報》,第520號—第574號,2000年7月15日-2002年7月15日,
日本東京:臺灣協會。
《臺灣新生報》,1945-1950年。
《臺灣農林》,第3卷第1期—第7期, 1950年1月25日-7月25日,臺北: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
《臺灣醫學會雜誌》,第45卷第1號—第51卷第1號,1946年1月28日-1952
年1月28日,臺北:臺灣醫學會。
《熱帶農學會誌》,第1卷第1號—第13卷第1號,1929年7月-1941年3月,
臺北:熱帶農學會。
《熱帶園藝》,第1卷第12號—第11卷第1-4號,1931年12月-1943年12
月,臺北:臺北園藝協會。
《熱帶醫學研究》,第1卷第1-2號—第6卷第3號,1934-1943年11月,臺
北:臺北帝國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
三、政府出版品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編
者, 1992年5月。
立院第十三會期教育委員會編,《教育報告與質詢》,臺北:編者,1954
年8月。
行政院衛生署編,《臺灣撲瘧紀實》,臺北:編者,1993年6月。
行政院衛生署編,《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臺北:編者,1995年
10 月。
行政院衛生署檢疫總所編,《臺灣地區檢疫五十年》,臺北:編者,1996
年5月。
吳明德、蔡平里主編,《田中長三郎教授著作目錄》,臺北:國立臺灣大
學圖書館,1998年。
李鎮源編,《杜聰明教授在職二十五周年祝賀紀念集》,臺北:國立臺灣
大學醫學部藥理學研究室,1947年11月。
何鳳嬌編,《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上、下冊,臺北縣新店市:國史
館,1990年。
林清芬編,《臺灣戰後初期留學教育史料彙編─留學日本事務》,臺北
縣新店市:國史館,2001年。
胡家瑜、崔伊蘭主編,《臺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臺北:臺大出版new window
中心,1998年。
胡健國主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輯,臺北縣新
店市:國史館,1988年。
胡健國主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2輯,臺北縣新
店市:國史館,1989年。
胡健國主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3輯,臺北縣新
店市:國史館,1990年。
胡健國主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5輯,臺北縣新
店市:國史館,1991年。
胡健國主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8輯,臺北縣新
店市:國史館,1993年。
胡健國主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15輯,臺北縣新
店市:國史館,1996年。
胡健國主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史料彙編》,第16輯,臺北縣新店
市:國史館,1998年。
胡健國主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史料彙編》,第19輯,臺北縣新店
市:國史館,1999年。
胡健國主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23輯,臺北縣新
店市:國史館,2000年。
胡健國主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史料彙編》,第25輯,臺北縣新店
市:國史館,2001年。
侯坤宏、許進發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臺北縣新店市:國史
館,2002年3月。
教育部編,《教育法令》,臺北:正中書局,1962年1月臺四版。
教育部秘書室編,《四年來教育施政概況》,臺北:編者,1954年4月。
教育部參事室編,《教育法令》,中國上海:中華書局,1947年7月再
版。
國立教育資料館編,《我國大學教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臺北:編
者,1994年2月。
國立臺灣大學編,《接收臺北帝國大學報告書》,臺北:編者,1945年12
月。
國立臺灣大學編,《國立臺灣大學教職員錄》,臺北:編者,1947年。
國立臺灣大學編,《國立臺灣大學概況》,臺北:編者,1947年4月。
國立臺灣大學編,《國立臺灣大學職員錄》,臺北:編者,1951年1月。
國立臺灣大學編,《國立臺灣大學收購故移川子之藏教授私人藏書目
錄》,臺北:編者,1951年。
國立臺灣大學編,《國立臺灣大學概況─四十四學年度》,臺北:編者,
1955年10月。
國立臺灣大學編,《國立臺灣大學概況─四十五學年度》,臺北:編者,
1956年10月。
國立臺灣大學編,《臺大二十年》,臺北:編者,1965年。
國立臺灣大學編,《臺大五十年》,臺北:編者,1995年。
國立臺灣大學編,《臺大四十年》,臺北:編者,1985年。
《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三十九年度畢業同學紀念刊》,臺北:不詳,1952
年。
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編,《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院史》,臺北:編者,
2002年1月。
國立臺灣大學三十週年校慶專刊籌備委員會,《國立臺灣大學三十週年校
慶專刊》,臺北:編者,1976年3月。
國立臺灣大學五十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出版組編,《臺大五十年》,臺
北:國立臺灣大學,1995年。
國立臺灣大學校友會編,《國立臺灣大學校友通訊錄》,臺北:編者,
1964年4月。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編,《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名冊》,臺北:編者,1953
