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思想史」課程源流考察--兼論中文系「中國思想史」的教材
書刊名:興大中文學報
作者:李宗定
作者(外文):Lee, Tsung-ting
出版日期:2019
卷期:46
頁次:頁175-211
主題關鍵詞:中國思想史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學系哲學系哲學教育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Chinese departmentPhilosophy departmentPhilosophical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6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勞思光、柯志明(19910600)。哲學史的主觀性與客觀性。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2)=2,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亦男(19940100)。以天臺宗文獻為例--論中國哲學史之選材。鵝湖,19(7)=223,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麗真、韋政通、楊祖漢、林宗毅、簡光明(19910600)。勞思光《中國哲學史》的檢討。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2)=2,103-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青峰、金觀濤(20111000)。觀念轉變與中國現代人文學科的建立。二十一世紀,127,77-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鶯興(20051200)。陳問梅先生著作目錄。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51,13-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東海大學中文系(1985)。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歷年課程表。東海中文學報,5,99-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秀美(1998)。臺北帝大文政學部簡介。臺大校友,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惠美、謝鶯興(2014)。校史文獻的整理與再利用系列(一)--東海中文系課程規劃史料初探。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153,94-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平原(2014)。中文系的使命與情懷--20世紀五六十年代北大、臺大、港中大的「文學教育」。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志田(2000)。大綱與史:民國學術觀念的典範轉移。歷史研究,2000(1),168-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尚小明(2006)。抗戰前北大史學系的課程變革。近代史研究,2006(1),115-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映文(2013)。晚清新式學堂制度之建立:日本影響因素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姿君(2007)。臺灣大學的語文學教育及其相關問題初探(1945-1960)(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國立北京大學(1935)。國立北京大學一覽(民國24年度)。北平:國立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友蘭(1998)。三松堂自序。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chwartz, Benjamin Isadore、王中江(2009)。思想的跨度與張力--中國思想史論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歐陽哲生(2011)。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臺北市: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龍心(2002)。學術與制度:學科體制與現代中國史學的建立。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弗里德里希.希爾、趙復三(2003)。歐洲思想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俊傑(1981)。史學方法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璩鑫圭、唐良炎(1991)。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自清(2000)。朱自清全集。時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元培(1968)。蔡元培全集。臺南: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啟彥(1994)。中國學術思想史。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錢曼倩、金林祥(1996)。中國近代學制比較研究。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復觀(1984)。徐復觀最後雜文集。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有瓛(1989)。中國近代學制史料。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歐素瑛(20060200)。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臺北:臺灣古籍。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復觀(1993)。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勞思光(1990)。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東華(20140000)。光復初期臺大校史研究:1945-195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適(20080000)。中國哲學史大綱:古代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Collingwood, Robin George、黃宣範(1981)。歷史的理念。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余英時(2014)。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國維(1983)。靜安文集。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牟宗三(1995)。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沈衛威(2011)。大河之旁必有大城。臺北: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火旺(2006)。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臺北:寶瓶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國立北京大學(1934)。國立北京大學一覽(民國23年度)。北平:國立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929)。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史稿1929-2002。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教育部(1913)。中華民國教育新法令。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明(1999)。世紀老人的話:任繼愈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寶泉(2014)。中國近代學制變遷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葛兆光(2004)。中國思想史參考資料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鄺士元(2003)。中國學術思想史。臺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Lovejoy, Arthur O.(2009)。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A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an Idea。Transaction Publisher。  new window
34.葛兆光(2001)。中國思想史。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馮友蘭(1996)。中國哲學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邦雄、楊祖漢、岑溢成、高柏園(2005)。中國哲學史。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馮達文、郭齊勇(2005)。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教育部(1947)。大學科目表。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顧頡剛(1982)。[古史辨]自序。古史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勞思光(2006)。略論作中國哲學史應持之態度及其分期。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輯。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ou, Bo(2009)。On Some Methodological Issues Concerning Chinese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Routledge。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