年。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編,《國立臺灣大學歷年畢業生名冊》,臺北:編
者,1965年。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編,《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品目錄(民國三十五年至七
十四年)》,臺北,編者,1985年11月15日。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編,《國立臺灣大學教職員著作目錄》,臺北,編
者,1965年11月15日。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特展專刊編輯小組編,《伊能嘉
矩與臺灣研究特展專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1998年11
月。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編,《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研究概況及成
果》,臺北:編者,2001年4月。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編,《臺大醫學院榮退教授回顧錄》,臺北:編者,
1991年7月。
國立臺灣大學藥理學科編,《臺大醫學院藥理學科史》,臺北:編者,
2000年7月。
國史館編,《中華民國史教育志》,臺北縣新店市:編者,1990年6月。
國史館編,《中華民國史學術志》,臺北縣新店市:編者,1996年。
臺大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臺大「四六」事件考察─四六事件資料蒐
集小組總結報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1997年7月。
臺大同學會編,《臺大畢業同學名簿》,臺北:編者,1950年10月。
臺大醫院百年懷舊編輯委員會編,《臺大醫院百年懷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1995年6月。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編,《臺北市志稿》卷7,教育志,臺北:編者,1958
年。
臺北帝國大學編,《臺北帝國大學紀念講演集》,臺北:編者,1933-
1945年。
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編,《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開學式記念展覽會目
錄》,臺北:編者,1934年。
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史學科編,《臺北帝國大學開學式紀念展覽目
錄》,臺北:編者,1936年5月。
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臺灣史料調查室編,《臺灣史蹟寫真目錄》,臺
北:編者,1936年10月。
臺北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編,《臺北帝國大學繼續刊行物目錄》,臺北:
編者,1937年。
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編,《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紀要》,臺北:編
者,1933年7月。
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園藝學教室編,《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園藝學教
室發表論文目錄》,臺北:編者,1936年。
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藥理學教室編,《臺灣產蛇毒ニ關スル實驗的研究業
績目錄》,臺北:編者,1938年11月。
臺灣省日僑管理委員會秘書室編,《臺灣省日僑管理法令輯要》,臺北:
編者,1946年3月。
臺灣省日僑管理委員會秘書室編,《臺灣省日僑遣送紀實》,臺北:編
者,1947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山地文化特輯:瑞岩民族學初步調查報告》,臺
北:編者,1950年2月。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志稿》卷10,光復志,臺北:編者,
1952年6月。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誌稿》卷3,政事志衛生篇,臺北:
編者,1953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重修臺灣省通志》卷7,政治志衛生篇第1冊,南
投:編者,1995年9月。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抗戰與臺灣光復史料輯要》,南投:編者,1995
年10月。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志》,南投:編者,1998年12
月。
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編,《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臺中:編者,1985
年4月。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處,
1946-1947年。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編,《臺灣民政》,第1輯,臺北:編者,1946
年4月。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三月來工作概
要》,臺北:編者,1946年。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編,《臺灣省教育概況》,臺北:編者,1946
年5月。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編,《臺灣一年來之教育》,臺北:臺灣省行
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年11月。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北:
編者,1994年11月。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編,《臺灣農林》,第1輯,臺北:編者,
1946年11月。
《臺灣省政府公報》,臺北:臺灣省政府秘書處,1947-1950年。
臺灣省政府編,《臺灣省政府施政報告》,臺北:編者,1948年7月。
臺灣省政府編,《臺灣省政府施政報告》,臺北:編者,1948年12月。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臺灣省第一屆全省教育會議實錄》,臺中:編
者,1948年。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計劃教育之實施》,臺北:編者,1949年。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教育法令輯要》,臺北:編者,1951年2月。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十年來的臺灣教育》,臺北:編者,1955年10
月。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主計室編,《臺灣省教育統計》,臺北:編者,1950年
6月。
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特輯》,臺
北:編者,1946年5月。
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特輯》,臺
北:編者,1946年12月。
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決議案辦理情
形報告書》,臺北:編者,1947年。
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三次大會特輯》,臺
北:編者,1947年6月。
臺灣省農業試驗所編,《稻熱病》,南投:編者,1990年11月。
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臺灣之糖》,臺北:編者,1949年2月。
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臺灣之米》,臺北:編者,1949年9月。
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臺灣之香蕉》,臺北:編者,1949年9月。
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臺灣之纖維資源》,臺北:編者,1950年1
月。
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臺灣之經濟地理》,臺北:編者,1950年1
月。
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臺灣之肥料問題》,臺北:編者,1950年11
月。
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臺灣之澱粉資源》,臺北:編者,1951年5
月。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之水果》,臺北:編者,1955年2月。
臺灣總督府外事部,《臺北帝國大學第壹回海南島學術調查報告》,臺
北:編者,1942年6月。
臺灣總督府外事部,《臺北帝國大學第貳回海南島學術調查報告》,臺
北:編者,1944年3月。
薛月順編,《臺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
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98年6月初版。
薛月順等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從戒嚴到解嚴》,臺北縣
新店市:國史館,2000年12月。
四、專書
久保島天麗編,《臺灣大學設立論》,臺北:臺灣大學期成同盟會,1920
年9月5日。
小田俊郎,《熱帶醫學提要》,日本東京:日本醫書,1944年。
小田俊郎著,洪有錫譯,《臺灣醫學五十年》,臺北:前衛出版社,1995
年。
上坂冬子著,駱文森、楊明珠譯,《虎口的總統:李登輝與曾文惠》,臺
北:先覺,2001年。
于景讓,《臺灣稻米文獻抄》,臺北:臺灣銀行,1950年12月。
丸山芳登編,《日本領時代に遺した臺灣の醫事衛生業績》,日本橫濱:
編者,1957年9月。
日本大藏省管理局編,《日本の海外活動に關する歷史的調查》,日本東
京:編者,1947年。
日本京都女子大學史窗編輯部編,《想い出の道》,日本京都:小葉田
淳,1999年。
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臺北:編
者,1978年。
中園英助著,楊南郡譯,《鳥居龍藏傳》,臺中:晨星出版社,1998年4
月。
方豪,《方豪六十自定稿》,臺北:撰者,1969年。
方豪,《方豪六十至六十四自選待定稿》,臺北:學生書局,1974年。
方豪,《臺灣早期史綱》,臺北:學生書局,1994年。
方豪,《方豪教授臺灣史論文選集》,臺北:聯經,1999年12月。
王聿均、孫斌全編,《朱家驊先生言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
究所,1977年5月。
王成聖,《八十回憶錄》,臺北:中外圖書出版社,1982年7月。
王汎森、杜正勝編,《傅斯年文物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
言研究所,1995年12月。
王泰升,《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臺大法學教育的
回顧》,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2002年6月。
北岡正子、秦賢次、黃英哲編,《許壽裳日記》,日本東京:東京大學東
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センタ—刊行委員會,1993年。
石璋如,《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年表》,臺北:國立中央
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2年9月。
石璋如、劉益昌,《大馬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7new window
年12月。
伍振鷟,《中國大學教育發展史》,臺北:三民書局,1982年10月。
伊能嘉矩,《伊能嘉矩の臺灣踏查日記》,臺北縣板橋市:臺灣風物雜誌
社,1992年7月初版。
朱昭陽口述,吳君瑩紀錄,林忠勝撰述,《朱昭陽回憶錄:風雨延平出清
流》,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
何清欽,《光復初期之臺灣教育》,高雄:復文,1980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92new window
年7月臺初版二刷。
吳密察,《臺灣近代史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0年5月。new window
吳濁流,《臺灣連翹》,臺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2月臺灣版第二刷。
宋文薰等編,《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臺
北:正中書局,1991年6月。
吉野秀公,《臺灣教育史》,臺北:著者,1927年。
杜聰明,《中西醫學史略》,高雄:精華印書館,1959年10月。
杜聰明,《回憶錄》,臺北: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會,1982年8月再版。
杜聰明,《杜聰明言論集》,第1輯,臺北:杜聰明博士還曆紀念獎學基
金管理委員會,1955年8月。
杜聰明,《杜聰明言論集》,第2輯,臺北: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委員
會,1964年6月。
杜聰明,《杜聰明言論集》,第3輯,臺北: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管理委
員會,1972年10月。
杜聰明,《杜聰明言論集》,第4輯,臺北: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管理委
員會,1977年8月。
杜聰明,《杜聰明言論集》,第5輯,臺北:杜聰明博士獎學金委員會,
1982年8月。
李濟,《李濟先生考古學論文集》,臺北:聯經,1977年。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Ⅰ,臺北縣汐止鎮:
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1990年。
李亦園,《田野圖像─我的人類學生涯》,臺北:立緒文化,1999年。new window
李東華,《方豪先生年譜》,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1年。
李登輝原著口述,國史館李登輝口述歷史小組編輯,《見證臺灣:蔣經國
總統與我》,臺北:允晨文化,2004年。
李錦容,《臺灣女英雄陳翠玉》,臺北:前衛出版社,2003年。
李園會,《臺灣光復初期與政府遷臺初期教育政策之研究》,高雄:復
文,1984年3月。
李瓊月,《臺灣醫界大師─李鎮源》,臺北:玉山社,1995年12月。
李騰嶽,《李騰嶽鷺村翁文存》,臺北:李陳乖,1981年。
汪知亭,《臺灣教育史》,臺北:臺灣書店,1962年。
汪知亭,《臺灣教育史料新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河原功監修、編集,《臺灣引揚.留用記錄》,日本東京:ゆまに書房,
1971年9月。
沈剛伯,《沈剛伯先生文集》,臺北:中央日報出版部,1982年。
卓遵宏、林秋敏訪問,林秋敏紀錄整理,《林衡道先生訪談錄》,臺北縣
新店市:國史館,1996年。
卓遵宏、歐素瑛訪問,歐素瑛紀錄整理,《洪樵榕先生訪談錄》,臺北縣
新店市:國史館,2001年6月。
卓遵宏、歐素瑛訪問,歐素瑛紀錄整理,《陳寶川先生訪談錄》,臺北縣
新店市:國史館,1999年。
林忠,《臺灣光復前後史料概述》,臺北:皇極出版社,1983年。
林天祐,《象牙之塔春秋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林吉崇,《臺大醫學院百年院史》,臺北:臺大醫學院,1997年。
林茂生著,林詠梅譯,《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
之歷史分析與探討》,臺北:新自然主義,2000年。
林春蘭編,《楊雲萍的文化活動及其精神歷程》,臺南:臺南市立圖書
館,2002年。
松本みと志:《松本巍》,臺北:精華印書館,1975年。
松本巍撰,蒯通林譯,《臺北帝國大學沿革史》,臺北:譯者,1960年。
邱茂男,《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暨省議會時期史料彙編計畫─郭國
基先生史料彙編》,臺中:臺灣省諮議會,2001年12月。
佳山良正,《臺北帝大生戰中の日日》,日本東京:築地書館株式會社,
1995年5月。
金關丈夫、國分直一,《臺灣考古誌》,日本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
1979年10月。
金關丈夫、國分直一,《臺灣考古誌》,臺北:武陵出版公司,1990年9
月。
岩生成一,《續南洋日本町の研究》,日本東京:岩波書店,1987年11
月。
姚從吾先生哀思錄治喪委員會編,《姚從吾先生哀思錄》,臺北:編者,
1971年。
派翠西亞.鶴見(E. Patric1a Tsurumi)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臺
灣教育史》,宜蘭縣宜蘭市: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年。
胡昌熾,《園藝》,臺北:正中書局,1950年7月。
胡昌熾,《蔬菜學》,臺北:臺灣書店,1950年12月。
胡昌熾,《園藝學研究論文集》,臺北:撰者,1954年。
胡昌熾,《果樹學泛論》,臺北:中華書局,1956年5月。
胡昌熾,《園藝植物分類學》,臺北:中華書局,1964年7月。
徐正光、黃應貴主編,《人類學在臺灣的發展─回顧與展望篇》,臺北:new window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9年。
徐慶鐘先生周甲紀念籌備會編,《徐慶鐘先生周甲紀念論文集》,臺北:
編者,1967年7月。
翁佳音,《臺灣平埔族研究書目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
所,1988年6月。
宮本延人著,魏桂邦譯,《臺灣的原住民族》,臺中:晨星出版社,1992
年。
宮本延人口述,宋文薰、連照美翻譯、編輯,《我的臺灣紀行》,臺北:
南天,1998年。
馬淵東一,《馬淵東一著作集》,第3卷,日本東京:株式會社社會思想
社,1974年9月。
桑田六郎,《南海東西交通史論考》,日本東京:汲古書院,1993年。
國立臺灣大學傅故校長斯年先生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國立臺灣大
學傅故校長斯年先生紀念論文集》,臺北:編者,1952年。
國分直一,《臺灣考古民族誌》,日本東京:株式會社開明堂,1981年2
月。
財團法人宋瑞樓教授學術基金會編,《宋瑞樓教授榮退紀念文集》,臺
北:編者,1988年7月。
財團法人南方農業協會編,《臺灣農業關係文獻目錄》,日本東京:編
者,1969年3月。
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紹興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許壽裳紀
念集》,中國浙江紹興: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康有德等合著,《園藝概論》,臺北:啟英文化,1997年。
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臺北:聯經,1998年。
張炎憲、李筱峰編,《二二八事件回憶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89
年。
張朋園、陳三井等訪問、陳三井、陳存恭紀錄,《郭廷以先生訪問紀
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
張昭仁編,《噤聲五十年:臺灣人民口述歷史》,臺北:海洋國家文化出
版,1996年。
張瑞成編,《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
會黨史委員會,1990年。
曹永和總編輯,《臺北帝大的生活》,臺北:國立臺灣大學,1999年。
曹永洋,《都市叢林醫生─郭維租的生涯心路》,臺北:前衛出版社,
1996年。
莊永明,《臺灣醫療史─以臺大醫院為主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8年。
荻野馨編著,《伊能嘉矩.年譜.資料.書誌》,日本岩手縣:遠野物語
研究所,1998年11月。
許雪姬、劉素芬、莊樹華訪問,丘慧君紀錄,《王世慶先生訪問紀錄》,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2月。
連照美主編,《人類學玻璃版影像選輯》,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
心,1998年。
陳三井、許雪姬訪問,楊明哲紀錄,《林衡道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
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陳三井編,《走過憂患歲月─近史所的故事》,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1995年。
陳永興,《臺灣醫療發展史》,臺北:月旦出版社,1997年10月。
陳存恭、陳仲玉、任育德訪問,任育德紀錄,《石璋如先生訪問紀錄》,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4月。
陳奇祿,《臺灣土著文化研究》,臺北:聯經,1992年。new window
陳奇祿,《陳奇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聯經,1992年。
陳奇祿等編,《從帝大到臺大》,臺北:國立臺灣大學,2002年11月初
版。
陳奇祿口述,陳怡真撰,《澄懷觀道:陳奇祿先生訪談錄》,臺北:允晨
文化,2004年。
陳君愷,《日治時期臺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歷史研究所專刊22,1992年。
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1989年訂正版。new window
陳明哲編,《榮耀與分享:臺大創校六十週年特刊》,臺北:臺大創校六
十大慶籌備會,1988年11月15日。
陳鳴鍾、陳興唐編,《臺灣光復與光復後五年省情》,中國南京:南京出
版社,1989年。
鳥居龍藏著,楊南郡譯註,《探險臺灣─鳥居龍藏的臺灣人類學之旅》,
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年。
麥克尼爾著,楊玉齡譯,《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臺
北:天下遠見,1998年。
傅斯年,《傅孟真先生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1952年12月初版。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臺北:聯經,1980年。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臺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臺灣版第八刷。
湯文通,《作物育種學》,臺北:臺灣省教育廳編審委員會,1955年。
黃自進訪問,簡佳慧紀錄,《林金莖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6月。
黃宗甄,《羅宗洛文集》,中國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年4月。
黃英哲,《臺灣文化再構築1945-1947の光と影》,日本東京:創土社,
1999年。
黃富三、陳俐甫編,《近現代臺灣口述歷史》,臺北縣板橋市:林本源中
華文化教育基金會,1998年7月。
黃稱奇,《撐旗的時代》,臺北:悅聖出版社,2001年。
黃應貴主編,《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1986年10
月。
黃應貴,《人類學的評論》,臺北:允晨文化,2002年11月。new window
森丑之助著,楊南郡譯註,《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臺灣探險》,臺北:
遠流出版公司,2000年1月。
森於菟,《父親森鷗外》,日本東京:筑摩書房,1988年2月20日初版第
十二刷。
楊玉齡、羅時成,《臺灣蛇毒傳奇─臺灣科學史上輝煌的一頁》,臺北:
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2月。
楊東平編,《大學精神》,臺北:立緒文化,2001年。
楊思標,《楓城四十年》,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臺大景福基金會,
1985年12月。
楊致福,《臺灣果樹誌》,嘉義: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
1951年10月。
楊雲萍,《臺灣的文化與文獻》,臺北縣板橋市:臺灣風物雜誌社,1990
年1月。
葉曙,《閒話臺大四十年》,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9年。
葉芸芸編,《證言二.二八》,臺北:人間出版社,1990年2月。
葉炳輝、許成章,《南天的十字星─杜聰明博士傳》,高雄:精華印書
館,1960年。
見俊二,《秘錄.終戰直後の臺灣─私の終戰日記》,日本高知市:高
知新聞社,1980年3月。
廖雪芳,《醫者之路:臺灣肝炎鼻祖宋瑞樓傳》,臺北:天下雜誌,2002
年。
熊秉真、江東亮訪問,鄭麗榕紀錄,《魏火曜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
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6月。
趙先生論文選集編輯委員會編,《趙連芳先生論文選集》,臺北:編者,
1954年4月1日。
趙連芳、湯文通,《作物學》,臺北:臺灣書局,1950年。
趙連芳,《趙連芳博士回憶錄─一個奮鬥的人生》,臺北:趙張肖松,
1970年。
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編,《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日
本東京:株式會社凱風社,1988年12月復刻。
臺北帝國大學予科五十周年紀念誌編集委員會編,《芝蘭─臺北帝國大學
予科創立五十周年紀念誌》,日本千葉:編者,1994年6月。
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創立六十周年記念誌編集委員會編,《臺北帝國大
學理農學部創立六十年記念》,日本:編者,1988年。
臺灣教育會編,《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編者,1939年12月20日。
臺灣通信社編,《昭和十八年臺灣年鑑》,臺北:編者,1943年9月。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名辭典》,日本東京:編者,1989年5月重
刊。
臺灣農家要覽策劃委員編輯委員會編,《臺灣農家要覽》,臺北:豐年
社,1995年。
劉茂源編,《國分直一博士米壽記念論文集:ヒト.モノ.コトバの人類
學》,日本東京:慶友社,1996年6月。
劉紹唐編,《民國人物小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7-1996年。
歐明憲,《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暨省議會時期史料彙編計畫─李萬
居先生史料彙編》,臺中:臺灣省諮議會,2001年12月。
歐素瑛、李文玉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臺北縣新店市:國史
館,2002年6月。
蔣永敬等,《楊亮功先生年譜》,臺北:聯經,1988年。
蔣丙然,《臺灣氣候誌》,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4年8月。
蔣建白,《臺灣省職業學校畢業生狀況調查研究報告》,臺北:臺灣省立
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54年。
鄧孔昭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2月。
鄭梓,《戰後臺灣議會運動史之研究》,臺北:作者,1993年5月。
鄭梓,《戰後臺灣的接收與重建》,臺北:新化圖書,1994年。
鄭通和,《六十自述》,臺北:三民書局,1972年5月再版。
鄭翼宗,《歷劫歸來話半生─一個臺灣人醫學教授的自傳》,臺北:前衛
出版社,1992年5月。
遲景德、陳進金訪問,陳進金紀錄整理,《劉先雲先生訪談錄》,臺北縣
新店市:國史館,1995年。
遲景德、歐素瑛訪問,歐素瑛紀錄整理,《薛人仰先生訪談錄》,臺北縣
新店市:國史館,1996年9月。
諶克終,《園藝學總論》,臺北:國立編譯館,1964年10月臺二版。
諶克終,《蔬菜園藝學》,臺北:正中書局,1964年。
賴澤涵、黃俊傑主編,《光復後臺灣地區發展經驗》,臺北:中央研究院new window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1年。
賴澤涵主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
學研究所,1993年11月。
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
蕭越編,《今日之臺灣》,臺北:自由出版社,1949年12月。
謝獻臣,《謝獻臣言論選集》,高雄:編者,1990年6月。
謝獻臣,《臺灣醫學教育之發展與現況》,臺北:出版者不詳,1994年7
月。
韓復智主編,《傅斯年董作賓先生百歲紀念專刊》,臺北:中國上古秦漢
學會,1995年。
戴運軌,《八十回憶錄》,臺北:開明書局,1979年。
戴運軌學術基金會編,《戴運軌先生紀念集》,臺北:編者,1984。
藍博洲,《麥浪歌詠隊─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臺
中:晨星出版公司,2000年4月30日。
顏裕庭,《臺灣醫學教育的軌跡與走向》,臺北:藝軒,1998年。
羅宗洛,《羅宗洛回憶錄》,中國上海: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
所,2003年。
醫望雜誌編,《福爾摩沙的聽診器》,臺北:新新聞文化,2001年。
P.G.アルトバック、V.セルバラトナム編,《アジアの大學─從屬から自
立ヘ—》,日本東京:玉川大學出版部,1993年10月。
五、期刊論文
久保田,〈臺灣大學設立論〉,《臺灣日日新報》,1919年11月24、26、
30日,第6985、6987、6991號。
小林文男,〈日本植民地下臺灣の高等教育─臺北帝國大學の構成と性
格〉,收入《戰前日本の植民地教育政策に關する總合的研究》,
日本福岡:福岡縣立大學,1994年。
白永瑞、趙慶喜譯,〈想像のなかの差異、構造のなかの同一〉,《現代
思想》,第30卷第2號,2002年2月。
池田敏雄,〈敗戰日記Ⅰ、Ⅱ〉,《臺灣近現代史研究》,第4號,1982
年。
吳文星、陳舜芬及伍振鷟,〈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收入《亞洲大學的
發展─從依賴到自主》,臺北:師大書苑,1990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的高等教育〉,《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new window
25期,1993年9月。
吳文星,〈本乎差別待遇原則設計的教育制度─始終未能與日人平等共
學〉,《日本文摘》,第100期,1994年5月1日。
吳文星,〈東京帝國大學與臺灣「學術探險」之展開〉,收入黃富三、古
偉瀛、蔡采秀主編,《臺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展望》,臺北: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
吳文星,〈日治初期日人對臺灣史研究之展開〉,收入《中華民國史專題new window
論文集第四屆討論會》,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98年。
吳文星,〈東京帝國大學の臺灣に於ける學術調查と臺灣總督府の殖民政
策について〉,《東京大學史紀要》,第17號,1999年。
吳文星,〈二二八事件期間留臺日人之見聞〉,《臺灣文獻》,第50卷第new window
4期,1999年12月。
吳文星,〈札幌農學校與臺灣近代農學的展開─以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
為中心〉,《臺灣社會經驗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慶祝王世慶先生七
五華誕》,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3年5月。
李文良,〈臺灣大學創校歷程〉,《文訊雜誌》,第208期,2003年2月。
李先聞,〈記松本巍〉,《中外雜誌》,第16卷第1期,1974年7月。
李東華,〈勳績盡瘁,死而後已─傅孟真先生在臺大〉,《臺大歷史學new window
報》,第20期,1996年11月。
李東華,〈臺大的開放校風與人文精神〉,《文訊雜誌》,第208期,
2003年2月。
李東華,〈光復初期的臺大文學院(1945-1950)─羅宗洛接收時期〉,
收入周樑楷編,《結網二編》,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3年7
月。
那廉君,〈傅斯年先生來臺大前後〉,《中外雜誌》,第15卷第1期,
1974年1月。
那廉君,〈臺大與我〉,《中外雜誌》,第15卷第3期,1974年3月。
那廉君,〈傅斯年的故事〉,《中外雜誌》,第21卷第6期,1977年6月。
林佳潔,〈西醫與漢藥─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1893-1986)〉,臺
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所澤潤,〈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の成立と組織の繼承─臺北帝國大學醫學
部からの連續性を探る〉,《東洋文化研究》,第2號,2000年。
洪瑞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教育的接收與推展〉,臺北: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范燕秋,〈日據前期臺灣之公共衛生─以防疫為中心之研究〉,臺北: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范燕秋,〈鼠疫與臺灣之公共衛生(1896-1917)〉,《臺灣分館館
刊》,第1卷第3期,1995年3月。
范燕秋,〈醫學與殖民擴張─以日治時期臺灣瘧疾研究為例〉,《新史new window
學》,第7卷3期,1996年9月。
范燕秋,〈臺灣醫學史─從晚清到戰後初期臺灣的近代醫學〉,《臺灣史
蹟研究會九十一年會友年會實錄》,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02年12月。
泉靖一,〈舊殖民地帝國大學考〉,《中央公論》,第85期第7號,1970
年7月。
翁佳音,〈臺北帝大的平埔族研究〉,《臺北帝國大學史研究研討會論文
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1990年7月。
馬越徹,〈臺北時代の幣原坦─臺北帝國大學の創設と展開〉,《近代日
本のアジア教育認識》,1970年3月。
張幸真,〈臺灣知識社群的轉變─以臺北帝國大學物理講座到臺灣大學物
理系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7
月。
張美惠,〈金關丈夫氏と『民俗臺灣』と臺北帝大〉,《日本歷史》,第
595號,1997年12月。
張淑卿,〈戰後臺灣地區傳染病防治之研究〉,臺北:國立中興大學歷史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張隆志,〈臺北帝大土俗人種學研究室與臺灣原住民史研究〉,《臺北帝
國大學史研究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1990年7
月。
許進發,〈臺北帝國大學的南方研究〉,《臺灣風物》,第49卷第3期,new window
1999年9月。
許進發,〈移川子之藏與臺灣人類學的奠基〉,收入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六
屆討論會秘書處編,《二十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
史專題論文集》,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2年。
陳奇祿,〈光復後初期的臺灣研究〉,收入《慶祝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
館建館七十八週年暨改隸中央二十週年紀念館藏與臺灣史研究論文
發表研討會彙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4年。
陳君愷,〈光復之疫〉,《思與言》,第31卷第1期,1993年3月。
陳俐甫,〈臺灣與日本學術之「南進」─臺灣總督府、臺北高商、臺北帝
大與日本東南亞研究的系譜〉,《臺灣風物》,第47卷第3期,
1997年9月。
陳俐甫,〈臺灣與日本近代東南亞研究〉,《臺北文獻》,直字第123
期,1998年3月。
陳偉智,〈殖民主義、「蕃情」知識與人類學─日治初期臺灣原住民研究
的展開(1895-190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8年。
陳淑芬,〈「戰後之疫」:臺灣的公共衛生問題與建制(1945-
1954)〉,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6月。
曾士榮,〈戰後臺灣之文化重編與族群關係─兼以「臺灣大學」為討論例
案(1945-195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年6月。
湯熙勇,〈臺灣光復初期的公教人員任用方法:留用臺籍、羅致外省籍及
徵用日人〉,《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4卷第1期,1991年11
月。
黃英哲,〈許壽裳與臺灣(1946-48)〉,收入陳琰玉、胡慧玲編,《二
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1991年。
黃英哲,〈臺灣省編譯館研究(1946.8-1947.5):陳儀政府臺灣文化重
編機構研究之一〉,收入張炎憲、陳美蓉、楊雅慧編,《二二八事
件研究論文集》,臺北:吳三連基金會,1998年。
黃得時:〈從臺北帝國大學設立到國立臺灣大學現況〉,《臺灣文獻》,new window
第26卷第4期、第27卷第1期合刊,1976年3月。
富山一郎,〈殖民主義與熱帶科學:「島民」差異的學術分析〉,《臺灣new window
社會研究季刊》,第28期,1997年12月。
楊淑梅,〈光復初期臺灣的社會精英(1945-1949)〉,臺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楊聰榮,〈文化建構與國民認同:戰後臺灣的中國化〉,新竹:國立清華
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7月。
葉憲峻,〈二次世界戰後初期臺灣之中國化教育:以初等教育為例〉,臺
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3年6月。
葉龍彥,〈臺灣光復初期的防疫工作(1945-1949)〉,《臺北文獻》,
直字第100期,1992年6月。
葉龍彥,〈臺灣光復初期的高等教育(1945-1949)〉,《臺北文獻》,
直字第102期,1992年12月。
黑崎淳一,〈臺北高等商業學校與南支南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劉士永,〈杜聰明對臺灣藥物戒癮治療的貢獻〉,收入中華民國史專題第
六屆討論會秘書處編,《二十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
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2年。
劉書彥:〈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における臺灣の高等農業教育〉,《日
本の教育史學─教育史學會紀要》,第44集,2001年10月。
劉翠溶、劉士永,〈臺灣歷史上的疾病與死亡〉,《臺灣史研究》,第4new window
卷第2期,1997年12月。
劉麗娜,〈臺灣科學的一種開始及其歷史轉折─以體質人類學及蛇毒研究
之發展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7月。
歐素瑛,〈光復初期的國立臺灣大學〉,《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4期,
1998年6月。
歐素瑛,〈郭廷以的臺灣史理論與實踐─以《臺灣史事概說》一書為
例〉,《臺北文獻》,直字第134期,2000年12月。
歐素瑛,〈戰後初期臺灣中等學校之學風與訓育〉,《國史館學術集
刊》,第2期,2002年12月。
歐素瑛,〈二二八事件中的校園〉,收入曾美麗主編,《二二八事件新史
料學術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3年
12月25日。
蔣渭水,〈反對建設臺灣大學〉,《臺灣民報》,第2卷第18號,1924年9
月21日。
鄭政誠,〈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1896-1922)〉,臺北: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7月。
鄭俊彬,〈臺灣光復前後基隆檢疫業務實施的問題〉,《臺北文獻》,直
字第144期,2003年6月。
鄭麗玲,〈臺北帝國大學與海南島─以海南島的學術調查為中心〉,《臺new window
灣風物》,第49卷第4期,1999年12月。
鄭麗玲,〈帝國大學在殖民地的建立與發展─以臺北帝國大學為中心〉,new window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4月。
鄭麗玲,〈日本殖民地高等教育政策之轉折與發展〉,《臺灣風物》,第
51卷第2期,2001年6月。
幣原坦,〈臺灣的學術研究〉,《臺灣時報》,1926年12月號。
賴郁雯,〈日治時期臺灣的衛生研究─以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衛生部為例〉,桃園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